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商貿區已經有三家機器繅絲廠陸續建成並投產,另外還有六家機器繅絲廠正在籌建當中,預計有兩家會在今年上半年內投產,四家會在今年下半年陸續投產!”商貿區工商處總辦賴昌英對着林哲以及商貿區衙門的其他諸多官員道:

“機器繅絲產業已經累計投資二十六萬兩,此外,我們工商處在去年年底商貿區擴大面積後,已經累計接到十二家華洋商行想要投資機器繅絲產業的諮詢,其中不乏怡和洋行等大洋行,上述十二家華洋商行意向投資額達到四十八萬兩之巨!”

“去年商貿區擴大後,由於新擴增地區的地價較低,建廠成本較小,不僅僅吸引了衆多商家投資機器繅絲產業,並且已經廣泛促進了其他產業的發展,目前已經有商行向工商處申請在新商貿區內投資火柴廠一家,肥皂廠一家,木器廠三家……”

“而值得注意的是,隨着繅絲產業採用蒸汽機後,帶來的可觀經濟效益讓上述諸多新建工廠同樣選用機器作爲動力,各廠以及船用機器的發展帶動機械產業的發展,商貿區內已經出現多個小規模的修理機器廠,並且信德洋行和林氏商行合辦的林德修械廠已經建成即將投產,該廠具備修復各式機器設備的能力,同時也聽聞該廠正在籌劃自造蒸汽機!”

聽着工商處總辦賴昌英長篇大論說着目前商貿區的工商業,尤其是工業的發展,林哲自己也是翻看着手中那一疊厚達數十頁的工業現狀以及發展報告書。

商貿區的辦公體系和當代國內甚至和國外的其他國家都是嚴重不一樣的,甚至和後世的現代國家行政體系都是不一樣的。因爲林哲這個特殊存在,成立商貿區的時候就是帶來了諸多後世的一些管理體系,而加上僱傭聘請的行政人員絕大部分都是以前各大商行的人員,他們也帶來了諸多當代洋行的一些管理體系經驗。

兩者想結合,也就造成了商貿區衙門的行政體系不像是一個政府,反而更像是一個規模龐大的企業行政體系。

比如眼前的這份工業報告書,絕對沒有國內那些章程公文中摸凌兩可的話和華麗詞藻。反而通篇都是各種數據和枯燥的直白描述,能夠讓人看得腦袋發暈。

和當代國內那些詞藻華麗,只講大道理的章程,但是看完沒有半點乾貨的完全不同。

林哲只是翻看着這份報告書。就能夠從中看到過去兩年多來商貿區的工業的每一個發展細節。

從這份報告書上來看,毫無疑問的目前商貿區的主要工業發展依舊集中在輕工業,尤其是繅絲產業上面。

隨着林氏商行率先投資機器繅絲廠,由於成本降低的同時,其廠絲的質量也遠遠超過傳統手工土絲。由此導致售價高比土絲要高好幾層,林氏機器繅絲廠的廠絲一炮打紅後,所收穫的利潤讓無數商行眼紅無比。

幾乎是一夜之間整個上海地區就是掀起了一片‘廠絲’風,那些來中國進口生絲的洋行都是優先收購這些廠絲,那麼爲此付出比土絲高兩三成的價格都在所不惜。

由此導致大量資本跟風涌入投資機器繅絲廠,目前爲止光光是各大商行投入機器繅絲廠的資金總和,就佔據了目前商貿區全部工業投資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而且能夠在商貿區內投資機器繅絲廠的,幾乎清一色都是資本雄厚的華商和洋商。

機器繅絲廠也許看起來只是個勞動力密集的輕工產業,但實際上對於當代國內的商行們來說,這卻是實打實資本密集型產業。

投資一個機器繅絲廠。需要從歐洲購買機器,建設廠房,再到購買地皮,還得培養工人,其初始投資額少說也是幾萬兩銀子起步

這對於那些實力較小,資本不夠雄厚的生絲商行來說是很難掏出那麼大一筆現金砸進去的,爲了投資機器繅絲,諸多實力較小的生絲商行逐漸聯合起來合股辦廠。

商貿區內的機器繅絲產業在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就是呈現了井噴式的發展,也造成了一個負面影響,那就是對上海周邊地區的傳統手工繅絲作坊形成了致命的打擊。湖州、南通等地方的手工繅絲產業已經開始出現萎縮,甚至出現收購不到足夠蠶繭的情況,爲什麼?

因爲這些蠶繭都被那些開辦了機器繅絲廠的大商行高價收購走了,沒有蠶繭的話很多小規模的手工作坊就會逐漸減少利潤。然後逐漸破產。

商貿區內機器繅絲廠發展這麼迅速,和林哲扶持的‘商貿區生絲協會’是分不開的,該協會由商貿區前頭,邀請了商貿區的幾乎所有生絲商行參入,指導協會成員購入機器,開廠提供銷售渠道等。並統一對生絲進行質量頂級,對生絲分爲‘優等’‘上等’‘普通’‘中下’‘下等’五個等級。

並且該協會由於彙集了所有的廠絲產家,爲了避免協會成員之間的惡性競爭,進而讓那些採購生絲的洋行打壓廠絲價格,所以每年制定統一最低價,比如說今年協會給優等廠絲限定的最低價就是三百八十兩一包。

嚴禁協會成員擅自把價格降低到最低價以下,當然了,你有自信買更高的價格,協會自然是不會管你的。

由於生絲協會的成立,絕大部分的生絲交易都會被記錄在案,此舉對於打擊生絲走私出口具有極大的作用,負責緝拿走私的江海巡警處已經通過生絲協會提供的交易數據,連接拿獲了八個批次的生絲走私出口,繳獲走私出口的生絲兩千餘包以及數千箱茶葉、瓷器,案值一百餘萬兩。

只是這些貨物都是商貿區裡的那些大洋行的,把查扣了後各國領事輪番上陣,就連那些華商們也是通過工商處給予江海巡警處極大的壓力,所以到最後雖然迫於外界壓力沒能直接抄沒這些走私產品,但是江海巡警處依舊對這些走私產品的貨主給出了高額罰金,光光是罰金就是累計罰了十五萬兩銀子。

而這些高額罰金也是對潛在的走私商有着極大的威懾力,其中最明顯的就是1854年十一月份,江海關商貿區新關的稅金收入不過十萬兩銀子,但是等到了1855年二月份的時候,單月稅金已經高達十三萬兩銀子。

海關稅金大幅度增長,絕對不是因爲總出口值突然加大了這麼多,而是因爲商貿區衙門打擊走私出口的力度大幅度增加了。

爲了嚴查走私,江海巡警處又是添置了二十餘艘船隻,其中多艘還是蒸汽火輪,幾乎是日夜巡航黃浦江已經長江口。

除了支柱產業生絲外,商貿區內的其他工業發展情況也是穩步前進中,已經有火柴廠、肥皂廠這些比較原始的近代工業,同樣還有不少木器廠,茶磚廠等傳統手工作坊式的產業。

而在重工業方面,目前依舊集中在軍工產業上面,而且對官方的扶持依賴比較嚴重,比如說林德機器廠,爲了自造小口徑線膛步槍以及火炮,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購進設備,引進洋人技術人員,培養產業工人,而這些資金那裡來?

幾乎都是餘勝軍以採購預付金的方式墊付的,爲了給自己打造一個大規模的兵工廠,以至於任何時候都不被掐斷軍械供應的脖子,餘勝軍已經對林德機器廠累積投入了十萬兩銀子,甚至以極爲低廉的價格把原來林德機器廠旁邊的幾塊地皮出售給他們,用以擴建廠房。

然而海量的投入進去後,林哲到現在依舊沒能看見小口徑線膛步槍服役的希望,林德機器廠那邊倒是造出了樣槍來,不過陸續出現了不少問題,目前還在幾個洋人工程師的帶領下繼續設計,並攻克一些技術難關。

火炮方面倒是要容易一些,由於從香港以及澳門等地聘請了多個技術精湛的洋人技師,加上這年頭的前裝滑膛炮也不是什麼高精尖的東西,只要按照近代工廠的管理方式嚴格控制質量,造出來的前裝火炮再差也差不到那裡去。

自從去年年底造出了第一門十二磅鐵鑄火炮後,目前已經開始小批量量產,餘勝軍也已經停止向洋行繼續進口火炮了,轉而採用林德機器廠自造的產品。

儘管還沒有全部完工投產,但是擴大規模後的林德機器廠規模是非常恐怖的,累計投資將會超過十萬兩銀子,乃是商貿區內投資額最大的企業,建成後將會擁有配套的鍊鐵廠、火藥廠,造槍廠,鑄炮廠,鋸木廠,炮彈廠,子彈廠,修械廠等一系列分工部門,完工後投產所需要的工人就至少需要三千人以上。

林德機器廠之外,林氏商行還和信德洋行合資興辦了一個機械廠。

隨着商貿區內的機器繅絲廠越來越多,蒸汽輪船廣泛活躍在上海沿海地區,各種機器設備對於商貿區的商家而言已經不算什麼新鮮東西了,然而這麼多機器設備裡,一旦有些壞了整個中國地區竟然找不到可以維修的地方。

在林哲的提醒下,林氏商行又是立即找到了林氏商行的戰略合作伙伴信德洋行,一起合資創辦了上海機械廠,專門修理包括蒸汽機在內的各種機器,甚至準備開始自造蒸汽機等各種機器設備。

雖然還不知道上海機械廠什麼時候才能夠把蒸汽機造給出來,但是這並不妨礙林哲已經是着手建造第一艘國產蒸汽戰艦了!。

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62章 破城第391章 進城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283章 大戰將起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91章 攻城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592章 作秀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489章 銀行業和外資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391章 進城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307章 騎兵出擊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69章 江海關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76章 亂世重典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227章 捷傳江寧第471章 窮教育第84章 水師初成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34章 危機!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617章 出巡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449章 出兵越南
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62章 破城第391章 進城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283章 大戰將起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91章 攻城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592章 作秀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489章 銀行業和外資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391章 進城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307章 騎兵出擊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69章 江海關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76章 亂世重典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227章 捷傳江寧第471章 窮教育第84章 水師初成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34章 危機!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617章 出巡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449章 出兵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