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規劃北平城,迴歸根本問題

數日後,趙駿於五月初抵達了北平府。

北平府就是遼國南京析津府,同時也是後世我國首都北京。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燕國就將這裡規劃爲右北平郡,之後將其稱之爲薊縣、燕京。

等到西晉的時候,改名爲北平郡,北平自此成爲這裡另外一個稱呼之一。

五代十國兒皇帝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北京成爲遼土,被遼人先置爲南京幽都府,後改爲析津府。

三年前的慶曆六年,大宋宰相范仲淹率領宋軍攻克析津,把遼人驅逐出關外,收復了漢人河山。

朝廷決定把它恢復爲北平舊稱,又將大宋五京之一的北京大名府撤銷,移至北平。

北平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重要地緣價值,因而在這裡佈置有重兵。

正是農曆五月盛夏,天氣愈發炎熱,寬闊的官道本應該人來人往,但最近氣候反常的厲害,往來商賈百姓也少了許多。

此刻道路上一大隊人馬徐徐前行,王守規召集五千精銳護衛隊在外圍護送,前方馬隊舉着旗幟開道。

中間有儀仗隊鳴鼓敲鑼,一隊隊士兵全副武裝,雖然不許配槍,但也裝備有戟斧。

趙駿自己的衛隊則在馬車周邊守護,一路敲鑼打鼓向北平府而去。

對於這一點趙駿也無奈。

這是宰相儀仗,析津府作爲五京之一,自然就存了這樣的器具。

雖說他要低調,但在地方上低調,到了北平府之後,必須要高調行事,要讓全幽燕路百姓和世家都知道。

一來彰顯朝廷權威,二來也是警告一下這些世家大族——告訴他們這裡真正的主人是誰。

否則若是還低調行事,唯唯諾諾,本地世家大族,還以爲朝廷軟弱可欺。

車隊到北平府外,趙駿撩開車簾,一股熱浪撲鼻而來。

他掃視周圍,官道兩側是沃野千里的農田,很多百姓都冒着酷暑,正在田野與河渠附近忙碌。

北平主河爲桑乾河,還有一條高粱河,著名的高粱河之戰,就發生在城池東南。

桑乾河自西北往東南流淌,途徑北平城西南角,向着東南方而去。

沿河岸大量農民正在挖渠,雖然幽燕漢人對官府提出的有償服勞役的政策略顯抗拒,響應者寥寥無幾。

但官府組織挖渠還是願意。

畢竟是自己家田地,如果不出力的話,一旦糧食歉收就得餓死。

前方就是北平府南城門,巍峨高大,城池高度堪比汴梁,甚至比汴梁還要更勝一籌,與長安、洛陽這樣的古都都有得一比。

趙駿的位置是在南城門之一的丹鳳門外,外面還有個甕城,叫做啓夏門,入甕城再過丹鳳門就是曾經的遼南京皇宮。

淺黑城牆刀刻斧劈,還殘留着不少凹陷痕跡,顯然是當初范仲淹攻打城池的時候,用大炮轟擊城牆所致。

通過甕城入城後就是遼國皇城,左右兩側分別應該是于越王廟與永平館,但趙駿只看到一片廣場,與當初看過的遼國南京平面圖差別巨大。

過了廣場靠近到皇宮,趙駿這才注意到皇宮外面的宮牆很多地方都有燒灼的灰黑,顯然這裡曾經發生過一起非常大的火災。

“範公攻打北平的時候,遼人在城內縱火試圖阻攔我天軍神威,好在範公神機妙算,將計就計,大敗遼人!”

車隊在皇宮前停下,趙駿下了馬車,見他正看着宮牆上的痕跡,兼任北平府知府的楊畋介紹道:“如今焚燬的宮殿、宮牆有些拆除,有些稍作修繕,就是現在這般模樣。”

他們並沒有重建,只是把焚燬的宮殿拆了,一時顯得皇宮空蕩蕩的,很多缺少的宮殿讓建築羣看起來並不整齊,缺了幾分美感。

趙駿微微點頭道:“你們如今辦公衙署在何處?”

“在西面的清涼殿、臨水殿那邊,那邊靠近觀音湖,並沒有遭受到太大的火災損傷。”

楊畋指了指皇宮西方。

如果把遼南京橫豎切一刀,分爲四塊區域的話,那麼整個西南角都是皇城區。

但皇城區並非遼國皇室專屬,而是同樣有街道坊市,甚至還有村莊,遠處曾經的遼國皇城內坊市已經被焚燒,只剩下一片荒蕪,猶如野外般雜草遍地。

在距離皇宮數裡之外,隱約能看見一個巨大的湖泊,怕是得佔地兩三平方公里,湖畔野草蓬蒿隨風輕搖,東岸有連綿建築羣落。

北平府作爲大宋北京,皇宮在理論上自然也變成了趙禎的行宮,本地官員入住的話就形同謀逆。

因此他們辦公和居住地自然只能在皇宮外,宮殿則成爲了擺設。

“那麼大片區域空着可惜了。”

趙駿指着遠處如曠野般的皇城說道:“把皇城取消了吧,應該大力發展城內建設,否則那麼多土地擺在這荒廢,豈不是浪費?”

“額”

楊畋詫異道:“那衙署該搬遷至?”

“進宮看看。”

趙駿邁步向前,跨入宮門進入皇宮。

相比於野外,皇宮受損面積較少,主要是皇城內大多都是木質建築,一旦起火很容易蔓延出去。

而皇宮有宮牆保護,且遼國皇宮建築少,面積大,總共也就嘉寧殿、元和殿等寥寥幾座殿宇,還有一個人工湖泊,基本上沒有受到太大的牽連。

走進皇宮後,入眼同樣是很寬敞的廣場,左手邊依舊是個湖泊,名字叫瑤池。

正對着南門,離宮門約二百米有一座大宮殿,爲元和殿。

此刻楊察、楊告、王絲、唐介四人已經去調查處理崔嶧貪腐案的事情了。

趙駿身邊除了王安石、陳希亮、蘇渙、李孝基、趙抃幾人以外,就只有楊畋、周沆等幾名大員引路。

他們一邊帶着趙駿進入皇宮,一邊向他介紹情況。

趙駿進入了元和殿,又從元和殿的後門出來,因爲殿宇有很高的臺階導致高低差,能站在高階上掃視整個皇宮情況。

就看到元和殿後方距離約四五百米處就是嘉寧殿,旁邊只有寥寥兩三座小宮殿,顯得頗爲寒酸。

隨後他俯視了一下皇宮整體情況,便又從北門出去,登上皇城東北角的燕角樓,俯瞰了一下北平城目前的模樣。

燕角樓就是遼皇登高望遠,觀察析津的位置,後來金國滅遼,金熙宗於此駐蹕燕京。

趙駿用望遠鏡俯瞰了整個北平城,城內街市談不上繁華,與汴梁相去甚遠,很多建築物在三年前大火焚燬,新建較少,看上去頗爲蕭條。

看到現在這北平城的模樣,跟後世那看着廣袤無邊的北京城比起來,簡直是一個地下十八層,一個天上三十六層。

下午申時,從皇宮看了北平城目前現狀的趙駿擦了擦汗水,回到了元和殿,與衆人一起開會。元和殿並不是只一座宮殿,而是一個小型宮殿羣,除了主殿以外,兩側還有偏殿,東北角還有後閣,西北角有一座側殿。

殿內也分外殿、內殿、後屋、偏閣,整體構造還是頗爲寬敞,以此滿足遼國皇帝與朝臣會議、休息等功能。

趙駿雙手揹負在身後踏入內殿,環視一圈後說道:“我看這裡就可以做爲北平府官員衙署,後方再砌兩道宮牆,分南宮和北宮,如汴梁一般南宮留存政制院、諸部、樞密院,北宮爲陛下居所,反正陛下也從未來過北平,即便以後來,也最多就是偶爾住幾日,那麼大片地方空着,這是嚴重的浪費行爲。”

“這”

楊畋做爲北平府知府,是直接負責人,聽到趙駿的話,遲疑道:“可若是大修宮殿的話,豈不是與官家說的皇室從簡,不宜奢華相違背?”

“這件事情是我以前讓官家不這麼做的,但現在我在北平府這麼做,自然有我的原因!”

趙駿說道。

“還請知院爲下官解惑。”

楊畋拱手。

衆人也好奇地看着他。

趙駿四下掃視一圈,見上面有龍椅,自然沒有去坐,只是坐到龍椅下方第一個座位上說道:“坐下說吧。”

王安石等人按照官員品級坐到了趙駿這邊,楊畋三人則坐到了對面。

但他們自然不敢跟趙駿面對面坐着,把對面第一的那個位置空出來,坐到了下面那一排。

等大家都坐好之後,趙駿纔開口說道:“我觀北平府過於蕭條了,城池內多有殘破,這裡不應該是這樣。”

他環顧衆人說道:“當年遼國時期,這裡就是遼國最繁華的一京,人口衆多,經貿繁榮,眼下這般,與當初可是差得不是一點兩點。”

楊畋解釋道:“北平一戰後,南城街市大量被焚燬,北城也有所波及,很多城中百姓或遷徙或死於戰亂,丁口大幅減少,或許要再過些年才能恢復往日盛況。”

“不。”

趙駿搖搖頭道:“你還是沒有看到事情的本質。”

他說道:“一座城池的繁華不僅僅在於它的特殊意義,還在於它所處的位置。”

“北平北靠燕山,四面有河流、平原,適合耕作勞作。因此從一開始,就奠定了這裡會有大量百姓棲息的基礎。”

“但僅有田地聚攏百姓還不夠,河北那麼多平原卻沒有這種大都,就在於它特殊的地理位置。”

“這裡北連關外,南通中原,作爲漢人領土的時候,能與關外胡蠻往來密切。作爲遼人領土時,又與大宋互通有無,這才建立起偌大城市。”

“如果僅僅只是依靠本地耕作的百姓想要增長城池的人口,是不現實的事情,因爲農民不會放棄自己的田地跑到城裡來。”

“只有讓北平商業繁茂,才能迅速恢復城池建設,改變現在蕭條的形勢。”

古代城池能否繁華,與當地的農業有關係,但只是基礎關係,真正決定性因素,還是在於商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成都、泉州以及廣州。

特別是泉州和廣州,在古代本應該是偏遠蠻荒之地,可到了宋代卻成爲十大城市之一,人口衆多,極爲興盛,就在於海貿所致。

所以農業是維持當地人口的基礎,商業卻決定了這個地方能否成爲一個大型城市。

趙駿看着衆人說道:“目前北平府的問題在於商業沒有建設起來,很多商隊都已經不在北平停駐或者來往,而是南下去汴梁或者北上去遼陽,這就失去北平府的意義。”

“嗯,我想明白了知院,以前遼宋貿易,都是以北平爲中轉站,貨物都集中在此,因而興盛。”

王安石腦筋靈活,立即說道:“現在我們收復燕雲,遼人與我們貿易大幅下降,東北女直、渤海等部落雖與我們貿易,卻主要是在遼陽,商隊也只是把北平當成一個過路休息的城池,而不是以前貿易集散地。”

“不錯。”

趙駿讚許道:“這就是現在北平府的變化,戰爭確實是現在北平府蕭條的主要因素,打仗導致城裡的商業停滯,發展不進反退,市場低迷蕭條。但如今三年過去,正常發展的話,即便不能恢復以前的興盛,也該有所回暖纔對,可還是眼下這般,就得找找其中原因。”

“那該如何是好呢?”

楊畋作爲北平知府,自然關心這個問題。

趙駿一錘定音道:“大興土木!趁着北平百廢待興,官府出資,在城裡重新規劃街市、道路,只要招募大量工人進城修建,城市自然能迅速繁華起來。”

工人來建造房屋,大量人口流入,那麼勢必會帶動小攤販、手工業從事者以及其它行業入駐。

基礎設施有了,手工從事者有了,那麼商隊自然也會過來。

畢竟現在北方的商隊之所以不入駐北平,是因爲北平越來越蕭條,商業繁榮程度大幅度降低,沒有他們需要的商品,自然只能當商隊路過的休息地。

但只要有商品,那麼就一定會有商隊選擇在北平購買商品,運到遼陽或者張家口等宋遼邊境去販賣。

畢竟目前遼宋以及宋國與女真之間的貿易路線,即從運到張家口或者遼陽去,路途非常遙遠,成本也非常高。

如果從汴梁運到北平,賣給北平的商人,再由北平的商人賣到邊境去,成本就降低了很多。

所以只要把北平重新建設一下,吸引進城務工人員以及手工業從事者,恢復往日的繁華,甚至更上一層樓也並非難事。

“知院英明!”

“原來大興土木是爲了恢復北平興盛,是下官淺薄了。”

“還是知院目光遠見,我等自愧弗如。”

楊畋、周沆等人得知原因,一個個頓時爲趙駿的遠見佩服不已。

但趙駿卻搖搖頭道:“沒那麼容易的。”

“是朝廷沒錢嗎?”

楊畋有些遲疑,大興土木要花很多錢,這就要朝廷撥款了,如果朝廷沒錢那就難辦。

趙駿又搖搖頭道:“不是,現在朝廷很有錢。”

年初已經制定了新的收稅政策,朝廷明年的稅收估計又要大幅度提升,一個年收入達兩億貫的朝廷,又怎麼可能缺錢呢?

“那是?”

衆人不解。

趙駿一針見血道:“這就回歸到了最開始的問題,幽燕漢人並不相信朝廷,且還有世家大族從中作梗,即便有錢,也不一定能招募到那麼多人,所以要想建設發展,得先解決本地世家大族!”

“原來如此!”

一瞬間,衆人恍然大悟。

236.第233章 打不過,只好談第353章 烏古乃定計,遼國南侵高麗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第495章 外交交鋒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第433章 民生大於天114.第114章 你們投的真快第42章 大宋不能沒有趙駿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524章 趙禎出京第502章 世界前進需要戰爭的催動第491章 來大活了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181.第179章 誣陷黃花閨女通姦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第515章 大授銜第60章 上架感言第49章 賜趙駿同進士出身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第62章 趙駿改變了官家(第二更)234.第231章 宋遼保塞決戰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第479章 開啓蘇軾的物理之道第342章 用好手裡的刀第380章 蕭萬里心臟驟停168.第166章 核心矛盾第457章 趙駿一走,開始動刀第395章 吹進攻號!第42章 大宋不能沒有趙駿第529章 番外二,老了,蛋糕與接班人180.第178章 配女兒骨154.第153章 制度必須乾淨,職責必須明確282.第278章 還請緩緩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第59章 三易回河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第29章 趙禎的果決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314.第310章 白話文運動第428章 西夏最後的絕唱207.第204章 趙禎鐵血真男人293.第289章 讓李元昊去試試水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第33章 晏殊的心事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第343章 全城搜捕第434章 慶曆八年落幕,該提一提稅了第380章 蕭萬里心臟驟停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230.第227章 火炮,瞄準!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282.第278章 還請緩緩第380章 蕭萬里心臟驟停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第513章 律法嚴明,大宋盛世第60章 上架感言第377章 棄子攻殺第4章 趙禎老色皮230.第227章 火炮,瞄準!第511章 十倍回報率,工業先發國的優勢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270.第266章 大宋會變得更好286.第282章 王安石的警覺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第503章 三喜臨門,傳國玉璽第523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宰相院裡皆牛馬第16章 靖康恥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第27章 交子第340章 他們以爲朝廷是講道理的第387章 我賦予的權力,天不遂人願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第3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第69章 認真務實的態度(第九更)200.第197章 趙駿是小霸王第98章 江大郎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第512章 國泰民安,太平昌盛第392章 析津城破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第361章 戰略部署,奪回燕雲第337章 以汴梁爲核心打造經濟圈258.第254章 快去請大孫回來!
236.第233章 打不過,只好談第353章 烏古乃定計,遼國南侵高麗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第495章 外交交鋒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第433章 民生大於天114.第114章 你們投的真快第42章 大宋不能沒有趙駿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524章 趙禎出京第502章 世界前進需要戰爭的催動第491章 來大活了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181.第179章 誣陷黃花閨女通姦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第515章 大授銜第60章 上架感言第49章 賜趙駿同進士出身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第62章 趙駿改變了官家(第二更)234.第231章 宋遼保塞決戰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第479章 開啓蘇軾的物理之道第342章 用好手裡的刀第380章 蕭萬里心臟驟停168.第166章 核心矛盾第457章 趙駿一走,開始動刀第395章 吹進攻號!第42章 大宋不能沒有趙駿第529章 番外二,老了,蛋糕與接班人180.第178章 配女兒骨154.第153章 制度必須乾淨,職責必須明確282.第278章 還請緩緩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第59章 三易回河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第29章 趙禎的果決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314.第310章 白話文運動第428章 西夏最後的絕唱207.第204章 趙禎鐵血真男人293.第289章 讓李元昊去試試水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第33章 晏殊的心事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第343章 全城搜捕第434章 慶曆八年落幕,該提一提稅了第380章 蕭萬里心臟驟停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230.第227章 火炮,瞄準!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282.第278章 還請緩緩第380章 蕭萬里心臟驟停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第513章 律法嚴明,大宋盛世第60章 上架感言第377章 棄子攻殺第4章 趙禎老色皮230.第227章 火炮,瞄準!第511章 十倍回報率,工業先發國的優勢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270.第266章 大宋會變得更好286.第282章 王安石的警覺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第503章 三喜臨門,傳國玉璽第523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宰相院裡皆牛馬第16章 靖康恥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第27章 交子第340章 他們以爲朝廷是講道理的第387章 我賦予的權力,天不遂人願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第3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第69章 認真務實的態度(第九更)200.第197章 趙駿是小霸王第98章 江大郎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第512章 國泰民安,太平昌盛第392章 析津城破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第361章 戰略部署,奪回燕雲第337章 以汴梁爲核心打造經濟圈258.第254章 快去請大孫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