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民國第一教育家

民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其傳奇人物數不勝數,如袁世凱、宋教仁、孫文等等,無論後世如何評價他們,有一條是無可非議的,那就是他們都在這個時代留下了深深的印記。除了上述三者外,還有原歷史中的蔣志清,汪兆銘、馮玉祥等人,都是馳騁風雲的大人物,提到這些人,當然也不能不提另外一個自推翻滿清建立民國起就一直在中國政壇上始終屹立不倒,手握重權割據一方的另一個奇人,他就是閻錫山。

閻錫山,字百川,1883年生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生,歸國後任滿清陸軍步兵科舉人、協軍校,同盟會的會員,現kmt黨員、kmt理事會成員、參議,辛亥革命時期,閻錫山組織並參與了太*原起義,滿清退伍後出任山西都督,成了山西說一不二的土皇帝。前幾年中央開始對地方軍政、民政改制後,閻錫山主動辭去山西都督職務,轉任省長,並發表聲明表示擁護中央決定,並在他的推動下山西國防軍整編工作進行得及其順利。而今天,方子達迎來一位客人,這個客人不是別人,正是被戲稱爲閻老西的閻錫山。

“百川兄一路辛苦了,住在哪裡?如暫未找到住處的話,要不我讓人幫百川兄在六國飯店安排一下?”沏着茶,方子達很是客氣地問候着,並悄悄打量着這位聞名已久。但第一次會面的人物。

“有勞鄣明兄牽掛。錫山名爲省長實爲公僕,來京述職只是公務而已,錫山爲公不敢耗費國資爲己享受,況且錫山十年前就在京中買了處小院,平常請親戚幫忙看着,這小院雖遠不如六國飯店之奢華,但比較清靜,供錫山幾日下塌已足以。”閻錫山笑着答道,雙手接過方子達遞來的茶盞微品了口茶,又讚了幾句。

微笑着點點頭。方子達表示對閻錫山的高風亮節給予贊同,並和他聊起了山西的近況,並詢問着山西工商業發展的進度。

要說這閻錫山,在方子達看來可號稱民國第一“種田人”。就如某些網絡小說情節一般,閻錫山在原有歷史中自取得山西都督一職後,就開始不顧一切地埋頭“種田”。在山西一地發展工商、推動教育、培養人才、新建軍工、編練軍隊……這一系列的舉動都體現了他老於精算,穩紮穩打的風格,也是後世網絡小說家們所推崇的“種田黨”一派鮮明代表。

可惜的是,閻錫山的算盤打的好,種田種的似乎也不錯,但總是時運不濟,歷史中幾次參與爭奪天下都是失敗而歸,直至中日戰爭開始依舊偏安一隅。最後還在日軍進攻下把自己的大本營太*原陷入日本人之手,狼狽不堪地差一點兒逃出山西。從這點來看,閻錫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人物,更是一個種田理論的失敗典型,但不能否認,雖然閻錫山瞧似精明實際目光短淺,身上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閻錫山在民國衆多人物中依舊是佼佼者,尤其是他在山西推行的鼓勵工商、興建水利、強制義務教育等等措施,爲山西老百姓帶來了諸多好處。

早在1912年。擔任山西都督的閻錫山就在山西開始實施強制性的義務教育計劃,把受教育和當兵、納稅列並列,而且列在第一位。在義務教育計劃施行期間,閻錫山特意讓人印刷了本小冊子,名爲《人民須知》。其中親自寫道:“凡是山西百姓,不論貧富貴賤的小孩子。七歲到十三歲,這七年內須要有四年上學,這就名叫國民教育;凡上過學的人,知識就高了,身體也壯了,爲父母的無論如何貧窮,總要使子女上學,是父母對於子女的義務,又名叫義務教育;國家法律定的,人民若不上學,就要罰了還得上學,又名叫強迫教育……”

整個山西義務教育制度在閻錫山的強力推動下,其教育經費支出高居全國各省之首,最高比例居然達到了行政開支的61%以上,從1912年到現在,山西新建各中小學校近六萬所,增加學校教員六萬五千餘人,入學學子高達一百六十多萬人……這個成績不要說是民國初期,就放在百年後是也讓人驚歎不已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讚歎過閻錫山此舉,稱“全國真正實行義務教育的,算來只有山西一家。”

無論後人怎麼看待閻錫山這個軍閥兼“反革命份子”,但都不能否認他在中國國民義務教育上的驕人成績,而且他憑一省之力對義務教育所付出的努力和成績在中國歷史上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就此一點,方子達就對他尤其佩服,並推崇不已。

“子達雖和百川兄只是初見,但百川兄在推行義務教育上的成績令子達欽佩不已啊!”聊了一會兒,方子達和閻錫山漸漸談到了山西的義務教育制度上,頓時感嘆了幾句。

“鄣明兄過譽了,錫山只是做了點自己應該做的事,教育是百年大計,我中華近百年來爲何積弱,歸根到底就是教育不如人,百姓們目不識丁,何談發展強大?錫山一直以爲,受教育之國民愈多,人羣程度愈高;人羣程度愈高,政治能力就愈強,要在中國順利實現憲政,推動國家富強、強大起來,必須要靠教育,國民知識爲民主立憲的根本,非教育普及不可。”

“好!說的好!”方子達合掌讚道,虛心向閻錫山討教義務教育的經驗,閻錫山也不推辭,當即就講了講他對教育的深入看法,並述說了一番他總結的“村本政治”、“家性教育”等觀點,引得方子達連連點頭稱讚。

“不瞞百川兄,前些時候同遁初兄聊起百川兄在山西之成績,尤爲感嘆。遁初兄甚至長嘆道,如各省主政者都有百川兄這樣的胸懷,我中華能不崛起?”

閻錫山很是低調地連連搖頭,大笑着說哪裡哪裡,此時方子達突然向閻錫山提出了個建議,希望他能來中央擔任教育總長一職,全面負責全國的義務教育計劃。

第54章 借酒論事第368章 符合利益第468章 再臨謝羅夫第200章 火光第327章 發了第212章 雙地第463章 結局註定第264章 起用第487章 莫斯科6第322章 中國人的善意第98章 娘西匹第349章 組合拳第225章 老毛子坐不住了第308章 老段的真實用意第279章 叛徒第359章 一個局?第388章 放虎第119章 戰術第185章 抓狂的藤田第452章 鋪天蓋地第472章 謝羅夫之戰4第64章 毛遂自薦第90章 陸軍十五師第369章 以觀後效第63章 落子第502章 如封似閉第378章 這裡的深夜靜悄悄第386章 潛在敵人第510章 心動第195章 緊張第6章 大借款(下)第218章 偶像第403章 女漢子第449章 建軍第126章 來了個熟人第133章 假的第325章 市長的難題第300章 一切都變了第410章 告密第450章 緊鑼密鼓第494章 莫斯科13第418章 大爆內幕第125章 殺雞第39章 大有可爲第49章 聲名大振第427章 退出江湖第128章 大手筆第281章 毫無挑剔…第329章 商議工作第359章 一個局?第427章 退出江湖第149章 不要外傳第178章 民國第一教育家第133章 假的第59章 招女婿第238章 深明大義第158章 建議開戰第197章 胸有成竹第457章 斯大林的政治手段第63章 落子第231章 萬里長城今猶在第485章 莫斯科4第153章 必須的第40章 備戰第450章 緊鑼密鼓第224章 互不讓步第469章 謝羅夫之戰1第348章 膽戰心驚第272章 資助第231章 萬里長城今猶在第80章 D和E第187章 撤退?第201章 瘋狂的損失第445章 題目第143章 西行第189章 接風第513章 監視第438章 投名狀第493章 莫斯科12第310章 召開會議第94章 交換第255章 內閣決議第123章 厚黑之境第333章 上路第155章 焦頭爛額第496章 莫斯科15第121章 對抗第247章 老友見面第398章 發威第109章 老袁的打算第58章 袁大瘸子的建議第473章 謝羅夫之戰5第190章 誤判第452章 鋪天蓋地第351章 次 國外國內第250章 投行第488章 莫斯科7第493章 莫斯科12第329章 商議工作第436章 趕你上梁山
第54章 借酒論事第368章 符合利益第468章 再臨謝羅夫第200章 火光第327章 發了第212章 雙地第463章 結局註定第264章 起用第487章 莫斯科6第322章 中國人的善意第98章 娘西匹第349章 組合拳第225章 老毛子坐不住了第308章 老段的真實用意第279章 叛徒第359章 一個局?第388章 放虎第119章 戰術第185章 抓狂的藤田第452章 鋪天蓋地第472章 謝羅夫之戰4第64章 毛遂自薦第90章 陸軍十五師第369章 以觀後效第63章 落子第502章 如封似閉第378章 這裡的深夜靜悄悄第386章 潛在敵人第510章 心動第195章 緊張第6章 大借款(下)第218章 偶像第403章 女漢子第449章 建軍第126章 來了個熟人第133章 假的第325章 市長的難題第300章 一切都變了第410章 告密第450章 緊鑼密鼓第494章 莫斯科13第418章 大爆內幕第125章 殺雞第39章 大有可爲第49章 聲名大振第427章 退出江湖第128章 大手筆第281章 毫無挑剔…第329章 商議工作第359章 一個局?第427章 退出江湖第149章 不要外傳第178章 民國第一教育家第133章 假的第59章 招女婿第238章 深明大義第158章 建議開戰第197章 胸有成竹第457章 斯大林的政治手段第63章 落子第231章 萬里長城今猶在第485章 莫斯科4第153章 必須的第40章 備戰第450章 緊鑼密鼓第224章 互不讓步第469章 謝羅夫之戰1第348章 膽戰心驚第272章 資助第231章 萬里長城今猶在第80章 D和E第187章 撤退?第201章 瘋狂的損失第445章 題目第143章 西行第189章 接風第513章 監視第438章 投名狀第493章 莫斯科12第310章 召開會議第94章 交換第255章 內閣決議第123章 厚黑之境第333章 上路第155章 焦頭爛額第496章 莫斯科15第121章 對抗第247章 老友見面第398章 發威第109章 老袁的打算第58章 袁大瘸子的建議第473章 謝羅夫之戰5第190章 誤判第452章 鋪天蓋地第351章 次 國外國內第250章 投行第488章 莫斯科7第493章 莫斯科12第329章 商議工作第436章 趕你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