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二章 書院等級和女學

很快李藎忱就以學生家長的身份爲兩個孩子辦好了入學手續,後天就正式入學。

龍門書院發展建設到現在,已經非常的全面。

李藎忱現在所站的二層回形樓,位於龍門書院的正門正前方,是書院的辦公之處。而回形樓的一側是文廟,另一側是武廟,代表着龍門書院培養的學生將文武兼備。

從這個辦公樓向兩側延伸,蒙學、塾學再到大學堂分列開來,從山腳一直延伸到山坡上。這三種學堂自然也就對應着後世的小學、中學和大學,大漢現在已經完成了大量書院和更側重於培養技術的綜合類學院的建造,甚至大多數居住在城鎮中的居民子弟都已經可以上學讀書。

因此將這些書院和學院劃分級別以利於管理便是當務之急,按照內府的規劃,書院將會被劃分爲三個等次,分別涵蓋啓蒙教育、之前的私塾教育以及後來的書院教育,並且內府已經在和禮部商議,改進科舉考試的選拔要求,至少需要塾學畢業的人才能參加科舉考試,以求能夠幫助科舉考試預選篩查掉很多本來就只是濫竽充數的人,同時也進一步推動民間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

現在朝廷已經給了每一個平民百姓出人頭地的機會,但是這樣的機會也是要經受完整的教育才能夠得到的,你連書都沒有讀過,就不要再來添亂了。

讓子孫後代接受教育,換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是很多人都樂意於去接受的,畢竟隨着社會的日漸繁榮,任何人都不期望自己的子孫後代和自己一樣,依舊過着飢一頓飽一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但是現在是一個剛剛結束亂世的時代,生存和溫飽纔是最重要的問題,讀書學習還不如老老實實在家裡耕地來的穩妥呢,保不齊什麼時候戰火重燃,讀再多的書也都完蛋。

朝廷和內府現在要做的自然就是逐漸扭轉這種概念,讓百姓,尤其是那些依舊遠離城鎮的百姓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從而也能夠爲朝廷培養更多的人才。

現在朝廷只是完成了對這些書院的等級劃分,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也是從科舉考試等等角度出發,而按照李藎忱之前已經同意,或者說背後本來就有李藎忱指揮參與的教育體系建設綱要,下一步就是要推動大漢的百姓義務接受教育,相配套的自然也是整個書院體系從內府之中剝離出來,成立單獨的部門單獨管理,以避免和其餘部門出現權限不明的問題。

只不過現在大漢境內的書院數量還遠遠沒有達到能夠實現對新一代年輕人全面教育的地步,因此這些都需要容後再議。而且在此之間,接受教育本來就是社會上層人士的專權,之後進入書院亦是如此,尋常百姓家的子弟又有多少能夠進入書院?除了箇中翹楚之外,其餘大多數的實際上還是勳貴和世家子弟罷了。

因此現在朝廷要是推動全面的教育,不但普通百姓可能不會支持,這些勳貴上層更是很大的阻力,就和當初朝廷推行科舉制的時候一樣。不過李藎忱已經下定決心的事,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改變,到時候這些傢伙們假如不識相的話,那李藎忱也不介意再再一次“正旦大典之變”。

不過現在李藎忱向前走的每一步都是穩中求勝,因此在沒有十足的把握,他也不會貿然把自己推到這些人的對立面。

溫水煮青蛙,講究的就是一點一點的剝掉這些人的依靠,等到他們回過神來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反而成了少數派不說,甚至就連接受了新式思想和教育的後輩孩子們,都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到了這種情況下,再反抗似乎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每一次時代的變革之中,都會有那麼一些思想保守的人,但是也會有更多甚至不惜與自己的階級對立的人,前者註定要爲舊的時代殉葬,而後者則註定會成爲新時代的英雄。

出身,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關鍵還是你想不想去做。

話說回來,再看這龍門書院兩側,都是一樣的構架。

之所以有這麼完整的兩套班子,是因爲龍門書院將會是大漢第一個在同一書院之中同時開辦普通學堂和女學的。

女學,這也是一個新鮮的事物。

女子入學,歷朝歷代都沒有過先例。甚至在整個華夏曆史上,封建社會階段都是不折不扣的男權至上,因此女子入學簡直想都不想要想,讀一讀自家的私塾就已經算幸運的了,女子無才便是德。即使是在最開放的唐代,這也是聞所未聞的。

當然了,書院和學堂,也不是每個時代都有的,華夏曆史上有完善的書院系統都要到宋代了。

大漢的書院歸內府指揮,而內府又歸後宮妃嬪統籌調度,因此女學自然也就在後宮妃嬪們的爭取下以及李藎忱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下應運而生。

只不過女學到底還是在這個時代過於“離經叛道”,時至今日也只有建康府和成都府兩個地方開設了女學,而且也都是依附在金陵書院和成都書院下,共享師資力量,並沒有自己完全獨立的領導和教育班子,但是名義上卻是獨立的,因此怎麼看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想想也是,在這個時代開辦女學,所要頂着的輿論壓力可想而知。

而龍門書院內部所開設的這個女學,和之前的兩個女學就已經完全不一樣,這個女學是完全隸屬於龍門書院的一部分,和對面的男學並列,不再是偷偷摸摸附屬於某個書院,算是女學開辦上邁出的堅實一步。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接受把自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兒送到書院裡面來學習的,和另一邊所有學生幾乎都是各個家中的翹楚不一樣,女學這邊的學生幾乎都是商賈、工匠等等的孩子,對於他們來說,書院和工商實際上都屬於新生事物,這個時候自然也要多加支持,而且孩子養在家裡也不指望能怎麼樣,去學院之中學到一些真才實學,以後保不齊還能在打點家業的時候幫上忙。

第九百五十六章 最大的諷刺第一八三二章 元從系的任務第六百一十七章 同盟第二百一十三章 搶灘第一五三二章 何謂漢人,何謂大漢第一九九四章 海軍,靠得住麼?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一百八十三章 制勝第二一零零章 城門洞開,漢騎入城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轍第一三零八章 軍心潰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第一四五零章 出賣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二一三一章 龍門書院的新學生第一三九六章 老驥伏櫪第二三五零章 上天第五百三十章 撤第六百四十九章 練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驚馬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後奏第九百一十章 初見李淵第九百二十九章 漢王妃第一七二四章 逆流而上是男兒本色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一千九十八章 橫刀第一九三零章 陛下對皇后有猜忌?第八百一十八章 可以談談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二百七十四章 命途第一四八九章 幾代人的努力第四百二十章 你就是那個雞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四百六十九章 要命的時間第二一五八章 祭壇上的五個牌位第一二二一章 南陽攻略第一千三十八章 留後路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一九三六章 海運的發展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八百六十五章 自請第一六三五章 換個地方見面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二百八十六章 環環相扣第八百零五章 誘餌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二二七九章 心服口服第一三八五章 給尉遲迥的信第四百七十章 貓鼠遊戲第七百二十四章 走水第六百零九章 來信第二百二十二章 綾羅之下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二百七十二章 江陵夏日第二三六零章 上山採蘼蕪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後奏第六百八十五章 前夜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種第一二六三章 豬隊友第四百三十一章 條件第一千二十五章 戰爭的演變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一七三一章 斷後也是老夫來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流涌第九百六十五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一二四二章 幾成把握第四百一十二章 如風第一八三六章 這是頭孤狼第六百四十八章 同意又何妨第一三九零章 惺惺相惜第二百六十九章 飛將軍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蕭湘第二百六十章 戰旗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決戰方案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總是短第一百五十九章 槳聲燈影第一千二十八章 輪戰第二一三三章 題名第一七七五章 父與子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第一一六三章 漢土第二零六四章 北岸對峙,壕溝之間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第一千七十二章 功過分開第一一六三章 漢土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一八二六章 小管家第二一一三章 最後的忠臣第兩零一零章 好像哪裡不對
第九百五十六章 最大的諷刺第一八三二章 元從系的任務第六百一十七章 同盟第二百一十三章 搶灘第一五三二章 何謂漢人,何謂大漢第一九九四章 海軍,靠得住麼?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一百八十三章 制勝第二一零零章 城門洞開,漢騎入城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轍第一三零八章 軍心潰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第一四五零章 出賣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二一三一章 龍門書院的新學生第一三九六章 老驥伏櫪第二三五零章 上天第五百三十章 撤第六百四十九章 練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驚馬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後奏第九百一十章 初見李淵第九百二十九章 漢王妃第一七二四章 逆流而上是男兒本色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一千九十八章 橫刀第一九三零章 陛下對皇后有猜忌?第八百一十八章 可以談談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二百七十四章 命途第一四八九章 幾代人的努力第四百二十章 你就是那個雞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四百六十九章 要命的時間第二一五八章 祭壇上的五個牌位第一二二一章 南陽攻略第一千三十八章 留後路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一九三六章 海運的發展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八百六十五章 自請第一六三五章 換個地方見面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二百八十六章 環環相扣第八百零五章 誘餌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二二七九章 心服口服第一三八五章 給尉遲迥的信第四百七十章 貓鼠遊戲第七百二十四章 走水第六百零九章 來信第二百二十二章 綾羅之下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二百七十二章 江陵夏日第二三六零章 上山採蘼蕪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後奏第六百八十五章 前夜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種第一二六三章 豬隊友第四百三十一章 條件第一千二十五章 戰爭的演變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一七三一章 斷後也是老夫來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流涌第九百六十五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一二四二章 幾成把握第四百一十二章 如風第一八三六章 這是頭孤狼第六百四十八章 同意又何妨第一三九零章 惺惺相惜第二百六十九章 飛將軍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蕭湘第二百六十章 戰旗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決戰方案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總是短第一百五十九章 槳聲燈影第一千二十八章 輪戰第二一三三章 題名第一七七五章 父與子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第一一六三章 漢土第二零六四章 北岸對峙,壕溝之間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第一千七十二章 功過分開第一一六三章 漢土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一八二六章 小管家第二一一三章 最後的忠臣第兩零一零章 好像哪裡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