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客那日,雲葉自然是不能去的。老夫人跟金娥還有胡氏都去了飯莊,衛萍幾個也都過去幫忙了。
家裡春兒跟小荷留下,還有奶孃在,幫着雲葉招呼小丫頭。
小月兒本不想去,雲葉想着還是讓她過去見見世面,便讓衛萍帶着交給了金娥,跟金娥一起迎客。
郭柱去的時候,自然看到了小月兒,心裡十分激動。
等看見樑瑞揚跟小月兒一起說話,便心裡有些緊張。
樑瑞揚倒還沒有這個心思。
見郭柱到了,十分喜歡地拉着說話。到底算是店裡的廚師,招呼了衆人幾句,便進廚房忙去了。
郭柱的心便放鬆了。
跟小月兒說了幾句話,月兒便跟着金娥一起進了貴女雅室,郭柱心裡有些失落。
郭柱吃完了飯,也沒有急着走,本就是順路,於是郭柱就等着跟寧寧、小月兒一起回別院。
郭柱很勤快,雖然衣服料子很好、嶄新干淨,但是一點兒也不矯情,跟着樑瑞揚和幫廚們一起收拾東西,忙前忙後地。
雲爭很滿意。
男孩子若是懶,是不會有大出息的;若是木訥,也不討人喜歡。
看樣子,郭柱跟飯莊裡的人都很熟悉,而且,處得也不錯。
雲爭見到顧老,自然是要好好聊聊的,有意無意地提到郭柱。
顧老便是一陣誇獎,“郭柱那孩子可真是個能幹的,又懂事又勤快。雖說早早沒了父母,跟着咱們飯莊也長起來了……”
雲爭對郭柱的喜歡又進了一層。
抽空子跟雲葉說了,雲葉笑着道:“我看中的人哪裡會錯了?就是以後月兒離開你們遠,怕娘跟欣雨捨不得。”
雲爭笑着道:“娘疼月兒是疼到骨子裡去了,早就說過不讓月兒嫁人,要尋個好女婿入贅呢。”
雲葉道:“郭柱是孤兒,入贅不入贅的也不差什麼。不過,等娘老了,就可以過來京城住着。”
“我跟金娥都在,若是月兒來了,也好跟我們做個伴兒。再說了,陌武萬一以後升了官,還不是一樣要帶着小翠跟孩子離開永安城?”
“娘想要孩子們都圍着自己,只怕也不可能。就跟我們這幾個孩子一樣,成國那麼大,寧府的生意田地那麼多,幾個孩子以後勢必是要分開的。”
雲爭問道:“大姐可有什麼打算?”
雲葉道:“我還沒有跟你大姐夫商量,不過,我是打算讓寧遠去西南了。”
“這個孩子不願意從軍,我看做官也沒有什麼好的,若是不走仕途,不如去西南。”
“寧寧倒是一門心思跟着他爹,想當大將軍,自然是留在京城或者去軍營了。家裡的生意以後也不指望他。”
“寧陽還小,長大了若是能留在京城最好。這邊的生意很多,老夫人在這裡,我們以後也要在這裡養老。”
“再說了,若是以後全國各地都開起連鎖店來,我打算把京城青石大街上的老店定爲總店了。”
“小丫頭大了,若是願意跟着我做生意也行,若是不願意,就一輩子當個嬌滴滴的大小姐也好。”
“有我們跟她三個哥哥護着,一輩子也不會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我也是想嬌慣着她。”
“咱們姐弟、兄妹幾個,小時候太可憐了些,現在過得好了,不由得就想寵着他們。”
雲爭笑着點頭,道:“娘也是這麼說呢。所以,對小月兒嬌慣得不得了。幸虧月兒還算是個懂事兒的孩子。”
雲葉想到永安城的生意,道:“上個月齊莊醃製的火腿不少。今年因爲天旱,人都沒有吃的了,所以豬腿也小。”
“等成了火腿,只怕一個就是三五斤的樣子,跟今年的不能比了。”
“到時候我這裡交代金娥一聲,儘量挑大的給你們送去,只怕價錢還要高些。”
天災**真是沒法兒。等明年火腿出來了,肯定是質量不如以前、而價錢卻要上漲了。
明年若是五穀豐登、養豬容易,價錢又不一樣。
說這些,也是想讓雲爭給小翠還有樑有福傳個話,別到時候他們心裡嘀咕。
雲爭道:“這個自然。旱得都快人吃人了,齊莊還能有豬肉吃,可真是大造化了。”
“咱們乾館子的,又不是不知道這個。再說了,小翠跟樑老闆都是自己家人,大姐不要擔心什麼。”
雲葉又道:“甲魚也沒有送多長時間,幸虧蛇肉倒還沒有斷過。今年的螃蟹也還可以吧?”
雲爭點點頭,笑着道:“這一年,倒是螃蟹賺了不少。”
“咱們永安城裡哪裡見過那些東西,大家都瘋搶呢。起初剛一說要上螃蟹,訂桌的都排到了十天後。”
“這一季節愣是賺了個盆滿鉢滿。娘也說,看着是個嚇人的東西,沒想到倒是個金磚!”
姐弟兩個說着閒話,都很喜悅。
雲葉其實十分喜歡這種感覺,心裡恨不得把家裡的人都接過來!
既然到了京城,雲爭去段欣雨的小院子裡看了看,順便收租。當然了,金娥那裡也得去。
於是,雲爭還帶着月兒在樑府過了一天。家裡也忙,沒幾天,雲爭便要走了。
郭柱也不知道怎麼曉得的,還專程過來送行。
弄了滿滿一簍子不知道什麼,說是給家昌和家興帶的禮物,硬是讓雲爭給帶回去了。
知道小月兒要留下過年,郭柱更是高興得不得了。
見天氣放晴,便邀請小月兒跟寧陽,去自己的新院子裡玩了半天。
再加上郭柱請的四個半大小子,還有花匠家的兩個,一院子九個半大孩子,大呼小叫地玩得不亦樂乎。
小月兒跟寧陽回來,都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倒惹得雲葉笑了半天。
過年的時候,寧府十分隆重。
因爲別院新添了一個小丫頭,更是喜慶得很。
寧寒先帶着三個兒子去寧府給老夫人拜年,然後便是一家子在家裡歡度新年。
想到那四個半大小子各自回家去了,郭柱一個人怪淒涼的,雲葉還特意讓人去喊郭柱。
誰知道山上的劉師傅一家子,已經把郭柱給叫了去,這才罷了。
雲葉吩咐給他們送了不少肉食,算是心意。
一轉眼便到了十五,小丫頭快滿月了,長了好幾斤不說,小臉越來越漂亮,真是一天一個樣兒!
宮裡倒是十分安靜。
太后薨了,皇后跟太子妃都不見人,整個宮裡冷冷清清地,就連活潑好動的九公主也不怎麼出來了。
丁府年前已經過來提了親,太子跟貴妃還有皇上都答應了。漸漸地,九公主定了親的事兒便傳開了。
知道的,只得打消了過去求親的念頭。
皇上也沒有心情跟公主們指婚,禮部傳出章程來,適婚的公主跟女官們可任由百官過來提親。
若是兩廂願意,定下親事、送了聘禮,便可從宮中娶回府中。
所陪送的嫁妝,根據品級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說,品級相同的女官,朝廷所給的嫁妝是一樣的。
說到底,還是朝廷賺了。
一時間,朝堂裡議論紛紛。
成國開國幾百年,每隔三年一次選秀、一次放人,宮女們進進出出的倒也正常。
只是,這麼大規模的嫁人倒還沒有過。
雖然聽着有些驚世駭俗,到底還是高興的人更多。
不少府裡有成年男子、尚未婚配的,都忙託官媒過來說親。
成年的女官和宮女,除了自願老死宮中不願意出嫁的,都紛紛定了親。
就等着開春兒或者初夏,好日子到了嫁出宮去。
幾個公主也很快定好了親事,有如意的也有不如意的,總之,差不多都有了下落。
年前說親的、下聘的,宮裡人來人往、個個喜氣洋洋,也算是熱鬧了一陣子。
但是,到底是個宮裡走人的事兒,嫁出去的越多,宮裡越冷清。
皇上心情不好,宮裡過年便熱鬧不起來。
所以,今年過年,寧府是最高興的一年,皇宮倒是最悽慘的一年。
太子卻不以爲意,正月十五宴請百官之時,依然和煦如春風。
皇上垂垂老矣,又有病在身,在宴席上沒說幾句話,便被太監和宮女們扶着,回宮歇息去了。
倒是太子興致頗高,喝得醉醺醺地,跟官員們談笑風生。
衆人哪裡會不巴結?
紛紛贊太子英明,一年領着百官抗旱、放糧、充盈國庫……
聽衆人說到這個,太子斜睨着不遠處的寧寒,用手一指,道:“充盈國庫,都是他的功勞!”
有人便疑惑,“寧將軍是將官,怎麼懂什麼國庫銀錢之事?”
衆人只當太子說笑,胡副使卻知道太子的意思。
其實,關於成國的稅收都是聽了雲葉的建議。
雖然生意人和地主多繳了不少銀錢,但是到底全國收上來的稅多了,於官員們也是有好處的。
所以,雖然有官員不喜歡,到底新稅制還是推行得很好。
想着雲葉的策略,太子道:“成國大旱過去,若能三年風調雨順,成國國庫很快便要豐盈了。”
寧寒不是沒有聽到,看了太子一眼,卻沒有說話。
皇上把壞人給做了,硬是壓着各地的大員在所轄的縣郡強力推行,當真收上來不少銀錢。
當然了,因爲救濟百姓,都直接用掉了。半年下來,國庫裡其實還是沒有多少可以支配的官銀。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