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尉繚歸來

魏國王宮,魏安釐王頭戴王冠,身着王袍,端坐在寶座上,幾個嬪妃打扮得花枝招展,正在與他嬉戲。

就在這時,老繚子帶着尉繚進來。

尉繚把殿裡情形一瞧,暗中慨嘆:“觀一國之盛衰,不需要看他處,只需要觀一國之宮室便知。魏國王宮雕樑畫棟,極盡工巧之能事,金碧輝煌,富麗堂皇,遠遠就能聞到其富貴氣。而秦國王宮,修得很大,很是氣派,只有簡單的裝飾,很是質樸,更沒有珍玩寶貨。魏國非財貨不多,非國人不善戰,而是因爲君荒臣嬉,把財貨用到享樂上去了。而且秦國卻是把能賺到的每一枚錢用到力征上,要秦不強都不成。”

把殿裡情形略一打量,尉繚就是一陣寒心,一陣失望,要不是這是自己的父母之邦,尉繚決不會前來的。

魏安釐王張開嘴,一個嬪妃把美酒倒進嘴裡,魏安釐王一口嚥下,撫着嬪妃光滑的臉蛋,笑嘻嘻的道:“美人兒,還是你乖,不象有些人,身受魏國大恩,口口聲聲忠君,卻是遠走他邦,投靠虎狼秦人。”

說話之際,斜着尉繚。

這話連槍夾棒,是在影射尉繚。

魏安釐王也不想想,要是魏國能用人才,吳起、商鞅、孫臏、張儀、範睢和尉繚何至於離開魏國?

魏國不能用纔不說,還要殘害大才,孫臏無端遭刑,張儀被逐,範睢折肋,哪一個不是血淚斑斑?

要不如此,魏國豈能被時人諷爲“魏才人用”?

魏安釐王不從自身找原因,卻怪罪起尉繚。好沒道理。

好在,尉繚深知狂悖之君必有狂悖之行,也沒有計較,當作沒有聽見處置。

一句含沙射影的話並沒有引來尉繚的反駁,魏安釐王頗有些不爽,沉聲道:“你可是尉繚?”眼中精光閃爍,在尉繚身上刮來刮去,若是目光可以殺人的話,尉繚被颳得骨頭渣都不剩了。

“正是。”尉繚不卑不亢的回道。

“聽說你與秦異人打得火熱。是他最爲信任的人,你爲何舍秦異人而回大魏?是不是秦異人不喜你,不用你了?你是不是要求官?”魏安釐王就是一通問話。

“稟君上,尉繚寫成兵書,願獻於君上。”尉繚很不想在這裡多呆。只是想盡盡力,把過場走完,直奔主題。

“兵書?”魏安釐王一聽這話,眉頭一挑,倒有些興趣了,道:“聽說你們尉氏四代人合着一部兵書,倒也有趣。觀古今。哪有兵書四代人合着的。嗯,既然你有此心,寡人就姑且閱之,呈上來。”

尉繚應一聲。把兵書呈上。

魏安釐王接過,仔細一打量,只見這竹簡已經泛黃了,上面有很多手摸印痕。看得出,尉氏四代人沒少花費心力。點點頭,道:“倒也有心了。”

放在案頭,展開,睜大眼睛瀏覽起來。

尉繚打量魏安釐王,只見魏安釐王極爲專注,眼睛瞪得很大。依尉繚想來,魏安釐王肯定是看不懂這兵書的,這有些意外。

“噗哧!”就在尉繚讚賞念頭剛剛升起之際,只聽魏安釐王失笑出聲,一顆頭顱不住搖晃,滿臉的譏嘲,道:“這也是兵書?這也配叫兵書?你們尉氏三代國尉,連什麼是兵書都沒弄明白,丟人!丟人!真丟人!”

魏安釐王不僅失笑,還扯起嗓子數落起來,極盡貶損之能事,不僅把《尉繚子》貶得一文不值,更是把尉氏的先人都給損了。

“燕堂小雀,安知鴻鵠之言!”尉繚聽在耳裡,倒也沒有動怒,心想這才正常。

老繚子眼神一黯,暗中一嘆。尉氏三代國尉,這在戰國時代僅尉氏一族有此殊榮,憑心而論,老繚子也希望魏安釐王能讀懂這部兵書,把尉繚留在魏國,以此來報答三世厚恩。

然而,爛泥始終是爛泥,扶不上牆的,魏安釐王果是讀不懂這部兵書,這事沒戲了。

“愛妃,你瞧瞧,這也配叫兵書?”魏安釐王奚落一陣後,仍不滿足,而是把的中竹簡衝身邊的妃子晃晃,譏嘲不已,道:“兵書者,爲將之道也!你們瞧瞧,整篇都是胡說八道,整個都是犬吠狗言,不是人話!”

魏安釐王的嘴真夠毒的,竟然如此損。

尉繚聽在耳裡,眼中精光一閃,隨即隱去。

狂悖之君必有狂悖之言,可必與他較真!

狗咬人了,難道人還要去咬狗?

《尉繚子》這部兵書是中國古代着名的兵書,卻又與《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司馬兵法》、《太公兵法》截然不同。

《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司馬兵法》、《太公兵法》不論側重於哪一個方面,都沒有跳出“爲將之道”這個框架,說的就是如何當好一個將軍,說的是將領該當如何練兵用兵。

而《尉繚子》卻是站在帝王角度,講解的是帝王該當如何用兵,可以說是“帝王兵道”,這與當時熟知的《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司馬兵法》截然不同。

魏安釐王一昏庸之人,哪裡能讀懂這本帝王兵道,要不被他斥爲胡言亂語都不成。

歷史上,尉繚很得秦始皇信任,被秦始皇委以重任,尉繚一手策劃了秦始皇發動的統一戰爭,原因就在於,秦始皇很是欣賞《尉繚子》,說這是“帝王兵道”,專爲帝王如何用兵而寫的,讓秦始皇受益良多。

“啪!”魏安釐王仍嫌不夠,把兵書重重砸在尉繚身邊,重重拍着短案,吼道:“這也配叫兵書?虧你們尉氏三代國尉,連什麼是兵書都沒弄明白,這國尉給你當,真是丟大魏的臉。來啊,罷了國尉的官爵,貶爲庶人。”

“哎!”老繚子仰天一嘆。不用內侍動手,自個動手,脫了朝服,衝魏安釐王躬身一禮,帶着尉繚快步而去。

尉繚倒是沒什麼反應,隨着其父快步而去。

回到府上,老繚子站在院裡,仰首向天,喟然長嘆。道:“列祖列宗在天之靈,非我不願爲大魏出力,奈何有此狂悖之君!”

尉氏三代國尉,這在戰國時代僅見,老繚子對魏國的深恩還是很感激的。很想爲魏國出力,奈何魏安釐王不堪爲君,整一個扶不上牆的爛泥。

“今日痛徹心扉,方知報國無門之痛!”老繚子流淚失聲。

“阿父,非我棄魏,而是魏棄我尉氏,我們尉氏無愧於天地。何必記在心上。”尉繚寬慰老繚子,道:“如今,秦國大勢已成,一天下者必是秦國也!秦帝有言‘在秦國不怕才幹。就怕纔不高;在秦國不怕功大,就怕功不大’,秦國求才若渴,文王禮賢下士難過也。阿父隨我一起入秦吧。”

“入秦?”老繚子一愣。

隨即,老繚子就是讚不絕口:“秦帝好大的氣魄!在秦國不怕才高。就怕纔不高;在秦國不怕功大,就怕功不大!好!好!驚世之言也!足爲後人戒!”

“在秦國不怕才高,就怕纔不高;在秦國不怕功大,就怕功不大”,是秦昭王在學館落成時的訓話,早已傳遍天下,此時再品秦昭王的話,細想自己的遭遇,老繚子深感秦昭王的氣度非凡了得。

“可惜,我尉氏畢竟三世國尉,戰國之世所無也,魏雖棄我尉氏,我尉氏終不能棄魏也。”老繚子搖搖頭,道:“兒啊,你入秦吧。當今天下,一天下者非秦莫屬,你入秦爲一天下,還天下安寧出力;爲父留魏,報魏三世國尉厚恩。”

想了一陣,老繚子還是不能忍心放棄魏國,尉氏之忠之義若此,誠讓人嘆也!

“阿父,魏國國勢若此,君上狂悖昏庸,留之何益?”尉繚忙勸說。

“是啊,留下來是沒用的。”老繚子重重點頭,大爲贊成這話,道:“可是,爲父要盡力啊。蘇秦說周室,非爲用於周,爲盡力也;我兒獻兵書於君上,非要用於魏也,盡力也;如今輪到爲父盡力了!”

一席話說不出的傷感、痛惜,還有無奈,催人淚下。

尉繚知道老繚子主意已定,無法更改,只得道:“既如此,孩兒就入秦,阿父還請保重!”

“嗯。”老繚子在尉繚肩上拍拍,道:“我兒入秦後,一定要盡心盡力,莫有絲毫懈怠玩忽之心,更不能有二心。”

“阿父請放心,孩兒明白。”尉繚重重點頭。

跪在地上,衝老繚子叩頭辭別。

老繚子眼含熱淚,在尉繚肩頭拍拍,有千言萬語要說,卻不知從何說起,唯有用無聲勝有聲來表達。

在朱亥他們的簇擁下,尉繚一步三回頭,依依不捨與父作別,踏上了回秦的道路。

這一路上,倒也沒出什麼事,很快就回到了咸陽。

秦異人一聽說尉繚回來了,大喜過望,親自出迎。

見過禮後,秦異人問起回魏經過,尉繚說了,秦異人仰天一嘆,道:“狂悖之君若斯,千古未之聞也!”

“尉繚,你那兵書,我能讀嗎?”秦異人眼裡一片火熱。

《尉繚子》的大名,秦異人是如雷貫耳,就是在另一時空沒有讀過。象這類兵書,大多數人只聞其名,少有人讀過,秦異人就是這類人。

“就是君上不說,臣也要獻上。”尉繚忙取出兵書,呈給秦異人,

秦異人手一伸,飛快的奪過,展開就讀了起來。

“嗯。”秦異人眉頭一挑,越看越入神,到最後是聚精會神,目不轉睛了。

尉繚看在眼裡,大是欣慰,魏王不識金鑲玉,還有秦異人識貨。

“砰!”只見秦異人右手緊握成拳,重重砸在短案上,慨然而嘆道:“好!好!好一部帝王兵書!”

尉繚聽在耳裡,臉上泛起了笑容,說不出的欣慰。(未完待續)

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中第14章 秦王誇讚第23章 博浪沙第35章 動工修渠第22章 水淹大梁第46章 翻雲覆雨第33章 聯兵討秦第17章 追斬單于第25章 好處多多第38章 廉頗出山第27章 推倒!推倒!第32章 玉夫人第60章 朱亥神威第22章 絕世兩水工第26章 義釋馮亭第27章 首戰告捷第8章 王太孫第86章 敵變我變第23章 各懷鬼胎(下)第46章 翻雲覆雨第24章 翻臉(上)第13章 信陵君弒君第54章 緊鑼密鼓第54章 楚王之怒第80章 調教郭開第49章 救?不救?(上)第15章 平原君第10章 修改秦法第46章 北方告急第55章 試探第8章 造紙術第89章 信陵君入伏第7章 西周公第70章 拜訪樂毅第18章 秦軍攻城(上)第54章 虎口奪食第91章 荀子、公孫龍子第18章 信陵君的恐懼第一o三章 攻佔邯鄲第34章 城上跑馬(下)第26章 李冰入蜀(上)第14章 異人新政(中)第42章 韓國震恐第10章 自討苦吃第14章 明珠蒙塵第1章 華夏聖地第53章 廉頗一怒,驚天動地第55章 動亂伊始第47章 拐騙趙姬第14章 大破匈奴(上)第15章 陰謀敗露第30章 秦王駕到第33章 學館成(續)第16章 大禍臨頭第39章 功夫再好也怕板磚第41章 天下震恐第42章 普天同慶(下)第57章 軍心不穩第47章 秦王之怒第52章 荊軻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下)第15章 尉繚歸來第3章 舉國歡騰第55章 相見歡第41章 直搗龍城第36章 盜賊上門第33章 此路不通(上)第34章 奇襲歷下第41章 韓軍覆滅第32章 學館成(下)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上)第99章 掄材大典第37章 伏屍萬里(七)第22章 水淹大梁第92章 名士之重第54章 楚王之怒第24章 清夫人來訪第63章 信陵君奪軍(下)第21章 樂毅膺重任第78章 不打不成交第78章 幹票大的(下)第30章 渭風商社第27章 信陵君第78章 幹票大的(上)第58章 羌滅第13章 信陵君算個屁!第52章 誓要成名第24章 風雲突變第17章 逃!逃!逃!(上)第57章 血色西海(中)第49章 蘇秦故居第13章 秦昭王病了第96章 孟子學生第8章 造紙術第25章 好處多多第3章 蓋聶(中)第6章 吐納術第18章 斬盡殺絕第23章 囂張人質第23章 即位
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中第14章 秦王誇讚第23章 博浪沙第35章 動工修渠第22章 水淹大梁第46章 翻雲覆雨第33章 聯兵討秦第17章 追斬單于第25章 好處多多第38章 廉頗出山第27章 推倒!推倒!第32章 玉夫人第60章 朱亥神威第22章 絕世兩水工第26章 義釋馮亭第27章 首戰告捷第8章 王太孫第86章 敵變我變第23章 各懷鬼胎(下)第46章 翻雲覆雨第24章 翻臉(上)第13章 信陵君弒君第54章 緊鑼密鼓第54章 楚王之怒第80章 調教郭開第49章 救?不救?(上)第15章 平原君第10章 修改秦法第46章 北方告急第55章 試探第8章 造紙術第89章 信陵君入伏第7章 西周公第70章 拜訪樂毅第18章 秦軍攻城(上)第54章 虎口奪食第91章 荀子、公孫龍子第18章 信陵君的恐懼第一o三章 攻佔邯鄲第34章 城上跑馬(下)第26章 李冰入蜀(上)第14章 異人新政(中)第42章 韓國震恐第10章 自討苦吃第14章 明珠蒙塵第1章 華夏聖地第53章 廉頗一怒,驚天動地第55章 動亂伊始第47章 拐騙趙姬第14章 大破匈奴(上)第15章 陰謀敗露第30章 秦王駕到第33章 學館成(續)第16章 大禍臨頭第39章 功夫再好也怕板磚第41章 天下震恐第42章 普天同慶(下)第57章 軍心不穩第47章 秦王之怒第52章 荊軻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下)第15章 尉繚歸來第3章 舉國歡騰第55章 相見歡第41章 直搗龍城第36章 盜賊上門第33章 此路不通(上)第34章 奇襲歷下第41章 韓軍覆滅第32章 學館成(下)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上)第99章 掄材大典第37章 伏屍萬里(七)第22章 水淹大梁第92章 名士之重第54章 楚王之怒第24章 清夫人來訪第63章 信陵君奪軍(下)第21章 樂毅膺重任第78章 不打不成交第78章 幹票大的(下)第30章 渭風商社第27章 信陵君第78章 幹票大的(上)第58章 羌滅第13章 信陵君算個屁!第52章 誓要成名第24章 風雲突變第17章 逃!逃!逃!(上)第57章 血色西海(中)第49章 蘇秦故居第13章 秦昭王病了第96章 孟子學生第8章 造紙術第25章 好處多多第3章 蓋聶(中)第6章 吐納術第18章 斬盡殺絕第23章 囂張人質第23章 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