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完美的殲滅戰

驚魂未定的教軍們,再度被籠罩在恐懼之下,持續不斷地炮彈沿着拋物線砸過來,不斷地有倒黴蛋被砸中,臨死前發出慘叫。

望着漫天的炮彈,被團團保護起來的徐詩銘知道,這一仗他們完全敗了,根本沒有任何翻盤的希望了。

明軍的火炮比他們的多,威力更大,射程更遠,炮手也更加訓練有素,接下來完全就是挨炮轟的過程。

現在騎兵全滅,步兵損失也不小,那四萬潰兵是驚魂未定的狀態,前一輪炮擊給己方造成了巨大的傷亡,戰場上到處都是橫七豎八的屍體,以及一些垂死狀態的傷兵,想要組織這朝同一個地方進攻都很難。

側翼和背後都是騎兵,無論朝着哪個方向,所有的騎兵都可以瞬間抵達。

思慮再三,徐詩銘做出了一個痛苦的決定,壯士斷腕,能撤出去多少是多少。

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勝利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在沒有騎兵掩護的情況下,想要全部撤出去根本就不可能。

爲今之計,只有利用一部分人拖住明軍騎兵,其餘的人才能趁機逃跑。

在徐詩銘的指揮下,潰退回來的孫嶽,楊鵬組織潰兵,外加一萬披甲精銳,以及兩千弓弩手,向西側進攻,柯大飛和另外一名將領,率領包含一萬五千精銳在內的四萬大軍,向東攻擊。

進攻很快開始,但教軍沒有大規模的騎兵,只能依靠步兵結陣緩慢的推進,同時利用弓弩手和少量的火銃兵遠程攻擊明軍,但這些東西對身披重甲的騎兵來說基本就是撓癢癢。

郭培民和湯國祚也不傻,以哨爲單位派出近千人,輪番到教軍陣前試探,同時隊伍中的少量槍騎兵趁機開火,射殺教軍的軍官,干擾他們的行動,剩餘的騎兵繼續保持陣型,隨時準備衝擊。

教軍的這些舉動自然落入了範景文眼中,他斷定這是教軍的聲東擊西,表面上看是向兩翼突圍,實際上只是吸引騎兵的注意力,主力必然會向北撤退。

他費了這麼大勁做的安排,自然不能讓他們就這麼溜掉了,範景文果斷下令給湯國祚和郭培民,讓他們務必守住陣線,決不能讓教軍趁機突圍而去。

此外,除了留下百來人傳遞軍令,標營的其餘一千七百多人全部出動繞至教軍背後,增加北方的圍堵力量。

果然,當兩部教軍將戰線推至明軍騎兵防線前面的時候,剩餘的近十萬教軍開始向北撤退。

然而,他們才後撤沒多遠,就和範景文派上去一千七百標營碰上了,還有兩個騎兵營派來了近千騎兵。

標營參將按照範景文的指示,將一千七百人結成了三個方陣,一杆杆長矛將方陣變成了刺蝟,而且三個方陣擺成品字形,橫亙在教軍撤退的路上。

面對攔路虎,這個時候教軍也只能硬衝了,誰都知道這仗打不下去了,那兩部兵馬就是拖住明軍騎兵的,若是現在跑得慢了,等到明軍騎兵大部隊衝上來,說什麼都晚了。

而且,在他們看來這明軍不過千餘人,自己這邊還有近十萬人,隨便都能把明軍的戰陣沖垮。

想法是很好,但現實卻給了他們沉重的以及,當他們怒吼着試圖衝散明軍的方針時,就像是溪水撞在岩石上一樣,成片的倒下。

明軍的長矛陣巍然不動,標營是歸範景文直轄的,平時充當警衛作用,兵源選拔標準比振武營這些都要嚴格,一個個強壯的士兵將長矛頂在前方,拿着盾牌的教軍絲毫不能前進,用刀揮砍也無法砍斷包裹着鐵皮的矛杆。

與此同時,陣中的火銃兵將槍膛內的子彈射出去之後,便點燃了遭遇準備好的震天雷,也就是開花彈,一發接着一發的扔出去,在一陣陣轟鳴聲中,成片的教軍倒下。

其餘的教軍也管不了那麼多了,既然衝不開明軍戰陣,那就不衝了,反正方陣之間有空隙,旁邊的道路也能通過,何必去衝擊方陣送死。

然後,這些教軍就不管不顧的向北方逃跑,三個方陣中不停地扔出震天雷,但根本無法阻擋他們的逃跑的腳步,畢竟人數差距太過懸殊了。

範景文也沒指望靠着不到兩千步兵當下十萬教軍,這三個方陣的作用,便是遲滯教軍的撤退速度,同時打散教軍的組織。

爲了逃命,整個教軍隊伍已經亂成了一團,兵找不着將,將找不着兵,局面越發的混亂,漸漸的由撤退轉變爲潰退。

徐詩銘看在眼裡急在心理,爲了迅速撤退,火炮都來得及帶,否則隨便就能轟開明軍的方針,但現在又不可能派人回去把火炮搬過來,隊伍近半已經越過三個方陣北上了,自然不可能再返回,沒越過的也在恐懼的驅使下快速前進,讓他們回去就等於讓他們送死。

此外,他們的側翼還有近千人的明軍騎兵,不過現在秩序還沒有徹底崩潰,這些敵騎也不敢冒險上來衝陣,只是環伺在側。

沒辦法了,現在只能繼續跑了,能帶走多少隊伍是多少,只希望留下來纏鬥明軍騎兵的兩支隊伍能多支撐一些時間,

但他的希望很快就破滅了,孫嶽楊鵬與虎騎營接戰之後,鄧文鬱,常延齡,李弘濟的三個步兵營也迅速壓上,保持着齊整的陣型向北推進。

不得已,他們只能分出步兵隊伍,來防備側翼的步兵,而郭培民也瞅準時機,調集麾下所有能夠動用的騎兵,分成三股,以不可阻擋之勢,直插教軍陣中。

孫嶽和楊鵬二人的隊伍先前就潰敗了一次,現在面對如同山嶽一般壓過來的明軍騎兵,恐懼迅速蔓延,很快就出現了逃兵,然後引發連鎖反應,正面的防線迅速崩壞,然後郭培民的騎兵以不可阻擋之勢將教軍陣線徹底撕開。

突破陣線之後,分成三股的騎兵直接將整個教軍隊伍鑿穿,除了留下一支繼續來回穿插之外,剩餘兩支繼續向前。

東側的教軍組織度還比較好,而且由柯大飛帶隊,作戰部署更加的到位,哪怕池河營和神機營已經逼近到眼前,他們的正面依然沒有被湯國祚的虎騎營衝破。

但隨着郭培民的兩支隊伍,近兩千騎兵出現在他們的背後,局勢瞬間崩壞,東面是豹騎營,南邊是神機營和池河營,西邊是速度已經提起來的兩千重甲騎兵,哪怕柯大飛手裡還有四萬人,也無法應對如此糟糕的局面。

隨着郭培民率軍衝入還沒來得及完成的教軍西側防線,柯大飛這四萬人的解決基本上就已經註定了,隨後就是東側豹騎營瞅準時機壓上,直接將因爲恐懼而變得鬆散的東側防線衝開,然後兩支騎兵隊伍來回衝刺,將柯大飛的這四萬兵馬衝的七零八落。

與此同時,孫嶽楊鵬所部也在振武營,以及那一千騎兵的反覆衝擊下,徹底分崩離析,失去戰陣保護的步兵,在騎兵面前就是待宰的羔羊。

剩下的事情,就交給三個步兵營,以及拿着刀劍衝上來的炮兵們就可以了,虎騎營和豹騎營稍稍修整之後,便重新集結,向着北方滾滾而去。

徐詩銘怎麼都沒想到,自己留下了近一半的隊伍遲滯明軍騎兵,卻連一個時辰的逃跑時間都沒能爭取到,還不足半個時辰,明軍騎兵就追上來了。

郭培民和湯國祚追上逃出去不足十里的教軍之後,沒有多猶豫,直接就展開了衝鋒,就像他們之前對付那兩部被留下來拖延時間的教軍一樣,全然不顧他們臨時組織起來的防線。

而因爲兵力太少在側翼襲擾的一千騎兵,此時也抓準了機會,瞄準了一個薄弱點,義無反顧的衝了上去。

這些教軍被標營的三個方陣搞得混亂不堪,現在又面臨七千騎兵的衝擊,恐懼之下根本無法抵擋,明軍騎兵猶如三隻進入羊羣的餓狼一般,毫無阻礙的衝了進去,然後大開殺戒。

望着身後的兵馬如同羔羊一般被屠殺,徐詩銘心裡在滴血,這一年多的苦心經營,花費了大量的心血蒐集情報,趁着明軍主力圍剿高迎祥的時機起事,原以爲可以避免上一次的失敗,直接打進南京,佔據整個南直隸。

卻不想,現在也落得個兵敗如山倒的局面,全完了,這次帶出來的二十萬兵馬,全完了。

不過,她不打算就這麼放棄,她還沒徹底失敗,她還沒有徹底失敗,還有東山再起的希望。

當初帶着五百人,來到人生地不熟的河南和南直隸交接地帶,一年多的時間都能拉出這麼大的一支隊伍,雖然現在大敗一場,但在宿州一點,她還有三四萬兵馬,這些原本是爲了攻打徐州準備的,現在卻陰差陽錯的保存了下來。

然後,她便頭也不回的帶着身邊僅存的三四千精銳,向宿州方向逃跑。

對於徐詩銘的逃跑,郭培民和湯國祚都沒有去追,不是不想,而是現實情況不允許,畢竟教軍這麼多人,想要都擋下來是不可能的,徐詩銘帶着三千多人跑了,但他們要面對的還有八九萬人。

而且戰場實在是太過混亂,他們也沒辦法完全掌控全局,徐詩銘帶走的都是精銳,當發現徐詩銘逃跑的時候,對方已經逃出去七八里了,再追已經來不及了。

沒辦法,他只能下令先解決掉剩下的這些教軍再說,以免他們再逃散出去,還要浪費時間去抓捕回來。

整個抓俘虜的行動持續了接近三個時辰,最後統計下來,抓獲的俘虜差不多十六萬出頭,教軍的屍體並不算多,粗略的數了下,差不多三萬八千餘人,也就是說逃掉的教軍充其量也就萬把人。

除了徐詩銘帶走的三千多人,還有之前逃掉的兩千多騎兵,後來又零零星星的逃掉了四五千人。

不過,相較於他們的總數來說,逃跑萬把人是可以接受的。

這一戰對於新軍來說,可以說是堪稱完美的大勝仗,以區區不足兩萬,斬殺和俘獲二十萬敵軍,這便是新軍的實力,只是徐詩銘和一些高層逃掉了有些可惜。

就和開戰前的判斷一樣,這些教軍本就不是什麼精兵強將,完全是依靠着數量優勢擊敗地方官軍,擊敗楊一鵬的明軍也是因爲鳳陽的丟失,楊一鵬心急如焚,沒有做足準備就來,所以招致慘敗。

這一次殲滅二十萬敵軍,讓新軍的士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開戰之前雖然大部分將領都覺得能戰勝敵人,但根本沒想到會贏的這麼漂亮。

至於底下的士兵,那就更加的開心了,分戰功的話,平均下來每人都有一個半的首級,更別提繳獲的那麼多的財物和俘虜了。

經此一役,可以說新軍成爲了一支真正的強軍,一支毫不畏懼強敵的鐵軍。

由此,全軍上下對範景文這個統帥也無比的欽佩,整個軍隊的凝聚力也無比強勁。

剩下的事情就很簡單了,修整之後的戰士們,押送着那些早就被打掉了魂的俘虜們清掃戰場。

第二天一早,範景文親自率領虎騎營和振武營,池河營,炮營大部,還有那規模達到十六萬之巨的俘虜,回師鳳陽。

而神機營和豹騎營,以及六個炮哨,繼續向北,直撲宿州,意圖解決宿州的殘敵。

徐詩銘逃到宿州之後,並沒有停留太久,帶出去的兵馬全軍覆沒,現在宿州一帶殘存的兵馬累加起來也才四萬出頭,得知前方大敗後,已經開始有人偷偷逃跑了,以現在的士氣想要抵擋乘勝追擊的明軍,簡直是送死。

她可沒忘記,當初就是因爲王好達兩兄弟的反水,才導致青州府城的快速丟失,而他們兩兄弟反水的原因,恰恰就是懼怕了,懼怕大舉來攻的十幾萬關寧軍和邊軍,所以她可不想重蹈覆轍。

連夜整頓好了殘存的三萬餘兵馬,第二天一大早,徐詩銘便馬不停蹄的率軍向歸德府方向撤退。

第664章 瀋陽侯第145章 張可大的決斷第194章 膛線第317章 還好不是營嘯第639章 血流成河第724章 德川家光的恐懼第600章 吳三桂,耿仲明,尚可喜第762章 孤家寡人鄭芝龍第666章 打白旗第646章 大舉反攻第864章 梟雄會面第151章 鹽場第359章 大明律第458章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第261章 陰謀的味道第538章 ‘倭寇’來襲第496章 暫時安全了第104章 激動的難民第646章 大舉反攻第384章 平定昆嵛山第533章 譚倫到來第213章 朝堂之爭第384章 平定昆嵛山第896章 大勢已定(新書隆武大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644章 巴雅爾泰第160章 山東鹽業商會第778章 回程,戰爭再起第534章 揚州鹽商乾的第342章 島嶼上的韃子第117章 大戰前夕第763章 新的海上霸主第513章 我是女真人不是韃子第703章 欲效仿班定遠?第530章 走馬上任第733章 伏擊戰第855章 阿濟格降了第九十五章 大方的衡王第九章 暴怒的吳橋知縣第865章 目標巴達維亞第409章 一開始是拒絕的第450章 沒良心炮第304章 合格的隊友第五十三章 坑人計劃失敗第484章 五千倭軍第463章 應對第669章 硬碰硬第820章 國運之戰第670章 虎背熊腰第四十章 李天經懂的真多第383章 範景文,通州兵第156章 第二個耿仲明第八十四章 士氣第110章 就怕步楊鶴的後塵第297章 衛所兵的首勝第三十八章 山東巡按王道純第510章 敵人最後的據點第568章 水戰大捷第436章 勸降信第179章 權利真是個好東西啊第625章 一上一下第442章 明軍終於來了第603章 抵達前線第130章 商議破城(第二更,還是求訂閱)第103章 毛文龍的功績第290章 燧發槍不能給第828章 步兵教做人第727章 西班牙大方針也不好使了第207章 駐青不足鎮人心第132章 絕望的孫元化(第四更)第155章 餘大成抵達第436章 勸降信第331章 後手第731章 外籍軍團擴編第448章 瘋狂的敵人第二十章 畢自寅的野望第817章 出山第866章 決戰開始第893章 取勝得靠騎兵第179章 權利真是個好東西啊第140章 面見孫元化第338章 登州府鼎定第七章 士氣低迷第185章 府撫之爭第252章 沒想到吧第641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590章 首先拿下萊州城第335章 談判第827章 炮營教做人第277章 我們有戰船了第537章 倒黴的趙四第六十五章 決議第699章 文登級戰艦第625章 一上一下第714章 我也有後手第247章 直搗福山城第262章 論功行賞第541章 鹽商會議第409章 一開始是拒絕的第七十一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333章 投降?
第664章 瀋陽侯第145章 張可大的決斷第194章 膛線第317章 還好不是營嘯第639章 血流成河第724章 德川家光的恐懼第600章 吳三桂,耿仲明,尚可喜第762章 孤家寡人鄭芝龍第666章 打白旗第646章 大舉反攻第864章 梟雄會面第151章 鹽場第359章 大明律第458章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第261章 陰謀的味道第538章 ‘倭寇’來襲第496章 暫時安全了第104章 激動的難民第646章 大舉反攻第384章 平定昆嵛山第533章 譚倫到來第213章 朝堂之爭第384章 平定昆嵛山第896章 大勢已定(新書隆武大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644章 巴雅爾泰第160章 山東鹽業商會第778章 回程,戰爭再起第534章 揚州鹽商乾的第342章 島嶼上的韃子第117章 大戰前夕第763章 新的海上霸主第513章 我是女真人不是韃子第703章 欲效仿班定遠?第530章 走馬上任第733章 伏擊戰第855章 阿濟格降了第九十五章 大方的衡王第九章 暴怒的吳橋知縣第865章 目標巴達維亞第409章 一開始是拒絕的第450章 沒良心炮第304章 合格的隊友第五十三章 坑人計劃失敗第484章 五千倭軍第463章 應對第669章 硬碰硬第820章 國運之戰第670章 虎背熊腰第四十章 李天經懂的真多第383章 範景文,通州兵第156章 第二個耿仲明第八十四章 士氣第110章 就怕步楊鶴的後塵第297章 衛所兵的首勝第三十八章 山東巡按王道純第510章 敵人最後的據點第568章 水戰大捷第436章 勸降信第179章 權利真是個好東西啊第625章 一上一下第442章 明軍終於來了第603章 抵達前線第130章 商議破城(第二更,還是求訂閱)第103章 毛文龍的功績第290章 燧發槍不能給第828章 步兵教做人第727章 西班牙大方針也不好使了第207章 駐青不足鎮人心第132章 絕望的孫元化(第四更)第155章 餘大成抵達第436章 勸降信第331章 後手第731章 外籍軍團擴編第448章 瘋狂的敵人第二十章 畢自寅的野望第817章 出山第866章 決戰開始第893章 取勝得靠騎兵第179章 權利真是個好東西啊第140章 面見孫元化第338章 登州府鼎定第七章 士氣低迷第185章 府撫之爭第252章 沒想到吧第641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590章 首先拿下萊州城第335章 談判第827章 炮營教做人第277章 我們有戰船了第537章 倒黴的趙四第六十五章 決議第699章 文登級戰艦第625章 一上一下第714章 我也有後手第247章 直搗福山城第262章 論功行賞第541章 鹽商會議第409章 一開始是拒絕的第七十一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333章 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