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二章 超前

民族星散、文明林立,這不是李藎忱想要看到的。

盛唐因何而盛?

不外乎把周圍一圈都打服了之後,再敞開胸襟廣納八方來客。

但是盛唐因何而敗?

所謂的八方來客,終究只是客人。主人家一旦起火,他們跑的比誰都快。更何況在主人家放火的,實際上也是一個客人。

因此李藎忱認可大唐的胸襟和氣度,但是也認爲大唐把這些來客的忠心之類的看的太濃厚了。

人家和你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甚至不同語言,又何必爲保衛大唐而戰?

所以李藎忱既要能夠招徠八方,又要把他們的文化雜糅進華夏文化之中,用華夏的文明去吞併他們的文明,尤其是李藎忱還可以通過波斯人以及未來註定會登場的阿拉伯人等等對外傳播華夏文化,注意,這裡的傳播並不是讓西方人知道,遠方有一個遍地是黃金和絲綢的國度,而是讓他們感受到華夏文明的魅力,這種魅力不僅僅是體現在物產上、體現在語言上,更體現在華夏更加先進的社會制度和科技水平上,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向華夏學習甚至直接成爲華夏的一部分。

茶,誰都可以種。

黃金,誰都可以開採。

但是先進的制度,制定了就註定會比別人領先;先進的科學技術,研發出來了就註定能夠爲自家百姓帶來遠勝過其餘文明的生活水平。這些纔是能夠讓百姓安居樂業並且傾心於維護現在這種制度的底氣所在,也是讓其餘文明和華夏文明碰撞之後能夠心甘情願的成爲華夏文明一部分的底氣所在。

簡而言之其實就是兩個字,超前。

在思想上、在生產上、在制度上實現完全的碾壓。

無論是軟實力還是硬實力,讓你們連想都不敢想,看到了又怎能不驚訝?

正在緊張整理奏章的閻毗以及其餘秘書監官吏、正圍繞着沙盤爭執不下的張須陀和太尉府參謀們、正在開列發展綱要的各部官員,或許沒有人想過,此時正坐在龍椅上,看上去似乎已經快要睡着的陛下,實際上心中又是怎樣的一番盤算。

若是知道的話,他們或許也只是一笑了之。

畢竟現在西北之戰還未塵埃落定,陛下的思緒就已經飄過了西域、一直到遙遠的西方,對於他們來說,這屬實是難以理解,畢竟那是過於陌生的一片天地,要不是大漢最近在南洋的航海探索已經有些進展,要不是在當年那個大漢還在的時候,人們就已經多多少少知道西邊還有一個大秦的話,恐怕大家更是會對陛下的想法感到奇怪。

不過好在至少現在大漢內部已經逐漸沒有了華夏爲中央之國、周邊屆時荒蕪之地的想法,不然的話李藎忱的這些想法想要推行似乎都不太現實。

——————————

陛下視察長安工坊,這是好幾天前秘書監就已經通知了的。

不過奇怪的是陛下並沒有通知說自己具體什麼時候來,也沒有說自己會帶着什麼人來。

而現在西北戰事緊張,工部一開始還着手準備了一下,後來發現陛下似乎一直沒有駕臨的意思,所以大家索性就繼續各忙各的。西北那邊那麼大的器械需求量,這些當然不是憑空冒出來的,西北工坊的生產能力不敢恭維,因此壓力實際上都落在長安工坊上。

如果不是蕭摩訶打通洮水,讓巴蜀工坊的各種器械能夠通過漢中、武都直接抵達前線,長安這邊要面臨的壓力可能更大。

還好,還好,北伐已然結束,不然整個工坊上下真的要炸毛了。

工坊的運轉方式實際上也很簡單,在農閒的時候大量僱傭農民充當工坊之中的臨時工,而農忙的時候,工坊依舊可以憑藉原本固定的人手保持一定的生產能力。尤其是陛下勸導女性出門就業之後,很多輕工業生產的工坊中實際上就只剩下女性了,因此這些以冶煉、鑄造爲主,應該算是重工業的工坊也能夠保持固定數量的丁壯可以不用從事農業生產等等。

畢竟工坊打造出來的農耕器械逐漸普及,無疑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了農耕需要的人手,這些人手再進入工坊從事生產,自然讓更多的器械被生產出來,然後逐漸向更遠的地方推廣、以解放出來更多的人手,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不說別的,至少現在大漢軍隊很少再需要和當初那樣時不時的從事農耕了。

北伐戰事結束之後,李藎忱在各軍之中抽掉了部分精銳以及斷後的部隊率先進入西北,而對剩下休整中的軍隊,李藎忱已經開始着手推動裁軍。

多年征戰,軍中也已經開始出現老齡化的問題,一些上了年紀的士卒以及低層官員,顯然一來戰力已經比不上年輕人,二來隨着各式各樣的火器逐漸進入軍中,一輩子征戰、思想更傾向於保守的他們顯然也發現自己已經逐漸跟不上時代,因此讓他們退役也是必然的,不然等到火器逐漸列裝全軍之後,這些人很有可能反而變成拖後腿的。

除此之外,從朝廷本身的角度來說,國內已經沒有什麼戰事,南方的開拓又有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代勞,因此陸師的主要任務實際上就只剩下東北、西北兩處,至少在這兩個方向上征戰是用不到數十萬大軍的,該退役的自然都抓緊退役。

漢軍將士平日裡以訓練爲主,很少從事農耕,因此這也就意味着每多一名將士,後方就會少一個青壯勞力,長此以往,朝廷必然會不堪重負,尤其是農業和工坊在人的爭奪上的矛盾已經逐漸顯露出來,農部天天在朝堂上和工部吵個不停,因此只有把軍隊的人放回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裁軍也不是直接就把這些人趕回家。

朝廷根據每個人的意向進行安置,家中還有人的,自然可以回家;家中要是已經沒有人了的——這在亂世之中並非什麼不常見的事,甚至很多人本身就是因爲家破人亡、只能從軍——那麼朝廷會根據其個人意願,看其是願意服從朝廷安排和其餘退役的袍澤們一起耕耘,還是返回家鄉。

第一四五九章 背叛與信任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八百四十五章 還有大目標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膽就夠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八百七十一章 冬來第一一五二章 葉護大帳第二一三七章 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三百八十六章 未來的對手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星火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九百四十二章 農耕事宜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第九百四十二章 農耕事宜第一九七八章 先連成一片第一七九六章 金墉城破第二一七八章 雪中送炭第二一零一章 整理衣冠,自入宮中第七百一十章 我要見姊夫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區劃第八百三十八章 負隅頑抗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會師靈武第二零九七章 天下將定,萬里無塵第一千六十七章 鬥志昂揚第一七零三章 回來加班吧,諸位第四百五十九章 喋血渡口第二百五十七章 阻驚濤第二二三五章 陛下給我買的第一二六八章 老天爺的玩笑第一七一三章 又是桃林塞(章節上傳錯誤,補償加更一章)第一九六二章 興替第一一一八章 一份子第一三七三章 皆大歡喜第一一四九章 血償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態第二三三二章 是空中樓閣麼?第三百零七章 敵暗我明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關外幾人回第一六四二章 臨陣,重甲士的威力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處第二一五五章 或許這就是幸福第八百七十六章 亂世的主題第二零六四章 北岸對峙,壕溝之間第七百二十三章 驚起第二二七四章 吾道不孤第五十九章 始興槍王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二一四八章 御史臺的都不好惹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選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二零一八章 城牆上,各懷心思第一六九四章 戰到最後一人第一百章 繼承第三百九十五章 答案第二二八八章 大漢第一份公開的輿圖第二百六十五章 會師第一六四三章 貧富差距第三百九十章 流民第一九四三章 以後同殿爲臣,應該的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風起第九百九十章 激戰湘州城第一九三四章 振興兩淮第一七三一章 斷後也是老夫來第一八一四章 調動第七百五十四章 真正意圖第二三六一章 產業定位不準確第五百七十二章 血水第一百零五章 遇襲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得手第六百二十一章 守好底線第一三九四章 打上門來第七百零七章 大婚流程第一四六三章 班師回朝第一百六十五章 爭奪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二百章 公安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難做!第一九七七章 甲騎恐有千餘第十四章 審訊第九百一十二章 外交家第二十五章 殘忍第一四二六章 樑睿之死第一六八八章 王軌的去向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第二三五六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二零四四章 且用且珍惜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一一八七章 忍無可忍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盡第一五八一章 各領風騷數百年第二一五零章 脣亡齒寒還是虛與委蛇第一六七五章 窄窄的棧橋第二一八二章 愛卿之苦,朕知之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
第一四五九章 背叛與信任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八百四十五章 還有大目標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膽就夠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八百七十一章 冬來第一一五二章 葉護大帳第二一三七章 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三百八十六章 未來的對手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星火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九百四十二章 農耕事宜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第九百四十二章 農耕事宜第一九七八章 先連成一片第一七九六章 金墉城破第二一七八章 雪中送炭第二一零一章 整理衣冠,自入宮中第七百一十章 我要見姊夫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區劃第八百三十八章 負隅頑抗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會師靈武第二零九七章 天下將定,萬里無塵第一千六十七章 鬥志昂揚第一七零三章 回來加班吧,諸位第四百五十九章 喋血渡口第二百五十七章 阻驚濤第二二三五章 陛下給我買的第一二六八章 老天爺的玩笑第一七一三章 又是桃林塞(章節上傳錯誤,補償加更一章)第一九六二章 興替第一一一八章 一份子第一三七三章 皆大歡喜第一一四九章 血償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態第二三三二章 是空中樓閣麼?第三百零七章 敵暗我明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關外幾人回第一六四二章 臨陣,重甲士的威力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處第二一五五章 或許這就是幸福第八百七十六章 亂世的主題第二零六四章 北岸對峙,壕溝之間第七百二十三章 驚起第二二七四章 吾道不孤第五十九章 始興槍王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二一四八章 御史臺的都不好惹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選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二零一八章 城牆上,各懷心思第一六九四章 戰到最後一人第一百章 繼承第三百九十五章 答案第二二八八章 大漢第一份公開的輿圖第二百六十五章 會師第一六四三章 貧富差距第三百九十章 流民第一九四三章 以後同殿爲臣,應該的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風起第九百九十章 激戰湘州城第一九三四章 振興兩淮第一七三一章 斷後也是老夫來第一八一四章 調動第七百五十四章 真正意圖第二三六一章 產業定位不準確第五百七十二章 血水第一百零五章 遇襲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得手第六百二十一章 守好底線第一三九四章 打上門來第七百零七章 大婚流程第一四六三章 班師回朝第一百六十五章 爭奪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二百章 公安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難做!第一九七七章 甲騎恐有千餘第十四章 審訊第九百一十二章 外交家第二十五章 殘忍第一四二六章 樑睿之死第一六八八章 王軌的去向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第二三五六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二零四四章 且用且珍惜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一一八七章 忍無可忍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盡第一五八一章 各領風騷數百年第二一五零章 脣亡齒寒還是虛與委蛇第一六七五章 窄窄的棧橋第二一八二章 愛卿之苦,朕知之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