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瓶新酒(1)

在漢中府城外面逗留了足足五天的時間,吳襄終於決定開拔了,前往興安州作戰,這一次他爲遼東邊軍賺足了臉面,山東巡撫孫傳庭專門寫來了信函,承諾會解決糧草不足的問題,至於說麾下軍士駐紮在漢中府城外面的時候,四處騷擾百姓,弄得周遭天怒人怨的局面,吳襄視而不見,反倒認爲這是遼東邊軍外出馳援作戰所具有的特權。

內心裡面,對於登萊新軍嚴明的軍紀軍規,吳襄嗤之以鼻,軍士只要打仗的時候兇悍就可以了,能夠在戰場上打敗對手纔是王者,至於說軍紀軍規方面,表示一下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規定的那麼嚴格與執行的那麼不近人情。

當然,對於登萊新軍的戰鬥力,吳襄絕對的佩服,絕對的服氣,知道自己麾下的遼東邊軍不是對手,至於說爲什麼登萊新軍的戰鬥力強悍,吳襄倒是沒有思考過。

支持吳襄這種思維的,還有一個例子,那就是後金韃子,後金的滿八旗,入關作戰的時候,燒殺劫掠無惡不作,但其戰鬥力異常的強悍,而且吳襄也聽說了,駐紮在瀋陽及其周邊的滿八旗軍士,軍紀軍規也不是那麼好,面對漢人的時候,他們毫無顧忌。

所以,在吳襄看來,戰鬥力強悍纔是最爲主要的。

大軍開拔的時候,得到了五天的糧草,這是漢中府衙傾盡全力才湊到的糧草,漢中府知府已經打算在戰鬥結束之後辭去知府的職位,因爲他無法維持漢中府下半年的開銷,可以遇見,漢中府所轄的地方,不僅僅是百姓,包括某些積蓄不是很多的官吏,生活都會陷入困頓之中,甚至是無法活下去。

吳襄雖然出了一口氣,雖然瞧不起流寇,但是面對作戰的時候,表現還是謹慎的。

斥候已經派遣出去,從漢中開拔,沿途要經過城固縣、洋縣、子午鎮、石泉縣、漢陰縣等地,最終抵達興安州衙,展開對流寇的圍剿。

大軍從漢中府出發之前,吳襄已經派遣斥候沿途偵查了。

這一次,吳襄的要求很嚴格,他知道出去偵查的斥候,一定會順手牽羊,搜刮一些財物,但偵查到流寇的行蹤纔是最爲主要的任務,斥候必須偵查到流寇的主力在什麼地方,這樣大軍才能夠快速出擊,包圍並徹底剿滅流寇。

吳襄覺得,流寇真的是不堪一擊,不配稱爲遼東邊軍的對手,只要斥候發現了流寇的主力在什麼地方,遼東邊軍的軍士撲上去,就能夠全殲流寇。

當年登萊新軍曾經大敗流寇,斬殺了流寇多名首領,現在,吳襄也想着證明遼東邊軍的戰鬥力,至少遼東邊軍能夠完全碾壓流寇。

張東濤突然改變了部署,原來是計劃在洋縣與大明遼東邊軍作戰,拼盡全力抵禦遼東邊軍,義軍出發之後,他突然下達了命令,大軍開始急行軍,目的地暫時不透露。

決戰的地點選擇在洋縣與石泉縣中間的子午鎮,西鄉縣所轄的子午鎮。

這個子午鎮的名氣稍微小一些,雖然也是古道,但遠不及西安府城外的子午鎮那麼大的名氣,西鄉子午鎮被稱作南子午鎮,西安府城外的子午鎮被稱作北子午鎮。

儘管南子午鎮的名氣小一些,但多次經過此地的張東濤,對於這裡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南子午鎮的左右兩邊都是大山,一條古道從大山中間穿過,古道的地勢頗爲險要,古道的長度接近十五公里。

南子午鎮是洋縣抵達漢陰城的唯一通道,吳襄及其麾下的遼東邊軍,想要圍剿義軍,就必須要經過南子午鎮,否則他們只有繞道湖廣的鄖陽,才能夠抵達興安州。

臨時改變決戰的地點,意味着改變作戰的策略,張東濤的確是這麼計劃的。

原來的作戰方案,義軍與大明遼東邊軍在洋縣一帶決戰,義軍如果不敵遼東邊軍,可以伺機從南子午鎮的古道迅速撤離,畢竟這裡的地形特殊,遼東邊軍的軍士不一定適應,義軍軍士倒是非常熟悉,因爲義軍之中有很多軍士就是本地人。

不過大軍出發之後,張東濤突然覺得,自己麾下的軍士熟悉南子午鎮的地形,熟悉整個古道的地形,就是最大的優勢,南子午谷裡面的古道,延綿近三十里,義軍在古道之中選擇最佳地點設伏,能夠給予遼東邊軍猝不及防的打擊,而且因爲地勢特殊,遼東邊軍的優勢在南子午鎮以及古道之中完全沒有辦法展示出來。

張東濤其實是將有可能進行的兩次作戰,壓縮爲一次,就在南子午鎮這個地方,傾盡全力,與大明的遼東邊軍作戰。

張東濤沒有將自己做出的決定告訴任何人,他派遣了家在南子午鎮的幾名軍士,和他們一道,費勁氣力勉強畫出了南子午鎮以及古道的大致地形。

義軍沒有專門的斥候,老營之中有部分的軍士勉強會偵查,這些軍士絕大部分都是以前明軍譁變的軍士,進入義軍隊伍之後,因爲長時間沒有出去偵查,能力也弱化了,長期以來,義軍作戰的方式頗爲特殊,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從來不再某一處固定下來,所以他們基本不需要斥候,作戰的時候整體推進,轉移的時候也是大隊人馬推進。

這成爲了義軍最大的短板,張東濤曾經想着提醒李自成,但最終沒有開口,如果他在李自成的面前展現出來過於強悍的能力,必定遭遇到猜忌和懷疑。

好在大明遼東邊軍行爲太過於惡劣,在漢中引發了天怒人怨,所以張東濤不需要派遣斥候,就能夠知道遼東邊軍的一舉一動,以及他們的行軍路線。

義軍抵達位於漢陰縣與石泉縣中間的方山關,張東濤得到了準確的情報,大明的遼東邊軍已經從漢中府城出發,前往固城。

張東濤變得緊張起來,百姓帶來的消息,已經是兩天之前的訊息,按照大明遼東邊軍的行軍速度,應該抵達固城縣,朝着洋縣的方向行軍了。

留給張東濤的時間不多了。

義軍再一次加快了行軍的速度,僅僅用了一天多的時間,就抵達了石泉縣。

南子午鎮距離石泉縣只有五十多裡地,急行軍大半天的時間可以抵達。

一夜歇息之後,張東濤的命令下達,大軍急行軍,進入南子午鎮的古道之中。

南子午鎮古道之中,有兩處可以設伏的地方,一處地名爲落第谷,一處地名爲高升谷,兩處山谷相距不足三裡地,相傳有一名前往西安府城趕考的秀才,才華絕倫,抱着必中舉人的心態趕路,經過落第谷的時候,被此地險峻的地形所吸引,索性露宿了一夜,翌日腦子突然變得糊塗,鄉試落地,接下來的十年時間,秀才每次參加鄉試,腦子就會糊塗,無一例外的落第,後來這麼秀才再次經過南子午鎮的時候,意外的發現高升谷的地勢也頗爲險峻,索性在這裡也過了一夜,之後這名秀才鄉試高中,緊接着會試和殿試全部高中,且成爲了當年的狀元,光宗耀祖。

這個傳說流傳出來之後,興安州、漢陰縣以及石泉縣趕考的考生,經過南子午鎮古道的時候,大都選擇在高升谷歇息一晚,匆匆路過落第谷,絕不停留。

張東濤也聽到了這個傳說,家在南子午鎮軍士描繪地形的時候說出來的。

張東濤對此沒有多大的興趣,他已經在考慮,如何在這兩處地方設伏了。

第一次指揮大軍作戰,張東濤還是有些謹慎的,或者說底氣不足,畢竟對手太過於強悍,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是全軍覆沒的結局,他實在不明白,信函之中怎麼會將諸多的事情預料的那麼清楚,爲什麼會要求他來指揮義軍作戰。

大軍朝着南子午鎮方向行軍的時候,張東濤的腦子有些迷糊,作戰的地方改變了,作戰的策略必定發生變化,義軍是不是有把握牽制大明遼東邊軍,誰也不知道。

義軍抵達饒風鎮,稍作停留。

饒風鎮過去十多裡地,就進入了南子午鎮的古道了。

漢陰縣城內的掌櫃突然出現在面前的時候,張東濤險些沒有控制住情緒。

掌櫃的和諸多的商賈百姓一樣,也是來給義軍通報明軍情況的,這樣的情形大家見怪不怪了,也就沒有誰在意。

掌櫃的遞給了張東濤一封信函,這一次倒是沒有要求張東濤馬上銷燬信函,而是要求張東濤在戰鬥結束之前,務必銷燬信函。

張東濤將信函足足看了五遍,最終還是直接銷燬了。

大軍從饒風鎮出發的時候,張東濤的臉上依舊帶着沉思的神情,但氣質好了很多。

這是一封相關關鍵的信函,也是原來那封信函的補充,張東濤有些不明白,掌櫃的爲什麼沒有當時將兩封信函全部拿出來,而要等到如此關鍵的時刻,拿出來第二封至關重要的信函,當然,他不會去追究這裡面的原因。

義軍抵達南子午鎮古道的時候,張東濤終於開始了全面的部署,落第谷和高升谷兩處地方,就是義軍設伏的地點,只是兩處設伏地點的作用完全不一樣。

第九百七十七章 科舉風波(5)第一百四十章 當爸爸了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較量(2)第八百六十一章 真正的信服(2)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機會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攻心第四百九十一章 時間、時間第三百四十四章 關鍵的關鍵第九百零五章 大明悲歌(8)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七百九十二章 鐵腕手段(3)第一百四十二章 嚴密的大網第四百四十章 背後的高低(2)第四百九十章 暫時的奔波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鄭成功的驚喜第二百七十九章 成爲了對手(2)第三百九十七章 信心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的任務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後的掙扎(6)第五百四十章 長亭之盟(4)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末路(1)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饑荒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八百二十一章 放心的部署第四百二十四章 豬隊友第二百九十一章 還是要表功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潭第七十七章 吏部敕書第三十章 嚴師第四百七十八章 必須見面第四百六十章 合圍第六百零一章 也是智謀第七百三十章 摧枯拉朽(1)第九百章 大明悲歌(3)第七百九十章 鐵腕手段(1)第九百四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零五章 掌控山東(10)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瓶新酒(1)第二百七十四章 該來的終究要來第一百一十四章 餘音繞樑第五十章 趕路第二百二十二章 漂亮的伏擊(1)第四百五十五章 沒有退路第七百一十七章 悲歌(4)第二百七十四章 該來的終究要來第一百二十九章 滁州不太平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運大整頓(1)第九百六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運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持己見第一百七十一章 傳教士第六百四十五章 閒暇第一百零九章 很關鍵第八百二十八章 各爲其主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較量(4)第五百六十八章 矛盾迭出第八百三十九章 功虧一簣(2)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攻心第九百二十九章 定鼎之戰(13)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並不高興第九百九十五章 皇家日報(2)第一百九十四章 妥善的安排第五百二十五章 幺蛾子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針對性部署(2)第五十一章 忍不住第四百七十二章 朝野震驚(3)第八百二十三章 另類的鬥智鬥勇第七百四十七章 不能手軟第二百四十章 如何恢復元氣第二百六十八章 擴張之路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祖大壽的建議第六百七十七章 釘釘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也算是威脅第八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四百三十六章 好勝心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八百七十章 睿智的決斷(1)第二百章 善意的提醒第三百八十六章 各官免送第四百六十八章 識時務第三百八十二章 各懷心思第八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七百五十七章 滅頂之災(1)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課第一百四十二章 嚴密的大網第一百二十三章 統籌規劃第九百六十二章 徒勞無功第二百六十五章 死裡逃生(1)第二十三章 富貴險中求(2)第一百零六章 道不同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想法都一樣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聲嘆息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較量(3)第二十一章 焦灼和忐忑第五百四十一章 長亭之盟(5)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詛咒大清國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六百三十一章 閃電戰(5)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水師的任務
第九百七十七章 科舉風波(5)第一百四十章 當爸爸了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較量(2)第八百六十一章 真正的信服(2)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機會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攻心第四百九十一章 時間、時間第三百四十四章 關鍵的關鍵第九百零五章 大明悲歌(8)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七百九十二章 鐵腕手段(3)第一百四十二章 嚴密的大網第四百四十章 背後的高低(2)第四百九十章 暫時的奔波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鄭成功的驚喜第二百七十九章 成爲了對手(2)第三百九十七章 信心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的任務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後的掙扎(6)第五百四十章 長亭之盟(4)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末路(1)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饑荒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八百二十一章 放心的部署第四百二十四章 豬隊友第二百九十一章 還是要表功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潭第七十七章 吏部敕書第三十章 嚴師第四百七十八章 必須見面第四百六十章 合圍第六百零一章 也是智謀第七百三十章 摧枯拉朽(1)第九百章 大明悲歌(3)第七百九十章 鐵腕手段(1)第九百四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零五章 掌控山東(10)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瓶新酒(1)第二百七十四章 該來的終究要來第一百一十四章 餘音繞樑第五十章 趕路第二百二十二章 漂亮的伏擊(1)第四百五十五章 沒有退路第七百一十七章 悲歌(4)第二百七十四章 該來的終究要來第一百二十九章 滁州不太平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運大整頓(1)第九百六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運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持己見第一百七十一章 傳教士第六百四十五章 閒暇第一百零九章 很關鍵第八百二十八章 各爲其主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較量(4)第五百六十八章 矛盾迭出第八百三十九章 功虧一簣(2)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攻心第九百二十九章 定鼎之戰(13)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並不高興第九百九十五章 皇家日報(2)第一百九十四章 妥善的安排第五百二十五章 幺蛾子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針對性部署(2)第五十一章 忍不住第四百七十二章 朝野震驚(3)第八百二十三章 另類的鬥智鬥勇第七百四十七章 不能手軟第二百四十章 如何恢復元氣第二百六十八章 擴張之路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祖大壽的建議第六百七十七章 釘釘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也算是威脅第八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四百三十六章 好勝心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八百七十章 睿智的決斷(1)第二百章 善意的提醒第三百八十六章 各官免送第四百六十八章 識時務第三百八十二章 各懷心思第八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七百五十七章 滅頂之災(1)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課第一百四十二章 嚴密的大網第一百二十三章 統籌規劃第九百六十二章 徒勞無功第二百六十五章 死裡逃生(1)第二十三章 富貴險中求(2)第一百零六章 道不同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想法都一樣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聲嘆息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較量(3)第二十一章 焦灼和忐忑第五百四十一章 長亭之盟(5)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詛咒大清國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六百三十一章 閃電戰(5)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水師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