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四章 在慈善的基礎上

因此南方的青少年受教育水平和受重視程度自然也就要好於北方,也更多一些文人雅士,比如鮑照和徐陵這種人物,尤其是鮑照,竟然因爲自己才華出衆而會在北上探親的時候被北朝強行扣留,可見當時北方對於人才,尤其是在文化上有建樹的人才,還是非常缺少的。

於是就有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擺在面前。

在南方,朝廷給那些戰爭孤兒以及窮苦人家的孩子一個免費上學的機會,是讓他們能夠在社會上立足,而且能夠有機會追趕那些比他們命運更好的同齡人。

可是在北方,如果朝廷也依樣畫葫蘆的話,那就等於讓這些孩子一下子超過了同齡人,他們的同齡人以及同齡人的家長們又該如何想?憑什麼同樣的貧苦,我家的孩子就不能得到朝廷的扶持和救助?

這也是爲什麼現在長安義學招收學生的範疇還只是侷限在長安城中,因爲出了長安城,學生招收的條件就已經很難符合社會的實際。因此並不是徐素她們目光短淺,而是着實不敢。

她們身爲後宮妃嬪,出去代表的自然是皇家,甚至代表的就是大漢朝廷,開辦義學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如果引起了社會上的動盪和騷亂,她們承擔不了這個責任,甚至皇家和內府也承擔不起。

李藎忱沉聲說道:“內府現在能夠拿出來的也就只有這麼多,開辦一個義學尚可,但是整個三輔乃至關中的義學,並不能依靠內府來支撐了。”

徐素低聲道:“可是一個長安義學很難支撐起來三輔的需求,更往論一個關中了。”

“不,朕倒不是這樣打算的,”李藎忱微笑着說道,“現在這個長安義學,只是一個例子,給全天下人看的例子。”

徐素怔了一下,這倒是她之前從來沒有料到的。

畢竟義學絕對不是什麼賺錢的東西,而且培養出來的人也並不一定全部都可用,甚至有可能衆多投入的錢財都打了水漂,如果不是有內庫作爲支撐,恐怕沒有人會有膽量。

作爲例子,又是什麼意思?

“義學的根本在於內庫的支出,”李藎忱斟酌說道,“可是內庫並不是源源不斷的有錢財進入,在義學的基礎上,必須要把更多的社會力量牽扯進來,朕現在要把長安義學作爲一個模板,告訴世人,這樣一種教育後人、培養人才的行爲是可行的,現在的大漢,不僅僅能夠通過書院來培養人才,而是能夠通過更多的方法,義學也好,私塾也罷,現在大漢上上下下需要的是人才,需要的是能夠帶動着各個層級、帶動着整個時代向前進的人才。”

徐素詫異的看向李藎忱。

她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確是小看了李藎忱,或者說小看了李藎忱的格局。

徐素以爲李藎忱想要開辦義學,僅僅是因爲讓後宮的妃嬪們有點兒事情做,而且也是爲了能夠爲自己培養出來一些可堪大用的基層人才,畢竟金陵書院也好、成都書院和嶽麓書院也罷,培養出來的都是以後步入青雲的人物,但是隻是有這些人在上面,而他們的思想和觀念卻沒有辦法傳達到下層,那朝廷培養他們也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因此徐素認爲李藎忱開辦義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把現在朝廷的新思想和新思路通過這些以後要進入基層的子弟來實現。

不過很明顯現在來看,這只是李藎忱的一個目的罷了。

歸根結底,李藎忱是要通過開辦義學的方式,開始建立起來大漢的完善的從上到下的教育體制,讓讀書人有教授讀書方法的地方,讓工人有教授打造技巧的地方,也讓商人有教授從事經商經驗的地方······

現在大漢已經有了培養王侯將相的書院在,也已經有了培養底層人才的義學在,李藎忱通過這些來告訴所有人,最高級的人才朝廷需要,最普通的人才,朝廷也需要,而在這之中的人才,朝廷肯定也是需要的。

只不過現在朝廷已經沒有足夠的力量和錢財來培養,因此社會各級如果有餘力的話,就已經可以自己開始培養人才了。

當各級的書院建立起來,大漢的人才培養方式自然也就從原本的師徒傳承開始逐漸向書院大批量教學轉變,如此一來大漢自然就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獲得更多的人才。

有了這樣的教育體制,之前的九品中正制自然也就不攻自破,當社會上已經不再需要九品中正制直接選拔出來的人才,轉而傾向於從書院的學生之中挑選的時候,九品中正制自然也就跟着被掃入垃圾堆,就算是世家們再想要堅持,爲了能夠保證自己的子弟們依然可以在整個大漢體系之中發揮作用,世家們也只能考慮如何通過書院這種教育體制來獲得更多的機會。

李藎忱現在是在做慈善,但是他的最終目的卻是在慈善的基礎上,徹底建立起來仿照後世並且以科舉考試製度爲根基的人才培養體系,從而讓大漢脫離世家的掌控。

北方複雜的情況對於李藎忱來說未嘗不是好事,人們受教育水平的參差不齊,而且世家的力量遠遠沒有南方強大,爲了能夠對付東南士族,北方世家,諸如弘農楊氏、藍田於氏等等,也必須要依附於李藎忱。

他們已經不傾向於通過建立類似於東南世家那樣的世家同盟體系來抗衡皇權,而是傾向於通過擊碎已有的世家同盟體系並讓自己從世家演變爲開國貴族。

這主要也是因爲之前經過東魏和西魏的對峙、北周和北齊的對峙以及楊堅和宇文憲的分裂,北方世家之間的基本信任已經丟的差不多,自然也不可能和歷史上那樣,因爲利益的糾葛和層層疊疊的姻親關係而最終誕生出關隴集團這樣把控隋唐兩個朝代的龐大世家同盟。

當然了,事實上在思想逐漸進步的情況下,就算是存在這樣的世家同盟,也已經很難阻攔諸如科舉制這樣更公平的選舉人才的方式誕生。不過如果沒有了世家和世家同盟阻攔,科舉制的誕生只會更加的順利。

第一三五七章 可不能搶風頭第四百五十一章 對不住第二百三十六章 請援第一四零五章 抓國丈是犯法的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一八六七章 夜色下的風陵渡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藎忱和陸騰第四百八十六章 還打得起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七百九十章 兩敗俱傷第一千九十五章 搶人頭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一五七二章 背後的百姓第四百八十一章 發火第一千五十二章 萬民之請第一九五八章 國家未來,在陸也在海第五百六十章 不佔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八六八章 大軍渡河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五百一十二章 更爲艱難第二零六九章 未竟全功第二三零一章 這就是夫妻默契麼第六百零五章 許善心的煩心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雨夜第一三四四章 大漢虎將第七百四十二章 沒有動靜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戰第二三零八章 大漢的江南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第八百五十六章 亂世中的百姓第一七七八章 教科書式的攻防戰第二零四三章 袍澤俱在,絕不言退第二二一五章 激戰城東南第一六零九章 秋闈,房與杜第一五二二章 戰爭,真的纔開始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一九三五章 這就是朕的底氣所在第一四三二章 漢騎出擊第二一一八章 陛下之壽三千霜第一六一五章 演練制度第二一四三章 大漢的監察制度第九百二十一章 宇文溫第一一六六章 童謠第六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旨意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裡光第四百六十一章 幾路敵人第一八二四章 扶貧第一六三零章 面聖第二二九三章 有規律的求援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一九三八章 泰山書院第一八三五章 後勤保障第一九二八章 恩科第一八零二章 隨風去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八百七十四章 楊素的使者第七百五十一章 抗旨第一二二零章 一江春水向東流第三百一十六章 魚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二百一十九章 紀南第一八七八章 河東義師第一四九一章 認識圓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四百零四章 喜事第一六四五章 合圍,司馬消難何處去第一八四一章 軍議不是兒戲第一三三零章 萬歲戰淳于第二三三二章 是空中樓閣麼?第二零三四章 以德服人第一二九一章 讓犧牲值得第一二二四章 制衡張麗華第三百五十六章 兵源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一一四一章 初擔重任第七百七十章 霹靂車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一九九二章 遙遠的戰場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們的沉默第一百七十六章 潑墨第一三五一章 一力破百巧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二百八十四章 江上第一八六八章 大軍渡河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八十六章 三天第四百六十九章 要命的時間第一百三十八章 邂逅第四百二十六章 遠方的來信第七百七十六章 是不是繞圈子第七百零五章 大變將起第五百三十一章 憑險而守第六百一十七章 同盟第四百一十七章 朝廷的意思第一千七十五章 是分贓不是收編第一四九零章 天圓地方
第一三五七章 可不能搶風頭第四百五十一章 對不住第二百三十六章 請援第一四零五章 抓國丈是犯法的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一八六七章 夜色下的風陵渡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藎忱和陸騰第四百八十六章 還打得起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七百九十章 兩敗俱傷第一千九十五章 搶人頭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一五七二章 背後的百姓第四百八十一章 發火第一千五十二章 萬民之請第一九五八章 國家未來,在陸也在海第五百六十章 不佔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八六八章 大軍渡河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五百一十二章 更爲艱難第二零六九章 未竟全功第二三零一章 這就是夫妻默契麼第六百零五章 許善心的煩心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雨夜第一三四四章 大漢虎將第七百四十二章 沒有動靜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戰第二三零八章 大漢的江南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第八百五十六章 亂世中的百姓第一七七八章 教科書式的攻防戰第二零四三章 袍澤俱在,絕不言退第二二一五章 激戰城東南第一六零九章 秋闈,房與杜第一五二二章 戰爭,真的纔開始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一九三五章 這就是朕的底氣所在第一四三二章 漢騎出擊第二一一八章 陛下之壽三千霜第一六一五章 演練制度第二一四三章 大漢的監察制度第九百二十一章 宇文溫第一一六六章 童謠第六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旨意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裡光第四百六十一章 幾路敵人第一八二四章 扶貧第一六三零章 面聖第二二九三章 有規律的求援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一九三八章 泰山書院第一八三五章 後勤保障第一九二八章 恩科第一八零二章 隨風去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八百七十四章 楊素的使者第七百五十一章 抗旨第一二二零章 一江春水向東流第三百一十六章 魚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二百一十九章 紀南第一八七八章 河東義師第一四九一章 認識圓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四百零四章 喜事第一六四五章 合圍,司馬消難何處去第一八四一章 軍議不是兒戲第一三三零章 萬歲戰淳于第二三三二章 是空中樓閣麼?第二零三四章 以德服人第一二九一章 讓犧牲值得第一二二四章 制衡張麗華第三百五十六章 兵源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一一四一章 初擔重任第七百七十章 霹靂車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一九九二章 遙遠的戰場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們的沉默第一百七十六章 潑墨第一三五一章 一力破百巧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二百八十四章 江上第一八六八章 大軍渡河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八十六章 三天第四百六十九章 要命的時間第一百三十八章 邂逅第四百二十六章 遠方的來信第七百七十六章 是不是繞圈子第七百零五章 大變將起第五百三十一章 憑險而守第六百一十七章 同盟第四百一十七章 朝廷的意思第一千七十五章 是分贓不是收編第一四九零章 天圓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