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

“在過去的大半年裡,我軍在西線以及北線均採用戰略防守的態勢,在局部上發起了數次中小規模的進攻,有效控制了部分地區,壓制了敵軍的大規模反攻!”在御前戰略會議上,陳雲陶再一次站在大幅的國內地圖前,解說着目前的帝國戰略態勢。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第一軍調集部分兵力進攻泰安、青州、萊州、登州等山東東南部地區,經過長達三個月的激戰,已經攻佔山東近半地區,迫使清軍主力部隊全部退守濟南府一帶。

稍候受到安徽淮河一帶的捻軍活動頻繁,第一軍暫緩了山東戰事,抽調部分協防軍部隊,另外有一個皇家陸軍之第三師一個加強步兵團回防皖北,彙集了五個協防師、一個皇家陸軍加強團在鳳陽府、潁州府等地區展開大規模掃蕩,累計擊潰當地各種非正規武裝一萬三千餘人。

目前已經基本把皖北地區的大規模非正規武裝,包括各種名目的捻軍等肅清,不過目前該地區依舊有部分小規模的捻軍逃過我軍的清剿,持續活躍在該地區,因爲後續在皖北地區繼續保持高壓態勢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時上個月開始,第一軍相繼在發動河南攻勢,目前前線部隊即第三步兵師已經推進到了歸德、陳州一線,累計擊潰敵軍五千餘人,不過受限於彈藥緊缺,目前已經放棄了快速推進到開封,進抵鄭州的戰術計劃而就地進行休整!”

陳雲陶一邊說的時候,一邊用手中的指揮榜在地圖上的山東、皖北、河南的各地指示着,同時旁邊的一個參謀部的上校也及時把代表着各支部隊的一面面小旗插上去,讓會議室內的諸多高級將領們,尤其是讓林哲能夠更直觀的對現有北線部隊的動向有一個直觀瞭解!

“在西線上,我軍之第四軍在過去的半年裡,在贛北地區的九江、饒州和湖北東南部地區的黃州等地分別和太平軍、鎮胡軍發生多次交戰,不過受限於敵軍在上述兩地囤積了大量兵力,而第四軍的作戰武器極爲緊缺。所以戰果比較有限,目前在這兩個地區依舊處於戰略對持局面。

而在福建和江西交界地區,在過去的半年裡整體保持了平穩態勢,鎮胡軍自從在三月份主動撤出邵武后。並沒有繼續東進的跡象,而爲了防止該地區的戰爭擴大化,導致不必要的麻煩出現,所以福建方向的守軍也沒有主動向江西發起進攻。”

說完上述幾個方向後,陳雲陶把指揮榜一移。就是指向了廣東方向!

“在六月份廣州失陷後,我們一度和第三軍失去了聯繫,不過隨後通過陸路重新取得了消息,目前我們得知第三軍在曲將軍的率領下,屯兵於花縣、從化一帶,並在七月份對增城發動了反攻,成功奪回該縣。現在他們已經準備嘗試着對廣州城發起反攻,不過具體情況還不得而知!”

和蘇南地區的中華軍實力強大,光光是主力師就有六個之多不同,英法聯軍和中華軍的另外一個戰場。也就是廣東地區中華軍卻是實力要弱得多,雖然表面上有着一個軍的番號,但實際上主力卻是隻有一個不滿編的第十師而已,這個第十師在兩次廣州之戰中受損不小,武器以及重武器裝備都有所欠缺,目前該師兵力僅剩六千人不到而已。

因此第三軍在廣東的作戰,還是比較依賴協防軍的,目前該軍在廣東、福建等地轄有多達五個以上的協防師,這些協防師的戰鬥力自然是堪憂的,基本上不用指望他們和英法聯軍作戰的。他們的作用大多是都是用來控制地方,同時在其他戰線上和清軍、地方武裝進行作戰。

而這實際上也是中華軍目前衆多協防軍的主要作用,在不管是和英法聯軍還是和清軍的練軍甚至太平天國裡的新軍、林成庭的鎮胡軍作戰,現在的協防軍作用是越來越低。因爲如今的國內戰場可以說已經全面進入了線列火槍時代。

比如上半年中華軍和清軍在山東、河南的一系列戰事中,雙方的交戰主力都是裝備火槍的新式軍隊,中華軍方面依靠兩個皇家步兵師,而清軍則是依靠幾個鎮的新建陸軍,至於中華軍裡的協防軍,清軍裡的綠營已經是很難影響佔據了。

對上英法聯軍。中華軍裡的大量協防軍就更不頂用了,這從上海那邊中華軍始終都沒有抽調協防軍上前線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中華軍的協防軍已經是嚴重落後於時代,根本沒有什麼大用了。

因此在廣東方向作戰的第三軍,能夠和聯軍作戰的只有僅剩六千人的第十步兵師而已,要想靠這點兵力就反攻廣州,其難度是相當大的,更別說第三軍因爲遠離蘇南,雖然吃穿上的補給不用擔心,但是要想獲得火炮、槍支已經彈藥的補給就比較困難。

受到武器補給困難的第三軍甚至派人都佛山讓那些傳統的手工打鐵作坊造炮造槍,這性能有多先進自然是不可能的,但好歹總比沒有強。

“在我們的下一步戰略規劃中,廣東方向是收復廣州、攻克香港爲主要核心,爲此,應適當對廣東進行增援,包括部隊的增援以及作戰物資的補給。”

不過廣東方向的戰事雖然說也重要,但是對於整個帝國戰略來說卻不是主要的,因爲現在英法聯軍的主力都已經在上海被擊潰了,接下來廣東那邊不管打的怎麼樣,這戰爭的結束總歸是要通過談判來解決的。

所以儘管廣東那邊可能還會和英法聯軍繼續開戰,但是不管勝敗都已經不會影響大局,現在的帝國戰略重心已經是應該從英法聯軍身上轉移到北方的清廷以及西邊的太平天國上來了。

“目前蘇南戰事已經初步完結,而就算無法通過談判結束和英法聯軍的戰爭,但是在至少一年內,聯軍都沒有能力重新集結其足夠的兵力再一次對上海發起登陸作戰,因此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把寶貴的兵力調往其他方向,趁着這個時間空擋儘快攻克北方河南、山東、直隸等地區,徹底奠定帝國九州根基!”

陳雲陶從各個方詳細講解了目前的戰略態勢,而後續諸多將領們就是針對後續的戰略計劃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

而坐在上頭的林哲聽着他們爭論卻已經是開始思緒亂飛。

現在擊潰了聯軍的進攻,而且還抓了他們上萬人的俘虜,毫無疑問在這場和英法聯軍的戰爭中,自己是獲得了毫無爭議的勝利,接下來林哲並不認爲英法聯軍還會繼續調動兵力進攻中華帝國。

一方面是他們有心無力,英法兩國的能夠在亞洲地區抽調的兵力也不是無上限的,這之前三萬人的兵力基本上已經是他們能夠抽調出來的兵力上限了,要想抽調更多兵力的話,除非他們不要印度和南亞的這些殖民地,從而把所有部隊都抽調到中國來,而 這種事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這不是說英法兩國,尤其是英國人沒有這麼多兵力,也不是說他們不能解決遙遠的運輸距離發起遠征,而是現在英國人還面臨着其他更重要的麻煩。

現在對於英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印度起義了,現在印度的起義已經是波及到了整個印度地區,大量印度王公貴族、原東印度公司的印度部隊加入了反叛行列,這場起義不但直接導致了東印度公司的財政破產,迫使該公司放棄了印度的行政管理權,從而換來英國本土的兵力增援。

印度起義在這幾年最少也拖住了起碼五六萬英國本土軍隊以及超過二十萬的東印度公司軍隊。

在印度局勢這麼嚴峻的情況下,這英國人能夠抽調兩三萬人來中國勞師遠征就已經是非常勉強了,要想更多的話基本是不可能的,除非他們不想要保住印度這塊英國女王皇冠上的明珠了。

法國人,他們的實力遠不如英國,根本無法獨立在遠東集結起兩三萬人的兵力來進攻中國。

除了他們的局勢困難外,林哲也相信通過一次上海之戰,足以讓他們清楚的認識到,中國已經不是十多年前的中國了,而中華帝國也不是滿清可以相提並論的,十多年前區區幾千名英軍就能夠橫行中國,但是到了現在,就算是來了兩三萬人又如何,還不是一樣全軍覆沒,連俘虜都被抓了上萬人。

他們如果還想要派兵來進攻的話,需要派多少兵力來纔有勝算?三萬?絕對不夠,五萬?很勉強,估計最少也得七八萬甚至十萬以上才比較有把握。

但是要抽調七八萬以上的兵力才能夠擊敗中華帝國的話,先不提他們有沒有這個能力,就算他們能夠彙集這樣的龐大力量,但是他們能夠得到什麼?區區幾個通商港口?幾百萬兩銀子的賠款?

這不虧大了嗎,有這閒錢動用七八萬的兵力進行戰爭,他們用在其他方向多好啊,比如打打俄羅斯啊,打打奧斯曼,甚至隨便挑一個歐洲國家進行戰爭所能夠獲得的收益都比打中國來的多,犯得着跑上萬公里到中國和林哲死磕嗎?。

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484章 薛煥入閣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431章 新舊更替(一)第36章 追擊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699章 海軍軍備競賽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27章 刺刀肉搏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68章 十萬兩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43章 慘勝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289章 慘勝第250章 半斤八兩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16章 賊軍來襲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394章 餓狼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97章 城頭激戰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1章 餘姚林家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779章 立儲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96章 沉默衝鋒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
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484章 薛煥入閣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431章 新舊更替(一)第36章 追擊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699章 海軍軍備競賽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27章 刺刀肉搏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68章 十萬兩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43章 慘勝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289章 慘勝第250章 半斤八兩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16章 賊軍來襲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394章 餓狼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97章 城頭激戰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1章 餘姚林家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779章 立儲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96章 沉默衝鋒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