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七章 做好眼前事

可以說有了領先於整個時代的工業體系的大漢,無論是皇帝本人還是文武,乃至於無數的百姓和將士,都有了更大的野心。

這並不怪某個人,而是整個時代的驅動。

工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需要更加廉價的勞動力和原材料,需要更多的資本。

常年的戰亂,本來就讓大漢本土州府的青壯年勞力不多,再加上大漢各軍每年都需要擴編、都需要招募更多的青年從軍,不然的話就沒有辦法對北周形成徹底的優勢。

因此大漢境內的青壯年勞力自然就顯得彌足珍貴。

李藎忱勸導女性走出家門,一來是爲了提倡男女平等,二來就是爲了用說起來殘忍一些,卻是事實的廉價女性勞動力來解放出更多的男性勞動力。

這樣做可以解決現在大漢內部缺少青壯年勞力的問題,同時也能夠降低工業生產的成本,促進大漢工業的快速發展。

歷史上歐美各國得以快速實現工業化,和國內明顯的女人做工、男人在外征戰有很大的關係。

當然了,除了女性之外,大漢也需要更多更加廉價的勞動力,尤其是男性勞動力,畢竟女性依舊還是弱者,有很多力氣活不是女性能夠頂替男性完成的。

所以這些年來有大量的奴隸進入大漢市場。這些奴隸當然不可能是本土漢人,若是官府知道了誰敢公開售賣漢人奴隸,那自然是饒不了的。奴隸的主要來源便是安南、南洋等地,換句話說,基本上都是被抓來的。

抓奴隸的甚至不只是商賈,背後還有漢軍的全力支持。甚至漢軍,比如海軍戰船,都會親自上陣。不然的話幾名商賈僱傭的那些打手,還真不一定是當地土著的對手。

人家到底還是人多。

不過這些地方的人多數瘦小,數量有保證,質量自然參差不齊,所以大漢現在需要更多、更高質量的奴隸來滿足日益增長的工業需求和農耕需求。

除此之外,大漢還需要更多的錢財。

沒有什麼比直接從海外獲取黃金和白銀更方便直接的了。就算找不到真金白銀,海外貿易所帶來的巨大利潤也同樣令人眼紅。

貿易發展和開疆拓土,就是最好的選擇。

歷史上南宋偏安一隅,卻依舊能夠憑藉這海上絲綢之路成爲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豪富。

現在海上更沒有什麼人能夠和大漢形成競爭,尚且處於半開化的世界各地,對於來自於大漢的商品自然是趨之若鶩,他們不介意用珍貴的金銀珠寶去換取實際上很廉價的陶瓷、茶葉和絲綢,乃至於更多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產品。

貿易逆差的形成使得大量的錢財源源不斷涌入大漢商賈的手中,再經過他們進入大漢的金融體系,甚至進入大漢的國庫。

不要忘了,這些傢伙能夠走出去,背後少不了大漢海軍的保駕護航,所以他們是要給朝廷繳納很大一筆稅款的。更何況就算是沒有稅款,他們也願意把這些錢交給朝廷,以換取朝廷在他們走向更廣闊的的天地上的支持,並且幫助朝廷穩固後方。

大漢自家要是經濟崩潰了,那他們在外可就成了無根飄萍。

所以他們支持朝廷,朝廷也支持他們,最終形成良性循環。

不需要李藎忱勸說,整個社會的人都在傾向於開疆拓土。

只有打出去,纔有更多的金銀財富,纔有更多的勞動力。

這已經是一種共識,一種資本、文化、工業快速發展下所有人輕而易舉達成的共識。

即使是鮑興這種身在朝堂上的人,也期望着大漢的旗幟,能夠越過千山萬水,抵達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

世界很大,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但是華夏,依舊要成爲世界的中心。

李藎忱站起身,伸手在輿圖上比劃了一下,他所指的位置正是洛陽:“從這裡向西北,有西域,有蔥嶺,從這裡經過巴蜀向西南,過了南中便是天竺,而從巴蜀向西,羣山之上還有吐蕃,越過羣山還有大小勃律······”

這些都是輿圖上沒有畫出來的地方,聽得鮑興一愣一愣。

不過對於這些名字,他倒不算是完全陌生。

大漢白袍這些年也不是吃乾飯的,雖然還不至於派出人手深入這些地方,但是無論是實地探查也好、道聽途說也罷,相關的資料總還是整理了不少。甚至對於一些距離比較近的地方,諸如安南,已經開始派人前往展開工作,白袍就曾經在大漢進入安南的時候立下汗馬功勞。

身爲大漢的秘書監,這些知識鮑興就算是沒有翻閱過,也有所耳聞。

世界很大,現在他們所能看到的不過是冰山一角。這是白袍長期以來的工作帶給人們的認知,而在這之前,人們的認識裡,華夏九州之地幾乎就已經是世界的全部,東南西北這些荒蕪之地不管大小,都無法與華夏相比。

有這樣的認知也不能說是華夏的列祖列宗們目光短淺,甚至他們能夠一代一代人打下這麼大的版圖,已經不能說是目光短淺了。只不過華夏的疆域再往外不管是哪個方向,都將面臨惡劣的氣候條件和地理條件,以古人的醫療手段和技術手段,這些氣候和地理條件是很難克服的,所以古人幾乎沒有辦法在這些地方建立起來有效的統治。

李藎忱又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大漢的科技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之前,在大漢還不具備有良好的向外拓展並且建立穩固統治的能力之前,他不會貿然採取行動。剛纔所說的那萬千土地,固然誘人,但是李藎忱依舊還保持着最基本的理智在。

現在的大漢所需要的就是積攢資本、發展技術,周圍的南洋等地已經足夠大漢發揮了。

做好眼前事,比眼饞遠在天邊的土地來的好。在李藎忱看來,盛唐在西域的擴張實在是太快了,導致盛唐很大一部分國力都傾斜到西北方向,國內地方和中央之間的矛盾激化,最終演變成了安史之亂,李藎忱可不相信單單憑藉安祿山振臂一呼,就有那麼多人響應,歸根結底還是因爲有衆多基層官員對於朝廷的政策已經有所不滿。

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一四四二章 陰陽差錯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一一一九章 你們的名字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栽樹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第六百三十七章 皇族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九十三章 逆風行第四百八十三章 斷後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奈的周琛第七百零六章 怏怏不樂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膽就夠了第一九七九章 夾攻齊子嶺第七百五十八章 虛實不定第一九八八章 這不是田忌賽馬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六百一十一章 時也,命也!第一七五五章 年輕的白袍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一五四九章 林邑炮灰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六十九章 王軌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第九百五十六章 最大的諷刺第一千章 如此星辰如此風第二一七五章 低級的錯誤第一九四二章 步雲樓第三百七十五章 突破第二三二五章 河西巡撫第一七一四章 上陣父子兵第四百二十六章 遠方的來信第二一五五章 或許這就是幸福第二二三七章 工部右侍郎第二一七三章 男兒至死是少年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傳第三十六章 蕭世廉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雨愈急第九百二十一章 宇文溫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陰山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五百五十五章 月華如水第八百九十三章 街亭第一千六十章 再向河梁把琅琊越第一三零五章 走還是不走?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三百五十九章 戰如風第二十三章 生變第二零四零章 搶灘,不惜代價!第一三二三章 你的忠義不對第七百七十三章 會好好考慮第七百三十九章 離開的時候第一四二二章 尋求合作第兩千零一章 “如數”,“足額”第一六五四章 萬里狼煙第一六九九章 騎兵的肉搏戰第六百四十九章 練兵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戲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一四五五章 總有人要證明第二一一三章 最後的忠臣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年前的寧靜第二十七章 寂靜第三百四十八章 過三峽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第一九九四章 海軍,靠得住麼?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擔憂第一四八八章 起名第一四三八章 平渡溝第二零五零章 此間誠意,貴使放心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二一七九章 與此城共存亡第一五一五章 從蠻夷到漢人第四百六十章 陷陣第一四零九章 年輕人在成熟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一一九六章 從夫還是從父第二二六七章 周邊局勢第一五六九章 聖人第二一五三章 大漢自有國情第四百六十七章 晚了一步第一七二七章 整好以暇第一二八五章 倒黴蛋宇文溫第一一六一章 幾分真幾分假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一八七零章 我撿便宜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二零四六章 雞肋,雞肋第一三七四章 藍田受降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三百五十三章 城門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盤山下第二一三一章 龍門書院的新學生第九百七十九章 吾非劉玄德
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一四四二章 陰陽差錯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一一一九章 你們的名字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栽樹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第六百三十七章 皇族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九十三章 逆風行第四百八十三章 斷後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奈的周琛第七百零六章 怏怏不樂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膽就夠了第一九七九章 夾攻齊子嶺第七百五十八章 虛實不定第一九八八章 這不是田忌賽馬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六百一十一章 時也,命也!第一七五五章 年輕的白袍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一五四九章 林邑炮灰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六十九章 王軌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第九百五十六章 最大的諷刺第一千章 如此星辰如此風第二一七五章 低級的錯誤第一九四二章 步雲樓第三百七十五章 突破第二三二五章 河西巡撫第一七一四章 上陣父子兵第四百二十六章 遠方的來信第二一五五章 或許這就是幸福第二二三七章 工部右侍郎第二一七三章 男兒至死是少年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傳第三十六章 蕭世廉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雨愈急第九百二十一章 宇文溫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陰山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五百五十五章 月華如水第八百九十三章 街亭第一千六十章 再向河梁把琅琊越第一三零五章 走還是不走?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三百五十九章 戰如風第二十三章 生變第二零四零章 搶灘,不惜代價!第一三二三章 你的忠義不對第七百七十三章 會好好考慮第七百三十九章 離開的時候第一四二二章 尋求合作第兩千零一章 “如數”,“足額”第一六五四章 萬里狼煙第一六九九章 騎兵的肉搏戰第六百四十九章 練兵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戲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一四五五章 總有人要證明第二一一三章 最後的忠臣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年前的寧靜第二十七章 寂靜第三百四十八章 過三峽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第一九九四章 海軍,靠得住麼?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擔憂第一四八八章 起名第一四三八章 平渡溝第二零五零章 此間誠意,貴使放心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二一七九章 與此城共存亡第一五一五章 從蠻夷到漢人第四百六十章 陷陣第一四零九章 年輕人在成熟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一一九六章 從夫還是從父第二二六七章 周邊局勢第一五六九章 聖人第二一五三章 大漢自有國情第四百六十七章 晚了一步第一七二七章 整好以暇第一二八五章 倒黴蛋宇文溫第一一六一章 幾分真幾分假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一八七零章 我撿便宜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二零四六章 雞肋,雞肋第一三七四章 藍田受降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三百五十三章 城門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盤山下第二一三一章 龍門書院的新學生第九百七十九章 吾非劉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