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修改秦法

“第二件便是如何處置六國舊貴族遺老,各地世家豪強之事。”秦異人眼中精光閃爍,沉聲道:“六國舊貴族失去了故國,不再是貴族,沒有了欺壓國人庶民的特權,他們必然不會甘心,要與大秦爲敵。然,寡人有好生之德,不忍心他們被誅滅,思來索去,還是把他們遷到關中爲宜。”

正如秦異人所說,六國舊貴族遺老,他們失勢了,再也沒有了作威作福的特權,他們必然不會甘心,要與秦國爲敵。

若是十來個,或是百來個,上千個,秦異人還真不在乎他們,完全可以把他們斬盡殺絕。然而,這些人不在少數,六國舊貴族遺老加起來,沒有十萬之數,也不會差得太遠吧。

一舉斬殺十萬人,這也太恐怖了點,儘管他們都該死。

再說了,他們眼下在隱忍,還沒有冒頭,總不能沒有籍口就把他們殺了吧?即使他們一萬個該死,也需要一個動手的理由,不然的話,會被人指責,會罵秦異人是暴君。

是以,秦異人想來想去,把這些貴族遺老遷到關中來是最好的處置之道了。

這些貴族遺老,他們的勢力主要在當地,要是把他們遷到關中來,他們就是無根浮蘋,想要做壞事也是有心無力。

更重要的是,關中是秦國的根本重地,關中秦人無不以秦異人馬首是瞻,能夠很好的監視他們,諒他們也不敢亂來。

“君上英明。”殿中人不會不知道六國舊貴族遺老的勢力有多麼的龐大,若不把他們遷走,任由他們在當地的話,秦法難行,難以治理。

“春秋戰國。大爭之世,律法敗壞,正是各地世家豪強作威作福的良機,他們可以殺官,甚至於舉兵,危害甚大,處置他們的辦法與六國舊貴族遺老同。”秦異人眉頭一挑,如同出鞘的利劍,道:“若有一人違法。舉族皆誅!”

對於這些世家豪強,秦異人是恨不得把他們全部誅殺,絕不會手軟。

秦秋戰國大爭之世,正是世家豪強爲非作歹的黃金時期,因爲律法不存。他們就是土皇帝,當地的事兒他們說了算。勾結官府幹壞事,已經是好得不能再好了。殺官之事層出不窮,這還算是好的,更甚者,舉兵造反,與官府對着幹便是。

是以。世家豪強的勢力絕對不能小視,要迅速剷除。

歷史上,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就在做這事。雖然收效不錯,卻是沒能根絕這一大患。直到漢朝,漢武帝再度對這些作威作福的豪強勢力下重手,要把他們遷到關中看管起來。最有名的便是有着俠客稱號的郭解了。因此而引發了一系列的事情。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這是上百年時間了。秦漢兩朝都未能根除豪強勢力,由此可見豪強勢力是多麼的龐大。

“君上聖明!”殿中之人中,絕大部分出身布衣,無權無勢,沒少受地方豪強勢力的欺壓,他們打從心裡贊成這一舉動,用上了“聖明”二字讚頌。

“第三件事情,便是六國宗廟、王陵,全部毀掉。”秦異人沉聲道。

“這……”一片驚愕聲響起,不少人一臉的震驚,口瞪口呆。

“君上,如此殘暴之事可做不得呀。”淳于越上前一步,忙勸阻,道:“挖人祖墳,毀人宗廟,是殘暴不仁之舉,君上三思呀。”

“淳于越此言差也!”韓非眼中精光一閃,反駁,道:“淳于越,你飽學詩書,當知王族宗廟、王陵,非私器,實爲公器也。若是私器,君上此舉是爲殘暴之行,然,這是公器,留之無益,反而有害。公器者,必爲那些不甘心失去貴族特權之人所惦記,會給他們念想,他們就會興風作浪。毀六國宗廟、王陵,勢在必行。”

“這……”淳于越想要反駁,卻是找不到詞兒。

韓非說得在理,六國宗廟、王陵不是私器,是公器,非毀不可。

“韓非所言就是寡人要說的。”秦異人眼中精光一閃,道:“若是有人要罵寡人殘暴不仁,寡人不在乎,只要能還天下安寧,能讓國人庶民安居樂業,再多的罵名,寡人背了。”

“君上仁慈。”範睢他們齊聲頌揚。

“君上,淳于越明白了,毀六國宗廟王陵是應該的。”淳于越此人是飽學之士,轉過這彎也沒費幾多時間。

有不少人轉過彎來了,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干係,不再阻止。

“第四件,就是修秦法。”秦異人語出驚人。

“修秦法?”一片驚呼聲響起。

“君上,天下初定,秦法還未到修改之時呀。”範睢忙道。

這事,秦異人沒有和他們商議,範睢要不急都不成。

“丞相所言極是有理,天下初定,還未到大修秦法之時,然,有一條卻是非修不可了。”秦異人眼中精光一閃,衝範睢問道:“丞相盤盤大才,你以爲哪一條非修不可?”

這問話一出,殿中人無不是好奇,尤其是熟悉秦律者,更是搜腸刮肚,想要弄明白哪一條該當修改。

“臣明白了,徭役法必修。”範睢就是範睢,才智非凡,沉吟一陣,立時想到了。

“啪啪!”秦異人雙手互擊,大爲讚歎,道:“丞相不愧是智計高千古的智者,這麼快就想到了,難得難得。”

經範睢一提醒,那些正在沉思之人無不是立時醒悟,大爲贊成,道:“徭役法的確是該修改了。”

秦法苛暴,爲後人詬病,其中是別有用心之人的罵詞,也並非全無道理,秦法的確是苛暴。雖然秦異人已經一統天下了,然而,這只是初定,只是把山東六國掃滅,其殘餘勢力還未剷除,世家豪強還未解決。不宜於修改秦法。

然而,徭役法之修改卻是迫在眉睫了,非修不可。

“你們一定很驚奇,爲何天下初定,寡人就要修改徭役法?”秦異人一掃視,還有不少人沒有明白過來,一臉的迷糊,道:“商君之時,大秦都快亡國了。所擁有的土地城池不過半個關中,就連函谷關都被魏國奪了。那時節,大秦的土地狹小,十天半月,可以走上一個來回。即使遇到山洪爆發,道路難行的天氣,也不會有問題。”

在商鞅變法之際,秦國是七大戰國中最爲弱小的一個,即使守舊迂腐的燕國都比秦國強,是以山東之地“卑秦”,鄙夷秦國。不把秦國視爲戰國,不讓秦國盟會,秦國視爲恥辱。

那時的秦國處於亡國邊緣,河西之地被魏國佔了。關中還有很大一塊被魏國佔了,函谷關被魏國佔了,魏國隨時可以滅掉秦國。就是在如此艱難的形勢下,商鞅在秦國變法。還成功了,使得秦國由最弱的戰國一舉而成爲一流戰國。這是一個奇蹟。

“如今,大秦的疆域極爲遼闊,不說萬里之地,七八千里不是問題了。在如此遼闊的疆域上,實行徭役法,讓一地的國人庶民去另一地服徭役,這太過苛酷了。”秦異人接着解釋,道:“比如從江東之地到關中,這有三四千裡之程,以一日百里計,光是趕到關中就要三四十日。服完徭役再回去,又要三四十日,這一來一回,共計就是三四個月。如此長的時間,若是國人庶民在家裡種地,侍弄莊稼,都會多收很多糧食吧?”

“那是一定。”秦異人這算法很是中肯,誰都得心服。

“更別說,若是遇到山洪爆發,道路阻斷之事,這趕路的時間就更長了,半年甚至一年也有可能,這是何等的得不償失。”秦異人的話更加驚人。

從江東之地趕到關中,用時半年一年,是有些誇大,然而,並非不可能。劉邦爲何被逼反了?就是因爲道路不便,沒有如期趕到,他不得不反,只能跑到芒碭山去躲起來。

陳勝吳廣爲何在大澤鄉揭竿而起?道路阻斷誤期是也。

“如今,天下初定,要興農事修水利,便交通修道路,利商賈廢關隘,所需的工役不知幾多。若是不及時修改徭役法,必然會出現把千里之外,甚至數千裡之外的國人庶民調來的事兒,這會誤民誤工,更會誤國。”秦異人的聲調轉高,有些尖細高亢。

秦朝之所以那麼快就亡了,和徭役法有着莫大的干係。後世指責秦始皇不恤民力,大舉徵發,這話是有道理,然而,卻不知秦始皇爲何要大舉徵發。

春秋戰國大爭之後,積弊如山,而且還是存在上千年的積弊,要革除這些積弊,必須採取斷然措施。其中就需要很多民力,不說別的,光是修直道、興修水利這兩事,需要的民力就不在少數了。

不修?

道路不便,不能周流貨物,不說別的,光是一個鹽,從齊地運到全國各地,就要多花費多少人力物力,國人庶民吃不起鹽,這日子還怎生過?

不興修農田水利,連飯都沒得吃,何來安居樂業之說?

是以,徵發徭役,就是勢在必行了。

在這點上,秦始皇並沒有錯。他的失誤就在於,沒有修改徭役法,把數千裡之外的民夫抽調到另一地,且不說民夫之苦,光是路上就浪費了很多時間,這是得不償失。

若是秦始皇果斷的修改了徭役法,或許就不會有秦末農民起義了。陳勝吳廣就不能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劉邦就不會被逼上芒碭山了,就不會有秦末天下大亂。

正是因爲意識到這種可怕的後果,秦異人這才決心修改徭役法。

“君上,這要如何修改?”經過秦異人的剖析,沒人再有異議了,範睢問道。

“寡人之意,服役者不得超過家所在地一百里,超過者,一律以錢糧充數。”秦異人道。

到了漢朝,蕭何依秦律訂漢律,就是如此修改的,自此以後,徭役法就再也沒有什麼問題了。(未完待續)

第14章 革除積弊第61章 晉鄙第7章 廢分封,立郡縣第61章 冬去春來又一年第2章 惡吏第86章 敵變我變第34章 奇襲歷下第42章 李牧求援第9章 傳國玉璽(上)第68章 信陵君的野心第15章 尉繚歸來第60章 成功奪食第20章 白起當罪第30章 入秦營第63章 席捲西域(上)第53章 信陵君竊符第5章 散合縱(二)第30章 大戰開始第20章 山東列國的悲哀第8章 秦王認錯第一 o一徐夫人第97章 兵之大家第27章 再間朱亥第16章 聲討秦王第31章 蒙恬之父:蒙武第11章 魯仲連不帝秦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下)第51章 分髒第6章 秦趙聯手(下)第16章 大禍臨頭第27章 定計滅齊第4章 呂不韋的陰謀第23章 即位第33章 阿諛者,當罪!第22章 “馬上殺”第51章 廉頗第76章 贏政?第19章 出兵滅魏第68章 亞歷山大大帝的消息第27章 定計滅齊第一o六章 趙人歸心第17章 秦昭王駕崩第18章 中華盛世第一o五章 趙國滅亡第9章 傳國玉璽(下)第32章 匈奴入伏(上)第15章 趙孝成王欲反第14章 拜上將軍第1章 華夏聖地第一o六章 邀請荀子第48章 魏國出兵第55章 蒙恬第20章 山東列國的悲哀第4章 呂不韋的陰謀第2章 惡吏第一o六章 趙人歸心第23章 敲詐匈奴(下)第31章 齊國中計第6章 遇刺第33章 聯兵討秦第12章 敲詐勒索第45章 不殺的理由第39章 功夫再好也怕板磚第42章 普天同慶(上)第31章 凡我華夏,皆兄弟!第33章 此路不通(下)第52章 誓要成名第9章 趙姬登門第34章 城上跑馬(上)第62章 我求你!第113章 第一名士第43章 刁難第84章 廉頗的邀請第17章 逃!逃!逃!(下)第35章 王翦膺重任第37章 伏屍萬里(五)第66章 六國響應第93章 項燕奪軍第28章 一網打盡第9章 異人之怒第61章 你求我啊!第72章 再度合縱第13章 提倡商業第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23章 敲詐匈奴(上)第66章 秦軍敗退(中)第25章 死不旋踵第56章 陰謀進行時第69章 剎羽而歸第70章 西域臣服第53章 天上掉餡餅第27章 定計滅齊第24章 翻臉(上)第5章 散合縱(二)第13章 信陵君算個屁!第38章 官商勾結第71章 渾水摸魚第6章 大撈好處(中)第1章 大烏龍
第14章 革除積弊第61章 晉鄙第7章 廢分封,立郡縣第61章 冬去春來又一年第2章 惡吏第86章 敵變我變第34章 奇襲歷下第42章 李牧求援第9章 傳國玉璽(上)第68章 信陵君的野心第15章 尉繚歸來第60章 成功奪食第20章 白起當罪第30章 入秦營第63章 席捲西域(上)第53章 信陵君竊符第5章 散合縱(二)第30章 大戰開始第20章 山東列國的悲哀第8章 秦王認錯第一 o一徐夫人第97章 兵之大家第27章 再間朱亥第16章 聲討秦王第31章 蒙恬之父:蒙武第11章 魯仲連不帝秦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下)第51章 分髒第6章 秦趙聯手(下)第16章 大禍臨頭第27章 定計滅齊第4章 呂不韋的陰謀第23章 即位第33章 阿諛者,當罪!第22章 “馬上殺”第51章 廉頗第76章 贏政?第19章 出兵滅魏第68章 亞歷山大大帝的消息第27章 定計滅齊第一o六章 趙人歸心第17章 秦昭王駕崩第18章 中華盛世第一o五章 趙國滅亡第9章 傳國玉璽(下)第32章 匈奴入伏(上)第15章 趙孝成王欲反第14章 拜上將軍第1章 華夏聖地第一o六章 邀請荀子第48章 魏國出兵第55章 蒙恬第20章 山東列國的悲哀第4章 呂不韋的陰謀第2章 惡吏第一o六章 趙人歸心第23章 敲詐匈奴(下)第31章 齊國中計第6章 遇刺第33章 聯兵討秦第12章 敲詐勒索第45章 不殺的理由第39章 功夫再好也怕板磚第42章 普天同慶(上)第31章 凡我華夏,皆兄弟!第33章 此路不通(下)第52章 誓要成名第9章 趙姬登門第34章 城上跑馬(上)第62章 我求你!第113章 第一名士第43章 刁難第84章 廉頗的邀請第17章 逃!逃!逃!(下)第35章 王翦膺重任第37章 伏屍萬里(五)第66章 六國響應第93章 項燕奪軍第28章 一網打盡第9章 異人之怒第61章 你求我啊!第72章 再度合縱第13章 提倡商業第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23章 敲詐匈奴(上)第66章 秦軍敗退(中)第25章 死不旋踵第56章 陰謀進行時第69章 剎羽而歸第70章 西域臣服第53章 天上掉餡餅第27章 定計滅齊第24章 翻臉(上)第5章 散合縱(二)第13章 信陵君算個屁!第38章 官商勾結第71章 渾水摸魚第6章 大撈好處(中)第1章 大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