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加一把火

遼東,錦州,薊遼督師府,廂房。

李自成在開封府城稱王,同樣出乎了史可法和曾永忠等人的預料,他們都是讀書人,腦子裡面有着森嚴的等級制度,李自成出生貧寒,不是讀書人,沒有任何的功名,沒有多少的學識,還想着稱王稱帝,屬於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樣的人成爲了皇帝,豈不是天下大亂。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比較來說,吳宗睿是殿試進士,擁有不一般的睿智,已經展現出來治理天下的能力,吳宗睿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得益的是天下百姓。

曾永忠和史可法的臉色都不是很好,廖文儒和喬明俊的臉上沒有多少的表情。

吳宗睿進入廂房的時候,所有人都站起身來了。

“都坐下吧,今日請諸位來所爲何事,你們都知道,李自成和羅汝纔在開封府城已經稱王,我想時機成熟的時候,李自成一定會稱帝,至於說羅汝才,命運一定不是很好,李自成肯定容不下他,不要多長的時間,諸位就能夠看到羅汝才的結局了。”

“登萊新軍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馬上就要進入南直隸,剿滅張獻忠及其麾下的義軍,前段時間情報司獲取的消息,判斷張獻忠很快就能夠攻陷徐州州城,半個多月時間過去,徐州州城依舊沒有被攻陷,看樣子張獻忠麾下的義軍,戰鬥力不是那麼強悍。”

“昨日文儒和喬明俊都提出了建議,登萊新軍既然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可以進入南直隸作戰,一方面打敗張獻忠及其麾下的義軍,一方面掌控南直隸,我沒有同意,覺得時機的把握上面還有欠缺,今日請諸位來,就是商議此事的。”

“史大人很少參與此類的商議,你主要關心的是民生方面的事宜,我想你可以從民生事宜的角度出發,幫着分析分析,南方與中原的情況不一樣,與北方的情況也不一樣,相對來說,南方要富庶很多,讀書人很多,士大夫家族衆多,宗族的勢力龐大,我們想要掌控南方,面對最大的對手就是士大夫家族與宗族的勢力。”

“李自成稱王,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諸位不用多想,不管是誰,只要手中掌握了足夠的權力,有了足夠的實力,都想做出一番事業,李自成造反十多年了,經歷了太多的廝殺,看到了很多的事情,要說他沒有任何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說白了,這就是人的本性。”

吳宗睿開門見山,說出這番話,衆人沒有感覺到吃驚。

曾永忠和史可法都陷入到沉思之中,廖文儒和喬明俊的臉上,依舊沒有多少表情。

“好了,登萊新軍什麼時候進入南直隸,諸位都分析一下吧。”

吳宗睿話語剛落,曾永忠擡起頭。

“大人,屬下覺得,張獻忠攻陷了徐州州城的時刻,登萊新軍就可以出擊了。”

“屬下記得大人說過,張獻忠沒有想着進攻淮安以及南京等地,因爲李自成和羅汝才幾乎掌控了整個的中原,張獻忠覺得在中原沒有多少的出路,所以才試探着進入了南直隸作戰,李自成和羅汝才稱王,對張獻忠的刺激是巨大的,張獻忠一定不服氣,很有可能返回湖廣,竭盡全力進攻湖廣諸多的城池,張獻忠希望能夠與李自成抗衡,所以張獻忠若是能夠拿下湖廣的重鎮,同樣會稱王。”

“中原已經徹底亂了,登萊新軍此刻若是想着掌控中原,必定與流寇產生激烈的衝突,屬下以爲,登萊新軍可以暫避鋒芒,至少不能同時與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廝殺,李自成和羅汝才部的力量遠遠強於張獻忠部,選擇首先剿滅張獻忠部,決策是正確的。”

“待到張獻忠部攻陷徐州州城,登萊新軍大舉進入南直隸,圍攻張獻忠部,堵住其撤往湖廣的道路,張獻忠必定往淮安或者鳳陽府發動進攻。”

“南京兵部尚書張國維大人和漕運總督丁啓睿大人,早就做好了準備,一旦張獻忠部進入淮安或者鳳陽,張大人和丁大人必定竭盡全力,拼盡全力打敗張獻忠,他們之間的激烈廝殺不可避免會出現,我登萊新軍正好坐山觀虎鬥,待到他們兩敗俱傷,再行出手。”

“不管是張獻忠部獲勝,還是張大人和丁大人獲勝,對於我登萊新軍來說,都是有利的。”

“屬下認爲,張獻忠部往淮安方向進攻,對於我登萊新軍來說最爲有利的,我登萊新軍可以趁此機會,進入淮安,全面掌控漕運。”

“只要徹底掌控了漕運,一切都在我登萊新軍的控制之中了。”

。。。

曾永忠侃侃而談,從容不迫,他的分析和判斷有理有據,容不得他人反駁。

曾永忠說完之後,史可法擡起頭。

身爲遼東巡撫,史可法腦子裡思索的全部都是遼東的民生事宜,其他的事情幾乎就沒有考慮,有些時候就算是想到了,也不會說出來。

今日的情形不一樣了,史可法必須要說出自己的見解。

看了看曾永忠之後,史可法開口了。

“大人,下官主要是考慮民生方面的事宜,剛剛聽了曾先生的分析,下官覺得很有道理,中原已經亂成一鍋粥,可以用赤地千里來形容,皇上和朝廷已經沒有往河南行省派遣官吏,我登萊新軍若是這個時候進擊中原,必定消耗大量的錢財,不僅僅是征伐需要的錢糧,還有穩定地方需要的錢糧,這樣做得不償失。”

“從這一點來說,下官贊同登萊新軍進擊南直隸。”

“南直隸和江浙是大明最爲富庶的地方,若是完全掌控了南直隸,等於是掌控了大明的半壁江山,今後我登萊新軍任何的作戰部署,都是從容不迫。”

“當然,若是能夠完全掌控漕運,那我登萊新軍將處於最爲有利的地位。”

“掌控了南直隸和江浙一帶,可以保證充足的供給,到時候轉頭面對中原紛亂的局面完全是胸有成竹。”

“大人,下官想到的就是這些。”

史可法說的清楚明白,主要說的都是民生方面的事宜。

吳宗睿微微點頭,看向了廖文儒。

廖文儒看了看衆人。

“大人,屬下贊同曾先生和史大人的建議,不過屬下還是覺得,我登萊新軍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可以發起對張獻忠部的進攻,逼着張獻忠往淮安方向撤離,若是等到張獻忠部攻陷了徐州州城,得到大量的補給,我登萊新軍進攻的難度必定大幅度增加。。。”

吳宗睿聽得很仔細,神情也變得嚴肅。

喬明俊沒有開口說話。

曾永忠再次開口。

“廖都督,張獻忠部進攻徐州州城,張大人和丁大人遲遲沒有增援,眼看着徐州州城陷入到巨大的危險之中,很有可能被張獻忠部攻陷,這等的做法本就是不妥的,待到張獻忠部拿下徐州州城,也許張大人和丁大人會有所震動,但他們依舊不會出擊,而是死守淮安以及鳳陽等地,若是我登萊新軍過早的行動,進入了徐州,最佳的局面就是將張獻忠部攆到淮安去,爾後張大人和丁大人會竭盡全力剿滅張獻忠部,與我登萊新軍就沒有多大關係了。”

“張獻忠部攻陷徐州州城,的確能夠得到大量的補給,士氣也會得到極大的提升,那個時候我登萊新軍進入徐州,面對張獻忠部,會有不小的難度,可我登萊新軍主要的目的並非是與張獻忠部廝殺,而是驅使張獻忠部朝着淮安的方向進攻。”

“所以說,我登萊新軍是不會與張獻忠部過早死拼的。”

“張獻忠部攻陷了徐州,張大人和丁大人沒有馳援,我登萊新軍就有了留在南直隸的理由,就算是張大人和丁大人打敗了張獻忠部,至少我們能夠掌控徐州。”

曾永忠再一次的分析,將理由說的非常透徹了,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登萊新軍要做漁翁。

曾永忠說出了吳宗睿想說的話語。

吳宗睿已下定了決心。

“先生說的很好,李自成和羅汝纔在開封府城稱王,對於張國維大人和丁啓睿大人來說,同樣是巨大的刺激,他們會更加的關注張獻忠部,害怕張獻忠部在南直隸稱王,張獻忠部號稱有四十萬大軍,其實際的兵力有三十餘萬,張國維大人和丁啓睿大人掌控的兵力,主要還是南京京營以及漕運兵丁,總兵力不到十萬人,我們知道張獻忠部的戰鬥力不是那麼強悍,可我們也知道,南京京營與漕運兵丁的戰鬥力同樣一般。”

“如此情況之下,讓張獻忠部與南京京營、漕運兵丁廝殺,對於我登萊新軍來說,就是最爲有利的。”

“想要讓局勢朝着有利於我登萊新軍的方向發展,我們還需要加一把火。”

“皇上和朝廷不僅僅關注中原的局勢,同樣關注南直隸和江浙的局勢,我們可以通過朝中的大人,向皇上提出建議,督促湖廣各鎮的大軍,集結在東面,隨時做出進擊南直隸的態勢,如此情況之下,我登萊新軍進入徐州的時候,張獻忠唯一的選擇就是朝着淮安或者鳳陽的方向進攻了。”

第二百五十八章 深層思考第四百八十二章 隱性的危機第八百七十五章 豁然開朗(1)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廖文儒的勇氣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家日報(4)第三百一十四章 完勝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有些惆悵第三百八十九章 攻其不備第三百五十五章 不敢相信第四百二十四章 豬隊友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穩定南方(2)第四百三十三章 唯一的機會第五百五十一章 智囊的作用第八百一十四章 雪中送炭(3)第九百八十七章 尖銳對立第五十一章 忍不住第五百六十八章 矛盾迭出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見影第八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凝聚力第九十章 真相不重要第八百八十二章 可怕的分析第四百六十八章 識時務第六百章 精準應對第八百九十章 太爽了(1)第一百五十八章 初見趙世奇第一千零四章 各自安好(1)第三百三十四章 震撼第二百四十六章 火炮的威力第九百八十九章 餘音繞樑第七十二章 運籌第七百九十章 鐵腕手段(1)第四百三十二章 拼死一搏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末路(13)第十一章 縣衙第七百四十一章 悲劇的伏筆第四百四十一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一般的見識(2)第十五章 端倪第三十五章 旁觀?第六十六章 護衛第四百六十九章 遼東的規劃第九十六章 太巧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震動四方(3)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塵埃落定(5)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擊第九百八十九章 餘音繞樑第五百七十三章 老瓶新酒(3)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些可怕第一百六十三章 苦力第二百五十六章 堅決不退讓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些可怕第八百五十三章 懷疑和猜忌第六百四十九章 真的是厲害第九百五十章 各自妥協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末路(13)第六百六十章 轉折第五百一十章 死裡逃生第三百八十三章 拖字決第三百四十三章 籌謀與安排第九百二十三章 定鼎之戰(7)第八百四十九章 最後的掙扎(8)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末路(10)第二百七十六章 考驗智慧(1)第九十七章 陳靈雁的心思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內亂(1)第四百八十三章 轉嫁矛盾第六百七十二章 落定第六百一十二章 震動四方(1)第六百四十一章 洪承疇的堅持第六百零四章 損失慘重第二百二十九章 迎難而上的機會第九百九十一章 挑起事端(2)第八百八十四章 明智的選擇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絕佳計謀第六百三十七章 朝廷的噩耗第九百六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二百六十五章 死裡逃生(1)第一百八十八章 寧死不屈第一百五十六章 豪宅第九百六十九章 無法阻攔(2)第三百一十八章 竹籃打水第一百八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九十一章 還是要表功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散關之戰(4)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筆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末路(9)第八十二章 有意思第七十五章 提前告誡第八百四十六章 最後的掙扎(5)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十四章 酬謝第二百八十二章 高起潛來了第十五章 端倪第七百九十五章 鐵腕手段(6)第四百五十一章 歎服第二百四十八章 農業爲本第五百四十五章 首輔易人(1)第二百七十八章 成爲了對手(1)第三章 管中窺豹
第二百五十八章 深層思考第四百八十二章 隱性的危機第八百七十五章 豁然開朗(1)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廖文儒的勇氣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家日報(4)第三百一十四章 完勝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有些惆悵第三百八十九章 攻其不備第三百五十五章 不敢相信第四百二十四章 豬隊友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穩定南方(2)第四百三十三章 唯一的機會第五百五十一章 智囊的作用第八百一十四章 雪中送炭(3)第九百八十七章 尖銳對立第五十一章 忍不住第五百六十八章 矛盾迭出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見影第八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凝聚力第九十章 真相不重要第八百八十二章 可怕的分析第四百六十八章 識時務第六百章 精準應對第八百九十章 太爽了(1)第一百五十八章 初見趙世奇第一千零四章 各自安好(1)第三百三十四章 震撼第二百四十六章 火炮的威力第九百八十九章 餘音繞樑第七十二章 運籌第七百九十章 鐵腕手段(1)第四百三十二章 拼死一搏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末路(13)第十一章 縣衙第七百四十一章 悲劇的伏筆第四百四十一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一般的見識(2)第十五章 端倪第三十五章 旁觀?第六十六章 護衛第四百六十九章 遼東的規劃第九十六章 太巧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震動四方(3)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塵埃落定(5)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擊第九百八十九章 餘音繞樑第五百七十三章 老瓶新酒(3)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些可怕第一百六十三章 苦力第二百五十六章 堅決不退讓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些可怕第八百五十三章 懷疑和猜忌第六百四十九章 真的是厲害第九百五十章 各自妥協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末路(13)第六百六十章 轉折第五百一十章 死裡逃生第三百八十三章 拖字決第三百四十三章 籌謀與安排第九百二十三章 定鼎之戰(7)第八百四十九章 最後的掙扎(8)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末路(10)第二百七十六章 考驗智慧(1)第九十七章 陳靈雁的心思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內亂(1)第四百八十三章 轉嫁矛盾第六百七十二章 落定第六百一十二章 震動四方(1)第六百四十一章 洪承疇的堅持第六百零四章 損失慘重第二百二十九章 迎難而上的機會第九百九十一章 挑起事端(2)第八百八十四章 明智的選擇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絕佳計謀第六百三十七章 朝廷的噩耗第九百六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二百六十五章 死裡逃生(1)第一百八十八章 寧死不屈第一百五十六章 豪宅第九百六十九章 無法阻攔(2)第三百一十八章 竹籃打水第一百八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九十一章 還是要表功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散關之戰(4)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筆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末路(9)第八十二章 有意思第七十五章 提前告誡第八百四十六章 最後的掙扎(5)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十四章 酬謝第二百八十二章 高起潛來了第十五章 端倪第七百九十五章 鐵腕手段(6)第四百五十一章 歎服第二百四十八章 農業爲本第五百四十五章 首輔易人(1)第二百七十八章 成爲了對手(1)第三章 管中窺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