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在人間

就在國內因爲燧人公司,和即將出爐的四萬億,風起雲涌的同時。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齊魯大地,德州。

平原縣的三唐鄉,平原縣顧名思義,就是一片平原,這裡是魯省重要的農業區。

十二月初的華北平原,颳風着寒風,花草樹木鮮有綠色,農田也光禿禿一片,準備來年開春再勞作。

那席捲全世界的次貸危機,對田野中的莊稼漢,似乎影響不大,他們仍然和祖輩那樣起早貪黑,如同沉默的老黃牛,在這片土地上刨食。

天剛剛亮,在凜冽北風中,一老一少出現在田地中,收割着一些野草,年輕人操着割草機,找準田地之間的間隙區域,那裡的野草比較茂盛。

老人則將割下來的野草,麻溜的一捆捆打結。

“爸,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大牛,再看看吧!”

唐佳良聽到父親的話,露出了糾結的表情,那操着杆子的手,在寒風中微微顫抖,有機器的震動,也有迷茫無助。

今年下半年,對於國內的奶牛養殖散戶而言,絕對是一個寒冬。

他們面臨鮮奶不達標、奶企不收購、或者收購價偏低、飼料成本上漲,就算是有官方補貼,也到了難以維持的局面。

全國的奶牛散戶都面臨這個困境。

唐佳良一家就是奶牛養殖戶,一共飼養了五十多頭奶牛,現在擠出來的牛奶,根本賣不出好價錢。

而每天的飼料、青儲料、乾草,都是不能少的,這是一筆巨大的開銷,補貼和售奶加起來,都回不了本錢,這對於小養殖戶而言,是致命的影響。

父子倆不得不減少飼料餵養,自己去收割野草來維持,只是這樣做,又進一步讓鮮奶品質下降,進入了惡性循環中。

就在收割了一三輪車野草後,父子倆剛想回去,突然一輛摩托車,噴吐着黑煙,向這邊跑過來。

摩托車上的中年人,急剎在一側的土路上:“三哥,三哥,好消息。”

“咋了?”

“有人來收購奶牛,這是好機會。”

唐鐵鉗在碼草個的手,不由自主的停下來:“當肉牛賣?”

“不是,是奶牛價。”唐鐵兵急忙回道。

在綁割草機的唐佳良,也面露喜色:“爸,如果價格合適就出了吧!”

同樣養了二十多頭奶牛的唐鐵兵,也趕忙勸說:“三哥,現在這個行情,不賣牛,這年都沒法過了。”

一陣北風襲過,唐鐵鉗打了一個寒顫,他明白得很,冬天纔是最麻煩的地方,因爲野外的鮮草、乾草都沒有了,只能靠飼料,和儲存的青儲、乾草。

如果不夠牛吃,要麼去購買草料,要麼將牛賣出,除此之外,沒有其他選擇。

今年這個行情,那些牛販子也拼命壓價,價格比肉牛還低了兩三塊錢。

國內別看市場上,今年牛肉零售價在30元每公斤左右,實際上養殖戶的平均收購價,一般在19~21元左右。

而奶牛當肉牛賣,牛販子最多開15~17元一公斤。

一頭成年的黑白花牛(通常爲荷斯坦牛和國產黃牛雜交),體重在550~700公斤,一頭價格才8000~13000元左右。

根據相關數據分析,2007年國內的奶牛存欄爲1380萬頭左右,到2008年底,存欄量下降到1300萬頭左右。

如果這個趨勢不改變,在預測模型中,明年第一季度的奶牛存欄量,將進一步下降到1200萬頭。

在其中減少的180萬頭奶牛,絕大多數都被當作肉牛出售了,本來國內的人均奶牛數量就不足,現在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急匆匆趕回養殖場的唐鐵鉗父子,還有唐鐵兵,看到六七個陌生人,正在查看着牛欄中的奶牛。

他們是藍色時代德州分公司的人,藍色時代一直在搞副業,畢竟環衛承包的盈利潛力有極限,使用他們需要積極開拓其他業務。

藍色時代,目前的產業結構上,形成了環衛、水務、回收、治污、燃氣、養殖、肥料、建材。

其中環衛和水務,就是承包地方的業務。

而回收方面,還開拓了當地的廢品回收業務,包括向居民收購,也接納小回收站的廢品。

燃氣、肥料、建材,都是垃圾、廢渣中的副產物。

作爲環節中的養殖,其實也是一個巨大的產業,藍色時代的規模化養殖,可比其他大養殖場還全面。

養殖場需要的建材自己供應,需要的用水、燃氣、食用鹽自己供應,污水糞便又經過淨水過濾,回到回收工廠深度處理,作爲煉氣和有機肥原材料。

就算是遭到疫病,藍色時代的養殖場也不會血本無歸,因爲病豬、病禽,可以直接送回收工廠,作爲煉氣、制肥的原材料。

因此在藍色時代的養殖產業中,少數不可控成本,或許只有飼料了。

就算是如此,藍色時代的綜合收益上,仍然比同行高非常多。

在汕美、鮀城、蓉城的分公司,都積極發展着養殖場,形成特有的產業鏈。

進軍魯省後,自然要貫徹產業鏈。

而今年的奶牛養殖寒冬,也是藍色時代的機會,目前在汕美、鮀城、蓉城,都建立了牛奶養殖場,一共擁有八千多頭黑白花奶牛。

作爲華北農業大省,魯省的氣候,比南方地區更加適合奶牛養殖,地區的奶牛存欄量不少。

藍色時代在魯省16個地級市,都準備設立奶牛養殖場,預計在2009年年底前,將奶牛存欄擴大到20萬頭。

德州牧場公司的採購小組,打聽到當地不少養殖戶,有意出售奶牛,就主動上門談收購。

“李老闆,這些牛年齡都四五年,正是產奶的年齡。”唐鐵兵急忙說道。

李存貴可沒有相信,一旁的評估人員中,有專門招聘的老養牛人,也有農業大學的專業畢業生,他們會對每一頭牛的年齡、健康、品種,進行全面的評估,纔會給出一個合理的價格。

對於太老或者不健康的奶牛,會當作肉牛購買,然後送去屠宰,如果有嚴重疾病的牛,則收購去銷燬。

“鐵兵,我說一句實話吧!收購價格分三個檔次,甲級22、乙級18、丙級15,你看這幾頭,年齡都十幾歲了,只能當乙級肉牛。”

一旁的唐鐵鉗也心知肚明,倒是沒有覺得李存貴坑人,不由的點了點頭:“就按這個價吧!”

“老哥,你這批牛不錯,評到甲級的有37頭,現在有兩個方案,第一是一口價22,第二,你可以用牛作資,入股我們公司。”

“入股?這……”唐鐵鉗猶豫不決,又害怕被人騙了。

李存貴解釋道:“我們公司並不勉強,這些牛入股後,會給你們股票認購,還會招聘你們去農場工作。”

第四百二十九章 特產品牌第五十六章 廣告招標第五百章 蠶食鯨吞第六百六十四章 應對第七百七十三章 外層探索第二十五章 多手準備第四百一十九章 衰敗與陽謀第四百九十三章 船中閒聊第四十一章 合作達成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遠第四百零九章 運輸成本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驚蛇第四百六十九章 當頭一棒第四百八十章 錨定價值第五百二十一章 一餐背後第六百零六章 新牧城第三百三十五章 接二連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造物(三)第五百七十一章 42.8℃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醒的人第五百四十章 地下水層第九十五章 旱情(續)第九十八章 甲流第六百四十三章 眼球第六百二十六章 離岸平衡第七百四十章 建設(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線的延伸第二百九十七章 西部戰略第四十八章 燃料鈍化第六百七十章 羨慕嫉妒恨第三百三十章 推廣第二百零一章 收購整合第六百零五章 反應第五百一十六章 失敗進化第三百四十四章 致命第五百一十章 外匯與人才第三百六十六章 卡脖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讓子彈飛第四百二十九章 特產品牌第四百五十一章 夜襲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農村(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衰敗與陽謀第四百四十三章 分紅和危機第七百二十五章 洪水第二百四十五章 羨慕嫉妒第五百三十五章 根除者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七百四十四章 前鋒第三百四十七章 遠東冬雷第一百六十九章 崛起(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貿易第二百零一章 收購整合第五百八十一章 新農村(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超低軌第五百七十七章 虛實貨幣第五百八十六章 寒潮第六百四十二章 密道第三十四章 轉道蓉城第十四章 燧人公司第七百六十一章 碳與金第五百三十三章 試點第一百四十章 談判第五百二十二章 開發模式第二百一十九章 波瀾微起第六百二十章 窒息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球(八)第七百三十四章 造物(一)第十六章 父子夜話第一百一十章 玻璃光盤第六百零二章 噩耗第五百九十九章 月球(十)第六百四十六章 推測第六百九十章 應對(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撕裂鏈條第五百二十五章 處理第九十二章 牧草種植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三百八十四章 效果和採訪第六百九十九章 進化(二)第九十一章 二代設備第二百六十一章 遙望北地第五百五十九章 競爭激烈第七百二十三章 冬宮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貴嶼(三)第四百零三章 雨林中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沙荒原第十八章 達成共識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個發現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增長第五百零八章 整頓安排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驚蛇第四百八十五章 軟實力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作用力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二百七十五章 浪費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太平洋區第二百七十二章 零敲碎打第七十二章 行業震動
第四百二十九章 特產品牌第五十六章 廣告招標第五百章 蠶食鯨吞第六百六十四章 應對第七百七十三章 外層探索第二十五章 多手準備第四百一十九章 衰敗與陽謀第四百九十三章 船中閒聊第四十一章 合作達成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遠第四百零九章 運輸成本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驚蛇第四百六十九章 當頭一棒第四百八十章 錨定價值第五百二十一章 一餐背後第六百零六章 新牧城第三百三十五章 接二連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造物(三)第五百七十一章 42.8℃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醒的人第五百四十章 地下水層第九十五章 旱情(續)第九十八章 甲流第六百四十三章 眼球第六百二十六章 離岸平衡第七百四十章 建設(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線的延伸第二百九十七章 西部戰略第四十八章 燃料鈍化第六百七十章 羨慕嫉妒恨第三百三十章 推廣第二百零一章 收購整合第六百零五章 反應第五百一十六章 失敗進化第三百四十四章 致命第五百一十章 外匯與人才第三百六十六章 卡脖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讓子彈飛第四百二十九章 特產品牌第四百五十一章 夜襲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農村(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衰敗與陽謀第四百四十三章 分紅和危機第七百二十五章 洪水第二百四十五章 羨慕嫉妒第五百三十五章 根除者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七百四十四章 前鋒第三百四十七章 遠東冬雷第一百六十九章 崛起(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貿易第二百零一章 收購整合第五百八十一章 新農村(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超低軌第五百七十七章 虛實貨幣第五百八十六章 寒潮第六百四十二章 密道第三十四章 轉道蓉城第十四章 燧人公司第七百六十一章 碳與金第五百三十三章 試點第一百四十章 談判第五百二十二章 開發模式第二百一十九章 波瀾微起第六百二十章 窒息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球(八)第七百三十四章 造物(一)第十六章 父子夜話第一百一十章 玻璃光盤第六百零二章 噩耗第五百九十九章 月球(十)第六百四十六章 推測第六百九十章 應對(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撕裂鏈條第五百二十五章 處理第九十二章 牧草種植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三百八十四章 效果和採訪第六百九十九章 進化(二)第九十一章 二代設備第二百六十一章 遙望北地第五百五十九章 競爭激烈第七百二十三章 冬宮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貴嶼(三)第四百零三章 雨林中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沙荒原第十八章 達成共識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個發現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增長第五百零八章 整頓安排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驚蛇第四百八十五章 軟實力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作用力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二百七十五章 浪費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太平洋區第二百七十二章 零敲碎打第七十二章 行業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