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

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

林洙這段時間相當賣力,被趙駿呵斥之後,馬不停蹄親自前往各縣,也是第一時間把安豐也出問題的情況彙報。

安豐主要有兩個問題,一是貪污腐敗,二是災情其實沒有上報的那麼嚴重。

當時安豐縣有個湖叫勺陂,宋明道年間,也就是五年前,安豐知縣張旨對芍陂作了較大規模的修治,使得此地的水利設施相當完善。

如果說霍丘旱災導致全縣七八成良田減產甚至絕收的話,那麼勺陂這把由於完善的水利設施,造成的影響最多也就兩三成而已,根本不像上報的那麼嚴重。

而地方官吏卻向朝廷謊報災情,讓朝廷撥款了大概九萬斛糧草過來,這批糧草按當時市面上價格,能賣到四十多萬貫。

其中大部分都被地方官吏貪墨倒賣,只有小部分用於賑災。

但正因爲安豐受災少,這小部分竟然恰好勉強夠用,導致楊告剛開始沒有察覺。

還是林洙發現賬目和走訪不對,哪有走訪民間發現根本沒那麼多受災羣衆,卻有那麼多受災物資的?

細查之下,這才找到真相。

所以林洙也算是戴罪立功,頭上這個壽州知州的烏紗帽暫時保住。

不過要想讓趙駿減輕對他的負面態度,光這一點自然是不行,還要他展現出更多的能力,因此在臨行之前,得交代他一個任務。

很快林洙就飛快地從州府衙門跑到轉運使衙門來了,也虧得淮南西路轉運使衙門以及壽州知州衙門都在壽州下蔡,不然的話林洙要想過來,現在腿肯定都跑斷了。

此刻他氣喘吁吁,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向趙駿拱拱手道:“下官參見知院。”

“林知州辛苦。”

見到他的模樣,大抵是知道對方几乎第一時間就奔跑過來。

雖然不知道是在作秀還是真急,但也沒必要擠兌對方,趙駿說道:“先坐下再說。”

“謝知院。”

林洙大喜,前段時間他可是連坐的資格都沒有,現在好歹能坐了。

但趙駿卻沒有給他上茶。

剛纔楊告來彙報公務的時候,可是有茶喝。

林洙過來,連茶都沒有,這就是對一名有能力且沒有太大污點,以及一名有失職問題的官員之間區別對待。

而且還是趙駿故意這麼做的。

現在有坐讓你坐,就是趙駿釋放的信號,告訴你,因爲你這段時間的表現,勉強還算過關,失職罪可以繞過。

但要想讓我把伱看進眼,這點表現可還不夠,必須要加倍努力才行。

也算是趙駿在政制院跟呂夷簡、王曾、王隨那幫傢伙,學到的爲數不多的一點官場上位者之道。

林洙自然明白這一點,戰戰兢兢坐到一旁,屁股都只敢坐半邊,隨後問道:“不知知院叫下官過來,是有何差遣?下官必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他連什麼事都還不知道,就打着包票說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顯然也是在表明心意。

趙駿笑道:“不用你赴湯蹈火,壽州這邊我希望你把事情放一放,交給通判去做。你即刻前往亳州,去找亳州通判邵景先,目前朝廷也不知道新派了亳州知州來了沒有,若是來了,就拿我的手令,查查蒙城那邊有沒有問題。”

“是。”

林洙連忙起身拱手應道:“下官今日就出發。”

“無需那麼急。”

趙駿隨後又道:“我會派人告知淮南東路轉運使,讓他那邊進行全淮南東路覈查,配合你們的行動。”

他倒不擔心淮南東路轉運使參與進去,因爲此人名叫蔣堂。

大前年淮南旱災,他當時任江南東路轉運使,本來跟他沒什麼太大關係,卻因一江之隔動了惻隱之心,開江南東路常平倉救濟淮南災民。

之後蔣堂調任淮南東路轉運使,兼江、淮發運事。

並且蔣堂女婿兼學生叫邵必,他是今年二月,也就是趙駿考舉人那一屆考上的進士,現在出任高郵縣令,同時他早年就學於國子監。

恰好王曾以前有段時間得罪了劉太后,被降職以直學士判國子監,因此邵必也是王曾的門生。

王曾臨行前給了趙駿一封信,就是說的此人。

趙駿在淮南西路一個多月,早就派人給那邵必送信,要他彙報一下淮南東路的情況,問他蔣堂如何?

邵必也已經回信,告知趙駿,說他岳父爲人剛正不阿,素有清名,不管去哪裡任職,都被當地稱讚,且十分熱衷於興辦教育,遇事不屈,好學工文,延譽後輩,至老不倦。

這番評價都不知道是女婿吹岳父,還是事實。

但不管怎麼樣,趙駿也自己查了查這蔣堂,確實沒什麼黑料。而且相信王曾應該也不會看錯人,他說邵必沒問題,那應該是沒問題。

因此就讓蔣堂那邊幫忙查查。

即便查出蔣堂和邵必有問題也無妨,到時候回去找王曾的麻煩就是了。

得到趙駿的承諾,林洙自是大喜過望,拱手說道:“謝知院,下官必定不負知院所託。”

“去吧。”

趙駿揮揮手。

林洙喜滋滋的領着新任務走了。

等他走後,趙駿也沒有太做停留,讓剩餘沒有參與貪腐案的副職官員先暫管壽州公務,自己下令即刻啓程前往杭州。

從壽州去杭州倒也簡單,下蔡縣城外就是淮水,坐船順着淮水一路向東,進入楚州境內。

隨後在楚州,也就是後世淮安市走運河南下,過長江就是江東。

趙駿在四月中旬出發,僅僅五天時間就已經到了揚州,這還是因爲春季東南風,逆風航行。若是西南風和西北風加持,史料記載汴梁到揚州也僅僅只需要十二日。

揚州灣頭鎮,由於揚州和真州是漕、鹽運的重要樞紐,真、仁兩朝,每年漕運多達800萬石,佔全國漕運的四分之三。

連淮南東路轉運使、發運使衙門,都置於真州楊子縣,本是趙駿要視察的地點。

但由於趙駿此番南下,主要是處理杭州知州孫沔,不便去揚州和真州,就需要從灣頭鎮直接南下進入長江了,沒有去江都和揚子。

只是之前只會了蔣堂一聲,所以沒想到他帶着淮南東路大小官員已經在灣頭鎮等着。

趙駿沒辦法,就只好下船與他們吃了頓飯。

與會者都是淮南東路大小官員,除了蔣堂以外,還有淮南東路副轉運使、轉運判官、提舉常平使、揚州知州、真州知州、兩地通判以及海陵縣令等十多名官員。

會上趙駿和衆人相談盛歡,聊了聊淮南東路治理情況,也聊了聊兩江漕運目前遇到的一些問題等等。

其中海陵縣令趙抃引起了趙駿的興趣。

因爲蔣堂話裡話外,有意無意,都是向趙駿引薦此人。

問了下他的政績才知道,景祐元年中二甲進士,之前任崇安縣令,政績出色。

去年年初調到海陵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讓海陵治安、農業、經濟都向上一個臺階,蔣堂雖然跟他不認識,卻非常欣賞他,因此特意叫來引薦給趙駿。

趙駿自然不知道這人歷史上也是個大人才,在王安石做宰相時當過參知政事,只是堅決反對青苗法,卻不能否定其治理地方的能力。

所以趙駿記下了此人的政績,等之後從杭州回來,巡視淮南東路的時候,再好好看看海陵那邊的情況。 午宴結束,趙駿再次啓程,從灣頭鎮走岔路水道入長江口,再南下杭州。

又是十日後。

傍晚時分,臨平鎮,正是四月初夏,距離杭州已經不足二十里路。

京杭大運河上,兩艘大船徐徐南下。

從壽州到揚州二百多公里路程只需要五日,但從潤州(鎮江)到杭州二百七十公里,卻走了十日。

這是因爲壽州到揚州路程其中大半都是淮水,順水的情況下船速極快,能達到每小時十多公里,幾乎一兩天時間就能從壽州到楚州。

而到了楚州南下有一百公里左右的運河路段,運河水流速度比較緩慢,在沒有沿岸縴夫拉的情況下,只能做到每小時四五公里,光從楚州到揚州就花了差不多三天時間。

可潤州到杭州這段全是運河,每天走十個小時也就四十來公里,有的時候遇到堵塞或者比較糟糕的天氣不好行船,耽誤時間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從宋明清時期,多有記載從杭州到汴梁,船運基本上都是在十五到二十五天內。而從杭州到北京,則要五十多天。

已是四月底,接近五月,天氣愈發炎熱,站在船頭放眼望去,能看到鎮子外沃野千里的農田。

農田鬱鬱蔥蔥,稻苗在風中搖曳,偶爾還能聽到青蛙呱呱的叫聲。

跟北方目前正處於稻麥交替種植的農業革命不同,南方在宋真宗時期就完成了占城稻與本土稻之間的交替種植,因此南方基本上都是水田。

長江下游的太湖流域正是大宋的糧倉,這裡到處都是四溢流淌的小河、遍佈曠野的湖泊,以及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水渠。

在它們的滋養下,曠野裡密密麻麻的農田飄着淡淡的稻花香味,渾濁的稻田裡,時不時有田魚翻騰。

趙駿已經很久沒看到南方這般美景。

上次見到,還是前年從大學畢業回家,之後在前年下半年又離家北上找工作,沒有找到合適的,就想考公,於是纔去參加支教,希望得到考公後的優待。

這樣算來,他已經兩年多沒有見過父母,也沒有見過江南春色。

就是不知道在南宋祖先遷徙去之前,湖南那個山窩裡,是不是早有人在居住,有沒有那個令人朝思暮想的小村莊。

“知院,前面碼頭。”

江大郎注意到前面臨平鎮子碼頭上有一大堆人在那站着,想來應該是兩浙路的一票官員。

畢竟他們經過潤州、常州、湖州等地的時候,地方官員不可能不知道,只是趙駿拒絕了一切地方官員的應酬,徑直前往杭州,所以才能這麼快過來。

但地方官肯定會派快馬先一步去兩浙路報信,所以兩浙路四司衙門那邊自然會有所反應。

船隻緩緩抵達了碼頭。

碼頭上兩浙路轉運使張夏、按察使王雍、提點刑獄李柬之、發運使許元等一衆四司衙門大小官員二三十人涌了過來,向趙駿拱手行禮。

“參見知院。”

“免禮。”

趙駿下了船,掃視一圈,問道:“李柬之何在?”

“下官在。”

靠前面的一箇中年官員走出來,向趙駿行禮道:“見過知院。”

“呵呵。”

趙駿上前笑道:“聽王相說你德才兼備,是難得的奇才,未來成就不可限量啊。”

這句誇讚顯然有另外的含義,衆人看向李柬之的目光頓時變得不同起來。

聽說李柬之的父親李迪被政敵呂夷簡趕出朝廷,後來抱緊知院大腿,現在已經坐穩了刑部尚書的位置,深得知院器重。

現在李柬之又得到誇獎,李家這是要翻身了。

李柬之忙拱手回道:“這都是王相謬讚。”

“好了。”

趙駿看向衆人,隨後說道:“本知院是來杭州辦差的,諸位也無需如此大動干戈。”

兩浙路轉運使張夏過來道:“知院,我等已在城中設宴,還請知院賞光。”

“嗯,那就進城吧。”

趙駿點點頭,正準備扭過頭上船。

李柬之忙過來低聲道:“知院,下官有要事奏報。”

“上船。”

趙駿輕聲說了句。

諸多官員隨後也各自上了自家的船。

李柬之則帶着幾名手下,擡着一人到了趙駿的船上。

船隻緩緩開啓。

一行人進入到了船艙內,李柬之將人放到了船艙裡一間房間的牀上。

趙駿走過來,低頭掃視,見到的是一名面色慘白的中年男子,左臂斷了,纏着繃帶,頸部有勒痕,一股藥香撲鼻而來。

“這是什麼情況?”

趙駿問。

“此人叫許明,本是杭州富商,被杭州知州孫沔以謀逆罪下獄。下官前些日子在獄中提審犯人,他不斷叫冤,下官就把他提到公堂上,沒想到他竟自斷一臂以示清白。”

李柬之苦笑道:“下官感覺其中有冤情,於是覈查此案,哪料到府庫中大量公文被盜。下官無奈,就想放了他,他卻上吊以求重啓案件,不得已,下官只能將他帶在身邊,保護起來,並且上奏知院。”

“怎麼,重啓案件很難嗎?”

趙駿皺眉問道。

“下官倒是想,其實在許明之前,還插手過一件案子,亦是孫沔判處。結果正想重啓案件,下官的親朋、故交,乃至福建路轉運使都寫信過來,讓下官別再過問此事.”

李柬之無奈道:“下官深知裡面內情不簡單,強行重啓怕是阻力重重,因而只能勞煩知院。”

“呵呵。”

趙駿笑了起來,擡起頭看向房間一側窗口間滾滾流淌的河水,輕聲說道:“人情世故,是張大網啊。”

還好他在大宋沒什麼親朋好友。

那些貪官污吏不敢找他本人,可他連朋友都沒有,讓誰來幫那些人說清呢?

(本章完)

第16章 靖康恥第381章 宋軍圍城第43章 朝堂裡的一些小事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兩難境地(二合一)250.第246章 慶曆新政,吏治篇第342章 用好手裡的刀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109.第109章 生命不息,CPU不止第337章 以汴梁爲核心打造經濟圈第520章 大宋一天比一天好第327章 第五輪慶曆新政152.第151章 棉花推廣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第23章 宇宙的塵埃第340章 他們以爲朝廷是講道理的第355章 韓琦改性,穩健爲主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242.第238章 人心經不起試探112.第112章 對付惡勢力的三個辦法177.第175章 苛捐雜稅,路遇田昌217.第214章 李元昊聯遼抗宋第343章 全城搜捕第34章 數學課第497章 中東風雲再起第505章 天命在宋第503章 三喜臨門,傳國玉璽第459章 大宋沒我要散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267.第263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第503章 三喜臨門,傳國玉璽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第365章 千炮瞄城199.第196章 貪腐案真相第104章 下輩子注意點201.第198章 貪腐案完結,良方妙藥第77章 出宮,刺青199.第196章 貪腐案真相第417章 能登炮擊事件,震驚日本第464章 該拿回西域了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第526章 趙禎走在實踐的路上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第391章 決戰亂成一鍋粥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第93章 解試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254.第250章 南下度蜜月,柳永來攔車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127.第127章 趙駿是主心骨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第2章 嫌棄大宋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312.第308章 惹怒大宋的下場第343章 全城搜捕第460章 慶曆十年第371章 已經在想自己的廟號了272.第268章 年關到了,過個好年289.第285章 後苑驚變,引蛇出洞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第395章 吹進攻號!第371章 已經在想自己的廟號了143.第142章 是時候了第401章 趙禎眼裡有了光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第338章 李元昊的惆悵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284.第280章 欽差遇刺,此事可解174.第172章 今年的國家任務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第522章 滅金,就是這麼快第79章 上岸第一劍,先斬輔導員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第419章 樹苗正在茁壯成長第418章 發兵日本,問責天皇第320章 趙駿只會更狠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第507章 萬國來朝(2)第402章 大宋贏麻了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116.第116章 無內鬼,來點大宋笑話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第14章 好幾層樓高的高人!第467章 幽默回鶻人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
第16章 靖康恥第381章 宋軍圍城第43章 朝堂裡的一些小事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兩難境地(二合一)250.第246章 慶曆新政,吏治篇第342章 用好手裡的刀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109.第109章 生命不息,CPU不止第337章 以汴梁爲核心打造經濟圈第520章 大宋一天比一天好第327章 第五輪慶曆新政152.第151章 棉花推廣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第23章 宇宙的塵埃第340章 他們以爲朝廷是講道理的第355章 韓琦改性,穩健爲主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242.第238章 人心經不起試探112.第112章 對付惡勢力的三個辦法177.第175章 苛捐雜稅,路遇田昌217.第214章 李元昊聯遼抗宋第343章 全城搜捕第34章 數學課第497章 中東風雲再起第505章 天命在宋第503章 三喜臨門,傳國玉璽第459章 大宋沒我要散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267.第263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第503章 三喜臨門,傳國玉璽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第365章 千炮瞄城199.第196章 貪腐案真相第104章 下輩子注意點201.第198章 貪腐案完結,良方妙藥第77章 出宮,刺青199.第196章 貪腐案真相第417章 能登炮擊事件,震驚日本第464章 該拿回西域了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第526章 趙禎走在實踐的路上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第391章 決戰亂成一鍋粥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第93章 解試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254.第250章 南下度蜜月,柳永來攔車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127.第127章 趙駿是主心骨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第2章 嫌棄大宋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312.第308章 惹怒大宋的下場第343章 全城搜捕第460章 慶曆十年第371章 已經在想自己的廟號了272.第268章 年關到了,過個好年289.第285章 後苑驚變,引蛇出洞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第395章 吹進攻號!第371章 已經在想自己的廟號了143.第142章 是時候了第401章 趙禎眼裡有了光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第338章 李元昊的惆悵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284.第280章 欽差遇刺,此事可解174.第172章 今年的國家任務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第522章 滅金,就是這麼快第79章 上岸第一劍,先斬輔導員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第419章 樹苗正在茁壯成長第418章 發兵日本,問責天皇第320章 趙駿只會更狠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第507章 萬國來朝(2)第402章 大宋贏麻了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116.第116章 無內鬼,來點大宋笑話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第14章 好幾層樓高的高人!第467章 幽默回鶻人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