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

當年中華軍的炮兵對依靠戰壕防守的鎮胡軍以及江淮新軍無計可施,最後只能依靠協防軍的大量死傷用肉搏把他們驅趕除壕溝。

而現在應付英法聯軍的炮火雖然更加猛烈,但是也沒有超過這個時代的極限。

面對壕溝,別說這個時代還極度簡陋的炮彈彈種以及威力了,就算是換成了成熟的一戰時期的重炮來,照樣沒什麼大用。

英法聯軍的猛烈炮擊雖然不可避免的讓中華軍受到了一定的傷亡,但是這個傷亡是可以接受的,不影響整體防禦的。

但是如果從外頭來看,那麼就會發現在猛烈的炮擊下,中華軍所在的壕溝是一片死寂,看不到任何一個人。

不少洋人軍官心裡都想着,如此猛烈的炮擊就算是自家部隊也撐不住啊?,他們肯定是早就跑了。

這帶着輕鬆心思,一步一步的隨着鼓點聲前進,等差不到距離五百米的時候,聯軍開始由縱隊變換爲橫隊。

“這變陣速度倒是快,沒有三五年時間應該是練不出來的!”看着英法聯軍的迅速變陣,曲攀雲也是心中默默評價着。

儘管雙方現在還沒有進入短兵相接的階段,但是自從六天前英法聯軍抵達廣州城爲止,雙方的頻繁炮戰以及多次小規模戰鬥已經充分的證明了這些英法聯軍是曲攀雲從軍以來遇上的最強悍敵軍。

儘管心裡不願意,但是曲攀雲還是不得不承認,和他們一筆。己方的皇家陸軍還是要略遜一些。

但是面對強敵就不打仗了,就要轉身就跑嗎?絕對不是。曲攀雲不允許自己這麼做,統帥部也不允許他這麼做。

不算炮兵等輔助兵力。自己動用了超過四千皇家陸軍步兵迎戰,另外還有將近四千名使用火繩槍或者燧發槍的協防軍火槍手助戰,他就不信擋不住這區區三千人。

時間一點一滴的靠近,當那些英法聯軍的步兵橫隊進入四百米的距離後,皇家陸軍各步兵營所轄的四磅輕型火炮就是被快速從壕溝裡,通過坡道推了上來,士兵們準備裝填然後開火就近打擊靠近中的英法聯軍士兵。

但是沒想到剛上去呢,就是突然遭到了一陣密集的覆蓋性榴散彈射擊,短短三十秒內至少遭到了數十枚榴散彈或者榴彈的精確射擊。在如此猛烈的炮擊下,那些四磅步兵炮的炮兵們死傷慘重,僅有兩門火炮完成了裝填並射擊。

看到這一幕,曲攀雲握緊了拳頭!

心中暗道,該死,這些洋人是早有預料我們會用步兵炮抵近射擊,不然的話不會這麼迅速並精確的炮擊的,可惜了這四磅步兵炮沒有發揮出太大作用來就損失殆盡了。

用步兵炮殺傷敵軍的計劃失敗了,現在他們剩下的就是利用壕溝進行最後的射擊了。

五百米。四百米,跟進了,準備裝填開槍!

就當第十步兵師的士兵們等待着敵軍進入三百米內的射程打出第一輪齊射的時候,卻是突然聽到外頭傳來陣陣吶喊聲。再擡頭一看,只見那些洋人士兵也不裝填,也不開槍。竟然是直接端着刺刀就衝了上來!

這一幕讓臨戰指揮的幾個第十師的軍官們有些被愣住了,這是怎麼回事?

難道不應該是你們在兩百到三百米的距離停下。然後裝填開槍和我們盡心對射嗎?怎麼一槍都沒放就直接發起刺刀衝鋒了,這不和規矩啊。軍官學校裡也從來沒有跟他們說過,還會出現今天這種情況啊!

很顯然,仿效外軍建立的中華軍雖然已經把歐洲列強的軍隊模仿了比較相似,但說實話也只是相似而已,學生要想勝過老師,哪有那麼容易的事,更別說到中華軍內執教的外軍退役軍官大多數也都是混的不如意的下層軍官,他們自己都沒能接觸到太過高深的戰術,而且這些教官來自各國,而各國的軍事理念又有所不同。

這東學一點,西學一點也就造成了中華軍的軍事理念其實是有些繁雜的,再加上中國現在的特定環境,中華軍之前面對的都是冷兵器部隊的敵人爲主,偶爾的新軍敵人也都是學他們中華軍自己的,對付起來容易的很。

但是現在面對正版的歐洲近代軍隊,就會發現以往經常用的一些戰術突然之間就化爲了泡影,變的毫無作用。

儘管他們不知道明白英法聯軍爲什麼會在三百米之外就直接發起刺刀衝鋒,但是那些指揮戰鬥的軍官們依舊堅定的執行着自己的命令。

當敵軍進入三百米距離後,就是相繼下令進行齊射,然後就是讓部隊進行再裝填。

一個全副武裝的普通士兵要跑完大約三百米需要四十秒到一分鐘之間,而老兵裝填的話只需要二十秒左右,就算是新兵也只很少超過三十秒。

也就是說,英法聯軍的衝鋒過程中,中華軍的皇家陸軍士兵至少能夠再齊射兩,加上前面的第一輪,那麼就是能夠前後打出三輪齊射出去。

wWW .Tтka n .¢o

但是這種只是紙面上的理論統計而已,在戰場上,所謂的理論射速沒有半點用處,因爲戰鬥中射速有多快會極大的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如果是己方佔據極大的優勢,士兵可以輕鬆到如同散步一樣裝填開槍,那麼就可以達到理論上每分鐘三發的射速,但是如果面臨着劣勢又或者其他不利因素,那麼士兵們就會受到極大的負面影響,裝填速度會一降再降,直到扔下槍支逃跑爲止。

而現在,第十師的狀態就是有些糟糕,以往哪怕是面對數萬清軍他們也可以輕鬆裝填開槍,然後端着刺刀直接衝過去,但是今天面對這些突然發起衝鋒的英法聯軍,那些明晃晃的刺刀看起來是那麼的刺眼,讓人感到一陣來自心底的恐懼感。

英法聯軍的三千士兵發起衝鋒還沒到壕溝百米的距離內,第二十七協防師的火槍團就是承受不住戰場壓力,直接就是崩潰了。

而崩潰這種事向來是有了第一個就會有第二個,沒有多久第三十三協防師的火槍團也是崩潰了。

只留下第十步兵師的四千名士兵依舊堅守陣地!

而這個時候,已經進行了第二輪齊射的四千名皇家陸軍士兵已經是快速的插上了刺刀,親臨戰線指揮的第十師師長方安雲已經是抽出了腰間的指揮刀!

“殺啊!”

第十師的將士們沒有在壕溝裡等死,他們挺着上了刺刀的步槍發起了反衝鋒!

而僅僅二十秒後,雙方大軍就已經是相互撞擊在了一起,血花瞬間鋪滿了整個天空!

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464章 後宮版八國聯軍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70章 圖謀江海北關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624章 婆羅洲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2章 土匪危機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2章 土匪危機第43章 慘勝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60章 久則生變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15章 公然敲詐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73章 馮寶才第340章 江南大學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643章 方家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233章 中華門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646章 皇子獨立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316章 國宴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340章 江南大學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75章 出兵松江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572章 東北鐵路
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464章 後宮版八國聯軍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70章 圖謀江海北關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624章 婆羅洲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2章 土匪危機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2章 土匪危機第43章 慘勝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60章 久則生變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15章 公然敲詐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73章 馮寶才第340章 江南大學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643章 方家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233章 中華門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646章 皇子獨立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316章 國宴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340章 江南大學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75章 出兵松江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572章 東北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