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閱艦式

儘管從遠處看去,這艘戰艦並不算龐大,至少遠遠沒有和後世林哲所看見過的那些超級航空母艦那麼大,但是走進了看,這艘萬噸鉅艦依舊能夠給他帶來一種沉重的壓迫感。

萬噸鉅艦,這可是當代最昂貴,最龐大的武器啊!

哪怕是現在距離蚩尤號還有百米多遠,但是現在的林哲已經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等艦去看看了。

當即,林哲就是沒有搭理海軍預定好的其他行程安排,比如先去第一艦隊司令部大樓參觀,而是一下馬車,然後就直奔碼頭上的蚩尤號而去。

好在海軍都是提前做好了相關的準備,準備舉行服役儀式的蚩尤號也是早早的做好了準備。

等林哲登上蚩尤號的甲板後,身在戰艦之上,林哲更能感受到這艘戰艦的龐大,尤其是看着艦艏的那兩門兩百五十毫米的巨炮,更是過去親手摸了摸,感受着鋼鐵的冰冷和猙獰氣息。

參觀該艦的時候,林哲是帶着好心,從艦炮再到指揮使,甚至最後還跑到了船艙的內部去看,比如餐廳,水兵住艙這些。

參觀完畢後,林哲就是在蚩尤號的甲板上舉行了該艦的服役儀式,並親自任命了該艦的第一任艦長:周邊成上校。

周邊成,1866年擔任駐美國海軍武官,不過當年度因爲夏威夷戰爭的爆發,他參與了夏威夷的戰事,並擔任夏威夷特遣艦隊的一名參謀,後來又是擔任了該艦隊的鐵甲艦分隊的指揮官。

等夏威夷戰爭結束以後,論功行賞時,他因爲戰功卓越而被晉升爲海軍中校,隨後被調回國內,先是擔任了南洋艦隊第一護衛艦隊指揮官,緊接着擔任少昊號二等鐵甲艦的艦長,後被調任到第一艦隊參謀部擔任參謀,並在該職務上升任海軍上校。←百度搜索→

短短四年時間就是輪換了這麼多職務。於此就可以看得出他在海軍內部是屬於那種被重點培養的年輕軍官。

現在蚩尤號服役,他這個被海軍內部看重的年輕軍官就是擔任了該艦的首任艦長。

當然了,蚩尤號的艦長職位可是被很多人都窺視過,一大票的資深海軍上校都是想要當第一艘戰列艦的艦長。不過沒能爭過周邊成就是了。

周邊成雖然是資淺上校,但他早年就以海軍中校的軍銜擔任少昊號的艦長,這在帝國海軍裡本來就是屬於不正常的事。

帝國海軍的軍銜制度裡,通常而言,主力艦的艦長一般都是海軍上校軍銜。這個主力艦的並沒有明確的噸位、火力等定位,早年那些木製巡洋艦就是主力艦,所以當時這幾艘木製巡洋艦的肩章也是上校軍銜,後來的盤古級鐵甲艦也是主力艦,所以也是上校軍銜,後來的炎帝級同樣是主力艦,所以也是上校軍銜。

1866年進行軍艦種類劃分後,盤古級、炎帝級、天吳號、夸父級都被劃入二等鐵甲艦,以和那些巡洋艦進行區分。

後來裝甲巡洋艦出現後,在1868年的時候。帝國海軍對軍艦種類進行第二次劃分,增設了裝甲巡洋艦、取消了一等巡洋艦、二等、三等巡洋艦、取消了三等鐵甲艦,也調整了相應的艦長軍銜。

目前而言,帝國海軍的軍艦種類比較有戰列艦\一等鐵甲艦、裝甲巡洋艦、二等鐵甲艦、巡洋艦(包含常規巡洋艦、快速偵查巡洋艦)、近海鐵甲艦、近海炮艦\艇、內河炮艦\艇、魚雷艇、補給艦、運煤船、佈雷艦、排雷艦等。

其中的二等鐵甲艦屬於舊時代的產物,目前帝國海軍已經沒有繼續建造二等鐵甲艦的計劃,現役的二等鐵甲艦退役以後,估計就會取消這個艦種。

一等鐵甲艦和戰列艦,這是屬於同一種產物,不過是林哲自己把一等鐵甲艦改成戰列艦而已。

艦長的軍銜上,一般比較固定。戰列艦、二等鐵甲艦、裝甲巡洋艦,其軍銜都是海軍上校,而巡洋艦則是中校,

近海鐵甲艦上。畢方號、帝嚳號這兩艘大噸位的近海鐵甲艦的艦長是上校,而鎮廣級鐵甲艦的艦長卻是隻有中校,而一些更低的軍艦,比如輔助艦、一百多噸的小船,艦長的軍銜通常爲少校甚至上尉。

艦長配什麼軍銜,主要是看這艘軍艦在帝國海軍內部的地位重要與否。重要就是高配,不重要就是低配。

當年周邊成還是中校的時候,就能夠擔任少昊號的艦長,本身就說明了其特殊性,這年頭有過海戰經驗的年輕將領,都是屬於海軍內部的重點培養對象,周邊成如此,其他那些參加過珠江口海戰或者夏威夷海軍的軍官們同樣如此。

蚩尤號的服役儀式之後,蚩尤號以及其他的海軍戰艦但是陸續離開海軍碼頭,然後出海,隨後林哲也是登上了皇室座艦,即炎黃號,然後帶着一票的軍政要員出海,他們將會在長江入海口觀看海軍的閱艦式。

這一次的海軍閱艦式,乃是帝國海軍舉行的第二次閱艦式,不過比往年的第一次閱艦式規模要龐大的多,一艘蚩尤號戰列艦領軍,後面是兩艘夸父級二等鐵甲艦,即夸父號、后羿號、然後再過來是天吳號。

除了新銳的四艘戰艦外,還有帝國海軍多年一來的主力艦,即三艘炎帝級鐵甲艦、四艘盤古級鐵甲艦、畢方號近海鐵甲艦、帝嚳號近海鐵甲艦。

上述一共有十三艘鋼鐵鉅艦,其總標準排水量約五萬三千噸。

再加上還有若干的鐵肋木殼巡洋艦,比如庫倫級巡洋艦、昆明級巡洋艦以及已經陳舊的木製巡洋艦南京級等。

還有一票小噸位的鎮廣級炮艦等近海、內河炮艦\艇。

帝國海軍的各種戰艦加起來,總噸位加起來約爲六萬五千噸噸。

其總噸位在1870年時期,和意大利、奧匈、荷蘭、西班牙等歐洲傳統列強差不多屬於同一個等級,屬於世界海軍強國的第二梯隊。

只不過這個第二梯隊和前面的第一梯隊比起來,差距太大了。

英國人在1870年,擁有的戰艦總噸位爲六十三萬噸,是帝國海軍的十倍之多。

法國人在1870年,戰艦總噸位約爲四十五萬噸,是帝國海軍的七倍。

其他國家都只有幾萬噸幾萬噸的時候,他們的總噸位卻是幾十萬噸,這根本沒法比。

不過帝國海軍雖然總噸位並不算多,但是如果單純看海軍的實力的話,那麼現在的帝國海軍足以排的進前三之列。

首先,帝國海軍的軍艦,卻大部分都是艦齡十年以內的新船,並且都是一水的裝甲艦。

帝國海軍可以說是從零開始發展,並沒有和其他國家的海軍一樣,有着諸多的歷史包袱,當帝國海軍在1860年左右決心發展鐵甲艦的時候,其所有的資源都是投入到了鐵甲艦中來。

同時,帝國海軍沒有和英國、法國等國家一樣,有着廣泛的殖民地,需要大量的巡洋艦、護衛艦等保護殖民地和航線,帝國海軍處了僅有的幾艘木製巡洋艦外以及那些近海鐵甲艦外,其他的主力艦的使命只有一個,那就是用來進行艦隊決戰。

假如帝國海軍和他國海軍爆發海戰的話,那麼1870年時期的帝國海軍可以集結起至少將近五萬噸的戰艦參加艦隊決戰,而這個數量可是非常龐大的,當代國家除了英國和法國外,可沒有幾個國家可以集結起這麼龐大的一支鐵甲艦艦隊參加艦隊決戰。

當代的帝國海軍在太平洋這一片上,除了對英國人和法國人有所忌憚意外,對其他國家的海軍基本都是屬於無視的態度,畢竟除了英國皇家海軍,其他國家的海軍還真沒什麼能力跑到太平洋給帝國海軍造成什麼威脅。

而這還是1870年時期的實力,如果給帝國再多幾年的時間,那麼帝國海軍的總噸位還將會急速攀升,如果第一期海軍發展計劃順利執行到1875年,帝國海軍的總噸位將會膨脹到十萬噸以上。

如果把計劃全部完成,那麼帝國海軍將會擁有六艘戰列艦和八艘裝甲巡洋艦,而且這還是艦齡在十年以內的戰艦,算上那些巡洋艦,護衛艦,近海炮艦等以及部分退居二線的主力戰艦,總噸位超過二十萬噸都是收不住。

到時候,勉勉強強就可以自稱爲世界第三了,只不過前提是俄國人不發展海軍,如果俄國人也發展海軍的話,到時候世界第三的位置還真不好搶。

至於等到1880年以後,德國人、美國人也開始發展海軍後,這世界前三的位置就更難搶了。

但是帝國海軍的那些將領們肯定不知道,現在林哲想要的不僅僅是一支世界第三的海軍,而是一支世界最強大的海軍!(。)

ps:

給大家來個x.9千字的小福利章節!

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43章 慘勝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91章 攻城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617章 出巡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519章 三流工業國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304章 正面激戰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520章 夏威夷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90章 騎兵出擊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13章 見黃宗漢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96章 沉默衝鋒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91章 攻城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519章 三流工業國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4章 擴張護院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57章 一路橫掃第320章 編制改革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592章 作秀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17章 長興初戰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615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635章 李平桐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18章 黎明危機
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43章 慘勝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91章 攻城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617章 出巡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519章 三流工業國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304章 正面激戰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520章 夏威夷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90章 騎兵出擊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13章 見黃宗漢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96章 沉默衝鋒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91章 攻城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519章 三流工業國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4章 擴張護院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57章 一路橫掃第320章 編制改革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592章 作秀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17章 長興初戰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615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635章 李平桐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18章 黎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