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結合

黃修遠思考起來。

璃龍1的單位儲存容量,是每平方釐米92G;璃龍2是每平方釐米186G;準備量產的璃龍3,仍然是每平方釐米184G,只是多了可複寫功能。

如果將儲存容量降低到每平方釐米8G,要應用到手機上,實現超大容量儲存,需要的面積不在少數。

承影手機的尺寸是長14釐米、寬6.8釐米,面積是95.2平方釐米;而太阿手機的尺寸是長15釐米、寬7釐米,面積是105平方釐米。

如果將全部面積做成玻璃光盤儲存器,95.2平方釐米可以儲存761.6G,105平方釐米可以儲存840G。

只是全部面積做成玻璃光盤,明顯不現實。

慢着?

剛想開口說什麼的黃修遠,突然停了下來,因爲他想起了未來記憶中的一段信息。

在2035年的時候,人類的半導體儲存技術、磁盤儲存技術、玻璃光盤技術,都進入了發展瓶頸期。

就在這時,一個鬼才設想了一種納米點儲存技術,可以實現大容量儲存,又可以長久保存,同時低成本生產。

按道理來說,這種技術黃修遠應該非常瞭解,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因爲這項技術生不逢時,它遇到了另一種革命性的數據儲存器。

那個鬼才發了論文和概念性產品後,才過了兩個月時間,另一個革命性產品,就直接出現在市場上,瞬間將單位數據儲存容量提升了上千倍。

因此納米點儲存技術,還沒有來得及上市,就直接胎死腹中了。

黃修遠當時也是在2052年的一次內部座談會上,和那個鬼才遇到,在閒聊之中,說起這件事。

事後他還專門查過那幾篇論文,如果不是另一個革命性產品的出現,納米點儲存技術確實非常厲害,可以爲玻璃光盤續命一段時間。

黃修遠盤算了一下,發現這個技術,在現階段也可以做到,就是儲存容量沒有未來那麼強大。

“我有一個想法,我們去設計中心那邊說。”

聽到這句話,陸學東和張維新、苗國忠三人先是一愣,隨即陸學東笑着問道:“修遠,你又有什麼想法?”

“到了設計中心你們就知道了。”

“那走吧!”

一行人來到半導體基地的設計中心。

黃修遠找了一臺工業設計電腦,便開始操作起來,很快一個三維立體圖形,就出現在工業軟件平臺上。

“多層立體結構?”陸學東有些疑惑不解。

苗國忠提醒道:“董事長,如果採用這種結構,就沒有辦法刻錄和讀取了。”

胸有成竹的黃修遠轉動椅子,直面衆人笑着說道:“你們都知道,玻璃光盤的數據點,是通過紫外線和紅外線來實現刻錄、讀取和擦除的。”

陸學東撓了撓頭,不解的問道:“額?這和立體結構有關係嗎?我可以想到的唯一關係,就是這種情況,會限制玻璃光盤向立體結構發展。”

“一個小小的提示,我們的納米屏技術。”

納米屏技術?

發光二極管?

納米級的發光二極管!陸學東立馬反應過來:“你打算將納米屏的發光二極管,應用到玻璃光盤的儲存技術上?”

“沒錯,我的想法是這樣的……”黃修遠一邊說,一邊轉過椅子,指着工業軟件平臺上的三維立體結構解釋起來。

這個設計是將玻璃存儲器分成三層,中間是特製的數據點玻璃層;上面一層是深紫外線二極管,用於刻錄和擦除玻璃層中的數據點;下面一層則是紅外線二極管和光波感應器,用於激發紅外線,讓玻璃層中的數據點反射不同的光波,實現數據讀取的目的。

由於數據點玻璃層、深紫外光二極管層、紅外光二極管和光波感應器,都是納米級的厚度,加上外層的遮光層,整體厚度不會超過300納米。

也就是說,這種複合型的玻璃光盤,可以通過不斷的疊層,實現儲存容量的提升。

以300納米一層計算,1毫米的厚度,可以疊加3333層,就算是每平方釐米面積只能儲存8G,在3333層的加持下,儲存容量也會提升到二十多T,這就是立體結構的優勢所在。

苗國忠想了一會,知道這個技術的關鍵在哪裡:“如果這樣,那就需要可以發射紫外光和紅外光的二極管。”

交流好書 關注vx公衆號 【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 可領現金紅包!

“這沒有問題。”陸學東是科研部的負責人,之前研發納米屏技術的時候,科研部就嘗試了非常多材料,從中挑選出三原色的三種發光二極管,在這個過程中,就有其他波段的發光二極管材料被發現。

因此深紫外光、紅外光的發光二極管,是有現成技術的。

張維新說了一個擔憂:“董事長,如果採用這種複合方法,會不會導致成本太高?”

畢竟高精度的納米屏,生產成本可非常高的。

“紅外光二極管這邊不需要高精度,成本每平方釐米就幾塊錢。”陸學東接着說道:“現在關鍵的地方,是深紫外光二極管的成本。”

紅外光二極管之所以不需要太高精度,那就是因爲讀取器,只需要發出紅外光照射玻璃層即可,同樣光波感應器也不需要太高精度。

而紫外光的刻錄,則需要高精度,每一個紫外光二極管,要對應一個數據點,這個成本可不低。

黃修遠笑着說道:“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是不可以解決,你們忘記數據點的另一個特性了。”

另一個特性?陸學東一愣:“數據點還是什麼特性?”

“紅外激發狀態下,由於數據點處於電子活躍狀態,紫外光對於數據點狀態修改會受到抑制。”

“這個特性?”

“有點意思,如果通過改變各個紅外光二極管的照射流明度,配合紫外光的流明度,就可以用低精度的紫外光二極管,控制一定範圍內的數據點。”陸學東一邊說,一邊打開一臺電腦,在上面進行初步的模擬計算起來。

通過模擬計算,他們獲得了一個最佳的解。

每平方釐米24G的單層複合儲存層,性價比最好,光感應器3.7元、紅外二極管層5.4元、深紫外二極管層8.3元、數據點玻璃層2.2元、遮光層0.1元,一共是19.7元。

複合10層,就是240G的儲存容量,197元的生產成本。

這個成本已經非常低了,可以作爲電腦硬盤、手機內存卡使用,其實這個設計,主打的市場,就是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手機。

至於臺式機,可以使用這種立體玻璃光盤,也可以使用老式的玻璃光盤,畢竟臺式電腦的體積限制,沒有太過於嚴苛。

初步定稿設計方案後,黃修遠便吩咐張維新、苗國忠儘快嘗試製造,完善立體結構的玻璃光盤生產工藝,準備接下來推出市場。

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二百零三章 電力問題第二百八十九章 定製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退一步第六百三十九章 腦庭第一百一十一章 邀請第六百二十章 窒息第六百二十八章 拉加線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一章 寒冬家事第五百六十三章 合作愉快第二十六章 六邊氧化硅第六百七十九章 路線爭論第一百三十八章 塞北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忌憚第三百七十五章 細胞陷阱第六百五十九章 納米前沿第五百四十四章 奔月(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開端(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金納米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四百六十八章 反應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作用力第七百五十九章 老古董第四百三十四章 東方超環第二百九十六章 此消彼長第四百零七章 樣板房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傾銷第二百六十八章 氣網第五百六十三章 合作愉快第六百六十四章 應對第一百四十四章 席位第四百四十四章 年度人物第二百一十二章 沸騰發酵第七百八十章 遠征第三十三章 清澈見底第一百四十一章 反應各異第二章 超憶困境第七章 踏上歸途第七百六十章 陸續抵達第三百七十七章 養殖的發展第七十八章 天水水務第二百七十二章 零敲碎打第一百九十七章 市場大勢第四百三十章 虛擬會議第四百零五章 夜雨突擊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遠東冬雷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度與方案第七十二章 行業震動第一百七十四章 臘八密談第二百八十五章 測評第二百八十章 殺瘋了第六百三十一章 雪域列車第三百一十四章 補充與滯銷第七百五十三章 探索與修正第六百九十七章 調研第六百三十五章 意外相遇第九十九章 新式薄膜第二百七十七章 起風了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退一步第五百二十七章 見證第一百一十六章 體系第五章 仍是少年第五百二十四章 超低軌第五百三十二章 許多問題第五十四章 併購重組第五百零一章 尾場加速第六百三十二章 忽悠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生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五百一十一章 佈局第六百八十四章 辛酸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品與挖礦第一百四十一章 反應各異第一百零六章 農墾聯盟第四百三十一章 抽絲剝繭第一百七十三 魔改第二百二十七章 反應激烈第二百六十章 此起彼伏第四百九十章 273.16K第五百三十七章 參差第七百四十四章 前鋒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一百六十五章 餘波與整合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五百八十五章 氣候變化第二百六十四章 香石竹第三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四百五十章 瑪爾斯第五百七十六章 通信發展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傾銷第五十七章 城市蛻變第一百七十九章 智能家居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傾銷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度與方案第五百一十七章 冷凍第五百五十六章 風雲際會
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二百零三章 電力問題第二百八十九章 定製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退一步第六百三十九章 腦庭第一百一十一章 邀請第六百二十章 窒息第六百二十八章 拉加線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一章 寒冬家事第五百六十三章 合作愉快第二十六章 六邊氧化硅第六百七十九章 路線爭論第一百三十八章 塞北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忌憚第三百七十五章 細胞陷阱第六百五十九章 納米前沿第五百四十四章 奔月(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開端(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金納米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四百六十八章 反應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作用力第七百五十九章 老古董第四百三十四章 東方超環第二百九十六章 此消彼長第四百零七章 樣板房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傾銷第二百六十八章 氣網第五百六十三章 合作愉快第六百六十四章 應對第一百四十四章 席位第四百四十四章 年度人物第二百一十二章 沸騰發酵第七百八十章 遠征第三十三章 清澈見底第一百四十一章 反應各異第二章 超憶困境第七章 踏上歸途第七百六十章 陸續抵達第三百七十七章 養殖的發展第七十八章 天水水務第二百七十二章 零敲碎打第一百九十七章 市場大勢第四百三十章 虛擬會議第四百零五章 夜雨突擊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遠東冬雷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度與方案第七十二章 行業震動第一百七十四章 臘八密談第二百八十五章 測評第二百八十章 殺瘋了第六百三十一章 雪域列車第三百一十四章 補充與滯銷第七百五十三章 探索與修正第六百九十七章 調研第六百三十五章 意外相遇第九十九章 新式薄膜第二百七十七章 起風了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退一步第五百二十七章 見證第一百一十六章 體系第五章 仍是少年第五百二十四章 超低軌第五百三十二章 許多問題第五十四章 併購重組第五百零一章 尾場加速第六百三十二章 忽悠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生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五百一十一章 佈局第六百八十四章 辛酸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品與挖礦第一百四十一章 反應各異第一百零六章 農墾聯盟第四百三十一章 抽絲剝繭第一百七十三 魔改第二百二十七章 反應激烈第二百六十章 此起彼伏第四百九十章 273.16K第五百三十七章 參差第七百四十四章 前鋒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一百六十五章 餘波與整合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五百八十五章 氣候變化第二百六十四章 香石竹第三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四百五十章 瑪爾斯第五百七十六章 通信發展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傾銷第五十七章 城市蛻變第一百七十九章 智能家居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傾銷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度與方案第五百一十七章 冷凍第五百五十六章 風雲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