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二章 興替

由寺廟改建的屋舍看上去稍微破敗了些,不過在這之前,裴矩就帶着先生們親力親爲對房頂、牆體等等都進行了加固,除非是地動山搖,不然的話一場雨雪是撼不動這屋舍的。

琅琅的讀書聲從屋舍中傳來。

門向外推開,裴矩緩步走出,外面的陽光帶着暖意。

趁着學生們讀書的時候,裴矩走出來透口氣。

屋子裡或許是應該爲了當初供奉佛像所用,所以頗爲陰暗,甚至還不得不點燃蠟燭,讓裴矩總覺得心裡有些壓抑。

畢竟對於現在的大漢,對於這個時代來說,一切應該是光明向上的纔對。

旁邊的工地上傳來“叮叮噹噹”的聲音,新的校舍面向太陽的方向,靠近奔流的河水,將會是遠比現在要好的選擇。

再堅持幾個月,就能夠搬入新校舍了。

現在學院之中的學生很少,而且都不是高年級的。

龍門書院到底還只是一個輪廓,招生也暫時定於今年恩科春闈之後,以避免和春闈形成交錯,現在招收的這些學生,都是低年級的,基本都是入洛隨駕官員的子女或者族中適齡子弟,在家裡也沒有什麼人有閒心管他們,還不如先丟到龍門書院來呢。

若是從低年級經過內部的選拔考試進入高年級,可要比到時候和一羣人擠破了腦袋爭奪高年級的名額來得好。

說到底,這只是一些剛剛過了牙牙學語年紀的孩子罷了,不過裴矩並不感到失望,一切纔剛剛開始,時間久了自然就會步入正軌。廣廈也不是一日就建成的,即使是朝中官員們對於龍門書院這等公立的學院都如此鼎力支持,那之後龍門書院會發展到什麼樣的地步,可想而知。

裴矩從來不懷疑龍門書院的未來,也不懷疑自己的未來。

他低頭看了一眼自己手裡的課本,這是禮部最新編撰的書院低年級通識課本,課本的前半部分是從《詩經》、《離騷》乃至於《玉臺新詠》之中選出來的優秀詩詞,中間一部分是從《論語》、《春秋》等中選出來的有哲理的文章,而後一部分則是歷史知識,從遙遠縹緲的炎黃時期一直延續到此時此刻。

各個篇章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有的是教授學生美好的道德品質,有的則是教授學生一些爲人處世甚至治國理政的哲理,還有一些,就比如那些歷史知識,自然便是培養學生對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歸屬感,以及身爲一個華夏人的榮耀感。

我們是一個從炎黃到現在泱泱四千年的大國,我們現在腳下的這片土地是列祖列宗血汗凝聚,因此我們要珍惜祖宗的勞動成果,甚至不惜用性命去捍衛這一片山河。

裴矩之前也不是沒有給學生上過課,家族之中的子弟,有空閒的時間他也會親自教導,畢竟誰不希望自家子弟能夠得到家傳絕學之後出人頭地?

但是他還真的從來沒有上過這樣的課,拿到課本的時候,即使是裴矩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還是難免驚訝。

從前人們教書育人,所使用的一般都是聖賢的詩詞歌賦或者文章,以死記硬背爲主,箇中如何理解,往往還得依靠個人造化,而且往往這些理論很是零散,各家各戶又往往有所私藏,優劣不一。

不說別的,就是徐陵家那麼多藏書,徐家子弟在讀書學習上就肯定比別家有優勢。

而現在的課本,不但挑選今古優秀文章直接公之於衆,讓總角之齡的孩子也能夠理解和背誦,而且還更成體系化,能夠讓人融會貫通,更好的結合過往和現在,尤其是將華夏古往今來的歷史直接呈現出來,讓人耳目一新。

更爲重要的是,並不是某個書院有資格使用這樣的課本,而是所有的書院,甚至無論是公立的還是私立的,都有資格使用由禮部統一編撰、排版和印刷的課本,只不過公立的書院,都是由禮部集中發下去了,而私立的書院就需要自行購買了。

朝廷還沒有財大氣粗到那個地步,尤其是禮部,六部之中最大的清水衙門說的就是他們,江總這傢伙纔不會白白便宜那麼多人的。

當然了,你們私立書院不想要這些教材也可以,但是看看教材封皮上“徐陵”、“顧野王”這些執士林牛耳的名字,就代表着這教材的可信度。

你們難道覺得沒有了這些教材作爲支撐,還能夠吸引到足夠多的學生麼?從先生到教材你們都比不上公立的書院,學生憑什麼去你們那裡?

教材本身只是讓裴矩震撼的一部分,更讓裴矩震撼的,還是在歷史部分的開頭,陛下親自題寫的一句話。

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

裴矩不得不表示,就憑陛下有膽量把這麼一句話寫出來,他就是一個值得自己敬佩的君主。前兩句尚且還好,最後一句,涉及到的可就是歷朝歷代最忌諱的東西。

興替!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衆所周知的,但是任何一個王朝的君主都希望自己能夠傳百代乃至千代萬代,國祚綿長不息,而李藎忱明確的指出了,朝代乃至於時代的興替是必然的,不要畏懼時代的改變,每一個人甚至要隨時做好準備去追隨時代的改變,甚至去改變時代。

作爲一個後世人,李藎忱很清楚,當科技和思想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改變是必然的。

他並不奢求自己的子孫能夠傳千代、萬代而爲君,他只期望這個民族能夠從歷史的興替之中尋找到經驗和教訓,然後再下一次整個時代都發生改變的時候,依舊能夠頑強而堅定的屹立在潮流的巔峰上,俯瞰芸芸各族。

裴矩不知道陛下是如何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不過陛下已經做到了太多常人做不到的,所以也不足爲奇。

和他做對手,宇文憲可還真是倒黴啊。

或許拱手投降的宇文贇和陳叔寶,纔是幸運的吧?

身後的讀書聲逐漸小了下來,而正好隔壁的先生也走過來。

“這就到時間了?”裴矩恍然回過神來。

他聽到了下課的鐘聲。

那先生整好以暇的看着他,眼神的意思分明是:難道你不信?

第一七六七章 先解決哪個倒黴蛋第七十章 衝殺第一二七三章 少年將才第一千零七章 你們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一九三九章 醫療發展的好處第一五二七章 戰盧容,火槍對炮灰第一五六九章 聖人第十九章 火光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五百六十四章 想的簡單第一九六二章 興替第一四八九章 幾代人的努力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靠稟報打仗?第二二三一章 什麼樣的大漢第七十七章 年輕第七百四十六章 遁走第一六四七章 潼關下,火炮初戰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浴血黃沙第一四七三章 兩相權衡第六百八十七章 相逢猶似在夢中第一三七四章 藍田受降第八百一十三章 態度不同第八百三十二章 秋去第一千二十九章 塹壕戰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謙的掙扎第七百三十九章 離開的時候第一千二十四章 後塵第一千零九章 靈前第七百四十二章 沒有動靜第四百七十一章 他在想什麼第一二一四章 穩紮穩打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一一三一章 忍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雨如晦第一五六一章 男人的浪漫第一四七零章 南中的茶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六百二十章 爲敵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變第四十九章 亂戰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一八五七章 痛並快樂着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六百二十八章 變了第一六一七章 爭功第一千一十一章 血色建康府第七百六十二章 南山霧第八百零八章 被包圍的陳智深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第一八八一章 糧價不穩第一五五四章 阡陌交通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一二三九章 如荒草瘋長第一八二二章 山東見聞第五百三十三章 山外蒼天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一六三四章 市場的胃口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一千八十五章 讓他滾過來第二零三三章 幽州捷報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態第五十九章 始興槍王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一一七二章 毀滅的力量第一三七五章 長安城外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會拒絕的辦法第三百二十七章 楊樹枝紋飾第七百一十三章 不惜抗旨第一五三六章 各司其職第二百二十章 缺口第三十二章 身份第一七七零章 問計第二二五八章 開幕第一五九二章 戰爭開始的時間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變第一百零四章 親衛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脅第一二九六章 陛下不是之前的陛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難得的破綻第二十四章 誘餌第一五八九章 快了,快了第一二零七章 白袍的重心第一四四二章 陰陽差錯第二百七十五章 鶯啼第二百三十九章 勢均力敵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二二七八章 願賭服“贏”第一八四六章 韓擒虎的殺威棒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八百八十九章 無準備的仗第六百八十章 該信任誰?
第一七六七章 先解決哪個倒黴蛋第七十章 衝殺第一二七三章 少年將才第一千零七章 你們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一九三九章 醫療發展的好處第一五二七章 戰盧容,火槍對炮灰第一五六九章 聖人第十九章 火光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五百六十四章 想的簡單第一九六二章 興替第一四八九章 幾代人的努力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靠稟報打仗?第二二三一章 什麼樣的大漢第七十七章 年輕第七百四十六章 遁走第一六四七章 潼關下,火炮初戰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浴血黃沙第一四七三章 兩相權衡第六百八十七章 相逢猶似在夢中第一三七四章 藍田受降第八百一十三章 態度不同第八百三十二章 秋去第一千二十九章 塹壕戰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謙的掙扎第七百三十九章 離開的時候第一千二十四章 後塵第一千零九章 靈前第七百四十二章 沒有動靜第四百七十一章 他在想什麼第一二一四章 穩紮穩打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一一三一章 忍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雨如晦第一五六一章 男人的浪漫第一四七零章 南中的茶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六百二十章 爲敵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變第四十九章 亂戰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一八五七章 痛並快樂着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六百二十八章 變了第一六一七章 爭功第一千一十一章 血色建康府第七百六十二章 南山霧第八百零八章 被包圍的陳智深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第一八八一章 糧價不穩第一五五四章 阡陌交通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一二三九章 如荒草瘋長第一八二二章 山東見聞第五百三十三章 山外蒼天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一六三四章 市場的胃口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一千八十五章 讓他滾過來第二零三三章 幽州捷報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態第五十九章 始興槍王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一一七二章 毀滅的力量第一三七五章 長安城外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會拒絕的辦法第三百二十七章 楊樹枝紋飾第七百一十三章 不惜抗旨第一五三六章 各司其職第二百二十章 缺口第三十二章 身份第一七七零章 問計第二二五八章 開幕第一五九二章 戰爭開始的時間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變第一百零四章 親衛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脅第一二九六章 陛下不是之前的陛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難得的破綻第二十四章 誘餌第一五八九章 快了,快了第一二零七章 白袍的重心第一四四二章 陰陽差錯第二百七十五章 鶯啼第二百三十九章 勢均力敵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二二七八章 願賭服“贏”第一八四六章 韓擒虎的殺威棒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八百八十九章 無準備的仗第六百八十章 該信任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