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伏屍萬里(七)

安邑,是魏國的舊都,是繁華之地。

在戰國初期,一代賢侯魏文侯在位五十餘年,舉賢任能,他那一朝有很多名動千古的名臣,比如吳起、李悝等。魏文侯命李悝爲相,在魏國進行變法,魏國一舉而成爲最強戰國,雄視天下,魏文侯之命天下莫敢不從。

那時節,安邑是天下的中心,從這裡發出過很多令天聞風色變的命令,比如吳起攻秦,奪取秦國河西之地,攻佔秦國的函谷關等,都是從這裡出發的。

還有強橫的龐涓攻韓攻趙,都是從安邑出發。

後來,到了魏惠王時,他自恃魏國強大,四面出擊,到處樹敵,更有龐涓這個有戰術沒有戰略頭腦的上將軍相輔,這君臣二人自始至終都沒有一個好的戰略規劃,想打誰就打誰,最終卻是惹得天怒人怨,天下諸侯聯合起來對付魏國。

尤其是齊國,出了一個雄材大略的君主,叫齊威王。齊威王善於納諫,手下有一批能人,文有名相鄒忌,武有孫臏、田忌,再得漁鹽之利,齊國的實力極爲雄厚,隱隱有取代魏國之勢。正是因爲如此,韓國和趙國遭到龐涓的進攻後,就向齊國求援,遂有馬陵和桂陵這兩次著名的大戰。

更有“圍魏救趙”這個名動千古的典故與奇計!

魏國在遭到齊國這兩次打擊後,其軍事支柱“魏武卒”傷亡慘重,魏國元氣大傷,難以成爲天下霸主。就在這時,適逢商鞅在秦國變法成功,秦國兵精糧足,要奪回河西之地。要收復函谷關,遂爆發了河西之戰。

這一戰的結果衆所周知,魏國公子昂被商鞅戲耍了,被商鞅活捉,秦國收回了河西之地,收復了函谷關。而魏國殘存的魏武卒也被秦國殲滅,自此以後,魏國完全失去了天下霸主的資格。

若事情到此爲止的話,魏國還有再復起的機會。畢竟魏文侯在位五十餘年,還有賢明不下於魏文侯的魏武侯在位多年,積累的國力極爲雄厚,一時的折挫不算什麼,只要魏惠王能痛定思痛。勵精圖治,魏國還是很有希望再度崛起的。

遺憾的是,這個魏惠王是個玩樂主,他只喜金銀珠寶,不喜人才,他的一生失去了孫臏、商鞅、張儀這三個大才,也正是這三個大才終結了魏國的霸主地位。

河西戰敗的消息傳來後。魏惠王大是驚恐,認爲安邑離秦國很近,若是秦國進攻的話,安邑難保。他決定遷都。就這樣,魏國的都城由安邑遷到了大梁(河南開封)。

魏惠王之所以決定遷都,除了懼怕秦國外,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因爲大梁風華天下所重,比起安邑有更多的玩樂事。而且逢澤湖就在大梁附近,逢澤糜鹿味美,他很喜歡這道菜。

這一遷都就不得了,葬送了魏國最後崛起的機會。自此以後,魏國一年不如一年,越來越弱,終至於到了眼下這般衰弱不堪。

就是這樣,秦國多年對魏國用兵,也未能攻下安邑,由此可見安邑之難打了。同時,也說明了魏惠王遷都是多麼的愚蠢。

安邑雖然不再是魏國的都城了,然而,其繁華依舊,依然很熱鬧,進進出出的人非常多。

就在這時,只聽一陣驚天動地的蹄聲響起,引得行人好一通驚訝。在驚訝之際,只見一片黑色的海潮涌來,洶涌澎湃,汪洋姿肆,不可阻遏。

對於魏人來說,他們對秦軍實在是太熟悉了,一見這情形,立時就認出來這是秦軍打來了,無不是驚惶失措,狼奔鼠躥。

來的正是王翦率領下的秦軍,在破壞了督亢之後,王翦率軍直奔安邑而來。要是能攻下安邑,把安邑給破壞了的話,這對魏國來說,必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王翦當然不會錯失。

秦軍如狼似虎一般,殺光行人,直奔城門,在守門魏軍關上城門之前就殺進了城裡。秦軍一衝進城裡,就是大開殺戒。

安邑不愧是魏國的舊都,這裡的住戶不少,擁有數十萬人口。要知道,在戰國時代,人口稀少,能擁有數十萬常住人口的城市是何等的難得了,也由此可見安邑的了得。

秦軍費時兩天兩夜方纔結束戰事。

“將軍,發了,發了,發大了。”一結束戰事,一個秦將飛也似的衝來,向王翦稟報,遠遠就叫嚷起來。

王翦一瞧,只見這將領紅光滿面,眼裡盡是美妙的小星星,欣喜難已。

“找到倉廩了?”王翦問道。

“是呀。倉稟太充實了,比起楚國壽春的倉廩都要充實呢,充實得多。”秦將興奮之下,扯起嗓子大吼。

王翦隨着秦將去一瞧,差點晃花了他的雙眼,倉廩裡有堆成山的糧草,有成堆的金銀珍寶,就是以王翦的堅韌心智,也是忍不住一陣激動。

“安邑曾是魏國的舊都嘛,要是沒有點兒好東西我倒要奇怪了。”緊接着,王翦就想明白了。

“將軍,這要毀了吧?”秦將依照慣例猜測。

“毀?爲何要毀?”王翦問道。

“將軍,一路行來,我們不都是毀了的嗎?”秦將忙解釋一句。

“那是往昔,我們要保持快速行軍,不能有負重拖累。如今,我們已經到了安邑,離秦國不遠了,即將回家了。這些好東西,當然是能帶走就帶走嘛。告訴弟兄們,讓他們使勁兒的裝,能帶走幾多就帶走幾多。”王翦興奮起來,雙手不住搓動。

王翦說得沒錯,到了魏國,離秦國已經不遠了,回到秦國極爲方便。參與聯兵討秦的只有一個韓國還沒有受到秦國的懲戒,只需要再懲戒一番韓國,秦軍就該收兵了。至於聞秦而潰的韓國,又能把秦軍怎樣?

在這收尾之際,秦軍是該帶些好東西回去了。

命令一傳下,秦軍歡聲雷動。無不是大喜過望。

他們在王翦的率領下,行軍數千裡,沿途所見的珍寶多不勝數,早就想帶走,只是王翦有嚴令,他們不敢違抗軍令。如今,王翦終於允他們帶好東西了,要他們不歡喜都不成。

秦軍行動起來,把能帶走的東西全帶走了。然後就是一把火。把安邑化爲了廢墟。

王翦率領秦軍,直奔這次破壞的最後目標,韓國而去。

魏國都城,大梁,魏國王宮。

“什麼?你說一支秦軍深入楚國、齊國、燕國腹地。破壞了陳城、壽春、淮水之地、齊國的鹽場和燕國的督亢?”魏安釐王正在痛飲之際,突然得到秦軍深入楚國、齊國、燕國破壞的事兒,不由得大吃一驚。

“是呀,君上。”稟報消息的內侍忙肯定一句。

“糟了!糟了!”突然間,魏安釐王火燒了jj似的,一蹦老高,失聲尖叫起來:“秦軍破壞的都是楚國、齊國、燕國最爲緊要之處。虎狼秦國一定不會放過大魏,也會破壞大魏,會破壞哪裡呢?安邑!一定是安邑!來人,快傳令給安邑。要安邑加強警戒。”

魏安釐王能想到這點也不錯了,還是一個精明人,只是耽於享樂,心思沒用到正途上。

事實上。山東之地的君王也不乏聰慧之人,只是心思用錯了地方罷了。

“君上。大事不好了,秦軍破壞了安邑,一把火把安邑化爲了廢墟。”然而,他的話剛落音,一個內侍急匆匆而來,遠遠就叫嚷起來。

“完了!完了!寡人貯存在安邑的金銀珍玩便宜了虎狼秦人呀!”魏安釐王得報竟然不過問口衆損失,而是心疼金銀珍玩,真是令人無語。

在玩樂主眼裡,國人庶民的死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珍玩。

新城郡,是韓國的一座重鎮,緊鄰宜陽。

宜陽,是當時最名著名的鐵礦所在,當時天下的鐵兵十之八九出自宜陽,因而宜陽吸引了來自天下各地的商賈,宜陽附近特別富饒。雖然宜陽被秦國所奪,卻不影響新城郡的繁華。

王翦率領秦軍離開安邑後,直奔新城郡而來,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新城郡給破壞了。

韓國都城,新鄭,韓國王宮。

“君上,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秦軍把新城郡化爲了廢墟。”韓開地驚惶失措,快步而來,遠遠就叫嚷起來了。

“新城郡完了?”韓桓惠王猛的跳起來,一臉的緊張之色,問道:“秦軍可走了?”

“走了,走了。”韓開地忙回答,道:“秦軍破壞完新城郡後,就撤走了,直奔洛陽而去。哎,虎狼秦人太過兇狠,新城郡已成焦土。”

韓開地氣恨恨的大罵秦人,然而,韓桓惠王卻是一點也不氣憤,反而仰首向天,大笑不已:“哈哈!哈哈!”

笑得前仰後合,滿臉的喜色,如同打了一個天大的勝仗似的。

新城郡被毀,按理說韓桓惠王應該氣惱纔對,他竟然在笑,而且還很歡喜,這令韓開地不明所以。

“君上,如此令人痛心之事該當氣憤纔是,你爲何發笑?爲何發笑?”韓開地真的惱了,以質問的口氣問韓桓惠王。

“自從得知聯兵戰敗的消息後,寡人就在憂心如何應對秦帝的怒火,如今秦國毀了新城郡,秦帝的怒火已消,大韓穩若磐石,難道這還不是好消息?難道寡人還不能快活一笑?”韓桓惠王一拍腦門,眼睛放光,道:“以後,要是秦帝發怒了,寡人就請他來破城池就是,這樣可保大韓。愛卿,你說寡人這一奇計可好?”

韓開地不聽則已,一聽這話,差點一頭栽倒在地上。

你奇計來奇計去,韓國卻是越來越弱,有你這樣的奇計嗎?

第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47章 出兵西征第34章 西周公討秦第9章 相信異人第17章 絕世水工:李冰第34章 困獸之鬥(上)第14章 異人新政(中)第83章 羣英聚(下)第95章 財源滾滾第78章 不打不成交第3章 蓋聶(下)第55章 蒙恬第58章 喪心病狂第87章 春申君第84章 廉頗的邀請第34章 西周公討秦第16章 大禍臨頭第12章 橫絕大漠第4章 形勢嚴峻第66章 六國響應第112章 一之道第18章 信陵君的恐懼第一o三章 攻佔邯鄲第33章 此路不通(中)第40章 活捉單于第24章 翻臉(上)第10章 天才聚會第45章 張網待魚第一o七章 冤家路窄第61章 晉鄙第49章 呂不韋的報復第12章 滅周?第一 o一徐夫人第39章 廉頗奪權第36章 大漠雲動第13章 兩軍對壘第61章 曠世名將:白起第5章 散合縱(一)第53章 提兵北上第6章 遇刺第70章 西域臣服第28章 秦王之路第38章 圍困(上)第93章 項燕奪軍第2章 九鼎之重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中)第22章 秦昭王的手段第2章 誰領軍?第16章 出兵遼東第54章 緊鑼密鼓第20章 兵臨大梁第37章 列國來朝(下)第5章 禪位第70章 拜訪樂毅第25章 蠢蠢欲動第78章 不打不成交第86章 敵變我變第14章 匈奴瘋了(下)第54章 楚王之怒第27章 匈奴第2章 惡吏第2章 誰領軍?第63章 離間朱亥第31章 凡我華夏,皆兄弟!第26章 逼宮第37章 伏屍萬里(六)第1章 轟傳天下第2章 誰領軍?第56章 異人謀國第67章 一鼓而下(下)第24章 驚恐難安第32章 匈奴入伏(上)第95章 秦異人Vs項燕第38章 圍困(上)第53章 滅羌?第68章 亞歷山大大帝的消息第59章 又一壯舉第15章 鬥朱亥第31章 血染大漠(九)第33章 學館成(續)第14章 異人新政(下)第92章 名士之重第22章 借力打力(下)第70章 拜訪樂毅第13章 提倡商業第58章 帝王之師第一o五章 趙國滅亡第58章 滅國方略(下)第26章 李冰入蜀(上)第48章 欲除白起第12章 母子情深第11章 天下震動第28章 蒙怡第23章 博浪沙第19章 男兒當殺人第一o四章 活捉趙王第7章 困獸之鬥第90章 周天子第39章 風光大葬第8章 子楚?
第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47章 出兵西征第34章 西周公討秦第9章 相信異人第17章 絕世水工:李冰第34章 困獸之鬥(上)第14章 異人新政(中)第83章 羣英聚(下)第95章 財源滾滾第78章 不打不成交第3章 蓋聶(下)第55章 蒙恬第58章 喪心病狂第87章 春申君第84章 廉頗的邀請第34章 西周公討秦第16章 大禍臨頭第12章 橫絕大漠第4章 形勢嚴峻第66章 六國響應第112章 一之道第18章 信陵君的恐懼第一o三章 攻佔邯鄲第33章 此路不通(中)第40章 活捉單于第24章 翻臉(上)第10章 天才聚會第45章 張網待魚第一o七章 冤家路窄第61章 晉鄙第49章 呂不韋的報復第12章 滅周?第一 o一徐夫人第39章 廉頗奪權第36章 大漠雲動第13章 兩軍對壘第61章 曠世名將:白起第5章 散合縱(一)第53章 提兵北上第6章 遇刺第70章 西域臣服第28章 秦王之路第38章 圍困(上)第93章 項燕奪軍第2章 九鼎之重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中)第22章 秦昭王的手段第2章 誰領軍?第16章 出兵遼東第54章 緊鑼密鼓第20章 兵臨大梁第37章 列國來朝(下)第5章 禪位第70章 拜訪樂毅第25章 蠢蠢欲動第78章 不打不成交第86章 敵變我變第14章 匈奴瘋了(下)第54章 楚王之怒第27章 匈奴第2章 惡吏第2章 誰領軍?第63章 離間朱亥第31章 凡我華夏,皆兄弟!第26章 逼宮第37章 伏屍萬里(六)第1章 轟傳天下第2章 誰領軍?第56章 異人謀國第67章 一鼓而下(下)第24章 驚恐難安第32章 匈奴入伏(上)第95章 秦異人Vs項燕第38章 圍困(上)第53章 滅羌?第68章 亞歷山大大帝的消息第59章 又一壯舉第15章 鬥朱亥第31章 血染大漠(九)第33章 學館成(續)第14章 異人新政(下)第92章 名士之重第22章 借力打力(下)第70章 拜訪樂毅第13章 提倡商業第58章 帝王之師第一o五章 趙國滅亡第58章 滅國方略(下)第26章 李冰入蜀(上)第48章 欲除白起第12章 母子情深第11章 天下震動第28章 蒙怡第23章 博浪沙第19章 男兒當殺人第一o四章 活捉趙王第7章 困獸之鬥第90章 周天子第39章 風光大葬第8章 子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