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絕世兩水工

樂毅大才絕世,把他請到秦國來,對秦國的幫助不僅僅在於辦學,還在於他可以給秦國提出極富遠見的建議,而這正是要統一天下的秦國極需要的。

對於一心想要統一天下的秦昭王來說,他心裡火熱,要不是怕太過突唐,秦昭王在見到樂毅之時就會問計了。如今,禮節終於完了,秦昭王第一時間就問了出來。

聽聽樂毅的見解,這是特別重要之事,不僅秦昭王期待,就是範睢、白起、司馬梗、秦異人、王翦、李斯和韓非也是期待,無不是瞪圓眼睛,死盯着樂毅。

“長平大戰前,秦趙對峙,皆有一天下之勢。長平大戰,秦勝而趙敗,趙國已經無力問鼎天下了。”樂毅開始剖析,道:“秦操天下大勢,一天下只是早晚間事。樂毅有一句話:先內後外,穩打穩紮,多施仁義,少行殺戮。”

先內後外:這話與範睢主張的暫緩東進厚築國力不謀而合。

秦國雖是一強獨大,操天下大勢於己手,然而,山東之地的力量仍是不小,若秦國想要一統,就必須要更加強大。至少,要從長平大戰的巨大消耗中恢復過來。

是以,從國內着手,恢復國力讓秦國更加強大,就成了必要之事。

穩打穩紮:秦國是一強獨大,再無統一的競爭對手,操天下大勢於己手,只要不操之過急,只需要求一個“穩”字,就能掃滅列國,一統天下。

歷史上。秦國在長平大戰後打了一系列的敗仗。損兵折將數十萬。秦國曾經一度極爲虛弱,無力東進,就在於秦昭王太急於求成,太過急躁了。他很想在有生之年一統天下,不顧秦國因爲長平大戰消耗過甚的事實,大舉用兵。再加上誤殺白起,失去了統兵大將,還有邦交上的失策。沒有進行逐個擊破,最終造成山東合縱,秦國一敗再敗。

樂毅要秦國求穩的說法,太有見地了,打在秦國的要害上。

多施仁義,少行殺戮:這是因爲秦國要進行的是統一戰爭,而不是爭霸之戰。爭霸之戰,殺就殺了,燒就燒了,搶就搶了。反正是一錘子的買賣,你奈我何?

統一戰爭。那就是打下來的土地城池是秦國的,破滅之國的口衆是秦國的子民,當以仁義爲先,結其心。若是過多的殺戮,就會積累仇恨,不便於接下來的治理。更別說,這會損耗華夏的有生力量。

樂毅不愧是名動千古的大才,一句話把範睢、王翦的說法全包括進去了,還給秦國指明瞭策略,那就是求穩。

“好!採!”秦昭王他們大聲喝采,個個一臉的讚歎。

“先生好謀劃,讓嬴稷如同醍醐灌頂,幡然醒悟。”秦昭王又是一臉的慚愧,道:“不瞞先生,嬴稷對於一統之事太過心急,太過急躁了,幸得丞相與異人阻止,要不然的話,幾鑄大錯也。”

聽了樂毅的話,秦昭王方纔知道他急於掃滅山東之地一事太過於急躁了。

秦昭王能夠正視自己的過錯,這是他的可貴之處,正是因爲如此,他才能雄視天下數十載,令山東之地談秦色變。

“先生能入秦,秦之幸也!”秦昭王滿臉的喜色,道:“先生可否屈就客卿?”

客卿,相當於現代的“顧問”,沒有實際的職權,卻是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給一國之君出謀劃策。

在山東之地,客卿一職是虛銜,是國君邀買人心的,做個擺設而已,沒實際的用處。而秦國的客卿,卻是舉足輕重,商鞅、張儀、範睢都曾做過客卿,最終這三人都成了丞相。

秦昭王讓樂毅做客卿,因爲樂毅年歲太大的緣故,不會再拜他爲相,不過,對他的重視已經很明顯了。

“若秦王不嫌樂毅年老,樂毅願做秦之客卿。”樂毅當然知道秦國客卿的重要性,秦昭王也很真誠,欣然領命。

“呵呵!”秦昭王發出一陣暢笑聲,道:“還請先生爲寡人出謀劃策。”

若樂毅能爲秦國謀劃,那是再好不過了,秦昭王這是真的歡喜。

“秦王但有所命,樂毅定不推辭。”樂毅忙道。

“這次請先生來秦,不僅僅是要請先生爲寡人出謀劃策,還在於有一件極爲重要之事請先生來辦。”秦昭王大爲是欣慰。

“何事?”秦昭王一代風雲雄傑,他口中的大事,必是天大之事,樂毅眉頭一挑,一臉的凝重。

“辦學館。”秦昭王給出答案。

“辦學館?”樂毅一愣。

辦學館,多大的事?用得着整得如此隆重,還以爲是天大的事呢。

“先生誤也,秦要辦的學館,與周公所辦的太學,孔子所辦的學館截然不同。”秦昭王知道樂毅誤解了,解釋一句,衝秦異人道:“異人,這事是你首倡,你給先生說說。”

“諾。”秦異人領命,爲樂毅講解,道:“周公修明堂,建太學,詩書所美,把他吹得跟花兒似的。不過,周公那點太學,這才屁大一點,他培養的人才幾多?大秦要建的學館是……”

接下來,秦異人爲樂毅一通講解。

“……”秦異人講完,樂毅的嘴巴張得老大,半天說不出話來。

不是樂毅的理解力有問題,相反他理解得很是透徹。正是因爲他理解了秦異人的用意,這才震驚不已。

“古往今來,雖有周公修明堂、建太學,雖有孔子育人三千,可是,與秦國這手筆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過了好一陣,樂毅這才撫着額頭,感慨不已,道:“若是此事辦成,何愁無人才?何愁百業百工不興?”

在春秋戰國時代,讀書是一種特權。只有極少數人能享有這種特權。周公修明堂。建太學。培養讀書人,那是爲了周朝的統治,所培養的人並不多。

後來,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辦學,“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流芳千古,就在於孔子打破了讀書是特權這種束縛。在於他能收顏回這樣的貧苦之人讀書。

秦國要辦的學館,比起周公,比起孔子要大得多,而且,更加帖合實際,要以實務爲準。若是真的辦成的話,秦國就會擁有大批大批的人才,百工百業都會興旺起來。

這種事情,不要說去做,就是想想也是讓人震驚無已之事。即使以樂毅的才情心智,也是好一通震憾。

“好!這是樂毅的榮幸!”樂毅欣然領命。

“呵呵!此事付託於先生。嬴稷放心之至!”以樂毅的才幹,他當然不會象孔子去教那些華而不實的迂腐之學,一定會教人實際才幹。可以想象得到,這學館培養出來的人才,都會有不錯的才華,會實務。

“秦王,樂毅以爲,學館建成後,當向天下招收聰慧之人入學。”樂毅立時獻計。

“是極!是極!”秦昭王重重點頭,道:“這事就仿掄材大典而行,前來秦國求學,未被錄用之人,大秦給以舟車之資。”

“甚好!甚好!”秦異人在邯鄲辦掄材大典就是凡來邯鄲參與之人,都可以領到舟車之資,這極大的鼓舞了讀書人的熱情,這是掄材大典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可以想象得到,一旦實施,前來秦國求學的人一定會絡繹不絕。

“凡錄用之人,就當吏員處置,不僅免費給他們食宿,還要給他們薪俸。”秦昭王接下來的話讓樂毅更加振奮。

“秦王好大的手筆!”樂毅振奮不已,又是感慨。

既可以求學,還可以領到薪俸,養家餬口,使得家人不會捱餓,不會受凍,這會極大的促進學子的熱情。同時,也必然會招來真正的人才。

“這事極爲重要,我這就去處置。”樂毅是雷厲風行之人,一經決定,就要操持。

“先生且慢,還有一事得拜託先生。”秦異人卻是攔住了樂毅,道:“先生是知道的,自周室衰弱以來,天下大亂,戶籍紊亂,不知口衆之數,不知地理山川,不知山河之險,這不利於治理。我是想請先生牽頭,由荀子和公孫龍子襄助,率領一批博學多才之士,整理天下戶籍山川地理。”

這是治理的基本資料,若是沒有這第一手資料,秦國即使統一天下,也無法進行治理。即使治理,也不會切合實際。

“王太孫深謀遠慮,樂毅佩服。”樂毅深知此事的重要性,欣然同意。

秦異人能在統一大戰之前就着手整理這些資料,這是深謀遠慮,高瞻遠矚,無論如何讚譽都不爲過。

“好!好!好!”秦昭王更是捋着白鬚,欣慰之極。

就這樣,樂毅當即操持辦學館和整理圖籍之事。

秦異人的王太孫府,秦異人正在埋頭公幹,神情專注。

“稟王太孫,有水工揭榜了。”就在這時,孟昭快步進來,衝秦異人稟報。

“哦。”秦異人大是振奮,猛的站起,笑道:“看來求賢詔挺有用的嘛,這麼快就有水工揭榜了,好,好!”

水工這事關係到一統大業,秦異人早就在盼望能有水工揭榜了。

“王太孫,不是一個,是兩個呢。”孟昭忙稟報。

“兩個?好!越多越好。他們叫什麼名字?”秦異人忙問道。

“一個叫李冰……”孟昭不知這個名字對秦異人的衝擊有多大。

“李冰?”秦異人一個趔趄,這可是大名鼎鼎的水工啊。

“……一個叫鄭國。”孟昭頗有些驚訝的看着差點沒站穩的秦異人。

“鄭國?”秦異人在心裡大叫一聲“我的媽呀”,竟然把舌頭咬了。

李冰、鄭國,這是兩個絕世水工,竟然全到了,秦異人能不震驚嗎?(未完待續。。)

第21章 在劫難逃第70章 廉頗被罷第59章 用信陵君的骨頭熬信陵君的油第31章 血染大漠(八)第28章 虎狼之威第一oo章 尉繚出馬第27章 定計滅齊第8章 革新舉措第41章 高踞上位第16章 圖窮匕現第17章 逃!逃!逃!(上)第64章 大宛第78章 不打不成交第11章 太子丹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下第一o七章 冤家路窄第53章 滅羌?第13章 他在示威!第一o三章 攻佔邯鄲第53章 廉頗一怒,驚天動地第24章 憋死荊軻第67章 一鼓而下(下)第52章 異人出手第26章 公然打劫第45章 張網待魚第20章 白起當罪第21章 杜郵之厄,白起之災第83章 羣英聚(上)第83章 羣英聚(下)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上)第27章 雷霆手段第13章 稱帝?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中)第10章 白起辭世第65章 信?不信?第67章 邯鄲解圍第61章 晉鄙第一o四章 郭開入宮第49章 蘇秦故居第22章 “馬上殺”第1章 冒頓第21章 匈奴太子第49章 蘇秦故居第17章 威懾信陵君第27章 族老的誇讚第34章 城上跑馬(下)第1章 轟傳天下第41章 韓軍覆滅第43章 虎狼秦法第37章 伏屍萬里(三)第5章 商君軼事第64章 魏軍來襲第3章 王道氣象:道不拾遺第11章 登基第21章 仇人見面第32章 匈奴入伏(下)第20章 白起當罪第32章 學館成(下)第4章 無名小卒不足言事第17章 鐵腕平叛第22章 “馬上殺”第33章 異人獻計第6章 遇刺第72章 清夫人第59章 遠交近攻:範睢第25章 死不旋踵第59章 追殺信陵君第22章 將相和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上)第一o一章 後勝反水第19章 大破東胡第25章 毛遂第40章 勸降第64章 大宛第113章 第一名士第34章 西周公討秦第21章 數信陵君之罪第15章 陰謀敗露第29章 同仇敵愾第33章 學館成(續)第97章 張儀第二!第29章 斬盡殺絕第64章 分治亡楚第26章 有仇報仇第20章 藺相如第95章 財源滾滾第75章 異人升官第23章 即位第27章 匈奴第65章 信?不信?第69章 西征?第31章 血染大漠(一)第15章 趙孝成王欲反第3章 王道氣象:道不拾遺第47章 不出兵?第11章 奇貨可居(下)第23章 敲詐匈奴(下)第97章 兵之大家第90章 魏軍覆滅(下)第22章 秦昭王的手段
第21章 在劫難逃第70章 廉頗被罷第59章 用信陵君的骨頭熬信陵君的油第31章 血染大漠(八)第28章 虎狼之威第一oo章 尉繚出馬第27章 定計滅齊第8章 革新舉措第41章 高踞上位第16章 圖窮匕現第17章 逃!逃!逃!(上)第64章 大宛第78章 不打不成交第11章 太子丹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下第一o七章 冤家路窄第53章 滅羌?第13章 他在示威!第一o三章 攻佔邯鄲第53章 廉頗一怒,驚天動地第24章 憋死荊軻第67章 一鼓而下(下)第52章 異人出手第26章 公然打劫第45章 張網待魚第20章 白起當罪第21章 杜郵之厄,白起之災第83章 羣英聚(上)第83章 羣英聚(下)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上)第27章 雷霆手段第13章 稱帝?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中)第10章 白起辭世第65章 信?不信?第67章 邯鄲解圍第61章 晉鄙第一o四章 郭開入宮第49章 蘇秦故居第22章 “馬上殺”第1章 冒頓第21章 匈奴太子第49章 蘇秦故居第17章 威懾信陵君第27章 族老的誇讚第34章 城上跑馬(下)第1章 轟傳天下第41章 韓軍覆滅第43章 虎狼秦法第37章 伏屍萬里(三)第5章 商君軼事第64章 魏軍來襲第3章 王道氣象:道不拾遺第11章 登基第21章 仇人見面第32章 匈奴入伏(下)第20章 白起當罪第32章 學館成(下)第4章 無名小卒不足言事第17章 鐵腕平叛第22章 “馬上殺”第33章 異人獻計第6章 遇刺第72章 清夫人第59章 遠交近攻:範睢第25章 死不旋踵第59章 追殺信陵君第22章 將相和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上)第一o一章 後勝反水第19章 大破東胡第25章 毛遂第40章 勸降第64章 大宛第113章 第一名士第34章 西周公討秦第21章 數信陵君之罪第15章 陰謀敗露第29章 同仇敵愾第33章 學館成(續)第97章 張儀第二!第29章 斬盡殺絕第64章 分治亡楚第26章 有仇報仇第20章 藺相如第95章 財源滾滾第75章 異人升官第23章 即位第27章 匈奴第65章 信?不信?第69章 西征?第31章 血染大漠(一)第15章 趙孝成王欲反第3章 王道氣象:道不拾遺第47章 不出兵?第11章 奇貨可居(下)第23章 敲詐匈奴(下)第97章 兵之大家第90章 魏軍覆滅(下)第22章 秦昭王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