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

秦日綱的部隊可不是什麼新軍,他的部隊依舊是傳統的冷兵器部隊,防守作戰的時候對城牆的依賴非常大。

如今林成庭把炮隊撤下來,放任餘勝軍的火炮轟擊城牆,這導致他部署在城牆上的部隊死傷慘重。

如此之下,秦日綱不對林成庭發飆纔怪,但是面對秦日綱的指責,林成庭只是不以爲意,炮隊是他的,他喜歡怎麼用還輪不到讓秦日綱來指手畫腳。

林成庭的這種態度,又是讓秦日綱怒火大生,最後不得不把自家的部隊也撤銷城牆,免的遭受無所謂的損失。

而在城外,看着敵軍相繼撤下城頭的林哲卻是沒有什麼喜悅的表情,因爲這對於餘勝軍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敵軍主動撤下城頭避戰就代表着自己的火炮攻擊所能夠造成的敵軍傷亡少了很多。

於此同時敵軍城牆下壕溝和胸牆的存在又無法讓步兵們趁勢直接發起攻城!

不得已之下,他讓炮兵部隊再一次改變策略,除了繼續用部分十二磅火炮用實心彈集中轟擊常州的某一段城牆外,讓其他火炮全部換裝榴彈以及榴散彈打擊常州城牆外壕溝裡的敵人。

雖然敵軍有着壕溝藏身,但是持續的炮擊下也會造成敵軍的持續傷亡,這種傷亡數次也許一次兩次很少,但是累積起來依舊是比較可觀的數字,並且只能捱打不能還手的情況持續久了,對敵軍士兵的士氣打擊是非常嚴重的。

四月中旬的這幾天,餘勝軍是一邊在城外構築營地擺出了長期困守對持的架勢。另外一邊也是讓火炮持續炮擊,整個常州內外除了隆隆炮聲外就沒有其他聲響了。

此時。和春和黃宗漢以及張國樑等人也是率領着近三萬清軍抵達常州附近,不過林哲對他們並沒有抱有過大的指望。反正現今常州城內彙集敵軍精兵衆多,加上那三萬清軍也不可能拿得下來。

和春抵達常州後,林哲就算對和春沒什麼好感,但還是和他坐在了一起商討常州軍務。

也許是受到了上一次的教訓,這一次和春在會談中沒有談及什麼餘勝軍必須歸他節制指揮的事,反而露出了一副商量口吻,說等兩軍準備妥當後,聯合攻城一次,試探試探常州賊軍虛實。

現在就進攻常州?別開玩笑了。現在的常州就是一頭鐵殼刺蝟,自己好幾天了連下嘴的地方都沒能找到,而根據他自己以及餘勝軍內諸多將領的推演,要想擊敗常州內守軍,直接靠攻城是不行的,必須把他們引出來讓他們主動進攻自己的營地,以防代攻,仿效當初的蘇州戰役纔有獲勝的希望。

就算如此,風險也是極大。畢竟林哲率領的餘勝軍兵力還是過少,區區七千人要面對十倍敵軍,其難度可想而知。

至於這近三萬清軍,林哲根本就沒有把他們考慮在內。這些清軍的戰鬥力連他手底下的協防團都不如,當炮灰都嫌他們礙手礙腳。

所以林哲說:探一次也好,不過我餘勝軍兵少將寡。就不派步兵攻城了,不過餘勝軍會爲攻城部隊提供充足的火炮支援。另外提供側後掩護以及壓陣。

和春見林哲不肯派兵攻城,雖然心有不滿但是也知道此番攻城還得大大依靠餘勝軍。沒有餘勝軍的話,他別說攻城了,估計立馬就得率軍逃回江陰了。

再說林哲答應提供火炮支援和側後的掩護,這也算可以了,畢竟餘勝軍的火炮之強是他有生以來見過最強悍的。

和其他人一樣,他也早就聽聞餘勝軍火器犀利,但是怎麼個犀利法還是沒有一個直觀概念的。

直到他看到那擺開一排一排,幾乎一眼望不到頭的炮兵陣地,他纔是第一次對餘勝軍的火器犀利有了一個準確概念。

那些可都是起碼三千斤的大將軍炮啊,三千斤的巨炮清軍也不是沒有,實際上清軍不但有三千斤的巨炮,五千斤甚至千斤,萬斤巨炮都有不少,但是這些巨炮的數量相當少,而且大部分都是部署在城頭以及海防炮臺上,那些千斤以及萬斤巨炮自然是不可能拉出來打野戰的,就算是三千斤的非常少。

然而看餘勝軍的炮兵陣地裡,這些外形類似三千斤巨炮的十二磅火炮竟然有數十門之多。

另外還有那些炮管粗短的二十四磅、三十二磅臼炮,發射的聲勢更加駭人!

除了炮隊陣地上的這些巨炮外,和春也是看見了餘勝軍的步兵裡也有配屬一些小口徑的火炮,像是清軍和太平軍裡常用的劈山炮,但是又不像。

這些小口徑火炮乃是餘勝軍裡專門爲了步兵營配屬的輕型四磅炮。

儘管餘勝軍的每個混成團都配屬了一個炮兵營,轄有兩個十二磅的火炮,但是這些火炮都是屬於重型火炮,提供的是遠程火力支援。而具體到步兵營,還是需要中小口徑的火炮提供中近距離上的散彈火力支援。

以往餘勝軍是把繳獲的三百斤或者五百斤之類的劈山炮當營炮使用,但是發現口徑大小不一不說,而且質量也大多參差不齊,所以後來軍械局乾脆一咬牙把繳獲的那些火炮一股腦讓林德機器廠回爐了,用所得的銅料打造統一制式的輕型四磅火炮。

實際上,被回爐的也不止這些這些三五百斤的劈山炮,軍械局已經計劃着把繳獲的所有銅鑄舊式火炮都給回爐了,然後用這些銅料製造餘勝軍的統一制式的火炮。

這些輕型四磅火炮平日裡組成一個個炮兵連由各炮兵營管理訓練,戰鬥期間則是分別配屬各步兵營,每個步兵營配屬一個排,轄有兩門。

爲了減輕重量以獲得可以跟上步兵方陣的機動力。該炮身管比較短,炮架也多有減重的設計。如此導致機動力上來了,但是射程就比較悲劇了。發射實心彈的有效射程只有五百米,發射散彈的有效射程在四百米。

從這個射程就可以看得出來,這是一款專門爲了向步兵提供中近距離火力支援的輕便步兵炮!

如果把這些四磅的步兵炮也算上的話,實際上整個餘勝軍陸軍裝備的各口徑火炮已經超過了百門。

這等火力完爆太平軍和清軍。

第一次起眼看見餘勝軍的這麼多火炮,和春纔算是真正明白了林哲的跋扈底氣是怎麼來的。

如果自己手底下有這麼一支火力強悍的軍隊,他和春也得把尾巴翹上天啊!

雙方商議了次日午時後進行一次試探性質的攻城,隨後又商定雙方分開紮營,餘勝軍紮營東門外,而清軍紮營常州的東北角。既可以和餘勝軍遙呼相應,又可以堵防常州內太平軍從北門出城側擊。

這分開駐紮的提議是林哲主動提出的,他可不願意自己營地內防務部署被這些清軍給打亂了,到時候萬一太平軍主動出城來攻的話,這些清軍別說幫上忙了,估計還會給自己造成大麻煩,引起混亂。

這就是一個定時炸彈,絕對放在自己的營地內!

面對林哲如此提議,而且一臉害怕被連累的表情讓和春又是一陣不爽。但是不爽歸不爽,他和春也不願意和林哲待在一起。

一夜無話,第二天林哲就是看見不遠處的清軍大營裡忙碌了起來,不僅僅在營內忙碌。還派出了衆多人到附近砍伐樹木,心中知道他們是在打造一些攻城器械之類的。

不過讓林哲感到有意思的是,清軍還派出了大量騎兵部隊掩護那些砍伐樹木的綠營士兵。

“可惜了。那些都是好馬啊!”王呂雲站在林哲身邊,看着遠方清軍的上千騎兵胯下的戰馬眼睛都發出綠色的光芒了。

“我們這兩年東拼西湊。這才湊上千把騎兵來,但是這麼一羣殘軍敗將也有上好的戰馬近三千匹。真是太浪費了!”

餘勝軍缺乏戰馬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兩年前林哲就派人到北方試圖大批量的購入戰馬,但是如今戰爭時期北方蒙古草原上的好馬雖然不少,但是清廷徵用的更多,根本就買不到多少。

兩年累積下來,也購買並運到了一千多匹馬而已,而且大部分都是肩高不超過一米三的普通馬,只能充當役用馬。

目前餘勝軍內的騾馬數量不算少,甚至稱得上非常多,擁有各類騾馬將近五千匹,這個比例對於騾馬化部隊而言是相當高的,但是其中的優等乘騎戰馬的數量卻不多。

因爲餘勝軍中用馬的又不是隻有騎兵,用馬最多的是炮兵部隊,一個十二磅的炮兵連就得需要馬匹一百五十匹,餘勝軍這麼多炮兵部隊,需要的馬匹就得兩千多匹馬,還有輜重部隊也是用馬大戶,需要近千匹騾馬,這些馬匹都是比較普通的役用馬,騎兵是沒辦法用的。

至於乘騎戰馬一共也就一千五百匹不到,其中又得分出去好幾百匹上好的乘騎用馬作爲軍官坐騎,如此就算是騎兵部隊能夠獲得優等戰馬的優先供給,但是到現在也只能是建立了騎兵團直屬的四個騎兵連以及各混成團轄有的五個騎兵排而已,總騎兵數只有一千出頭。

如此的情況下,王呂雲這個騎兵團的團長看見清軍竟然擁有那麼多的騎兵,眼紅也就不奇怪了。

“嘖嘖,大帥您看,前頭的那幾排可都是上好的優等戰馬啊,肩高估計都有一米三五以上了!”

聽着旁邊的王呂雲說話的時候,林哲也是萌發了心思,這股清軍的家底比自己想象的要豐厚得多嘛,這三千多匹上好戰馬單單以銀子計算的話興許也就十幾萬兩銀子的事,但是在戰事頻繁的江南地區,這些戰馬的價值遠遠不是十幾萬兩銀子可以衡量的。

如果能夠從他們手裡弄到一批戰馬的話,自己一直無法擴大規模的騎兵部隊就能夠趁勢擴大了。

只是要想從他們手裡弄到馬匹,難度很大啊!

自從兩年前林哲以跋扈聞名後,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對他就非常不待見,他多次想要用現銀向他們求購馬匹都是被拒,而現在直接找上去的話,估計也沒有什麼希望。

想了片刻後,林哲決定走迂迴路線,當即就是約見了黃宗漢說起了求購戰馬一事。

黃宗漢聽罷後面露難色,但是就以爲林哲以爲沒戲的時候,他卻是開口道:“此事雖難,但也不是一點希望都沒有!”

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59章 炮擊上海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27章 刺刀肉搏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27章 刺刀肉搏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224章 清點戰果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640章 郭龍雲面聖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515章 林碃上學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67章 協防上海第341章 辦學難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421章 郭龍雲巡視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52章 上海亂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391章 進城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635章 李平桐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67章 協防上海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668章 布拉鎮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654章 火藥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46章 他敢打嗎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
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59章 炮擊上海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27章 刺刀肉搏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27章 刺刀肉搏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224章 清點戰果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640章 郭龍雲面聖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515章 林碃上學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67章 協防上海第341章 辦學難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421章 郭龍雲巡視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52章 上海亂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391章 進城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635章 李平桐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67章 協防上海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668章 布拉鎮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654章 火藥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46章 他敢打嗎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