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

徐光啓不是一個傻瓜。

他知道張弘斌之所以帶他來看這些東西,無非是告訴他:大明必然會完蛋,您老也快點識時務爲俊傑吧。

這可不是一個統治者居高臨下對一個圈禁狀態下的俘虜的示威,而是孫女婿對自己親人的勸說。到了這個地步,就算是老頑固的徐光啓,也不得不妥協。

協議:不主動參與對大明的謀劃,不直接參與對大明的戰爭。他是一名學者,最多算是一名研究者,他可以爲張弘斌培養足夠的人才,甚至可以爲他寫信去大明給自己的門生故吏,看看他們有誰想要過來的。當然他也可以找一間研究所,默默的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進行研究和發明。

張弘斌答應了他的要求,只是人才方面自己真的還不需要他幫忙。大明的那些所謂的精英,自己用不慣。

徐光啓也懂事,在火器作坊裡面當一個研究顧問,憑着他對火器的瞭解和西方科學的理解,老木頭的研究水平幾乎是一日千里。不少以前懵懂的,如今也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徐光啓最大的作用,還在於對年輕研究院的培養,這位對培養年輕人有一套,比起老木頭這個只懂得幹活研究,不懂得教書育人的不合格老師,徐光啓更加的專業,也更加的適合擔任老師一職。可想而知,未來核心的研究院,或許都會是他的徒子徒孫。只希望,他老人家可以多活幾年。

新的產品試驗非常成功,張弘斌自然是立刻投資了三家鍊鋼廠,兩家煉焦廠,五家蒸汽機制作廠和十多家車牀製作廠。有點加班加點的意思,不過這些東西還是在始皇紀元1851年的年底完成了建造,並且在始皇紀元1852年開始製造出第一批的產品,一個月後,最新的紡織機、鍛壓機、軋鋼機等一系列機器被製造了出來。

那是春天剛剛到來的日子,第一批布料,在張弘斌等人的見證下,憑藉着蒸汽機的帶動紡織了出來。這樣的一間工廠,原本需要三十多個女工,如今只需要十多個女工小心翼翼的工作即可。強度比以前而言,也降低了許多。

紡織出來的布匹細密滑潤,比起土布不知道好了多少。第一批布料推出,直接使得陝西境內的土布被最大限度的壓價,甚至根本賣不出去。比起做工差勁的土布,紡織布的品質和手感要高級得多,價格更是低的驚人。

那麼好的布匹,以前至少可以賣出土布的三倍價錢。奈何在張弘斌的意見下,這樣的布匹只是土布的半價。上市當天,被瘋搶殆盡,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第二批也在火熱紡織之中,對棉花的收購也在火熱進行。

很多農民都看到了商機,二話不說回去改了不少土地種棉花,陝西也不是種不了棉花,他們相信棉花收成了之後,自己家的收入絕對比種糧食要多得多。更別說,張弘斌這邊有不少粗糧補充進來,糧價一直不高,當然也不會低。

吃到了甜頭之後,商人立刻開始陸陸續續過來,尋找張弘斌合作開辦紡織廠。張弘斌讓專業的統計員統計之後,批准了三十多家的紡織廠和五家繅絲廠。產品也不僅僅是棉布,涵蓋了麻布和絲綢之類的布匹製品。

面對越來越飽和的市場,張弘斌啓動了宏觀調控機制,其實他也說不好這算不算是宏觀調控。一則安排和宣傳女工就業,讓她們可以在工廠做工,並且規勸不讓女子出來工作的家庭。效果不是很好,但還是有不少女子進入了工廠,如此就好,只需要第一個月領了薪水,那麼不讓女兒去工作的人,只怕不少都會悔青了腸子。

張弘斌就是要確保,土布被擠兌的情況下,那些必須要依靠織布來補充家用的女子,可以憑藉着一雙巧手來養家餬口。也讓那些失去了土布市場,以至於生活變得艱苦的家丁,能夠再次富裕起來。

同時,組建了紡織品聯合會,所有的紡織廠必須要入會。其根本存在的價值,就是統一市場價值,不要出現內部價格戰的現象,確保每一個入會會員都能夠獲得了利潤。同時也會統計大秦的布匹所需和產能之間的關係,確保在大秦內部有足夠的布匹出售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出口到大明或者周邊的各個地區。

到了1852年的六月,第一批商品已經開始朝着四面八方輸送了出去。價錢不變,完全是價格崩壞級別的。最多,在裡面加入了一些車費什麼的,但提升依然很有限。這種物美價廉的商品,自然很快就暢銷到了各地,甚至不需要走太遠,拿到山西什麼的邊境,就能夠第一時間被二道販子給進貨。

對於這幫卑鄙的二道販子,張弘斌的示意是可以出售給他們,同時給他們說好這商品數量會逐年增加。

有聰明的,自然不會讓價格提升的太厲害,他們知道若是太厲害,日後價格出現大幅度下滑的之後,那些高價買了他們布匹的人,就會心生不滿。偏偏這批第一時間買到高級商品的,基本上都是不能夠隨便招惹的對象,所以最後根本就是給自己找不自在。

在未來的日子裡,他們會知道大秦的可怕產能,自從第一批商品販賣出去之後,這紡織廠和繅絲廠可又擴大了。

到頭來,大規模工業化的結果,就是大秦領地內的工廠主賺了個盆滿鉢圓,然後是領地的百姓賺了不少的工錢和材料錢,第三個則是二道販子賺了不少。吃虧的,是大明寧內的布商,以及那些大明境內的自耕農。

可想而知,隨着這樣的入侵進一步擴大,大明的自耕農會有更多人破產進而變成無產階級。但是大明沒有足夠的工坊,所以他們的結果要麼就是給別人當佃農,要麼就是投軍、投賊或者搬家到大秦境內。

不管結果如何,最後大明的稅率會降到一個新低,朝廷會變得更加的沒有錢。同時大明境內的百姓造反力度會大幅度提升,到時候反賊們乘勢而起,天知道會不會變成席捲天下之勢。

這些,暫時不是張弘斌需要考慮的。

此刻的救世軍,已經有一線作戰部隊二十萬人。

扣除最基本的防禦,可調動五萬人的部隊。全副武裝的他們,如今有了一份任務,那就是隨着曹文詔和李定國入蜀。是的,張弘斌終於是打算入蜀了。原因很簡單,張獻忠那廝率先等不及,在今年三月開始入蜀。如今蜀地因爲他多少毀了不少,張弘斌可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繼續下去,故而立刻發兵那也是在所難免的。

五萬勇士,分成三股,以袁宗弟爲大將的一萬人先鋒軍,開始從陝西正式進入了巴蜀之地!

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8章 開幕式前夕第92章 滿清也善戰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50章 明年下長安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57章 慈善演唱會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92章 皇家軍校立第131章 馬祥麟之謀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147章 晉升爲人父第23章 稱帝與立憲(下)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95章 皇子們開局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108章 沒死補一槍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58章 來場震撼的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83章 呼喚起血性第82章 義軍的宴會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32章 救民如救火第98章 羅汝才設計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25章 稱帝無底線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15章 塵埃未落定第2章 隨身的系統第106章 草草的結束第51章 大移民計劃(上)第69章 對王族裁定第54章 傳統與迷信第60章 疑似穿越衆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148章 崇禎要學習(上)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13章 愚蠢統治者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67章 討論新鹽政第47章 機構的調整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第16章 黎落要救駕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21章 神蹟現長安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81章 臺灣我來了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第57章 慈善演唱會第48章 遊子回家了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62章 敵人在海底第47章 機構的調整
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8章 開幕式前夕第92章 滿清也善戰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50章 明年下長安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57章 慈善演唱會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92章 皇家軍校立第131章 馬祥麟之謀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147章 晉升爲人父第23章 稱帝與立憲(下)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95章 皇子們開局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108章 沒死補一槍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58章 來場震撼的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83章 呼喚起血性第82章 義軍的宴會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32章 救民如救火第98章 羅汝才設計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25章 稱帝無底線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15章 塵埃未落定第2章 隨身的系統第106章 草草的結束第51章 大移民計劃(上)第69章 對王族裁定第54章 傳統與迷信第60章 疑似穿越衆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148章 崇禎要學習(上)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13章 愚蠢統治者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67章 討論新鹽政第47章 機構的調整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第16章 黎落要救駕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21章 神蹟現長安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81章 臺灣我來了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第57章 慈善演唱會第48章 遊子回家了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62章 敵人在海底第47章 機構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