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第155章 卷不死他們!

確定了景祐改制內容,時間也差不多到了晚上七點多鐘。

衆人該各回各家。

按照以往慣例,趙禎都會送趙駿回去。

祖孫二人邊走邊聊,聊的內容一般不會是朝堂政務,而是生活的事情。

趙禎有的時候會問趙駿來了大宋習不習慣,是不是應該早點找個妻子,或者後世的生活到底有多便利之類。

噓寒問暖,交流感情。

這也算是雙方增加友誼的契機。

但今天范仲淹卻死皮賴臉跟着,亦步亦趨。

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范仲淹家也在西城,在西外城的大觀巷,跟趙駿還算順路,都在西邊。

可往常時候范仲淹都會先走,並且也不是走西華門,而是向東從臨華門出後苑,再往北出拱宸門,隨後再從西面的樑門裡大街直接往樑門方向去。

如果他走西華門的話,還得先走南面到宮門,出了西華門後往西北方向的樑門去,從路程的遠近來說,要繞不少路。

所以今天的舉動顯然很反常。

趙禎算是看出來這傢伙應該是有話對趙駿說,走到延福宮就對趙駿說道:“大孫,今日朕就送你到這吧。”

“好。”

趙駿點點頭,然後囑咐道:“這段日子老哥還是多陪陪皇后,哪怕再不喜歡,那也是正宮帝后,未來還可能會誕下太子,應該好好對待纔是。”

這段時間他們的感情也比較到位,兩個人之間平等對待,而且歷史上呂夷簡、包拯他們規勸趙禎的時候,說話更不客氣。

所以即便這算是過問趙禎的家事,但至少對於趙駿,乃至於呂夷簡包拯他們這樣的人來說,都沒什麼。

何況帝王的家事不是小事,特別是關於皇子的問題,每年大臣們都得勸趙禎幾句。

趙禎輕點下頜道:“朕知道了,大孫放心,朕待會就去坤寧殿。”

“那我先回去了。”

趙駿就招招手,示意自己離開。

他走在前面,范仲淹向趙禎拱手行了一禮,便踩着小碎步跟了過來。

王守忠代趙禎送他們到西華門,不過王守忠老老實實地跟在後面,離了大概七八米位置,不遠不近,似乎聽不到他們說話的聲音。

范仲淹到了趙駿身邊,用比較輕的語氣問道:“這次改制不錯,似乎可以解決官員效率低下的問題。”

“不好說。”

趙駿搖搖頭:“只是暫時確定了責任制度,但這些人要是沒鞭策,沒獎勵和懲罰,怕是不一定將來能把政策落到實處。”

“那你怎麼還助紂爲虐呢?”

范仲淹皺起眉頭道:“當初說好,支持我慶曆新政,改變如今大宋冗官的現象,你現在反而讓那麼多官員有了職務,豈不是讓冗官加劇?”

“錯誤的。”趙駿豎起一根手指頭,說道:“第一,我這不叫助紂爲虐,而是叫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范仲淹一頭霧水,不明白什麼意思。

“不錯。”

趙駿應聲道:“要想解決冗官問題,光靠伱和你後面那幫小夥伴蠻幹可不成。必須要用一定的方法,而現在,我就正在建立一套自己的規則。”

從呂夷簡最早讓晏殊慫恿趙禎召他賜同進士開始,他就已經開始慢慢地步入到了大宋的官場,瞭解到大宋官場的情況。

之後又通過各種各樣的事情,漸漸領悟規則,明白規則,從而開始建立起自己的規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還得感謝呂夷簡,從他身上學到了不少陰謀詭計,又從晏殊、王曾、王隨、宋綬、蔡齊、盛度等人身上,學到了爲政的道理。

呂夷簡他們想讓自己進入官場,就是想讓自己進入他們的規則世界裡。那何不自己另外設立一套規則,來圈定這個政治體系呢?

這便是趙駿這些日子的感悟,有些是慢慢摸索,有些是靈光一現,相比於從前,他也成長和成熟了許多。

范仲淹不是蠢蛋,稍微思索一下,試探性問道:“這改制就是立一套規矩嗎?”

“當然。”

趙駿雙手一攤道:“你想想,大宋冗官多少?”

“一萬多吧。”

“在我改制之後,大量閒散官員有了差事,他們要不要感謝我?”

“那是,我是他們,我也得感謝你。”

范仲淹揶揄道:“原來只是閒散官職,每月得不了多少貫錢,有了差遣之後,月祿倍增,冗官的開支就更多了。”

“還是錯誤的,這就是我講的第二點。”

趙駿豎起了第二根手指頭道:“我這麼做不是爲了冗官加劇,恰恰相反,是爲了解決冗官的問題。”

范仲淹默然地看着他。

他其實經過趙駿的解釋之後,不是搞不懂王安石變法以及元豐改制的區別。

但問題是他的慶曆新政跟王安石變法也不一樣啊。

王安石變法是爲了改變大宋積貧積弱的情況,希望通過官府幹預民間借貸,來達成緩解日益尖銳的內部矛盾。

而慶曆新政則是處理冗官問題,制定嚴格的制度,罷黜大量的閒散官員,對門蔭入仕的官員重拳出擊,從而解決朝廷每年要給大宋那麼多官員上千萬貫的俸祿支出。

趙駿現在雖然是官場改制,可跟他的慶曆新政南轅北轍。

景祐改制之後,冗官的數量不僅不會減少,反而增多,讓那些官員都有職位了。

這不是扯淡嗎?

原來一萬多官員只是寄祿官,沒有差遣,就少了一份重要的工資收入,朝廷也能減少開支。

現在都有差遣了,加上寄祿官和散官之類,花地錢豈不是更多了?

沒道理的。

不過范仲淹也知道,趙駿一定會給他一個合理的解釋。

所以他靜靜地等着。

果然,趙駿繼續說道:“景祐改制之後,看似冗官問題加劇了,但首先是官場規則制定之後,秩序不會再像以前那麼混亂,不至於職責不明,互相推諉,甚至連自己上司是誰都不知道的現象。”

“嗯。”

范仲淹微微點頭,改制之後,確實明確了職責。

趙駿雙手揹負在身後,又道:“在這種情況下我已經給他們建好了規矩,一個有制可循的依據。如果在這個時候,推廣一則新政,出現了問題,那麼是否應該按照新的規矩辦事呢?”

“你的意思是?”

范仲淹下意識摸了摸鬍鬚,眯起了眼睛道:“等景祐改制之後,便能夠推動慶曆新政。新政實施,若是那些人觸犯了新規,就有罷黜他們的理由?”

“對了。”

趙駿一副孺子可教的態度,樂道:“老範,你終於會拐彎了。別老跟歷史上那樣,只會執拗,一根筋,得學會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

“冗官問題嚴重,你直接罷黜,那不是找罪受嗎?”

“幾萬官員,門蔭入仕的那麼多,官場盤根錯節,關係網複雜,你要都罷黜了,鬧得官場人人自危,他們不跟你拼命纔怪。”

“任何事情都要講究個師出有名,季漢的諸葛丞相爲什麼北伐?是因爲他要興復漢室,這是正義的口號。”

“而我們要解決冗官,也要講究師出有名。那你告訴我,罷黜官員最合理的理由是啥?”罷黜官員最合理的理由是啥?

范仲淹稍微思索一下後道:“若是在官員本身沒有過錯的情況下,就是無有作爲,或者施展無方?”

“那就是了。”

趙駿說道:“原來官場制度混亂,連上司是誰都不知道,甚至還有大量的冗官,根本無事可做。你要罷黜他們,理由就不充分。”

“因爲人家也有理由說的,我連上司是誰都不知道,我連自己的職責是幹什麼都不清楚,我甚至連差遣和職權都沒有,你憑什麼罷我的官?”

“那到時候你能怎麼辦?”

“所以任何事情都要講究名正言順,你是個官員,貪贓枉法的事情你不能幹吧,幹了被大家抓住,發現了,罷黜甚至坐牢,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誰都無話可說。”

“現在我做官場改制,就是爲了把這個名分確定下來。讓官場上的人都坐在了自己應該坐的位置上,確定了他們的權力,明確了他們的職責。”

“那麼接下來你老範要進行改革,開始施政。下面的官員就得各司其職,按照你發佈的政策進行推動。”

“要是他們幹不好,那不就是他們的問題嗎?罷黜他們不就有理由了嗎?你說是吧。”

一席話語結束,讓范仲淹那個叫撥雲見日,茅塞頓開。

他醒悟過來道:“原來如此,原來這才叫名正言順和大義凜然。”

說着他又讚不絕口地對趙駿稱讚道:“漢龍,你果然是有大智慧的人,想的辦法真是與衆不同。”

“都是後人智慧,我也就是借鑑一下罷了。”

趙駿笑了笑。

張居正的改革是怎麼做的?

就是先在公元1573年搞考成法,整頓吏治,把官員職責明確,然後制定考覈績效,卷死他們。

然後再改革軍制,最後到公元1581年,等官場吏治弄得差不多,再出王炸一條鞭法,到了這個時候,官場上的反對聲音就小了許多,政策直接改革成功。

所以趙駿就是在向張居正學習而已。

他說完之後,又對范仲淹道:“我覺得你的慶曆新政還是要改改。”

“怎麼說?”

范仲淹問。

趙駿道:“你信不信,我的這次景祐改革,可以順利實施下去。”

“唔”

范仲淹想了想道:“我信。”

“景祐改革不罷黜官員,且讓諸多冗官有了職位,又沒有動樞密院,唯一不滿的估計也就三司那羣官員。”

趙駿說道:“對於大部分冗官散官來說,他們怕是舉雙手歡迎,那你猜猜爲什麼慶曆新政失敗?”

“哼。”

范仲淹冷哼道:“保守利益集團不答應。”

“那就是了。”

趙駿擡起頭,看到了遠處西華門,輕聲說道:“所以慶曆新政就不能直接規定要淘汰、裁減官員,你到時候參考我給你的張居正改革,先搞考成法,卷死那羣人,再推新政,王安石變法,一條鞭法,還有什麼攤丁入畝,都可以研究研究,之後他們幹不了事,再找藉口罷黜,不就能成了嗎?”

“可是.”

范仲淹皺眉道:“天下官員本來就衆,如今部門又多,新政又繁,我就怕監管不到。”

“那就多派御史巡查。”

趙駿說道:“各路的御史全部出動,各縣、州衙門,每個月去一趟,現在官員那麼多,一個路有二三十個御史很正常吧。天天讓他們出差,監督各地新政實施,你包庇得了一個人,不可能每個人都包庇,卷不死他們!”

“這”

范仲淹睜大了眼睛,隨後豎起大拇指,從牙縫間擠出幾個字來:“牛逼。”

這段日子,他也已經知道這二字的含義。

現在這二字。

也算是他對趙駿的真心誇讚。

不過趙駿臉上倒沒什麼喜色,只是說道:“這麼做肯定還有很多問題的,比如那麼多御史到處跑,現在交通不便,跑一趟不容易,各縣又要接待,顯然會浪費大量公費支出,財政又會吃緊,未來就算大宋政治清明起來,這麼揮霍無度下去也不是長久之計。”

“是啊。”

范仲淹感嘆道:“我怕的就是你這麼搞下去,國庫會空虛了。本來就有很大的冗費問題,這樣下去冗費冗官不更嚴重?”

“但跟冗兵比起來,這都不算什麼。”

趙駿搖搖頭道:“全大宋的官員年俸也才一千多萬貫,我算過了,冗官基本上都是中下級官員,即便給他們差遣,每年最多也就多支出個一兩百萬貫,把那些高級官員的俸祿砍掉一半,都有幾十萬貫回本,這點消耗還是頂得住,關鍵還是冗兵。”

“我在歷史上都不敢動。”

范仲淹悻悻道:“這個問題確實難辦。”

“難辦也得辦。”

趙駿已經走到了西華門門口,門外有馬車,狄青等人正在等着他。

他站在原地,對范仲淹說道:“能不能辦成的關鍵還是在於你搞不搞得定西夏和遼國,打贏了,你在大宋威望風頭一時無二,在我和官家的支持下,開啓新政順理成章。打輸了,你就玩蛋去吧,我和官家都保不住你。”

這還真不是趙駿對范仲淹說話不客氣。

而是他已經把西夏和遼國未來所有的動向都告訴了老範,老範這要是還打不贏,真就只能拿塊磚自己撞死算了。

到時候別說呂夷簡那羣人不會放過他,怕是連趙禎都得被老範氣死。

所以還是那句話。

要想達成目的,首先就是要振奮人心。

只要范仲淹能夠打贏西夏和遼國,特別是遼國,裹挾着這兩個大勝,從北方回來後,這個政制院候補同知的帽子,基本上就可以摘下,換成政制院同知了,而且地位可能比現在的呂夷簡還高。

到時候別說搞新政,有了這個威望,就算是冗兵這個問題,怕是也可以碰一碰了。

“我知道了。”

范仲淹面容嚴肅地點點頭,認真地說道:“明年你離京,我也離京,你去各地,瞭解大宋基層情況,我前往西北,整頓軍務,戰勝西夏和遼國,勝敗在此一舉,若是敗,我便自刎,絕不苟且偷生。”

“好了。”

趙駿就走向馬車,留下一句:“盡力而爲就好,別太給自己心理負擔,明天見!”

“明天見!”

范仲淹雙手籠在袖子裡,看着他離去的背影,矗立在皇城下一動不動。

而在老範的背後,遠處西華門城門洞內,王守忠依舊立於原地。

於是趙駿的馬車徐徐離開。

范仲淹的轎子在北面拱宸門,之前他派侍衛過去通知他們了,如今徐徐纔來。

等范仲淹坐上轎子,消失在街道,王守忠才默默地退回宮裡去。

有些事情,官家可以不說,但他不能不做。

第390章 不講武德,一團亂麻第528章 番外一,中華秋海棠葉歸於一統205.第202章 宋夏戰爭,元昊來襲205.第202章 宋夏戰爭,元昊來襲第446章 吃絕戶,陳規陋習189.第187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第491章 來大活了第41章 做一條有夢想的鹹魚第418章 發兵日本,問責天皇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197.請假條252.第248章 五大貿易成型,慶曆新政開始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451章 規劃北平城,迴歸根本問題248.第244章 給新人來點大宋笑話的小震撼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338章 李元昊的惆悵第30章 趙駿的身份(求追讀,求推薦票)第366章 收復青塘185.第183章 《官家在求情》156.第155章 卷不死他們!185.第183章 《官家在求情》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第496章 抵達巴格達第468章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第333章 轉換思路,發明橡膠129.第129章 誰幹的?第97章 老範的幫助第435章 開燈,照耀這盛世大宋268.第264章 想想知院會怎麼做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第344章 一網打盡,注意影響第417章 能登炮擊事件,震驚日本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189.第187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第520章 大宋一天比一天好第20章 分配學生名額298.第294章 國家建設與出大事了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第1章 人在大宋,剛剛穿越第381章 宋軍圍城第504章 真傳國玉璽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289.第285章 後苑驚變,引蛇出洞第3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78章 看看這大宋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231.第228章 宋遼主力相遇第6章 沒有尚武精神,大宋就該亡!第27章 交子296.第292章 大宋有槍132.第132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128.第128章 夏竦的一招閒棋第524章 趙禎出京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第63章 復明的那一刻(第三更)第81章 無憂洞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第388章 大宋託付於你第83章 趙禎不可信第94章 該動手了171.第169章 恨大宋沒有霍驃騎第99章 瓶中人150.第149章 把人變成了鬼(二合一)289.第285章 後苑驚變,引蛇出洞158.第157章 官場改制的影響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第437章 新的發展,新的革新第367章 大宋旗幟飄揚第338章 李元昊的惆悵第468章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第506章 萬國來朝(1)第433章 民生大於天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215.第212章 前面騎白馬的是元昊!142.第141章 顆粒狀黑火藥第471章 大宋需要向世界傳播文明第463章 改革道路不能停下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266.第262章 慶曆新政,正式改革篇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第451章 規劃北平城,迴歸根本問題第73章 祖孫交心(爲盟主雲哥加更)第32章 薑還是老的辣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348章 奇怪的商隊第451章 規劃北平城,迴歸根本問題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第70章 島國?辦它!
第390章 不講武德,一團亂麻第528章 番外一,中華秋海棠葉歸於一統205.第202章 宋夏戰爭,元昊來襲205.第202章 宋夏戰爭,元昊來襲第446章 吃絕戶,陳規陋習189.第187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第491章 來大活了第41章 做一條有夢想的鹹魚第418章 發兵日本,問責天皇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197.請假條252.第248章 五大貿易成型,慶曆新政開始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451章 規劃北平城,迴歸根本問題248.第244章 給新人來點大宋笑話的小震撼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338章 李元昊的惆悵第30章 趙駿的身份(求追讀,求推薦票)第366章 收復青塘185.第183章 《官家在求情》156.第155章 卷不死他們!185.第183章 《官家在求情》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第496章 抵達巴格達第468章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第333章 轉換思路,發明橡膠129.第129章 誰幹的?第97章 老範的幫助第435章 開燈,照耀這盛世大宋268.第264章 想想知院會怎麼做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第344章 一網打盡,注意影響第417章 能登炮擊事件,震驚日本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189.第187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第520章 大宋一天比一天好第20章 分配學生名額298.第294章 國家建設與出大事了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第1章 人在大宋,剛剛穿越第381章 宋軍圍城第504章 真傳國玉璽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289.第285章 後苑驚變,引蛇出洞第3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78章 看看這大宋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231.第228章 宋遼主力相遇第6章 沒有尚武精神,大宋就該亡!第27章 交子296.第292章 大宋有槍132.第132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128.第128章 夏竦的一招閒棋第524章 趙禎出京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第63章 復明的那一刻(第三更)第81章 無憂洞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第388章 大宋託付於你第83章 趙禎不可信第94章 該動手了171.第169章 恨大宋沒有霍驃騎第99章 瓶中人150.第149章 把人變成了鬼(二合一)289.第285章 後苑驚變,引蛇出洞158.第157章 官場改制的影響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第437章 新的發展,新的革新第367章 大宋旗幟飄揚第338章 李元昊的惆悵第468章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第506章 萬國來朝(1)第433章 民生大於天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215.第212章 前面騎白馬的是元昊!142.第141章 顆粒狀黑火藥第471章 大宋需要向世界傳播文明第463章 改革道路不能停下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266.第262章 慶曆新政,正式改革篇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第451章 規劃北平城,迴歸根本問題第73章 祖孫交心(爲盟主雲哥加更)第32章 薑還是老的辣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348章 奇怪的商隊第451章 規劃北平城,迴歸根本問題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第70章 島國?辦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