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陸續抵達

當祝融級002號抵達金星時。

時間已經到了2020年的1月5日。

程粼小隊知道,現在不能耽誤時間了,因爲他們在金星的工作時間,是24個月左右。

從他們抵達金星,時間過去了將近5個月,留給他們的時間,只剩下19個月左右。

而且在外星球工作,時間是不能卡得太緊的,必須爲突發狀況,預留一兩個月的應急時間。

祝融002抵達後,程粼、王雲海開始通過遠程操控,將製造好的功能模塊,一個個投放到浮空城市之中。

風力發電模塊,組裝上浮空城市後,便連接到之前的碳粉儲能發電模塊,然後是配電調控模塊。

由於金星大氣層的風力太過於強勁,風力發電機的葉片,都是經過特殊設計的款式,無論是哪個方向都可以發電的豎簡式葉片。

而藍星上,常用的風車式葉片,在金星大氣層中是不太適合的。

在強勁的狂風中,一排排風力發電機不斷的旋轉着,而採用了無接觸式的磁懸浮軸承,讓風機不需要擔心機械磨損問題。

“隊長,發電功率已經穩定下來了,目前最低功率是6萬兆瓦,最高功率是13.6萬兆瓦。”王雲海看着數據說道。

“果然金星的風能非常充沛,開始進行限定設置。”

“收到。”

限定設置,就是爲了避免出現問題,對於發電設備的功率進行限制,可以減少功率不穩定,造成的生產問題。

要知道,很多工業生產過程中,供電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如果經常出現波動,可能會導致產品出問題。

既然風力發電模塊的發電功率,在6~13.6萬兆瓦之間波動,那通常只能取低谷的6萬兆瓦,甚至爲了確保萬無一失,只能取4~5萬兆瓦的使用額度。

當然,雖然採用了限定使用額度,但是這僅僅是對於風力發電模塊而言。

對於這種發電不穩定的垃圾電,聯邦早就有了一套成熟的處理方案,那就是碳粉儲能發電技術。

將不穩定的那一部分發電,截取下來,用於生產碳粉,然後再用碳粉進行二次發電。

這個過程中,雖然會損失23%左右的電能,但總好過全部浪費掉。

而且碳粉儲能發電技術,對於調峰填谷非常有效。

現在由5個浮空模塊組成的浮空城市,懸浮在47公里的高度區,總浮力大概是3.2萬噸左右。

減去目前6700噸左右的自重和設備,還有大概2.53萬噸的可利用浮力,另外如果下降高度,這個承重還可以繼續提升。

目前浮空城市的功能模塊之中,只有一個N30製造模塊,全力生產的用電功率是5000兆瓦,每天可以生產1200噸N30燃料。

剩下的電能,只能用在碳粉生產上。

不過好在,過幾天,還有兩艘前鋒級飛船會抵達金星,到時候將運輸過來一個處理碳粉的模塊。

現階段,不是風力發電不夠用,而是用不完的。

而浮空城市的碳粉儲存空間,是相對有限的,如果不能及時處理這些碳粉,只能讓發電白白浪費掉。

因此必須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航天部的處理方案,是製造一種耐高溫高壓的球體,其實就是使用製造真空腔殼體差不多的材料,用於製造這種球體。

這種球體,單個可以儲存500噸碳粉。

儲存了碳粉的球體,將被扔到金星地表。

沒有錯,儲碳球會被扔到金星地表,而不是儲存在浮空城市之中,浪費浮空城市寶貴的浮力。

這種方案,就是爲了快速實現金星的大氣層改造,將大氣層中的碳元素,固定在地面上。

這是利用了金星大氣層的能量,逐步減少金星大氣層的濃度,只要金星大氣層的濃度,下降到現在的20%左右,就可以開始地面站的建設。

而金星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比重高達96.5%,因此分解二氧化碳,成爲最理想的方案。

至於二氧化碳分解出來的另一個產物——氧氣,一部分會作爲浮空城市的工業原材料,一部分釋放回大氣層。

最後一部分會裝入類似的球體中,利用固氧劑固化,然後扔到金星地表。

這些扔到金星地表的儲碳球、儲氧球之類,保存週期大概在150年左右。

只要聯邦在此期間,成功在金星地面建立永久性基地,就可以利用這些儲存球的儲備,作爲工業原材料。

相當於一個個提煉後的半成品原材料倉庫。

航天部爲此制定了一個爲期30年的固化計劃,計劃在未來的30年內,將金星大氣層的氣體物質,減少到現在的5~10%。

這是一項非常漫長的計劃,卻是改造金星,最有可能的方案。

與之配套的方案,還有金星太空電梯計劃、金星穹頂計劃。

金星太空電梯計劃,這個就不需要詳細解釋了,因爲這就是藍星太空電梯計劃的翻版。

而金星穹頂計劃,就是一項超級工程中的超級工程,航天部計劃用穹頂將整個金星包裹起來。

按照當前的材料強度,穹頂高度爲海拔3500米,覆蓋金星全部的地表,同時通過牆壁,分隔出不同的區域。

之所以要全面覆蓋,然後分隔出不同的區域,目的就是爲了人造保護層,同時也是爲了將金星活躍的火山噴發,限制在地表,和局部區域。

按照固化計劃的目標,未來金星的大氣層將可能被全部剝離,變成一顆光禿禿的行星。

這些計劃都非常大,又需要非常多的時間,可能要幾代人持之以恆的改造。

比起在太空中,打造大型的巨構,在星球表面打造巨構,被其他星系觀測到的可能性更加小。

當然,金星穹頂系統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在一開始,可以從局部的小範圍中開始建設,比如太空電梯的地面站,這裡就可以先建造一個穹頂空間。

幾天後。

兩艘前鋒級飛船抵達,帶來了儲存球製造模塊,這個模塊也可以用於製造真空腔,不過真空腔還需要其他零配件,纔可以製造出浮空模塊。

當儲存球製造模塊完成組裝後,碳粉儲能模塊生產的富餘碳粉,都被儲存到這些儲存球中。

然後扔下地表。

五百多噸重的儲存球,從47公里的高度扔下去,重重的砸入地面的岩層之中。

如果剝開濃密的大氣層,將可以看到在浮空城市的下方,那地面上,出現了一個個大坑,裡面是一顆顆儲存球。

平均一天下來,有六七顆儲存球,被扔到地表之中。

爲了避免只砸一個區域,浮空城市會時不時調整懸浮區域。

現在還不明顯,等以後碳粉生產規模擴大,估計這種儲存球,會改變金星地表的地貌。

第二百一十五章 鉅額交易第五百七十六章 通信發展第一百四十七章 開業典禮第三百五十一章 激烈的升級第三十二章 北上冰城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七百三十九章 建設(一)第一百零四章 輸水計劃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農村(四)第七百七十章 在金星第四十章 請相信科學第三百九十章 風景獨好第四百八十八章 新裝備第六百三十章 漸冷的現實第九十四章 旱情(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燃氣燃油第六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世界第五百五十一章 人間正道第一百二十九章 宣傳短片第六百六十九章 變化(五)第五百七十三章 技術發展第三十六章 六錐球氧第六百四十六章 推測第四百二十九章 特產品牌第四百六十五章 植物與牙第四十章 請相信科學第二百九十三章 到貨第七百六十章 陸續抵達第五百五十五章 活化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變蛋白第五百八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六百八十章 提煉工廠第一百八十章 不差錢第六十九章 鮮奶上門第一百零六章 農墾聯盟第二百六十一章 遙望北地第四百九十八章 CSi納米晶體第三百六十二章 參觀第四百九十二章 如影隨形第二百一十二章 沸騰發酵第七百四十七章 原因第四百四十一章 海上都市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與安全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九十七章 電視劇第一百八十一章 德州發電廠第七百三十九章 建設(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舔狗養成第七百一十五章 信念崩潰第二百九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五百一十一章 佈局第七百七十七章 堅冰之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培訓第五百三十四章 漸變第六百九十七章 調研第五百七十八章 觀點碰撞第五百六十五章 體檢篩查第二百四十九章 早茶密談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四起第三十二章 北上冰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七百零九章 雪球(六)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春賀歲第五百九十一章 月球(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生態與樣機第六百七十九章 路線爭論第三百六十三章 自持第二百四十七章 數據中心第七百六十三章 人造時代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二百八十五章 測評第二章 超憶困境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六百三十章 漸冷的現實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二百一十七章 精準打擊第六百七十二章 楓葉(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採購與提防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三百七十四章 金納米第五百九十章 月球(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測評第二十二章 活着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器第二百零九章 致命溫度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品與挖礦第五百五十二章 未來化學第四百二十六章 賠償與出擊第一百六十六章 電與熱第六百九十一章 應對(三)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第三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三百四十章 合作與拋售第六百九十二章 漫遊(一)第十九章 誰是獵人第五百九十五章 月球(六)第六百二十六章 離岸平衡第一百四十二章 紅土地
第二百一十五章 鉅額交易第五百七十六章 通信發展第一百四十七章 開業典禮第三百五十一章 激烈的升級第三十二章 北上冰城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七百三十九章 建設(一)第一百零四章 輸水計劃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農村(四)第七百七十章 在金星第四十章 請相信科學第三百九十章 風景獨好第四百八十八章 新裝備第六百三十章 漸冷的現實第九十四章 旱情(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燃氣燃油第六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世界第五百五十一章 人間正道第一百二十九章 宣傳短片第六百六十九章 變化(五)第五百七十三章 技術發展第三十六章 六錐球氧第六百四十六章 推測第四百二十九章 特產品牌第四百六十五章 植物與牙第四十章 請相信科學第二百九十三章 到貨第七百六十章 陸續抵達第五百五十五章 活化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變蛋白第五百八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六百八十章 提煉工廠第一百八十章 不差錢第六十九章 鮮奶上門第一百零六章 農墾聯盟第二百六十一章 遙望北地第四百九十八章 CSi納米晶體第三百六十二章 參觀第四百九十二章 如影隨形第二百一十二章 沸騰發酵第七百四十七章 原因第四百四十一章 海上都市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與安全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九十七章 電視劇第一百八十一章 德州發電廠第七百三十九章 建設(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舔狗養成第七百一十五章 信念崩潰第二百九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五百一十一章 佈局第七百七十七章 堅冰之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培訓第五百三十四章 漸變第六百九十七章 調研第五百七十八章 觀點碰撞第五百六十五章 體檢篩查第二百四十九章 早茶密談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四起第三十二章 北上冰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七百零九章 雪球(六)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春賀歲第五百九十一章 月球(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生態與樣機第六百七十九章 路線爭論第三百六十三章 自持第二百四十七章 數據中心第七百六十三章 人造時代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二百八十五章 測評第二章 超憶困境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六百三十章 漸冷的現實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二百一十七章 精準打擊第六百七十二章 楓葉(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採購與提防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三百七十四章 金納米第五百九十章 月球(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測評第二十二章 活着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器第二百零九章 致命溫度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品與挖礦第五百五十二章 未來化學第四百二十六章 賠償與出擊第一百六十六章 電與熱第六百九十一章 應對(三)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第三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三百四十章 合作與拋售第六百九十二章 漫遊(一)第十九章 誰是獵人第五百九十五章 月球(六)第六百二十六章 離岸平衡第一百四十二章 紅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