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機會

時間到了六月,氣候慢慢炎熱起來。

春季田賦徵收的事宜已經結束,各級的官府總算是鬆了一口氣,要知道連年的災荒,農戶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徵收春季田賦是很熬人的工作,如果不能及時徵收到春季的田賦,不僅僅是官府無銀兩開銷,上面也會責怪,這樣難怪各級的官吏都會去逼着農戶上繳田賦。

青州府城的氛圍,與其他地方有些不同,與往年比較起來,熱鬧了很多,其最爲關鍵的原因,就是這裡有一家信義押司。

大量的商賈前往青州府城而來,找到信義押司,要求將自家的貨物和錢財運往北方去。

信義押司也不負衆望,只要是承受的押運任務,全部都能夠圓滿完成,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山東境內,包括北直隸的河間府等地,都知曉了信義押司的名號,通過數次的較量,山東境內的匪幫一敗塗地,壓根不敢打信義押司的主意,那是找死的行爲。

信義押司在河南、山西和陝西,也打開了局面,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已經運送了五批次的貨物前往,同時攜帶錢財回到青州,沿途的匪幫被打的哭爹叫娘,損失慘重,信義押司甚至與陝西的流寇有過一次碰撞,同樣獲取了全勝。

信義押司最爲激烈的一次碰撞,發生在登州,招惹信義押司的,正是駐紮在登州的新軍,這場衝突的規模不是很大,駐紮登州的新軍有五十多人蔘與其中,他們面對的是三十人組成的信義押司的軍士,兩方較量的結果,是駐紮登州新軍的慘敗。

此事本來可能造成很大的影響,畢竟駐紮登州新軍的人數達到萬人,如果引發騷動,必定會震動朝廷,可這次的衝突最終不了了之,沒有引發任何的波動。

因爲此次運送的錢財,屬於青州的趙氏家族,也怪駐紮登州的新軍軍士不長眼,居然敢於搶劫青州趙氏家族的錢財,據說登萊巡撫孫元化知曉此事後,不疼不癢的訓斥了登州新軍的將領,而登州新軍的將領,也知道惹了不該惹的人,不敢再次生事。

信義押司的名氣慢慢出去,信義押司的總部也變得略微的熱鬧了一些,部分士大夫家族要求運送金銀珠寶,都是被帶到信義押司的總部,私下裡商議的,這裡面就包括青州的趙氏家族,而信義押司總部的規模,讓這些士大夫家族之人吃驚,也讓他們更加的信賴信義押司。

隨着信義押司的崛起,青州境內其他的押司,基本沒有什麼押運活計了。

沒有押運活計,就無法維持生活,所以這些押司的管家或者老大,抱着試試看的態度,來到青州,找到了信義押司,他們想着與信義押司一同做生意,希望能夠打着信義押司的旗號,在本地繼續開辦押司,同時承諾給予信義押司一筆錢財,作爲分部的報酬。

這個建議,信義押司肯定不會答應,做押運生意,最爲關鍵的就是名聲,信義押司有着嚴格的紀律,所過之處秋毫無犯,絕不會與土匪有勾結,同時保證主顧的貨物萬無一失,其他的押司就不好說了,沒有人敢保證他們手腳是乾淨的。

信義押司給出的條件很明確,想要在任何地方打着信義押司名號都是不行的,如果出現這類的情況,信義押司會追查到底,必要的時候會動武,其他押司的人,可以選擇加入信義押司隊伍,但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考覈。

信義押司的口氣很強硬,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讓其他的押司咬牙切齒,又無可奈何。

五月中旬,有兩家實在無法維持的押司解散,不少人選擇投奔信義押司。

信義押司接納了他們,嚴酷的考覈隨之展開。

讓人吃驚的是,這些投奔信義押司之人,全部都堅持下來了,沒有一個人離開,而且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這些人的精神面貌發生了不小的轉變。

外人吃驚,其實廖文儒和劉寧等人是清楚的,信義押司招募的,全部都是押司那些做具體事情之人,至於說押司的主管和老大等人,是絕不會招募的。

當然,廖文儒等人所遵循的規矩,大都是吳宗睿確定下來的。

桌上放着信義押司掌櫃劉友鬆抄錄的賬簿,不足兩個月的時間,信義押司收取了近二十萬兩白銀的押運費用。

吳宗睿不關心賬簿,只是略微的翻閱一下,這些事情不需要他操心,有人負責打理。

賬簿的旁邊,放着朝廷的塘報,這封塘報,吳宗睿已經看過好幾遍。

塘報裡面沒有太多的消息,若是其他人看見了,壓根不會在意,可吳宗睿卻關注到其中的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皮島參將劉興治作亂,被參將沈世魁率領部下斬殺。

第二件事情,陝西流寇首領不沾泥,被延綏巡撫洪承疇擊敗,投降朝廷。

這兩件事情,瞬間勾起吳宗睿的回憶。

這兩件事情可不是小事情。

皮島參將劉興治原來是毛文龍的屬下,毛文龍被殺之後,袁崇煥並沒有徹底掌控皮島的局勢,導致皮島很不穩定,諸多將領各自不服氣,自相殘殺的事情屢屢出現,劉興治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作亂的,名義上協管皮島的登萊巡撫孫元化派遣都督僉事黃龍,出任皮島總兵,前去招撫劉興治,因爲黃龍缺乏號召力,劉興治不予理睬,招撫沒有成功。

爾後,劉興治斬殺了同爲參將的沈世魁的家人,沈世魁逃脫,夜間領着軍士,斬殺了劉興治。

這件事情,看起來是皮島的將領自相殘殺,其實意味着皮島已經沒有了繼續抵禦後金韃子的能力,也正是因爲皮島軍士的自相殘殺、號令不一,誰也不服誰,導致其戰鬥力急劇下降,沒有多長的時間,皇太極率領的後金韃子,就徹底滅掉了皮島上的明軍。

至於說陝西流寇不沾泥被洪承疇打敗,被迫歸順朝廷,這樣的事情,幾乎每一期的塘報上面都會出現,陝西流寇的首領多如牛毛,都是自封的稱號,什麼闖王高迎詳、闖將李自成、八大王張獻忠、老回回馬守應、曹操羅汝纔等等,大大小小的有上百個。

吳宗睿注意到的是洪承疇。

明末的洪承疇,名氣還是很大的,不僅僅因爲洪承疇最終歸順了大清,還有洪承疇作戰勇猛,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

而洪承疇的崛起,正是因爲剿滅流寇的作戰。

洪承疇剿滅流寇與其他人不一樣,有其獨特的認識和見解。

作爲三邊總督楊鶴,代表朝廷統領剿滅流寇的事宜,洪承疇是歸於楊鶴節制的,楊鶴的主張是以招撫流寇爲主,他認爲流寇大都是因爲生活所迫,所以才幹起了打家劫舍的勾當,這些人只要有田地耕種,有糧食吃了,就不會繼續造反和作亂了,可洪承疇不一樣。

洪承疇認爲,流寇的首領是不可能被朝廷照拂的,所以他對於流寇的首領,以及流寇的骨幹力量,力主趕盡殺絕,對於流寇隊伍中的尋常軍士,倒是能夠放一馬。

洪承疇的認知與楊鶴完全不同。

偏偏剿滅流寇的統帥是楊鶴。

有些時候,洪承疇自作主張,不聽從楊鶴的命令,果斷的斬殺了不少流寇的首領,以及流寇隊伍中的骨幹,洪承疇如此做,楊鶴肯定不滿意,於是嚴厲的訓斥了洪承疇。

訓斥還是有效果的,這一次洪承疇領軍打敗了不沾泥張孟存,就沒有能夠斬殺張孟存,而是將其押解,送完了楊鶴駐紮的寧州。

這兩件事情,對於大明王朝都有着不小的影響。

皮島據點的丟失,讓皇太極和後金韃子沒有了後顧之憂,放心大膽的從遼東等地發起對大明腹地的進攻,逐漸的削弱大明王朝的力量。

而朝廷對於流寇的態度,一直都是以招撫爲主,剿滅爲輔,就連皇上都認爲,流寇是因爲缺衣少食才造反的,給予他們錢糧,就不會繼續造反了,這在很大程度上縱容了流寇,讓流寇發展壯大的速度越來越快,後來流寇形成了足以推翻大明王朝的武裝力量,那個時候皇上和朝廷已經無可奈何了。

這兩件事情,在吳宗睿的眼裡,就是機會。

他的腦海裡面,已經開始勾畫信義押司隊伍的壯大步伐,這種發展步伐越來越清晰。

當然,信義押司首要面對的,就是即將爆發的登萊兵變,此次的登萊兵變,朝廷和山東百姓都遭受到慘重的損失,信義押司究竟是抓住登萊兵變的戰機,迅速的壯大自身的實力,還是協助朝廷平定孔友德等人的叛亂,這需要吳宗睿做出選擇。

這個選擇很殘酷,作爲穿越之人,吳宗睿腦子裡還是裝着百姓的,如果信義押司只是藉機壯大自身的力量,不去專門對付孔友德的叛軍,則登州和萊州的百姓就要遭受到慘重的損失,家人被殺,家破人亡,甚至出現千里無人煙的局面,可要是吳宗睿選擇剿滅孔友德指揮的叛軍,那麼昏聵的大明王朝就還要繼續維持若干年,則更多的百姓流離失所。

其實不用多說,該如何選擇,吳宗睿的腦海裡面已經有了決定。

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其不意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次赴京第二百五十五章 皮島第七百零七章 掌控山東(12)第五十一章 忍不住第一百二十八章 過去的事第六百零一章 也是智謀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漸豐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並非忠心(1)第二百三十一章 好好把握第九百七十九章 科舉風波(7)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頭豬的威力(1)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較量(2)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穩定南方(2)第二百四十五章 民生爲大第二百四十九章 漕運變故第一千一百章 進攻的最佳時機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末路(10)第八十二章 有意思第一百九十六章 難道是天意第二百三十章 絕妙建議第七百七十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3)第七百零三章 掌控山東(8)第二百一十四章 慘敗的消息第二百五十六章 堅決不退讓第一百六十七章 拋卻憤怒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二百零六章 不出所料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有些惆悵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孤膽英雄(1)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不可輕敵第三百一十五章 蓋州的收穫第一千零四章 各自安好(1)第一百六十八章 兩難選擇第三百零九章 兵不血刃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較量(3)第六百零六章 真正的壯大第九百七十章 主動建議第九百八十一章 籠絡人才(1)第六百六十三章 莫須有第六百七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較量(3)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方的反應第六百七十四章 獨當一面第六百四十七章 言聽計從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廷的態度第七百九十八章 形勢驟變第八百五十七章 必要的選擇(3)第六百三十二章 值得慶賀第八百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1)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北進北進第八百零六章 這算是運氣嗎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京與淮安第二百一十六章 嚴陣以待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禍不單行(4)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末路(18)第五百八十六章 權衡利弊(2)第八百六十七章 李自成的變化第九百一十九章 定鼎之戰(3)第八十一章 碰撞第七百一十九章 躲不過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無毒不丈夫(1)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四百五十五章 沒有退路第五百九十章 大散關之戰(1)第三百三十四章 震撼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散關之戰(2)第六章 有理有據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機會第八百一十八章 沒有閒着第二百六十章 義無反顧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筆第六百零九章 當主神器第十九章 算賬第六百八十四章 都有小九九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家日報(4)第二百七十九章 成爲了對手(2)第八百一十章 敗着第三百二十八章 家人第七百四十二章 攻心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擊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爽了(2)第七百二十五章 態度決定一切第三百九十章 奇女子第八十七章 疑點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四百七十三章 家人的心態第九百七十八章 科舉風波(6)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立規矩(2)第八百六十七章 李自成的變化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並不高興第九百五十九章 義無反顧第七百五十五章 臨機決斷(2)第三百九十一章 絕處逢生第四百八十七章 遼東構架第四百八十七章 遼東構架第一千章 微服私訪(1)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後的高低(1)第四十五章 祭祖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開門紅(1)
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其不意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次赴京第二百五十五章 皮島第七百零七章 掌控山東(12)第五十一章 忍不住第一百二十八章 過去的事第六百零一章 也是智謀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漸豐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並非忠心(1)第二百三十一章 好好把握第九百七十九章 科舉風波(7)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頭豬的威力(1)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較量(2)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穩定南方(2)第二百四十五章 民生爲大第二百四十九章 漕運變故第一千一百章 進攻的最佳時機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末路(10)第八十二章 有意思第一百九十六章 難道是天意第二百三十章 絕妙建議第七百七十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3)第七百零三章 掌控山東(8)第二百一十四章 慘敗的消息第二百五十六章 堅決不退讓第一百六十七章 拋卻憤怒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二百零六章 不出所料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有些惆悵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孤膽英雄(1)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不可輕敵第三百一十五章 蓋州的收穫第一千零四章 各自安好(1)第一百六十八章 兩難選擇第三百零九章 兵不血刃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較量(3)第六百零六章 真正的壯大第九百七十章 主動建議第九百八十一章 籠絡人才(1)第六百六十三章 莫須有第六百七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較量(3)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方的反應第六百七十四章 獨當一面第六百四十七章 言聽計從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廷的態度第七百九十八章 形勢驟變第八百五十七章 必要的選擇(3)第六百三十二章 值得慶賀第八百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1)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北進北進第八百零六章 這算是運氣嗎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京與淮安第二百一十六章 嚴陣以待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禍不單行(4)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末路(18)第五百八十六章 權衡利弊(2)第八百六十七章 李自成的變化第九百一十九章 定鼎之戰(3)第八十一章 碰撞第七百一十九章 躲不過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無毒不丈夫(1)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四百五十五章 沒有退路第五百九十章 大散關之戰(1)第三百三十四章 震撼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散關之戰(2)第六章 有理有據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機會第八百一十八章 沒有閒着第二百六十章 義無反顧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筆第六百零九章 當主神器第十九章 算賬第六百八十四章 都有小九九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家日報(4)第二百七十九章 成爲了對手(2)第八百一十章 敗着第三百二十八章 家人第七百四十二章 攻心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擊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爽了(2)第七百二十五章 態度決定一切第三百九十章 奇女子第八十七章 疑點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四百七十三章 家人的心態第九百七十八章 科舉風波(6)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立規矩(2)第八百六十七章 李自成的變化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並不高興第九百五十九章 義無反顧第七百五十五章 臨機決斷(2)第三百九十一章 絕處逢生第四百八十七章 遼東構架第四百八十七章 遼東構架第一千章 微服私訪(1)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後的高低(1)第四十五章 祭祖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開門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