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終於動手(1)

開封巡撫衙門,廂房,激烈的爭吵聲音不斷的傳出來,這是李自成與羅汝才爭辯的聲音。

義軍之中很少出現這樣的情況,攻陷開封府城之後,李自成和羅汝才都稱王,李自成爲“奉天倡義大元帥”,羅汝才爲“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不過兩人的封號是有着明顯區別的。

從封號上面來看,就是以李自成爲主,以羅汝才爲輔,任何人都能夠明白。

羅汝纔對於這樣的封號自然是不滿意的,不過義軍隊伍之中,李自成的力量最爲強悍,在實力的面前,羅汝纔不得不低頭,但內心裡面,羅汝才絕無從屬李自成的想法,他以及他麾下的義軍,依舊是獨立的,不會完全聽從李自成的號令。

攻陷開封府城之後,前來投靠的各路義軍驟然增多,到了這個時候,羅汝才很注意了,他注意與投靠過來的各路義軍首領搞好關係,而且建議李自成給予各路義軍足夠好的待遇,當然,也包括這些義軍首領短時間之內還能夠率領各自麾下的軍士。

羅汝才的這些做法,李自成看在眼裡,他可不是傻子,明白羅汝纔是什麼意思,不過攻陷開封府城的時間不長,義軍需要穩定,而且還有其他各路義軍前來投靠,如果大軍出現內訌,李自成可能成爲其他各路義軍首領嘴中的笑談,甚至可能有投靠的義軍離開。

在關乎義軍下一步行動該往哪個方面發展的時候,李自成與羅汝才的意見完全不能統一,羅汝才建議穩住河南行省的同時,往南朝着湖廣的方向發展,爲義軍今後往南方大規模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李自成則認爲,義軍需要朝着陝西和山西的方向發展,完全掌控了陝西和山西行省之後,義軍的力量將更加的壯大。

兩人的意見完全不能夠統一,對於義軍下一步的行動自然有影響,而且羅汝才這一次表現的很強硬,絲毫沒有妥協的餘地,讓李自成很爲難,如果李自成一定堅持自己的意見,很有可能導致義軍的分裂。

所以李自成遲遲沒有下達決心。

看見李自成沒有做出決定,羅汝才也不着急。

義軍駐守開封府城期間,李自成接受了李巖、牛金星和宋獻策等人的建議,分兵據守河南行省各地,河南府、彰德府、衛輝府、歸德府、南陽府、汝寧府以及汝州等地,悉數派遣了軍士,而且李自成還按照大明王朝軍隊的建制,在這些地方設立了衛所。

同時,李自成開始在河南行省招募讀書人,進入到各級官府之中,讓他們來治理地方,按照大明王朝的體例開始徵收賦稅。

對於牛金星和宋獻策等人提出的開科取士的建議,李自成暫時沒有采納,倒不是說李自成不願意更大規模的招募人才,而是河南行省遭遇多次的征伐,不少地方赤地千里,士大夫以及士紳家族,要麼被義軍滅掉,要麼早就逃往其他的地方去了,如此情況之下,貿然的開科取士,如果沒有讀書人蔘加考試,豈不是讓李自成顏面掃地。

正月過去,二月到來,當張獻忠部攻陷南直隸所轄徐州州城的消息傳來之後,李自成再也忍不住了,義軍在河南行省修整已經有很長時間了,而且李自成得到了準確的消息,大明五省總督孫傳庭正在陝西招募軍士,不斷擴充力量,其麾下的兵力已經接近五萬人。

朝廷大軍的戰鬥力是強於義軍的,這一點李自成很清楚,如果任由孫傳庭擴充力量,待到其力量足夠大的時候,一定會發起對河南的進攻,到了那個時候,等待李自成的將是一場無法預料結局的惡戰。

李自成絕不願意看見這等情形的出現,所以他下定決心,一定要主動出擊,義軍大規模的進攻西安府城,則大明五省總督孫傳庭一定會馳援,或者是死守西安府城,這樣義軍就有機會與孫傳庭展開決戰,以兵力上面的優勢打敗孫傳庭。

只要打敗了大明五省總督孫傳庭,則大明王朝在陝西以及山西大部分地方將沒有兵力可調,李自成也就能夠完全掌控這些地方了。

李自成苦口婆心的勸解羅汝才,且拿出斥候偵察到的準確的情報,希望羅汝才能夠改變主意,同意義軍往西過潼關,進攻陝西的西安府城。

可惜羅汝才依舊沒有改變主意,而且語氣比以前更加的強硬。

李自成發怒了,於是,爭吵的聲音從廂房裡面傳出來。

。。。

“大元帥,我不同意義軍往西進軍,你如果做出了最終的決定,我願意駐守開封府城,機會合適的時候,我領兵進擊湖廣。。。”

李自成眼睛裡面幾乎要噴出火來,讓他率領大軍進攻西安府城,讓羅汝才留守開封府城,這是天大的笑話,羅汝才內心本來就不滿意,等到李自成率領大軍離開開封府城,過潼關進入陝西境內,羅汝才突然翻臉,李自成將徹底失去河南行省,以前辛辛苦苦的征伐,等於是給羅汝才做了嫁衣裳。

“大將軍,我說過了,義軍本就是一個整體,既然往西進攻西安府城,你我一定是都要參與作戰的,大明五省總督孫傳庭,正在陝西招募軍馬,如果等到他的力量足夠強大,義軍將要面臨巨大的危險,至於說湖廣,沒有強悍的朝廷軍隊,我們拿下陝西與山西大部分地方,轉頭進攻湖廣,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李自成的理由很充分,可惜羅汝才也有自身的認識。

“大元帥,陝西和山西等地貧瘠,你我都是清楚的,義軍就算是佔領了陝西和山西等地,得不到太多的補給,可我們進攻湖廣就不一樣了,湖廣富庶,義軍能夠得到大量的補給,能夠再一次的壯大自身的力量。”

“我們攻陷開封府城之後,各路的義軍前來投靠,我們的開銷迅速增加,籌集到足夠的糧草,是我們最爲重要的任務。”

“至於說大明五省總督孫傳庭,不過是在延綏一帶招募軍士,延綏是陝西最爲貧瘠的地方,孫傳庭不可能招募多少的人馬,情報上面顯示,孫傳庭麾下只有五萬人左右,區區五萬人根本不是我義軍的對手。”

“大元帥,我依舊是原來的觀點,義軍南下進攻和佔據湖廣,這樣能夠得到大量的補給,而且義軍佔領了湖廣,既可以南下,也可以北上,往東和往西進攻也是可行的。。。”

羅汝才的理由同樣充分,不過與李自成說出來的理由比較,總覺得有些不合適。

臉色發白的李自成,看向了坐在下首的張東濤、李巖、牛金星和宋獻策等人,該說的他全部都說了,有些話心裡想到了,但不能夠說出來,免得引發義軍的分裂。

張東濤站起身來,對着李自成和羅汝才抱拳。

“大元帥,大將軍,我覺得義軍往西進攻西安府城,是最好的選擇。”

“大元帥分析的理由非常充分,我只是補充一點,我義軍佔據了河南行省,義軍需要鎮守河南府州縣,兵力方面分散了一些,而且義軍還要幫助百姓恢復民生,必須讓支持我們的百姓有飯吃,這樣義軍才能夠真正的在河南立足。”

“還有幾句話,我不說出來內心不舒服。”

“大明五省總督孫傳庭,在延綏招募軍士,延綏之地,民風彪悍,民衆好勇鬥狠,大元帥和大將軍都是知道的,如果孫傳庭招募大量彪悍的軍士,對於我義軍來說,就是巨大的威脅,不管怎麼說,我義軍的戰鬥力,還沒有超過朝廷大軍。。。”

張東濤長期指揮大軍作戰,在義軍戰鬥力方面,有着一言九鼎的發言權。

羅汝才毫不在乎,看着張東濤開口了。

“張總管,你是大元帥最爲信任之人,你說出來的話語,就是代表大元帥的意思,所以說,不管你怎麼分析,都不可能說服我。。。”

羅汝才的態度,終於徹底激怒了李自成,他和羅汝纔剛剛就在廂房大聲的爭吵,停歇的時間並不長,要不是張東濤等人勸阻,兩人之間的矛盾很有可能被徹底激化。

“大將軍,你這麼說是什麼意思,我身邊的人說的話,你都不想聽嗎,我身邊的人說的話全部都代表我的意思嗎,義軍往西和往南進攻,兩相比較,哪個選擇更好很清楚,你爲什麼聽不進去建議,剛剛張東濤說了,義軍的戰鬥力比不上朝廷大軍,這是實際情況,難道我們一定要等到孫傳庭招募到十萬人馬,開始對我們發起進攻,才匆匆應對嗎。。。”

羅汝才臉上帶着無所謂的神情。

“大元帥,剛剛我說過了,延綏是貧瘠之地,在這樣的地方,孫傳庭能夠招募多少人,想要將兵力擴充到十萬人,這是不可能的,孫傳庭拿不出來那麼多的糧食,也沒有那麼大的能力,所以我們不必過於的擔心。”

羅汝才說到這裡,站起身來了。

“大元帥,我的決心早就確定,不會有變化,大元帥不必多說了,說多了我們之間就是爭吵,如果大元帥一定要往西進攻,那我們就各行其是。。。”

說完這些,羅汝才徑直走出廂房。。。

第七百九十三章 鐵腕手段(4)第一百五十二章 很不錯了第二百二十章 從容第七百九十八章 形勢驟變第六百八十章 真心的建議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關乎大局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散關之戰(4)第一百四十六章 也算是威脅第三百零一章 膽量第二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安排第一百六十八章 兩難選擇第四百九十五章 俘虜問題第五十章 趕路第五百七十九章 天災還是人禍第二百一十八章 迂腐昏聵第三十三章 報備第七百九十章 鐵腕手段(1)第四百七十一章 朝野震驚(2)第七百三十六章 不同的思緒(2)第三百八十三章 拖字決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開門紅(2)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潭第七百三十章 摧枯拉朽(1)第六十九章 提親第九百三十章 定鼎之戰(14)第三百四十章 請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關鍵的關鍵第三十七章 悉心準備第一百六十三章 苦力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東(11)第一百六十三章 苦力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水師的任務第二百四十三章 轉變思想第二百零二章 押司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運第二百三十五章 何爲精準第九百六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十三章 育苗第四百六十七章 殘陽如血(4)第五百九十八章 彼此彼此第七十五章 提前告誡第七百八十章 脣亡齒寒(2)第三百三十二章 滎陽大會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末路(1)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梟雄末路(5)第八百五十八章 頓悟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拼死一戰(5)第一百一十四章 餘音繞樑第七百五十七章 滅頂之災(1)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穩定南方(4)第三百八十章 一視同仁第一百一十八章 真的慚愧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較量(5)第二百四十三章 轉變思想第六百六十九章 無奈何第六百八十六章 生死抉擇第四百一十四章 家族的事宜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家日報(4)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散關之戰(2)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七百六十一章 滅頂之災(5)第五百八十九章 楊嗣昌的辦法第六百七十七章 釘釘子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四百二十六章 作戰規劃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水師的任務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定心丸第九百八十五章 果真如此第二百一十一章 亨利其人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七百零二章 掌控山東(7)第一千一百章 進攻的最佳時機第二百二十五章 也許是天意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水師的任務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歌(3)第三百九十九章 伏筆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不計前嫌?第四百九十章 暫時的奔波第四百三十五章 不是害怕第九百六十三章 就是攪局第二百四十六章 火炮的威力第八百八十一章 朝會的變故第六百二十五章 可悲可嘆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場空第七百三十四章 自然入套第二百零九章 遼東漢人第七百一十四章 悲歌(1)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處發泄第一百九十三章 毫不留情第七百八十六章 漕運大整頓(2)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東第五百二十一章 三方籌謀(1)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穩定南方(4)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口婆心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禍不單行(1)第六百三十章 閃電戰(4)第四百四十章 背後的高低(2)
第七百九十三章 鐵腕手段(4)第一百五十二章 很不錯了第二百二十章 從容第七百九十八章 形勢驟變第六百八十章 真心的建議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關乎大局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散關之戰(4)第一百四十六章 也算是威脅第三百零一章 膽量第二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安排第一百六十八章 兩難選擇第四百九十五章 俘虜問題第五十章 趕路第五百七十九章 天災還是人禍第二百一十八章 迂腐昏聵第三十三章 報備第七百九十章 鐵腕手段(1)第四百七十一章 朝野震驚(2)第七百三十六章 不同的思緒(2)第三百八十三章 拖字決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開門紅(2)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潭第七百三十章 摧枯拉朽(1)第六十九章 提親第九百三十章 定鼎之戰(14)第三百四十章 請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關鍵的關鍵第三十七章 悉心準備第一百六十三章 苦力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東(11)第一百六十三章 苦力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水師的任務第二百四十三章 轉變思想第二百零二章 押司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運第二百三十五章 何爲精準第九百六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十三章 育苗第四百六十七章 殘陽如血(4)第五百九十八章 彼此彼此第七十五章 提前告誡第七百八十章 脣亡齒寒(2)第三百三十二章 滎陽大會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末路(1)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梟雄末路(5)第八百五十八章 頓悟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拼死一戰(5)第一百一十四章 餘音繞樑第七百五十七章 滅頂之災(1)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穩定南方(4)第三百八十章 一視同仁第一百一十八章 真的慚愧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較量(5)第二百四十三章 轉變思想第六百六十九章 無奈何第六百八十六章 生死抉擇第四百一十四章 家族的事宜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家日報(4)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散關之戰(2)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七百六十一章 滅頂之災(5)第五百八十九章 楊嗣昌的辦法第六百七十七章 釘釘子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四百二十六章 作戰規劃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水師的任務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定心丸第九百八十五章 果真如此第二百一十一章 亨利其人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七百零二章 掌控山東(7)第一千一百章 進攻的最佳時機第二百二十五章 也許是天意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水師的任務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歌(3)第三百九十九章 伏筆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不計前嫌?第四百九十章 暫時的奔波第四百三十五章 不是害怕第九百六十三章 就是攪局第二百四十六章 火炮的威力第八百八十一章 朝會的變故第六百二十五章 可悲可嘆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場空第七百三十四章 自然入套第二百零九章 遼東漢人第七百一十四章 悲歌(1)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處發泄第一百九十三章 毫不留情第七百八十六章 漕運大整頓(2)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東第五百二十一章 三方籌謀(1)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穩定南方(4)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口婆心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禍不單行(1)第六百三十章 閃電戰(4)第四百四十章 背後的高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