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安慰平安,讓平安能放下秦子路,七七以及青蓉,在平安養病期間,李蘊秀和嬀嵐顏,燕赤霞,月心一商量,將那幾個孩子都放在了平安身邊。李蘊秀,月心和燕赤霞白天要去處理事務,平安就在廣明殿由嬀嵐顏照顧,廣明殿地方夠大,孩子們也可以在那裡玩耍。平安前世的時候沒有機會生育孩子,對小孩子本身就有一種莫名的喜愛,到了這一世,好吧,這一世居然是男人生孩子,平安又沒了生孩子的機會,可是這幾個孩子卻真真實實是平安的骨肉。
這前生後世一結合,平安對這幾個孩子真是喜愛到了極點。平安好一點的時候,只要嬀嵐顏處理完宮裡的事情,進到屋裡,要麼看見姬昌姍,姬昌世這兩個小的,在平安的身上爬來爬去,要麼就是姬昌元騎坐在平安的身上,得意洋洋地炫耀不知道從哪個犄角旮旯找來的寶貝,要麼就能看見姬昌瀧小鳥依人地靠在平安身邊,給平安說誰誰又給了他一副鐲子。
嬀嵐顏難免要說叨幾句,或是要將兩個小的抱走,結果一般人還不但抱不走,還惹得這一大四小的集體抗議,讓嬀嵐顏真是哭笑不得。搞得嬀嵐顏總是對李蘊秀訴苦,有這樣心疼孩子的娘嗎?那身子還沒有好全,哪能由着孩子們在那胡鬧?
李蘊秀不由勸了幾句,雖然是有些胡鬧,可是平安現在心情是不是好了很多,孩子們又這麼喜歡她,難道非要她板着臉纔是好的孃親嗎?要是平安這麼對孩子好,以後說不得這些當爹的就嚴厲些,也是一樣的。
嬀嵐顏對這事其實也是無可奈何,既管不了平安,也不可能對那幾個不懂事的孩子怎麼樣,不過是發發牢騷而已。因爲這幾個孩子見天黏着平安,男人們每天回到宮裡乾脆就都聚在平安的身邊,一起吃飯,一起帶孩子,說說朝堂上的事情,月心說點市井上的笑話,一家人真是其樂融融。
有時候平安看着這景象,難免有些恍惚,覺得好像又回到了從前,那時候秦子路和七七都還在自己的身邊。這一剎那的恍惚,雖然平安在掩飾,李蘊秀等人都是人精又怎麼會看不出來,所幸那姬昌元和姬昌瀧也是小人精,這種時候只要李蘊秀,燕赤霞有些許暗示,這兩個小傢伙立刻就會採取撒嬌,耍賴等戰術,分散掉平安的注意力。
就這麼着,平安一點一點好起來,文帝卻因爲這段時間接連地忙碌,又擔心平安也病倒了,不過姬氏的體質特殊,說是病倒了,其實倒沒有什麼大礙,但文帝卻藉此機會逼着平安接手了一部分政事,實則將大部分的朝政都交給了李蘊秀打理,自己則呆在鳳鳴宮裡,也學着平安的樣子做起了孩子王。
平安開始接手政事,雖然不太耐煩,不過文帝的意思很明確,國無二皇,當時是權宜之計,現在平安應該負擔起自己的責任。東杞雖然得到的南邗是個爛攤子,說要很快和大梁開戰可能性不大,但是大梁自身也有很多的問題。
北蘇那邊原來以爲會反抗的很厲害,現在看來反而是安靜的,不過這樣並不是說大梁就可以掉以輕心。草原匈狄在大梁的接濟下,開始復甦,也越來越依靠大梁,開始使用大梁的文字,大方們紛紛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大梁學習,有很多人就不願意回到草原,不管怎麼說大梁的經濟條件肯定要比草原上來的好,也有不少人願意到大梁來娶大梁的男人,在大梁安家落戶學習耕種。但在匈狄內部也有不和諧的聲音,一部分人認爲這是匈狄丟棄了自己的祖輩,是對阿渥爾的背叛,總之這裡面的矛盾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
最讓平安頭疼的是千越之地,那裡是赤眸族的聖地所在,平安不是沒想過滅掉赤眸族算了,到後來到底是不忍心違背七七的話,所以只能是看守,只是赤眸族人是能看守的住的嗎?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爲此平安也是傷透了腦筋,最後不得不求教於文帝。文帝在聽了平安的話之後,便決定將赤眸族全部打散,然後分遷到大梁的各地。既然赤眸族除了聖子的血脈以外,其她的和別的血脈都不太可能生下赤眸人,那麼就讓時間逐漸沖淡赤眸族的血脈,最後頂多像燕氏一樣有一點這樣的能力也就不足爲患了。至於現在就是要將赤眸族人按着一家人一個地方的原則將她們安置好,命令當地的衙門嚴加看管。
平安提出疑問,這些赤眸族人會不會被歧視被*待啊?這一點文帝也不能保證,或者說從本心裡來說,文帝就是要滅掉赤眸族這種始終都存在威脅的種族。平安思前想後,還是親自去了一趟千越之地,會見了被俘的赤眸族的那些長老開門見山地問她們到底決定怎麼辦?兩條路,一條平安承諾給七七的,不難爲赤眸族人,赤眸族人還可以住在千越之地的這個聖地,但是赤眸族人要立下誓言,接受大梁的管理,否則就要被滅族,另一條,就是赤眸族遷居到大梁內地,從此融入進大梁。這兩條路不管哪一條,赤眸族都將作爲大梁的女民而存在,大梁將會向對待草原匈狄人一樣對待赤眸族人,不歧視不苛待。
當然就這兩條而言,赤眸族的選擇是一定的,她們當然不會離開這片土地,平安並不強求,說實話,現在對於平安和大梁而言,想要滅掉赤眸族簡直是易如反掌,那些精神力攻擊在磁鐵盔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至於千越之地本地的那些百姓,平安將她們聚攏在一起,建立了幾個大型的寨子,然後在此駐兵,設置衙門,這些都是民族政策中的應有之意,這之後肯定還會有很多的矛盾,但是暫時只能是這樣。
讓平安有意外之喜的其實是那些從赤眸族聖地搬回來的書籍。早先平安就覺得這個世上有很多的東西都沒有,比如說一些關於哲學的理論啊,最讓平安覺得詫異的就是醫藥學一點都不發達,可以說到了貧瘠的地步,就算現在御醫們掌握的感覺也不是什麼高深的醫學,很多對於醫藥學的研究還只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要不是平安對醫藥真的是不太瞭解,她都恨不得自己將這項事業抓起來。誰知這赤眸族的那些書裡,居然保留了大量的關於醫藥學方面的書籍,這讓御醫們簡直就像找到寶一樣,瘋狂地要借閱。好在印刷現在不是什麼難事,平安立刻命令將那些書籍全都印上個千兒百本的,除了御醫雍京的醫館每館一份,免費贈送,要是外地來的,只要說是要書,立刻就印,總之這種利國利民的事情是一定要做的。
除了醫書,還有大量的珍貴的典籍,秦子躍不顧韓莫將的阻攔,親自參與了整理,這真是千年以下的瑰寶啊!這些事情平安就不懂了,怎麼會大梁一點都沒有流傳下來。文帝倒是有很好的解釋,醫書?知道赤眸族是怎麼被滅的嗎?是瘟疫。姬氏爲什麼這麼強大?肉體強悍啊!姬氏不怕疾病瘟疫,而赤眸族人卻受不得,赤眸族當然大力發展醫藥,姬氏反正肉體強悍,對於醫藥就肯定會限制,這有什麼不明白的,說的平安瞠目結舌,看來自己還是不能理解帝王心術呢!
至於那些典籍,赤眸族腦子好使,就研究那些個,姬氏肉體強悍就崇尚武力,結果赤眸族被武力滅了,姬氏搞內鬥,玩陰謀詭計,結果先周滅了,所以說一切都有定數。平安聽了這話,立刻覺得文帝搞不好有赤眸族的血統,腦子這麼好使!不過這些典籍真的是古人智慧的結晶,還是要傳播下去纔好,當然這也就不是平安操心的事情了,皇帝嘛,動動嘴皮子,就會有很多人跑斷腿的。
此後的五年裡,大梁一直在草原匈狄貫徹了民族政策,成功地將草原納進了大梁的版圖,匈狄族人和赤眸族人,千越人成爲大梁的少數民族。這五年之內,文帝漸漸淡出了大梁政治的舞臺,大梁的政權不着痕跡地轉移到了平安手裡。五年裡,國債逐漸地償還,由於前期有文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後面有平安不遺餘力地繼續推行改革,讓大梁越來越國富民強。
當大梁在逐漸強盛時,東杞也是逐漸強大起來,原南邗的地界本身就是魚米之鄉,姒恭毅有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在她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下,東杞很快就擺脫了原南邗千瘡百孔的窘境。平安之所以在病好之後沒有意氣用事發兵東杞,這是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沒有十足的把握,平安不願意因爲自己的一己之私將大梁輕易地帶入戰爭。當然正是因爲平安的這一舉動,讓文帝終於可以放心地將大梁交給平安,一個有着清醒頭腦的帝王纔是文帝真正喜聞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