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

整個崇政殿內,重新陷入一片死寂。

多爾袞心下煩躁無比,他下意識地朝後看了看,看到那靜如止水沒有半點動靜的珠簾,心下不由得,又是涌起難以言說的滋味。

珠簾後面的情人布木布泰,在得到了清軍覆滅,阿巴泰等人皆死於戰場的消息後,現在應該也是心情十分難受與壓抑吧。而一心指望母以子貴的她,見到自已這樣兇這位年僅七歲小皇帝,不是會作何感想。

多爾袞一聲輕嘆,微微搖了搖頭。

現在的自已,已無心去考慮,情人內心不快這些細枝末節之類的事情了。多爾袞現在最擔心的,便是大清的局勢究竟會惡化到何種程度,而唐軍接下來,又到底會要如何行動。

最終,在一片墳墓般的死寂中,他把目光投向了他最爲信賴的謀士范文程身上。

見到多爾袞目光投射在自已身上,一直低頭沉思的范文程,終於輕咳一聲,從朝班中走了出來。

“太后,皇上,攝政王,微臣……”

他正欲行禮,卻被多爾袞連聲喝住:“事情緊急,不必來這些虛禮。範學士,你且說說,現在唐軍滅了我大清四萬兵馬,他們接下來,卻會如何行動?”

范文程早料到他會有這般提問,急急回道:“攝政王,以在下看來,唐軍接下來,極可能會乘勝進軍整個宣府鎮。也有可能會全力西攻張獻忠的大西國,但絕無可能會對我大清下手。”

“哦,是嗎?範學士這般肯定?”

“是的。唐軍已擊潰金湯城重圍,接下來進軍整個宣府鎮,乃是順理成章之事。而西川則是唐軍早就想要拿下來的地盤,故亦是十分可能向此處用兵。唐軍既要對大順或大西動手,自是再無力分兵北向,故這段時間以來,我大清當可保無虞。”

聽了范文程的話,多爾袞臉上閃過一絲輕鬆之色。只不過,他眉頭一皺,卻又是一臉恨恨地說道:“唉,真沒想到,現在唐軍強大到如此地步,我四國聯盟,共同對敵,都難以阻擋其迅猛發展的勢頭。縱然唐軍一時不攻,讓我大清暫獲休養生息之機會。但我堂堂大清,豈可乞憐而活,豈不羞煞先人。這般下去,總不是個辦法。”

他一說完,旁邊的豫親王多鐸亦嘆道:“王兄說的是,這般被動挨打,惴惴度日,如何是個盡頭,想想都讓人憋屈!以小弟看來,總歸是要打亂唐軍這快速發展勢頭,方纔是好。”

多鐸原本在鎮遠堡之戰潰敗後,被豪格等人彈劾,逼迫多爾袞將其貶爲貝勒,並逐出政治中心,罰去看守皇陵。後來,還是在多爾袞扳倒豪格後,多爾袞出於維護自已統治考慮,才重新提拔這位自已的親弟弟爲豫親王,並讓他重返朝廷議事。

多鐸這話,簡單直接,卻正說中了多爾袞的心思。

是啊,如果能想辦法,讓唐軍內部動亂起來,最好內鬥成一鍋粥,那唐軍豈不是就會從此不戰自潰了麼?

唉,只不過,這樣的想法,想想便好,若要想真的實施,談何容易。

現在唐軍共有十二個軍鎮,每個軍鎮的編制都基本一樣,都安編了大量直屬於李嘯個人的監撫司文官與安全司密探,其下的唐軍士兵,更是被天天洗腦,只宣誓效忠於李嘯一人。且待遇豐厚,足糧足餉,無論撫卹還是戰賞,皆十分可觀。這樣的軍隊,想要誘其譁變或背叛,談何容易。

而那些帶兵的將領,也跟士兵一樣,天天被洗腦,除此之外,更是隻有帶兵權與訓練權,可以說,沒有李嘯的命令,他們想到調動手下哪怕一隊兵馬都做不到。這樣的將領,純粹只是李嘯手下效力的爪牙,根本就沒有多少個人權力可言。就算現在李嘯擴充軍鎮,多用降將,但這些降將,亦早已被迅速同化,或被早早地打掉了個人野心。指望他們背叛李嘯,投靠清廷,實在是太過艱難。

更窩心一點就是,那怕大清費盡氣力,拉攏其手下將領,也極可能只能得到一個光桿司令,不可能得到其手下兵馬。這樣的拉攏,說起來也沒什麼意義,甚至可以說是徒費錢財罷了。

想到這裡,多爾袞懊喪一嘆,右手握拳,用力地砸在右邊扶手上。

見攝政王這般懊惱,下面的羣臣,自然又是噤若寒蟬,沒有一個出頭說話。

見羣臣不言,多爾袞又下意識地把目光,重新投向佇立下方的范文程。

范文程擡起頭,眼眸之中,卻是一道幽狠之光閃過,他沉聲稟道:“攝政王,以微臣看來,豫親王之語,亦是多有可取之處呢。”

“哦,莫非,你有擾亂唐軍之策?”多爾袞眼中一亮。

范文程皺了皺眉,想了想纔回答道:“攝政王,這攪亂唐軍的計策,在下倒有一條。只不過,到底能發揮多大作用,能起到多大效果,微臣尚是不敢斷言。”

多爾袞一聽,便道:“無妨,你且說來。有失當之處,本王不究爾過。若有可取之處,本王必定採納。”

范文程聽他這麼一說,便拱手稟道:“攝政王,那唐王李嘯,自揮兵南下奪佔江南後,便一直居住在南京宮殿之中,再未回過山東。現在的他,在南京發號施令,諸官莫敢不從,儼然已成爲明朝的最高統治者。那在山東的重興皇帝朱慈烺,不過僅是一徒有虛名的傀儡罷了。李嘯政由已出,令由已發,根本就沒有對他有過哪怕象徵性的臣屬之禮,這般倨傲猖狂,只怕是董卓曹操,都不能超過這廝呢。”

聽到這裡,多爾袞眼睛一亮,彷彿明白了范文程想要說什麼了。

只不過,他還未開口,范文程又繼續說道:“爲人君者,最怕被下屬官員架空,更怕下面出了個董卓曹操司馬昭似的權臣,李嘯這般跋扈自專,目無尊上,那跟隨重興皇帝的一衆宦官近臣,怕是心下多有怨言。而那重興皇帝,自即位以來,已歷兩年,漸漸也懂得要操持權柄的道理,對於李嘯這般架空自已,擅作威福,定也是多有不滿。而那些在內心裡忠於明室的官員,對形如董卓曹操的唐王李嘯,肯定也是腹誹已久,積怨頗深。”

范文程頓了下,複道:“之所以到現在爲止,雙方一直能保持平靜狀態,實在是因爲那重興皇帝朱慈烺被李嘯嚴密控制,下屬官員連想見皇帝一面都十分困難,更不用提對皇帝發泄怨言了。只不過,這樣的狀態,遲早會有被打破的一天,隨着李嘯勢力的進一步壯大,他們君臣之間,也遲早有反目的一日。所以在下在想,我們如果能給他們這種緊張關係加把火,提前激化其矛盾,讓其君臣相殘,豈非好事?若能假借這重興皇帝之手,除了那堪爲最大禍患的李嘯,則唐軍必定四分五裂,我大清則再無枕側之憂,又可以重新壯大興盛再圖中原了。”

范文程這番話說完,果然打動了不少朝臣之心,他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整個朝堂之上,有如羣蠅飛舞,嗡嗡響個不停。

范文程這番話語,讓多爾袞亦是心思大動。

是啊,如此能挑起明朝君臣內鬥,甚至假借重興皇帝之手,將李嘯給除去,那無異於是給大清去掉了一個最大的敵人,化解了一場最大的危機。

多爾袞目光閃閃,向范文程追問道:“範學士之策,倒是有可取之處。只不過,想要離間其君臣,我等遠在遼東,怕是非易。縱然派得人去,再僥倖得見那重興皇帝,只怕因爲先前的明清世仇,他對我大清多有戒心,想要挑拔離間,估計效果亦是不佳啊。範學士,你既提出此策,就未曾想過這一點麼?”

范文程微微一笑,便道:“攝政王,在下認爲,若要行使此策,不必我大清派人,而是要指使弘光政權之人派人前去,來個借刀殺人,此方爲最佳之策也。”

“哦?本王願聞其詳。”

“攝政王,你想想,如果我們不直接出手,而是慫恿那弘光政權派出人去遊說重興皇帝,必定能令他戒心大減。當然,如果能由那弘光監國朱由崧本人,親自送達密信,簡選親信去遊說,只怕成功的可能性當會大得多呢。”

“哦?你的意思是?”

“攝政王,以在下看爲,我大清可以派出使者,去見那正在福州的弘光監國,向他講清現在這艱危時局。告訴他,如今挽救時局的唯一之計,便是令李嘯與重興皇帝君臣互鬥,最終兩敗俱傷。從而讓弘光政權得以從中漁利。而若要達到這般效果,需得由弘光監國親書密信,派出親近之臣前往山東遊說。”

范文程頓了下,目光炯炯地繼續道:“這信中的內容,則是要由弘光監國朱由崧親自告訴那重興皇帝朱慈烺,說自已被羣臣推爲監國,總統南方諸省,實是多有苦衷,乃非得已,現在情願奉重興皇帝爲尊,自去監國之號,以求爲皇上效力。只不過,現在南方諸省,皆在李嘯淫威逼迫下,其苦萬狀,想要效忠皇上,卻是難以做到。故求皇上審時度勢,除掉那堪比董卓曹操的國之巨蠹李嘯,以正國法,正立朝綱。只要李嘯一除,則必定天下雲集響應,自已也會立即率衆臣聯表進上,共同尊奉重興皇帝,從而一統明境,共同對外,最終掃滅羣雄,一統天下是也。”

范文程說到這裡,眼中閃出嚮往之色,他朗聲道:“若能說動重興皇帝,讓他決意對李嘯下手,這事情便已成功了一大半。那接下來,可由他下召,召請李嘯回濟南議事,然後立其手下宦官與那些暗地忠心於他的官員,率先暗藏刀斧手於朝堂之後,趁李嘯上朝覲見之機,將其砍成肉醬!只要李嘯一死,唐軍一分,則天下大定,我大清再無憂矣!”

范文程的話語,說得多爾袞連連點頭。朝堂中的各臣僚,亦是人人臉露嚮往之色,紛紛稱讚不已。

“不錯,這招一使,實是最好的借刀殺人之計也。那重興皇帝久被挾持,心下憤恚,一時衝動之下,確有殺掉李嘯之可能。”

“是啊,那李嘯狂妄之極,正是目中無人之際,他應該怎麼也不會想到,那由他一手扶立的重興皇帝,竟然會要殺他。他這一入朝,自會全無防備,到時刀斧手一擁而出,李嘯當會立即斃命!”

“哼,李嘯這廝再強,也是一個腦袋兩隻手,他又不是什麼殺不死的神仙怪物。只要重興皇帝能誘他入朝,誅殺此賊,必定令到功成!此賊一去,我大清復何憂之!”

聽了羣臣的議論,多爾袞臉上泛起淡淡笑意,只不過,他還是猶豫地問了一句:“範學士,這計雖好,但萬一不成功,被李嘯事先查覺,那重興皇帝,豈非只能命喪其手了麼?”

多爾袞這話一出,整個朝堂之中,又瞬間安靜了下來。所有的文武羣臣,皆把目光投向肅立階前的范文程。

范文程微微一笑,拱手回道:“攝政王,你有此擔憂,亦是正常。在下也想過,萬一此事不成,那李嘯必定會除去重興皇帝,重新再立傀儡,這樣的話,我大清這番忙碌,可就全無成果了。所以,在下認爲,縱然此事不成,也要提前想好退路,讓那重興皇帝能順利從山東逃走,方爲最佳應對之策。”

見多爾袞聽得專注,范文程又道:“以在下看來,我等可提醒那重興皇帝,讓他作好準備,一但發現李嘯覺察此事,就立即從濟南逃出,前往早已做好準備的海港。而這海港之中,早有鄭芝龍的船隊假扮的商船,得以秘密接應這重興皇帝朱慈烺前往福建。只要朱慈烺成功逃到福建,那相當於鄭芝龍手中,控制了明朝最爲合法的帝王。這樣一來,李嘯的任何行動,都會名不正言不順,其屬下亦會多有怨尤,再由重興皇帝頒佈討伐李嘯的聖旨,唐軍亦必陷於內部紛亂之中。而我大清,則正好利用唐軍這段內亂時間,從中漁利,甚至大得好處,都是完全可能的呢。”

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動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九百四十二章 強攻那曲城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第四百九十章 頭號敵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俄清聯盟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島覆滅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五百三十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危局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七百五十五章 砍瓜切菜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無間道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一章 穿越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主的命運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四十章 祖寬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見聞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羅尗城危
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動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九百四十二章 強攻那曲城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第四百九十章 頭號敵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俄清聯盟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島覆滅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五百三十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危局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七百五十五章 砍瓜切菜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無間道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一章 穿越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主的命運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四十章 祖寬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見聞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羅尗城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