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三章 提上日程

“陛下通過這種方式直截了當的讓一些人閉嘴。”李詢在楊素的對面坐下,伸手抓起來報紙掃了一眼,不由得感慨,“敢這麼說,敢這麼做,恐怕也就只有當今陛下了。”

楊素笑道:“陛下是天下的,天下也是陛下的,所以陛下完全可以大公無私,他完全可以不用着重考慮任何人的感受,他只需要讓所有人都能接受這個結果就可以了。”

頓了一下,楊素感慨:“如此一來,陛下就把這件事放在了造福千秋的高度上,任何還懷有私念,甚至只是爲一方鄉土請命的人,都得掂量掂量,他們所做的一切是不是直接把自己擺在整個天下的對立位置上。”

陛下都明確的說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天下安寧,都是爲了能夠爲子孫後代換來更加從容的生活,要是誰還跳出來說這樣不符合我們這一塊地方的利益,那人家別的地方是不是也能享受特權?因此跳出來的那個人不用想也會被羣起而攻之。

“據說南方諸如孝穆公等,都很安靜,”李詢說道,“看來他們早就已經有所預料。”

“一個個的,早就已經人老成精了。”楊素敲了敲報紙,“並不奇怪。”

頓了一下,楊素緊接着說道:“不過陛下的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南方的人固然不好說什麼,我們自然也不能再勸陛下。一切都需要六部商議,也就是說最終決定這件事的將會是工部、商部和戶部等等聯合寫出來的報告,而不是你我任何一個人的奏章。”

“這樣總歸也不是壞事。”李詢自然知道,工部和商部的背後站着的至少不是東南官員,而是站着看熱鬧不嫌腰疼的巴蜀官員,這些傢伙知道遷都到哪裡都輪不到自己那裡,所以至少在這些事上還是會保持公平公正的,真的要公平競爭,無論是長安還是洛陽,總歸還是要比建康府有優勢的。

楊素嘆息一聲:“但願吧。”

工部還是靠譜的,但是戶部保不齊啊。

頓了一下,楊素走向輿圖:“這個年雖然沒有過得很好,但是總算還是過去了,年後我們能不能快速拿下河東其餘州府,甚至拿下晉陽,同樣也會關乎着此次遷都之事。”

李詢點了點頭,將都城遷移到中原,本來就是北方文武們的心願,不然的話他們將會在大漢朝堂上永遠低南人一頭。相反的是,因爲江南同樣和成都一樣算是陛下龍興之地,就算是都城不在江南,建康府少說也是個陪都的身份,甚至很有可能兩都並立,江南人是不會對北方人低頭的。

戶部尚書陳叔慎,既是皇親國戚,又是南方文武的主心骨之一,想要讓他最終點頭,就得讓北方展現出來更大的實力。鞏漢軍和鎮林軍這兩支以北方將領爲主的軍隊能夠蕩平河東,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真的要論功行賞,並沒有全軍前來的鷹揚軍和禁衛軍自是沒有辦法對這兩支軍隊形成威脅,而且鷹揚軍只是主將黃玩來自於南方,軍中不少將士也都是關中等地招募補充的,更不要說禁衛軍的來源就更加的繁雜,所以就算是他們搶功,也改變不了北人在河東之戰中出力頗大的事實,遑論北方還有韓擒虎這路兵馬。

“我們還要更強大。”楊素徑直說道。

遷都一事也算是徹底提上了日程,他們,需要倍加努力來證明北方人對大漢的忠誠了。

人文,也是遷都所需要考察環節的重要一部分。

大漢不可能把都城放在對這個國家都沒有多少歸屬感的地方。

——————————-

建康府。

洛陽的消息傳過來,又要比河東晚了兩天。

陳叔慎在御書房的側廂來回踱步,看上去有些緊張,也有些焦慮。身爲大漢的戶部尚書,陳叔慎可以說已經見過太多風浪,能讓他同樣感到棘手的事情已經不多。

李藎忱一直習慣於在御書房接見大臣,現在李藎忱不在,樂昌也秉承了這樣的傳統。當然了,樂昌代替陛下監國的身份雖然得到外廷的默認,但是樂昌一向和政務保持距離,除非真的要自己出面做決斷的時候,不然一般都是對這些事情敬而遠之。

正是因爲樂昌這種不卑不亢的態度,才讓羣臣們反而更加的信任和讚賞這位皇后。

今天樂昌也並不是以接見戶部尚書的名義,而是以接見自家兄弟的名義。國舅入宮向皇后問安,並不是什麼不合禮法的事情。

腳步聲響起,陳叔慎急忙擡頭看去。

來的不止樂昌一個人,還有沈婺華跟在背後作陪。

這讓陳叔慎心中稍微安定。

自家姊姊一向是有主見的,在這上面,陳叔慎也自愧弗如。若是自家姊姊是男兒身,那陳家如果有一個人位居高位,是怎麼都輪不到自己的,必然是姊姊在前面。

姊姊若是慌里慌張前來,那就說明她自己心裡也已經亂了方寸,可是現在姊姊看上去很是鎮定,甚至還不忘專門帶上沈婺華作爲一個見證人。而且這見證人的挑選也無可挑剔。

若是樂昌帶着尉遲熾繁前來,自然會讓南方官員們覺得皇后這是在向北方官員們退讓,甚至有可能受了威脅,不然的話爲什麼非得要帶着一個“外人”前來?

而若是樂昌帶着諸如孔望仙等人,又沒有辦法真的說明什麼,畢竟作爲前陳宮中舊人,孔望仙也好,張麗華也罷,顯然身上早就已經打上了陳氏自家人的標籤。

相比之下,身份已經完全變過了的沈婺華,就算是大家心裡都有數,表面上還是不能說什麼的,再加上沈婺華依舊還是沈家女兒的身份,換而言之就是江南女子的身份,所以她在場,既能夠表示樂昌和陳叔慎之間的對話不是什麼涉密的私房話,又能夠被翹首以待的南方官員們接受。

“臣,參見皇后。”陳叔慎鄭重拱手。

樂昌微微頷首,而沈婺華直接側身站在屏風旁邊,一副你們完全不用當我存在的意思。

陳叔慎也不看沈婺華,徑直說道:“娘娘,洛陽消息傳來,現在都中衆說紛紜,不乏有心懷不滿之人,又應當如何是好?”

第八百二十四章 黑暗和恐懼第一七三九章 朕又不是豺狼虎豹第二零八九章 雄關漫道真如鐵第一三一九章 大相徑庭第九百九十四章 死士第二百五十七章 阻驚濤第一九七六章 巡營第一三六四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一四六四章 建康府外有田舍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八百六十八章 蜀中變化第一八一六章 “離經叛道”的二劉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一一九一章 和約第二百八十章 名勝第四百五十一章 對不住第一七一二章 見風使舵最擅長第八百八十四章 王昆的猶豫第一一五零章 正當時第一七八五章 炎黃的血第九百零六章 明知道第五百九十二章 揹負罪名第二三二六章 插手西域第十章 往事(上)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現狀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一八五九章 舊時代的背叛者第一八二五章 錢莊的問題第一七三六章 殺人先誅心第二三七零章 冼夫人,嶺南之幸第一五三一章 白袍的努力第二一六九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八百零二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零二章 應變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二三五二章 沈姊姊懂我第四百五十八章 西河渡第一五四二章 海軍上岸?陸軍下海?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兒至此(下)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長安第一九九零章 溯流而上,滿盤皆活第二零四零章 搶灘,不惜代價!第六百七十二章 不會太久第一一八零章 過新年第一七八七章 不可阻擋的力量第二一五零章 脣亡齒寒還是虛與委蛇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九百一十一章 入安定第一五零二章 朕的底氣第九百六十八章 有喜第八百七十二章 來者不善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第七百零九章 保護自己愛的人第一七八五章 炎黃的血第二二三三章 一箭三雕第二十三章 生變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三百零三章 看在後輩面子上第八百一十四章 請命第二一二四章 貿易體系下沉第一一四七章 血夜第二零八七章 鄴城在望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一九一六章 大漢的戲劇第一六一八章殿試題目第一四八八章 起名第一二一零章 行酒令第一二七五章 李淵的建議第一六九四章 戰到最後一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禮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一五二四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九百二十四章 密使第五百三十章 撤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三百零二章 來客第一百五十二章 禮物第一八七六章 匯合白袍,夜襲之計第二零一三章 沒有失誤是最大的失誤第六百二十三章 科技興國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八章 危機第兩千零七章 說好的輕兵呢?第一二九二章 沒得選第一三二八章 白鹿原上的風第一三五五章 戰鬥的節奏第二二一四章 陛下對軍隊的掌控第六百九十八章 對着喝毒藥第一千六十四章 大朝第二二六七章 周邊局勢第二零一八章 城牆上,各懷心思第九百零一章 生死壕溝第一千五十八章 給個“關公”拜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牆頭草的典型第九百三十三章 獨立成軍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長安第一千一十一章 血色建康府第一千七十三章 本將軍是妻管嚴第一七零七章 倒黴的崔景嵩
第八百二十四章 黑暗和恐懼第一七三九章 朕又不是豺狼虎豹第二零八九章 雄關漫道真如鐵第一三一九章 大相徑庭第九百九十四章 死士第二百五十七章 阻驚濤第一九七六章 巡營第一三六四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一四六四章 建康府外有田舍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八百六十八章 蜀中變化第一八一六章 “離經叛道”的二劉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一一九一章 和約第二百八十章 名勝第四百五十一章 對不住第一七一二章 見風使舵最擅長第八百八十四章 王昆的猶豫第一一五零章 正當時第一七八五章 炎黃的血第九百零六章 明知道第五百九十二章 揹負罪名第二三二六章 插手西域第十章 往事(上)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現狀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一八五九章 舊時代的背叛者第一八二五章 錢莊的問題第一七三六章 殺人先誅心第二三七零章 冼夫人,嶺南之幸第一五三一章 白袍的努力第二一六九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八百零二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零二章 應變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二三五二章 沈姊姊懂我第四百五十八章 西河渡第一五四二章 海軍上岸?陸軍下海?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兒至此(下)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長安第一九九零章 溯流而上,滿盤皆活第二零四零章 搶灘,不惜代價!第六百七十二章 不會太久第一一八零章 過新年第一七八七章 不可阻擋的力量第二一五零章 脣亡齒寒還是虛與委蛇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九百一十一章 入安定第一五零二章 朕的底氣第九百六十八章 有喜第八百七十二章 來者不善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第七百零九章 保護自己愛的人第一七八五章 炎黃的血第二二三三章 一箭三雕第二十三章 生變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三百零三章 看在後輩面子上第八百一十四章 請命第二一二四章 貿易體系下沉第一一四七章 血夜第二零八七章 鄴城在望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一九一六章 大漢的戲劇第一六一八章殿試題目第一四八八章 起名第一二一零章 行酒令第一二七五章 李淵的建議第一六九四章 戰到最後一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禮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一五二四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九百二十四章 密使第五百三十章 撤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三百零二章 來客第一百五十二章 禮物第一八七六章 匯合白袍,夜襲之計第二零一三章 沒有失誤是最大的失誤第六百二十三章 科技興國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八章 危機第兩千零七章 說好的輕兵呢?第一二九二章 沒得選第一三二八章 白鹿原上的風第一三五五章 戰鬥的節奏第二二一四章 陛下對軍隊的掌控第六百九十八章 對着喝毒藥第一千六十四章 大朝第二二六七章 周邊局勢第二零一八章 城牆上,各懷心思第九百零一章 生死壕溝第一千五十八章 給個“關公”拜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牆頭草的典型第九百三十三章 獨立成軍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長安第一千一十一章 血色建康府第一千七十三章 本將軍是妻管嚴第一七零七章 倒黴的崔景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