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絕望之戰

一場戰爭的勝負,往往是在剛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不可否認諸多的戰役裡會充滿奇蹟,但實際上奇蹟之所以被稱呼爲奇蹟,那就意味着出現的機率可以忽略不計。

而李鴻章的運氣並沒有好到足以讓奇蹟的出現,所以江淮新軍的騎兵毫無意外的戰敗了!

從雙方的騎兵發起正面衝鋒的那一刻起,很多人包括李鴻章在內都已經知道,這一場騎兵對決己方勝利的機會無限接近於零!

但哪怕是知道會戰敗,但是他也必須把騎兵派遣出去,因爲如果不把騎兵派出去,中華軍的騎兵就會肆無忌憚的直接衝擊李鴻章的步兵縱隊,到時候他甚至連下行軍的步伐,組建步兵方陣迎敵都是不可能的。

只有把騎兵派出去,纔有機會用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重創中華軍騎兵,從而解決掉中華軍騎兵的威脅。

哪怕是不能解決騎兵的威脅,己方騎兵的攔截,也能夠讓前方的步兵們有足夠的反應時間來組建方正,進而迎戰獲勝後的中華軍騎兵。

看着己方的江淮新軍騎兵一個接着一個倒下,然後出現崩潰,最後只剩下數百騎狼狽而逃的時候,李鴻章此時此刻的感覺是複雜無比的。

但是他沒有和都興阿或者僧格林沁那樣,瞬間就變得絕望甚至逃出戰場,他而是在騎兵還在交戰的時候就是傳令前方的步兵列陣,以空心方陣這種防守陣型來抵禦後續可能的騎兵衝擊。

而當己方騎兵徹底潰敗後,李鴻章再一次傳令,全軍停止行軍。列陣迎戰!

他知道,己方騎兵崩潰,而中華軍騎兵又沒有被重創的那一刻起,自己和中華軍的大決戰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繼續逃已經毫無意義,因爲有着中華軍騎兵的阻撓。根本就無法順利逃走,剩下的唯一選擇就是原地備戰,然後和後面的中華軍步兵主力決一死戰,做最後的垂死掙扎

北方吹來的風繼續颳着,衣着單薄的江淮新軍士兵們顧不上寒冷,而是一個個都在軍官們的命令下開始列隊。

上萬人備戰。其陣型自然是複雜無比的,除了靠近北方的兩千多人組成了多個空心方陣,用以防備中華軍的騎兵突襲外,其餘步兵已經是靠近部署,在一些低矮的山坡上列出一個個三排橫隊。

那些六磅或者十二磅的火炮也已經是緊急被部署到臨時選定的陣地上。炮兵們把戰馬拉開來,然後開始把一箱箱的火藥以及炮彈堆積在火炮旁邊。

不得不說,江淮新軍的整體訓練素質是要遠遠超過尋常的清軍,同樣也超過了清軍裡的京畿練軍以及直隸練軍等新軍,這從他們在短短半個小時內就從行軍狀態,轉化爲迎戰狀態就可以看得出來。

甚至在這個人人都知道大戰將近,而己方很有可能會慘敗的時間裡,江淮新軍的伙伕們還在就地埋鍋造飯。然後把肉湯以及米飯送到了各部隊當中。

在這個時間裡,王呂雲率領的騎兵部隊並沒有對江淮新軍的步兵方陣發起衝擊,因爲這沒有任何意義。無數戰例已經說明了,騎兵衝擊線列步兵的方陣,哪怕是勉強衝進去了,也是得不償失,而且更多的可能性是非但沒能衝破敵人的步兵方陣,反倒是把自家騎兵給搭了進去。

對於王呂雲的騎兵部隊來說。擊潰了江淮新軍的騎兵部隊,迫使江淮新軍的步兵主力部隊停止行軍。展開防禦陣型就已經是獲得了戰略上的勝利,接下來的戰事和他們騎兵關係已經不大了。要麼是己方步兵方陣大敗,然後王呂雲的騎兵不得不擔當斷後重任,發起誓死衝鋒掩護步兵的撤退,要麼就是己方步兵方陣大勝,然後他的騎兵對江淮新軍的潰兵進行追擊,以獲得更大的戰果。

但是不管是哪一個結果,他的騎兵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已經是無法影響戰略局勢,真正能夠決定雙方勝敗的,是那是拍着緊密隊形的步兵!

如果說要想擊敗敵軍的騎兵,最好的方式是用自家的騎兵,那麼要想擊敗敵軍的步兵方陣,最佳辦法就是用己方的步兵方陣去擊敗他們。

除了戰略因素外,讓王呂雲無法發起衝鋒的還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剛纔那場只持續了二十多分鐘的騎兵對決中,以第二騎兵團爲主的中華軍騎兵雖然擊潰了江淮新軍的騎兵,當場就至少擊斃了三百名以上的敵軍騎兵,其餘受傷以及俘虜的敵軍騎兵達到了三四百人,只有三百多名江淮新軍的騎兵潰散而逃。

但是自身的損失也是極大的,剛纔一戰裡,至少有兩百名中華軍騎兵傷亡,其中超過百騎當場陣亡,其餘受傷的多數也是重傷。

也就是說,剛纔的騎兵對決裡,王呂雲麾下的騎兵傷亡率已經是超過了百分之二十,這個傷亡率如果是放在古代軍隊或者太平軍以及清軍的舊軍裡,早就已經自行崩潰了。即便是放在近代部隊裡,如此高的傷亡率也是足以讓他們傷筋動骨,繼續強行發起衝鋒的話,很有可能讓部隊發生崩潰。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王呂雲是不願意繼續帶着麾下的騎兵發起下一輪的大規模衝鋒!

除了自身損失大外,也和江淮新軍的騎兵潰逃有關,江淮新軍的騎兵可不是散兵遊勇,雖然潰逃了,但也是有組織的潰逃,那潰逃出去的幾百騎也不能不管,必須派人進行追擊,免的讓他們殺一個回馬槍。

多方面考慮下來,就使得王呂雲已經無力對做好了戰備的江淮新軍步兵們發起衝擊了。

現在他要做的就是等,等着施清瑄帶着步兵主力上來!

而他也並沒有等待多久,僅僅是他擊敗江淮新軍騎兵的半個小時後,南方的一道低矮山坡上,就是出現了一排排穿着深藍色軍服的中華軍士兵,他們排着可以隨時進行戰鬥的三派橫隊,在軍樂隊的鼓點聲中一步一步向前踏來。

在這些士兵之間,還有諸多騎着戰馬的軍官不時的下達各種命令。

這些步兵們大多以營爲單位,組成了一個個步兵方陣,然後在長達將近一公里的寬度上同時向北前進,這些步兵方陣之間,一個個傳令兵們飛馳着,把各種命令傳達開來。

看着漫山遍野過來的中華軍步兵,已經從戰馬上下來的李鴻章嘴角略微抽搐,僅僅是看這一眼,他就估算出對面的中華軍至少有一萬五千多人,比己方萬人多了足足三千多人。

不過雖然心中已經有着絕望的心理,但是他依舊神情平靜,然後用着鎮定的語氣道:“讓炮隊打準點,先把他們左翼的方陣打掉!”

他的話音落下不久,江淮新軍的十餘門十二磅洋炮就是開始了射擊,沉重的實心彈劃過天際,然後落入了一千米外的中華軍第一師的步兵方陣中。()

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520章 夏威夷第515章 林碃上學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10章 出征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47章 入城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17章 長興初戰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74章 上任設衙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647章 皇子所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96章 沉默衝鋒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37章 遭襲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61章 爆破攻城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171章 整編擴充計劃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74章 上海商貿區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11章 山陰陳家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2章 土匪危機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647章 皇子所
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520章 夏威夷第515章 林碃上學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10章 出征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47章 入城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17章 長興初戰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74章 上任設衙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647章 皇子所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96章 沉默衝鋒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37章 遭襲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61章 爆破攻城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171章 整編擴充計劃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74章 上海商貿區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11章 山陰陳家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2章 土匪危機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647章 皇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