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一章 什麼樣的大漢

大漢能夠保證這些世家的生命安全、能夠給他們足夠多的賺錢機會,而且他們家族中的子弟通過統一的科舉考試還有機會前來中原做官,甚至有能力的,躋身朝堂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相比於現在在夾縫之中生存,李藎忱相信這些世家會做出正確的決定。

不過李藎忱也注意到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河西不管怎麼說,距離大漢還是太遠,距離西域和吐谷渾卻太近了。

或許大漢能夠征服西域和吐谷渾,但是永遠也解決不了第一個問題。歷史上中原王朝強盛則可以掌控河西,中原王朝衰弱,防線就會被一路拉回到洮水這裡,也就是秦始皇一開始設立長城的地方。

因此河西的漢人世家們會逐漸忘記了很多所謂的民族和家國觀念等等也在情理之中,並不是他們對不起這個民族,而是這個民族,或者準確說曾經的統治者們對不起他們,畢竟被丟在河西黃沙戈壁之中孤立無援的不是掀動八王之亂的哪位親王,而是這些倒黴的世家。這麼多年苦苦堅持,甚至李藎忱都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他們對於自己這個漢人的身份,恐怕懊惱和厭煩也勝過喜愛和自豪。

要是自己是突厥人、是吐谷渾人,保不齊日子要過的遠比現在來得好。

只不過在短時間內李藎忱也不能確信這些已經逐漸演變爲唯利是圖的世家,是否能夠重新拾起作爲大國子民的驕傲和自豪,所以李藎忱鞏固河西絕對不能依賴於他們。

他們或許可以通過自己對河西和西域的熟悉,幫助大漢建立起來一張籠罩整個西域的貿易和情報網,但是絕對很難幫助大漢穩固在這些地方的根基。

所謂根基,是指的朝廷已經能夠對這個地方一切的發展和進步擁有絕對的指揮權,派遣什麼樣的官吏、駐紮什麼樣的軍隊、推動什麼樣的政策等等,和中原腹地州府沒有什麼兩樣,百姓知有朝廷而不知有世家,知爲大漢子民而不知此地曾經羣雄並立。

這些都是需要慢慢來的。

河西魚龍混雜,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更是中原和西域的往來咽喉要道,這裡不是和南洋等地一樣的一張白紙。

李藎忱只有勾勒出來一副濃墨重彩的藍圖,才能夠吸引所有人的注意,並且讓大家對河西的發展有足夠的信心。

這件事自然就要落在基建上。

換句話說,就要落在加快大漢和河西之間的聯繫上。

從長安到武威再到敦煌,所需要消耗的時間每縮減一天,這些看上去孤懸塞外的地方對於大漢的歸屬感就多一點。

工部最近藉着北方不少工匠加入的機會,總算是能夠騰出來一些人手專注於新技術的研發,李藎忱之前就已經聽說工部有了一些新的發現,看來是時候去看一看了。

不過基礎設施的建設終究只是整個社會發展的一小部分,歸根結底朝廷還是要從資源、經濟等等多方面下手,河西可以變成大漢伸出去的一隻手,但是絕對不能變成大漢可有可無的一把刀。

看着各部官員們正在圍繞朝廷新提出的河西發展大綱討論,因爲各種細節爭執不下,李藎忱不由得一笑。

河西雖然還未平定,甚至戰鬥猶然進行在關鍵的階段,但是李藎忱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而且他對河西,也勢在必得!

而如何把河西徹底融入大漢,實際上也是李藎忱現在想要做的一個實驗。

大漢從當初立足於巴蜀的一個地方勢力走到今天,吞併的大小勢力也不在少數,其中不乏南陳和北周這樣的龐然大物,當然也有南中、嶺南各地的一盤散沙一樣的大小部落。

但是這些勢力,要麼是和陳、週一樣,不是漢人建立的就是已經完全實現漢化的王朝,大漢滅其之後,自然而然就能與之融合;要麼就是一羣剛剛從刀耕火種的生活之中走出來的小部落罷了,如之前所言,他們對於李藎忱來說不過就是一張白紙,任由李藎忱塗抹都可以,畢竟大漢帶來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那麼的高級和新鮮。

而河西不一樣,西域也不一樣。

這裡有文化已久,或是從東方而來的華夏文化,或是從西方而來的波斯、佛教文化,匯聚在一起,早就已經不是一張白紙。

李藎忱需要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更需要把這整張畫卷上都寫上大漢的名字。不管你們這些文化是怎麼相互碰撞、相互排斥的,至少這都是大漢的地盤,是在大漢的監管之下。

而這樣的最終結果,顯然就只剩下一個,那就是融合。

矛盾、積怨,堆積在一起,可能會爆發出衝突,導致強的能夠佔據上風,而弱的只能乖乖離開,這就是西域多少年來的規則。哪種文化更加強盛,自然就更能主導西域,可惜華夏文化距離西域實在是太遠了,王朝強盛尚且還能施加直接影響,但是內亂爆發,西域轉眼就不是自家地盤了。

因此李藎忱不會讓華夏文化在西域一家獨大,因爲這意味着到時候被趕走的其餘文化肯定會在外圍蠢蠢欲動,一旦大漢對西域的影響力有所減弱,那麼他們就會趁虛而入。

所以李藎忱要讓這些文化在大漢的管控下,碰撞,然後融合。

當他們不可能決出勝負的時候,當朝廷屢屢出面調解的時候,這些文化自然也就只能乖乖坐下來好好談一談,也只能選擇“求同存異”,認可對方和自己的不同。

如此,西域就能夠容得下八方來客;如此,大漢就能夠以此爲窗口,團結周邊各個族羣、各個文明,然後再繼續向外擴張。

不要忘了,華夏民族最強大的種族技能,不是傳承、不是種地,而是······民族融合。

李藎忱以西域作爲自己的試驗場,並且以後並不是不可能把相對應的政策制度引入內地。

你們想要進入華夏,來就是了。

華夏有足夠的信心能夠讓你們變成一個除了長得不像之外、別的都沒啥區別的華夏人。

李藎忱對這個文明的融合能力,有足夠的信心。

既來之,則吞之!

這是李藎忱想要建立的大漢,一個融合列國、傲立東方的大漢。

第一千二十五章 戰爭的演變第二二六六章 平定河西第一四二一章 二十一條第一九六四章 戰爭,近在咫尺第七百五十章 日出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一九二六章 穩定西北,當步步爲營第一千二十四章 後塵第二一三一章 龍門書院的新學生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們的沉默第一四零六章 老當益壯第一七七四章 求生欲極強第一四六三章 班師回朝第一六六五章 戰情如火第七百三十四章 悶熱第五百七十章 蒼溪谷大道第一六四八章 潼關下,不能耽誤時間第二零三四章 以德服人第二零六九章 未竟全功第一七二零章 不能製造內部矛盾第一千零三章 國事家事第一七四四章 萬戶侯的誘惑力第一千二十七章 上戰場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變第一三二零章 天平傾斜第一三七零章 先走一步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一三一一章 楊素的天馬行空第二一四一章 不是你和我們,是我們第一一七九章 引領思潮第八十五章 宿醉第一二四八章 加到八成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難做!第一千五十六章 新制度第兩千零三章 席間驚變第四百七十一章 他在想什麼第五百九十六章 議論洶洶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八百八十四章 王昆的猶豫第六百九十章 朝堂上第一九三六章 海運的發展第二二一六章 角門第二一零二章 聒噪,又沒問你!第一八四三章 別無選擇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流激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備第一百二十章 猜測第一千五十八章 給個“關公”拜第一千三十七章 樓船瓜洲外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一七二八章 生擒李惠,賞百金第二二九七章 這個憂,不分好不好?第一九三四章 振興兩淮第一一三一章 忍第一七六二章 擊鼓,死戰!第二二零三章 跑得真快第三百二十四章 腐朽第一五四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二二六六章 平定河西第二百三十三章 帶她走第一四六三章 班師回朝第三百六十八章 涪陵已定第二二零九章 刮目相看第六百四十七章 臣以爲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脅第九百零五章 各有難處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第一一七六章 西北餘聲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訪第二二五八章 開幕第一八九一章 禁衛軍,渡河!第一一四九章 血償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九百六十章 如何服從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變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一七七九章 大漢的家底第一三九七章 靜水之下第八百二十七章 這世道缺什麼第八百六十七章 妾身可做不了主第八百六十二章 安靜的清晨第二二三九章 蒸汽時代的曙光第九百一十六章 缺錢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一九七零章 甲騎登場第六百零二章 驚喜第一二七八章 年輕人的把戲第二百三十五章 衝過去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二零二八章 橋上橋下,激戰未休第一三三二章 沒有都督的樣子第二百六十一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風浪急第一九八一章 火炮齊鳴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會拒絕的辦法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六百九十二章 歷史終究改變
第一千二十五章 戰爭的演變第二二六六章 平定河西第一四二一章 二十一條第一九六四章 戰爭,近在咫尺第七百五十章 日出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一九二六章 穩定西北,當步步爲營第一千二十四章 後塵第二一三一章 龍門書院的新學生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們的沉默第一四零六章 老當益壯第一七七四章 求生欲極強第一四六三章 班師回朝第一六六五章 戰情如火第七百三十四章 悶熱第五百七十章 蒼溪谷大道第一六四八章 潼關下,不能耽誤時間第二零三四章 以德服人第二零六九章 未竟全功第一七二零章 不能製造內部矛盾第一千零三章 國事家事第一七四四章 萬戶侯的誘惑力第一千二十七章 上戰場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變第一三二零章 天平傾斜第一三七零章 先走一步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一三一一章 楊素的天馬行空第二一四一章 不是你和我們,是我們第一一七九章 引領思潮第八十五章 宿醉第一二四八章 加到八成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難做!第一千五十六章 新制度第兩千零三章 席間驚變第四百七十一章 他在想什麼第五百九十六章 議論洶洶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八百八十四章 王昆的猶豫第六百九十章 朝堂上第一九三六章 海運的發展第二二一六章 角門第二一零二章 聒噪,又沒問你!第一八四三章 別無選擇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流激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備第一百二十章 猜測第一千五十八章 給個“關公”拜第一千三十七章 樓船瓜洲外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一七二八章 生擒李惠,賞百金第二二九七章 這個憂,不分好不好?第一九三四章 振興兩淮第一一三一章 忍第一七六二章 擊鼓,死戰!第二二零三章 跑得真快第三百二十四章 腐朽第一五四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二二六六章 平定河西第二百三十三章 帶她走第一四六三章 班師回朝第三百六十八章 涪陵已定第二二零九章 刮目相看第六百四十七章 臣以爲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脅第九百零五章 各有難處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第一一七六章 西北餘聲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訪第二二五八章 開幕第一八九一章 禁衛軍,渡河!第一一四九章 血償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九百六十章 如何服從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變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一七七九章 大漢的家底第一三九七章 靜水之下第八百二十七章 這世道缺什麼第八百六十七章 妾身可做不了主第八百六十二章 安靜的清晨第二二三九章 蒸汽時代的曙光第九百一十六章 缺錢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一九七零章 甲騎登場第六百零二章 驚喜第一二七八章 年輕人的把戲第二百三十五章 衝過去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二零二八章 橋上橋下,激戰未休第一三三二章 沒有都督的樣子第二百六十一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風浪急第一九八一章 火炮齊鳴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會拒絕的辦法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六百九十二章 歷史終究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