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殿試

萬衆矚目的殿試終於開始,說起來,這大慶殿的考試不像在貢院那樣,每個人之間的間隔都十分分明,更不象省試那樣監察、巡視面面俱到。這裡只有密密麻麻的一些小書桌,每張書桌旁邊就是一面小杌坐。你若是覺得無聊,伸臂過去就可以夠到旁邊人的考生。從這一點看來,殿試的考試條件和李唐前世的高考也差不了多少。

但是,敢於在殿試的考場上作弊的,似乎還真沒有聽說過。因爲大慶殿的前面一張帷幕的背後,坐着的那樣不時發出咳嗽之聲的人,就是當今的天子。而這一位,就是本場考試的主考官。

或許你作弊不會被抓到,或許你有很高超的作弊手段,到了這裡,你都會情不自禁地選擇老老實實考試。原因無他,在天子的龍眼注視之下作弊,確實沒有哪個考生有這樣的膽色。況且,想一想這大殿之內,平日裡都是一些什麼人在走動,在談論,這些學子心目中不由被震懾出,哪裡還敢生出作弊之心!

其實,這種氣度森嚴的考場對於考試本身的公平性來說,是有好處的,但從選拔人才的角度來說,卻是有害無益的。原因很簡單,很多優秀的考生並沒有見過太多世面,很難不被這種氣氛壓抑得大失水準。然後,從古到今,就上演了很多大才之士屢屢落榜的故事。而且,這樣的事情以後還會不斷涌現。只要考試存在一天,這種現象就會存在一天。

不過,這就是科舉!

偌大的一個大慶殿,除了不時傳來的咳嗽聲,真的可以說是鴉雀無聲,若是你站在外面聽聲音,你很難想像竟然有這麼多人同時坐在裡面。

這次的殿試題是天子親自出的,據說爲了保密,也是到了臨考之前才親筆題寫的,這也在渠道上杜絕了所有的作弊可能。題目是一道策論,一道詩賦。

那策論題,是“論青苗法”。

這可真是一個敏感而又令人頭疼的問題。所謂青苗法,就是當初神宗皇帝變法的時候推出的一項重要的措施,說白了就是春耕的時候,農家需要用錢買秧苗、農具、牛羊之類的,花錢較多,有些人家因爲錢不夠,就種不了那麼多田地。“青苗法”就規定,地方官府可以先撥出一些款項借貸給農民,等秋收之後,農民再歸還。當然,這借錢也不是沒有代價的,要給付一定的利錢,只不過比民間的高利貸要低了不少。

這聽起來是很不錯的一項措施,但卻是引起爭議最大的。因爲在這項舉措實施的過程中卻變了味,走了樣,惹得很多地方對此怨聲載道,這也成爲了新法最終失敗的根源之一。

因爲當初主政的王安石信用的大臣中,奸邪之人很多,其中不少人支持他的變法本來就只是處於政治上投機的目的而已,對於新法本身的施行根本毫不關心。有的則更加惡劣,把新法當作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工具,還美其名曰“支持新法”,在賺取銀錢的同時還要賺取政治前途。

這其中最爲典型的就是蔡京,他一開始是兩邊不靠的,待得變法派佔據了上風,他立即下令治下施行新法,很得王安石的讚賞,甚至還被王安石點名表揚。但是,後來王安石罷相,司馬光繼任,盡廢新法,蔡京立即搖身一變,成了廢法先鋒,僅僅半個月的時間,他的境內所有的新法措施全數被廢除,又被司馬光狠狠地表揚了一番。

事實上,當時朝內朝外,蔡京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青苗法”施行之初,觀望拖沓的有之,拒不執行的也有之。但這些都還算好的,真正惡劣的是不少“積極施行”的。由於“青苗法”的施行情況和地方官的政績是掛鉤的,有些官員就實行攤派制,你家必須借多少,他家必須借多少,惹得不少不缺錢的人家也不得不借錢。而有些官員則擅自提高利錢,然後再攤派下去。

這樣一來,“青苗法”怨聲載道自然是不可避免的。那些小老百姓可不不知道也不願去追究是不是地方官員貪瀆造成這種現象的,他們只知道“青苗法”對他們造成了巨大的損害,非但沒有利民,反而妨民,都把矛頭指向了朝廷和“拗相公”王安石。終王安石的一生,在大宋的名聲都非常不好,很大程度上就和這“青苗法”有關。

司馬光繼任首相之後,“青苗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廢除,這固然與司馬光廢除新政的決心有關,事實上和“青苗法”本身在民間很不受待見也有着很大的關係。

當今皇帝趙煦繼位之初,太皇太后高氏主政,所用的大臣都是範純仁、蘇軾兄弟等一系列守舊派大臣,“青苗法”自然是沒有出頭之日。太皇太后薎了以後,趙煦親政,立即就驅逐了幾乎所有的守舊大臣,而且把他們打爲“黨人”,對他們實行了強力的鎮壓。而在朝政上,他也在章惇的幫助下,恢復了很大一部分的新法,但是這“青苗法”由於種種阻礙,卻一直難以恢復。

難道官家有意恢復“青苗法”嗎?

這個問題讓考生們十分爲難。因爲如果皇帝是要恢復“青苗法”,你卻批判了“青苗法”,那對不起,不論你說得如何文采飛揚,有理有據,你這次考試肯定名落孫山;相反的,皇帝若是要批判“青苗法”,你卻大說特說“青苗法”的好處,那也是一樣的。

好在李唐只是略一猶豫,就選擇了以自己能想到的最美妙的詞彙來讚美“青苗法”。對於他來說,這個選擇並不很困難,因爲他知道趙煦這個人是以繼承他老爹的遺志爲己任的。若是他不喜歡“青苗法”,絕對不會提起這茬。想當初,蘇軾說一句先帝期間“百姓困苦”,都被彈劾爲誹謗先帝,他自己若是對神宗期間的基本方針政策進行大批判,那其不俗打他自己的嘴巴嗎?

當然,李唐本身是並不怎麼贊同這個“青苗法”的,覺得這是一項出發點很好,但施行難度很大的措施。這原因簡單,這項法令的施行,其實是和地方官本身的積極性與品行有着很大的關係,地方官有着很大的腐敗空間。在大宋這個監察機制並不完善的時代施行起來,結果只可能有一個——失敗。畢竟,如今大宋官場的清廉程度比起當年的王安石時代,只有更差而不會更好。

況且,要說本領,李唐覺得王安石還是比章惇強一些的,王安石做不到的事情,也很難相信章惇能做到。

只不過,如今是在考場之上,不是在自家書房裡,你永遠不可能安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寫東西。所以,李唐的文章裡對“青苗法”極盡讚美之能事,彷彿這就是世上最完美的一種舉措一般,簡直就把它誇成了一朵花。而且他寫的時候絲毫沒有感覺愧疚,畢竟他再怎麼說,也無法決定這項舉措的可實施程度,若是趙煦要施行的話,絕不會是因爲一個考生在捲紙上把它誇得太過美好。況且,李唐也並沒有聲明過他會對寫在捲紙上的這些言論負責,《宋刑統》裡面可沒有規定說謊話是有罪的!

當然,李唐的這篇策論要得到很高的分也很難,因爲除了旗幟鮮明地闡述了“青苗法”的好處之外,整篇就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了。所謂“策論”,你的觀點當然重要,但若是不能提出自己的“策”,還無法算得上一篇很合格的東西。

而那詩賦題對於李唐來說,就有些撓頭了。題目其實很簡單,而且李唐也不是沒有答案。

“題寫遊歷農家之隨想!”。這個題目很偏很強大,不過也正反映了趙煦的風格。農家?很多士子一輩子都生活在汴梁城裡,就連農家去都沒有去過,哪裡談得上有什麼感受!李唐在這方面要好一點,他雖然不是出生在農家,卻是一個經常出入農家的地主。

問題是他的經驗對他來說是毫無用處的,他本人對詩賦可以說三腳貓水平。所以,他不得不靠“前輩高人”幫忙。

當然,古詩中寫農家的很多,最著名的就是杜牧的“牧童遙指杏花村”,簡直到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地步。問題是,這些李唐固然知道,在座的沒有一個不知道,若是他把這首詩寫上去,給別人添加喜劇效果自然是少不了的,只是給他自己就只能添加悲劇色彩了。

北宋以後的詩,寫農家的就不那麼多了,但李唐也背得有一篇,這一篇當然也不是見不的人的。相反,裡面還有一個和“牧童遙指杏花村”同樣級別的名句。但就是因爲如此,李唐纔不想用它,這詩太著名了,對他來說並不是好事。如果你以後再“寫”不出同樣的妙句來,別人會怎麼想?

李唐苦思冥想一陣,腦袋裡一片空白,他已經把自己背下來的所有詩篇都搜索了幾遍,發現除了這一首以外,竟然沒有第二首附和趙煦的命題了。

於是,他只好拿起筆來,寫下了這首詩。畢竟,考試的成績最重要,其他的只有以後再考慮了。這也許就是應試教育的悲哀吧!

第221章 重大決定第78章 直面第93章 審問第24章 一再震驚第76章 鬥欲第38章 且看天意第220章 要回來了!第171章 針鋒麥芒第100章 案中案第94章 趙挺之的應對第4章 誰欠誰?第95章 降服第114章 刺殺第212章 定策第56章 分析第36章 大相國寺第115章 獨對第121章 範家的危機第127章 感激第10章 胡小官人第26章 誤會第96章 衝突第39章 名草有主第218章 真的要生了第26章 誤會第32章 原因第184章 聖斷第228章 仇人見面第11章 親自出手第74章 撒潑第51章 決斷第41章 重回秀沱第14章 正主來了第94章 趙挺之的應對第122章 巴結第16章 囂張的搶劫犯第90章 西夏樑太后第9章 秀沱客棧第111章 趙煦,我恨你第167章 大加恩典第128章 四目相對第222章 範純仁第145章 又是這傢伙第142章 母子第166章 別來惹我!第176章 皇家家庭暴力第51章 賭約第142章 母子第66章 羅有德第146章 瞬間膽氣第233章 懸案第214章 護駕第104章 大街偶遇第9章 狹路相逢第29章 迂迴之策第48章 兩難第105章 衝突第38章 且看天意第9章 秀沱客棧第130章 密謀廢后第73章 被囚第95章 降服第105章 浮出水面第102章 朝堂鬥心第2章 狀元郎第176章 皇家家庭暴力第188章 難以下嘴第94章 趙挺之的應對第122章 辭職第6章 栽了第138章 異樣心思第222章 範純仁第202章 終難出口第53章 黑臉漢子第67章 第一次出手第25章 運功療傷第95章 郝夫人第13章 握手言和第90章 西夏樑太后第7章 密議第56章 分析第237章 驚喜交加第51章 決斷第101章 小竹第142章 大宋時代的“撞車黨”第57章 方丈第55章 惡客第25章 運功療傷第92章 明教教主第120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228章 仇人見面第114章 上意第231章 被算計了第106章 原委第124章 脫身之策第189章 李記酒樓第183章 如此父子第27章 失而復得第194章 生死之間第222章 範純仁
第221章 重大決定第78章 直面第93章 審問第24章 一再震驚第76章 鬥欲第38章 且看天意第220章 要回來了!第171章 針鋒麥芒第100章 案中案第94章 趙挺之的應對第4章 誰欠誰?第95章 降服第114章 刺殺第212章 定策第56章 分析第36章 大相國寺第115章 獨對第121章 範家的危機第127章 感激第10章 胡小官人第26章 誤會第96章 衝突第39章 名草有主第218章 真的要生了第26章 誤會第32章 原因第184章 聖斷第228章 仇人見面第11章 親自出手第74章 撒潑第51章 決斷第41章 重回秀沱第14章 正主來了第94章 趙挺之的應對第122章 巴結第16章 囂張的搶劫犯第90章 西夏樑太后第9章 秀沱客棧第111章 趙煦,我恨你第167章 大加恩典第128章 四目相對第222章 範純仁第145章 又是這傢伙第142章 母子第166章 別來惹我!第176章 皇家家庭暴力第51章 賭約第142章 母子第66章 羅有德第146章 瞬間膽氣第233章 懸案第214章 護駕第104章 大街偶遇第9章 狹路相逢第29章 迂迴之策第48章 兩難第105章 衝突第38章 且看天意第9章 秀沱客棧第130章 密謀廢后第73章 被囚第95章 降服第105章 浮出水面第102章 朝堂鬥心第2章 狀元郎第176章 皇家家庭暴力第188章 難以下嘴第94章 趙挺之的應對第122章 辭職第6章 栽了第138章 異樣心思第222章 範純仁第202章 終難出口第53章 黑臉漢子第67章 第一次出手第25章 運功療傷第95章 郝夫人第13章 握手言和第90章 西夏樑太后第7章 密議第56章 分析第237章 驚喜交加第51章 決斷第101章 小竹第142章 大宋時代的“撞車黨”第57章 方丈第55章 惡客第25章 運功療傷第92章 明教教主第120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228章 仇人見面第114章 上意第231章 被算計了第106章 原委第124章 脫身之策第189章 李記酒樓第183章 如此父子第27章 失而復得第194章 生死之間第222章 範純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