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添船夠炮

聽見林哲的話,林達標道:“回大人,自從尊大人號令籌辦水師營以來,職部會同水師營將士兩百餘人日夜操練,軍士已勉強可操舟而戰!”

“不過我水師營所有船隻都是老舊小船,最大之兵船亦不過栽兵五十餘人,餘者五船都是隻能栽兵二三十人!”

對林達標的話,林哲開口道:“如今水師草創,雖然船小人少,但是你們的操練也不能因此鬆懈!”

說着這話的時候,林哲也是有些無奈,辦海軍之難比他預料的還要大的,儘管目前他也沒有奢望到自己可以辦出一支遠洋海軍來,甚至都沒奢望辦一支近海海軍,他只是想要弄出一支內河水師而已。

然而僅僅內河水師的創辦,其困難依舊出乎他的想象之外,不僅僅軍中缺乏合格的海戰軍官以及士兵,最大的問題還是缺船。

但是如果要購置蒸汽戰艦,其價格之高足以讓林哲望而止步,僅僅是兩百噸的蒸汽戰艦,其價格至少都是五萬兩銀子以上,如果是要購置四五百噸的蒸汽戰艦,光光是船體就得十萬兩,如果加上火炮、炮彈等,至少需要十五萬兩銀子以上。

如此昂貴的價格根本不是目前的餘勝軍可以承擔的!

專業的蒸汽輔助動力戰艦價格及其昂貴,普通的風範戰艦隻也不便宜,大噸位的風範戰艦都是動則數萬兩的。

餘勝軍小金庫裡的軍費雖然不少,但是養着那五千人每月都得四五萬兩,餘勝軍不可能把小金庫裡的錢一股腦拿出去購置戰艦。

所以林哲只能是嘆氣,先把原來兵備道衙門所轄的幾艘傳統中式帆船拔給水師營,至於新船則是慢慢打算。

所以目前來說,這個水師營只有戰船五艘,全都是傳統的中式內河帆船,上有各佈置有舊式的劈山炮,大着有八百斤的劈山炮,小者五百斤劈山炮。

更諷刺的是,這個水師營的船隻甚至都不如商貿區衙門屬下的江海巡警處的船隻,商貿區江海巡警處不僅僅擁有木製帆船多艘,而且擁有蒸汽輪船兩艘,分別是太平號、鐵波號。

“前頭我得知幾家洋行都有意出售他們的舊船,所以今天才是把你照過來!”林哲這話剛說出,旁邊的林達標就是面露興奮之色:

“大人,可是要購船了?”

林哲道:“如今水師營這個樣子可沒辦法作戰,所以雖然銀錢緊張,但是也是要購置幾艘船,不過你也別太高興,這些船也不是什麼新船,大船,回頭你帶着水師營的人和林氏商行還有軍械局的人去看看,仔細檢查這些舊船的狀況,回頭給我一個詳細的報告,再確定購置那艘!”

說到這裡,林哲道:“對了,你去看這些船的時候,必須問清楚,看清楚,如果是純風帆船隻的話,就必須可以後續改裝蒸汽機,不能改裝的不能要!”

林達標面露疑惑:“後續要改裝成火輪嗎?”

林哲道:“如今這世道,已經是蒸汽輪船的天下了,你看看黃浦江上的那些洋人戰艦,裝上了蒸汽機的可不在少數,我們雖然起步晚但是也不能太過落後了!”

專業的蒸汽戰艦他買不起,甚至專業的風範戰艦他林哲也買不起,但是買幾艘噸位小一些的二手風帆商船還是問題不大的,再說這年頭的商船基本都是武裝商船,上面也是有炮位的,只不過比專業戰艦要少得多而已。

這些武裝商船買過來,自己再改裝一二,加裝部分火炮,那麼放在長江使用也就勉強夠了。

用二手商船加裝火炮,再加蒸汽機明輪的武裝商船,比專業的蒸汽戰艦便宜多了,正適合囊中羞澀的餘勝軍用。

林達標帶着一臉的興奮出去了,這水師營購入船隻擴大規模,他這個營長比林哲更加高興,儘管他以前全然不懂海軍爲何物,更加不懂水戰戰術,但是餘勝軍那麼多高級軍官裡頭,就只有他一個人精通水性,更加關鍵的是當初除了那些團長外,他乃是資歷最深厚的副團長了,就算是排隊也輪到他晉升了。

所以林哲纔會把他調到水師營擔任營長,並晉升爲少校。

讓一個陸軍將領帶着一羣步兵轉行當水師,這也是林哲的無奈,因爲他的餘勝軍裡頭根本就沒有專業的海軍人才和士兵,只能讓這一羣旱鴨子上船。

不過林達成自從當了這個水師營營長後,對水師的興趣是越來越大,而對那些大戰艦也是越來越渴望,每次看到黃浦江上那些擁有數十門火炮的英國戰列艦,就是會露出羨慕嫉妒的神色。

次日,林達標就是和餘勝軍軍械局總辦韓向方一起作爲餘勝軍的代表前往察看數艘洋行準備出手的二手武裝商船。

陪同他們一起前往的還有林氏商行上海分行掌櫃之一,兼任林德機器廠總經理的秦申雲以及商貿區衙門江海巡警處總辦費瑄費瑄兵。

費瑄兵原先並不是軍人,也不是什麼官員,他一開始只是個普通的商船船長而已,多年前上海開港,上海的商人們集資購置船隻、招募船員創立了船捐捕盜局,以維持水上航運秩序外,還執行水上打撈和救難,只是後來由於各商船逐漸拖延甚至不給船捐,導致該局久無經費。

剛好當時商貿區初辦,林哲正打算籌辦一個海上執法部門用於維護黃浦江,沿海的治安,所以就是直接把這個已經面臨解散的船捐捕盜局轄爲商貿區官辦,並改名爲‘江海巡警處’,而原被推選出來負責船捐捕盜局事務的費瑄兵也是順勢被委任爲了江海巡警處總辦。

這一次費瑄兵陪同林達標、韓向方等人去查看這些二手商船,只要還是因爲他是林哲手下諸多衙門裡唯一懂得蒸汽輪船的技術性官僚,江海巡警處裡可是有這兩艘明輪蒸汽船呢,帶上這個費瑄兵也好檢查這些商船以後是否有加裝蒸汽動力的可能性。

這一行四人帶着諸多隨從很快就是抵達江邊碼頭!

“這艘是怡和洋行預計出售的商船,噸位三百六十噸,雖然噸位小,但是卻是典型的遠海貨船,走遠海一點問題都沒有,此船西曆1823年下水,擁有固定炮位六個,可以配屬十二磅加農炮兩門,六磅炮四門!”

秦申雲對着碼頭上的船給諸人介紹着:“還有這艘,是我們的林氏商行的合作伙伴信德洋行的商船,噸位七百五十噸,西曆1832年下水,服役的這些年足跡遍佈全球,雖然炮位只有六個固定炮位,但是其甲板面積相當大,完全可以加裝更多的火炮,到時候配屬十多門甚至二十門以上的火炮都不是難事!”

“這是一艘風帆、蒸汽並用的蒸汽輪船,噸位八百二十噸,西曆1837年下水,一開始只是純風帆船隻,在西曆1845年加裝了蒸汽明輪,甲板面積寬大,而且價格較之其他的蒸汽輪船要少上足足一半,船體售價只要兩萬兩。”

“哦,這價格倒是很實惠啊!”一旁的林達標疑惑道,按照道理來說,這年頭一艘八百多噸的,全新的蒸汽輪船售價至少六萬兩起步,就算是舊船也得三四萬兩以上。

這艘只要兩萬兩,算得上是很便宜了!

不過秦申雲很快給出了他的答案:“此船去年剛在黃浦江外撞上暗礁,船體破損壞並導致大量進水,船上價格十餘萬兩銀子的生絲、茶葉盡數被浸泡,導致擁有該船的洋行直接破產,現在也只是簡單修復了掛牌出售,不然也不會那麼便宜,你們如果要購入該船,恐怕還得花費一批不小的錢進行維修。”

林達成聽罷點點頭,怪不得呢,原來買進來還得自己修!

“而這艘,是博通商行的船,雖然是我們華商的船,不過該船購自南洋,乃是純正的西洋海船,噸位四百二十噸,西曆1844年下水,下水至今不過十年,乃是出售的這些商船中船齡最低的一艘……”

隨着秦申雲的話,林達標等人是逐船查看,這些船隻有的是風帆木船,有的是風帆蒸汽混合動力的船隻,還有一艘純蒸汽動力的小輪船,這些穿大部分都是跑遠洋的貨船,也有幾艘噸位小,不能遠航的近海船隻、並且絕大部分船隻都擁有數量不等的炮位,裝上火炮就是武裝商船。

這些船隻的船齡也不大,除了少量船齡十年左右外,其他的船齡普遍在二十年以上,甚至有超過三十年船齡的船隻,其保養不同導致新舊程度不一,但是船況普遍完好,除了那艘八百二十噸的風帆蒸汽混合動力貨船外,其他的隨時可以揚帆出航。

綜合考慮這些船隻的新舊、改裝潛力以及價格後,林達標給林哲遞上的報告上說,可以採購其中的兩艘。

一艘是四百二十噸的風帆船隻,購入該船的理由是這艘船還很新,也具備後期加裝火炮以及蒸汽機的空間,價格相對其他船況良好的船隻而言,也比較實惠。

另外一艘則是那艘破損需要維修的八百二十噸船隻,該船爲風帆蒸汽混合動力,噸位大,混合動力這些都是它的優勢,而最重要的是它的價格便宜,比同噸位的船隻至少便宜一半以上,更何況林達成等人也商船查看過,船上的蒸汽機並沒有損壞,依舊可用,至於船體的破損雖然維修起來至少需要幾千兩銀子,但是即便如此價格還是比同等噸位的船隻便宜一大半。。

購入這兩艘船隻,所需總價大約三萬兩,如果要上頭增加火炮,就得看火炮數量的多寡了少則一兩萬,多則三四萬都有可能。

如果算上新招募的士兵費用,這前後恐怕得五六萬銀子砸下去啊,面對這麼大批的投入,林哲也是不由的猶豫了!

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624章 婆羅洲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29章 林成庭來襲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71章 擴軍五千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96章 沉默衝鋒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289章 慘勝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32章 大戰前夕第714章 太子監國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70章 圖謀江海北關第22章 改裝褐貝斯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233章 中華門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632章 帝大系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74章 上任設衙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233章 中華門第341章 辦學難第489章 銀行業和外資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67章 協防上海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173章 馮寶才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69章 江海關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54章 兵指青浦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7章 募兵買槍第604章 北海國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618章 閱艦式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
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624章 婆羅洲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29章 林成庭來襲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71章 擴軍五千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96章 沉默衝鋒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289章 慘勝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32章 大戰前夕第714章 太子監國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70章 圖謀江海北關第22章 改裝褐貝斯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233章 中華門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632章 帝大系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74章 上任設衙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233章 中華門第341章 辦學難第489章 銀行業和外資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67章 協防上海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173章 馮寶才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69章 江海關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54章 兵指青浦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7章 募兵買槍第604章 北海國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618章 閱艦式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