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

“這第一條太激進,第三條太漫長,第二條還算合適,只是也有許多問題啊。”

樊樓內,范仲淹聽着趙駿的想法,提出了異議。

趙駿一邊夾菜一邊說道:“我也認爲第二條最合適,具體有哪些問題,你先說出來看看,這種事情本來也是一步步來,遇到問題就解決嘛。”

“裡面最不合理的就是禁止土地買賣,這一條出來,恐怕全國各地的地主都要羣起反對了,怕是行不通哦。”

范仲淹搖搖頭道。

大宋之所以土地兼併嚴重,就是從建國初期就沒有對土地兼併有過限制。以前各朝各代的辦法,都是建國初期禁止土地交易。

譬如西周開始的井田制,西漢時期的屯田制,晉朝實行的佔田制以及南北朝到唐朝初期的均田制都是如此。

只不過一般也就剛開始這樣,等到後面時過境遷,到王朝的中後期,制度就會被打破,各種貴族、官員、地主、豪強紛紛佔有田土,從而形成了王朝中後期土地兼併嚴重的事實。

反倒宋朝真就是奇葩,一開始就不禁止買賣,讓王朝初期就土地兼併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南北兩宋居然還能活那麼三百多年,也算是奇蹟當中的奇蹟了。

“就大宋屁事多,以前哪個王朝初期不禁止土地買賣?王莽時期甚至還敢搞全國土地國有化呢,要是老趙算了,這次就不罵他了。”

趙駿本來想罵罵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但想到趙光義能罵,趙匡胤是自己直系祖先,最終就只能閉上嘴巴。

誰讓祖宗不爭氣呢?

明明建國初期,趙匡胤是有能力進行土地改制,把土地兼併的局面改善過來。

可他爲了重文輕武這個國策,首先是讓手底下的大量武將勳貴把兵權交出來,回家置辦田地養老。又擡高文人地位,允許他們合法佔有田土。

一時間文臣武將大肆瓜分土地,由於朝廷不能阻止他們瓜分田土,引帶着他們的親屬、利益集團也開始效仿,第二次瓜分。

結果過了不到百年時間,各路豪強紛紛效仿,三次瓜分之後,全國自耕農已經所剩無幾,土地兼併嚴重。

歸根到底,還是趙匡胤認爲五代十國武將們太可怕,爲了安撫他們先做出了讓步,導致開了這個口子和先河,朝廷也就沒有再管土地兼併的事情,讓民間出現了圈地狂歡。

所以趙匡胤有趙匡胤的難處,趙駿則不太想理解他的難處。

但辱罵旁系祖先趙光義還好,可辱罵直系祖先對於崇尚祖先的漢人來說,還是有點違背祖宗了屬於是,終究沒有開口抨擊。

“先想想解決的辦法吧。”

范仲淹道。

“你有什麼主意?”

趙駿反問。

范仲淹想了想道:“取消禁止土地買賣這一條吧。”

“取消後那他們可不一定賣給官府。”

“但官府的收購價格高一點,他們不就能買了嗎?”

“你怕是想全國各地大搞權錢交易,官商勾結,讓朝廷花高價買土地哦。”

趙駿搖搖頭道:“這可不是簡單監管就能解決的問題。”

本來禁止土地買賣,官府回購也肯定會發生貪污腐敗的事情,但還算可控。

因爲上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和丈量土地的時候,各路御史、統計局就已經把土地清查過,登記造冊了。

土地有優、良、劣三種劃分,回購的時候可以直接按照品質加上當時市價進行交易。

一旦取消禁止買賣這一條,那麼中間可操作的空間就非常大。

比如找人擡價,或者大地主之間繼續購買土地,把全縣土地攥在手裡,哄擡地價,逼着官府花高價買。

就跟買房子一樣,明明一個小區沒多少人入住,可炒房團把整個小區買了,把價格炒上去,受苦的不還是老百姓嗎?

所以禁止土地買賣這一項,就跟限房令是一個概念,逼着地主只能把土地平價賣給官府。

要真按照范仲淹所說,才叫壞事。

然而範大將軍也有理由的,反對道:“我覺得改革還是要在現有框架內做佈置,伱自己說的,步子邁大了容易扯到蛋,直接禁止土地交易,那不是逼着那些地主們造反嗎?”

“唔腦殼疼,螺螄殼裡做道場啊。那這樣的話,就只有最後一個辦法了。”

趙駿揉了揉太陽穴。

范仲淹納悶道:“什麼辦法?”

“殺人咯。”

趙駿聳聳肩:“還能有什麼辦法。”

“又殺人?”

范仲淹無語道:“你殺人殺上癮了?”

別看趙駿這些年好像沒帶兵打仗,但實際上他手頭的人命只比范仲淹多,不比他少。

首先是還沒上臺就掃黑除惡,開封府無憂洞、鬼樊樓等黑惡勢力,那是掃清了不知道多少,在東城外砍的頭沒有一萬估計也得有八千。

其次是他全國巡查,見到貪官污吏一個就處決一個,下手毫不手軟,光在淮南賑災款貪腐案中就殺了上百名涉案官員。

最後就是去年的軍中貪腐案,數百家將門勳貴裡,幾乎被他搞死了一半。然後就是清洗軍隊,數千名中下級軍官,以及上萬名涉案士兵,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

可以說,趙駿從掃黑除惡,到打擊貪腐,再到清理軍隊,弄死個三四萬人,流放坐牢的十幾萬人估計都有,可以說比范仲淹在戰場上殺敵還要多很多。

那爲什麼影響力沒那麼大呢?

因爲趙駿做的這一切,都合理合法,處於正常的框架範圍之內。

歷朝歷代都打擊貪污腐敗,趙匡胤還處決過幾千名貪官,把他們的家人流放,弄死的人也有幾萬,也沒看到後世有人拿這點說事。

所以除非像明初四大案那樣有政治目的,非正常的案件纔會受世人關注以外,普通的掃黑除惡,打擊貪腐,那不是歷朝歷代常有英明君主幹的事情嗎?又何必大書特書呢?

因此總結來說,就是趙駿逮住的就是合法合規,再加上有趙禎和政制院爲代表的主要部分的文官集團支持,才能做到這一點。

這樣編寫史書的人也就沒什麼好指摘的地方。

如果趙駿別有用心地以政治目的搞牽連殺人的話,恐怕也會進入史料中被大書特書。

“我還沒那麼喪心病狂。”

趙駿搖搖頭道:“但如果按照你給的限制,可不就只能殺人來解決嗎?”

“爲什麼?說說看。”

范仲淹忙問道。

“我來問你,不得限制人身自由,不得買賣人口,完全廢除奴隸制度,是不是大宋的法律?”

趙駿反問道。

“是。”

范仲淹點點頭。這一點毋庸置疑,唐朝承認奴隸制。

《唐律疏議》強調奴婢卑下,在法律地位上與畜產無異,良賤之間也被禁止通婚。

但到了宋朝,從宋仁宗景祐元年開始,就下詔徹底取消奴隸制。連稱呼都變了,以前的奴隸被稱爲奴和婢,後來改爲人力和女使。

當時規定取消良賤制度,商人、佃農、奴婢等傳統意義上的賤民均爲編戶齊民,合同契約不再是賣身契約,而是僱傭契約,所有被僱傭者都是自由民,享受隨時辭職的權力。

在唐代一個主人隨意處罰一個奴婢,沒有任何後果。無故打死一個奴婢,懲罰性地勞動一年,而且還可以交錢了事。如果事出有因,甚至連懲罰都沒有。

這就造成了由於犯罪成本實在過低,從而引發大量主殺奴的私刑案件。

而到了宋代,宋初是殺無罪奴婢流放三千里。

宋真宗時期進一步大幅加重,改爲即使私自殺害有罪人力、女使,嚴重者也會被官衙判處死刑。

到南宋時期,擅殺人力、女使,無論對方有罪與否,殺人者都是死罪一條。

當然。

官員權貴除外。

陳執中殺死婢女,只是被罷相。

宋英宗時,官員劉注用刀劃傷了僕人的臉,只是被罷官。

但權貴只是享受不死刑,一旦被發現,往往也會被罷官,由此可見宋朝基本上短暫地消除了奴隸制度。

一直到元朝又恢復了這玩意兒,最後到我國建國之後,收復西藏,廢除農奴制,纔算是把困擾了中華幾千年根深蒂固的頑疾給驅除掉。

只是不可否認的是,宋朝在法律意義上是有規定的,只是底層百姓其實不懂法,加上又被地主拿着契約合同限制着,生存環境依舊跟唐朝之前的奴隸沒什麼區別。

趙駿說道:“既然我不能頒佈新的法律來處理土地兼併的問題,那我嚴格遵守以前的法律總沒什麼問題了吧。”

“怎麼個遵守法?”

范仲淹問。

“從今年開始,就給我把地主們的佃戶全給我搞過來,要麼修水渠,建官田,把佃戶安置到官田去,要麼去修路修大壩修水庫,就是讓地主田裡沒有人。”

趙駿笑道:“地主們想拿契約限制佃戶,不好意思,大宋不允許限制人身自由。如果有存在這樣的現象,那就是官府的問題了。我得拿刀子逼着下面那些當官的,那些當官的,就得拿刀子和地主們拼命,這是合法的吧。”

“是合法的,算你狠。”

范仲淹無話可說,這還真是合法的範疇內,朝廷有錢,僱傭百姓去幹活,而且法律規定任何人都是自由民,契約合同可以中止,不能限制人身自由,那官府確實可以把人都抽走去搞基建。

“另外就是要給百姓減輕負擔,我認爲從今年開始,既然官府徵召百姓去幹活,那就是服徭役,服徭役是爲國家做事,不能耽誤了百姓自己生活。”

趙駿摸着下巴道:“所以官府規定,服徭役期間,任何欠的債務都可以停止算利息,這應該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那這不是損害了地主們的利益,他們能幹?”

范仲淹提出異議。

“那這樣,任何願意參與官府基建的人員,官府都會爲他們償還債務,但必須把合同契約轉交給官府,這算是官府徵召百姓,以後他們就成爲官府的佃戶,且地租比地主的低很多。”

趙駿又有了奇思妙想。

其實這事也不算他首創,因爲北宋時期,各地天災不絕,加上高額稅收,導致老百姓紛紛破產,被迫把地買給地主,主動自願成爲地主的奴隸。

可朝廷又不允許奴隸制度,所以甚至有朝廷和地方官府從地主手裡把人給贖買回來的事情發生。

比如淳化二年七月,趙光義下令“詔陝西緣邊諸州饑民鬻男女入近界部落者,官贖之。”還有大中祥符三年,宋真宗亦下詔:“前歲陝西民飢,有鬻子者,官爲購贖還其家”。

其它的明道元年,慶曆八年,南宋隆興元年等等,一旦出現大規模天災,導致百姓破產給富戶當奴隸,就有官府把他們贖買回來的多次史料記載。

只是以前這種只出現在少量受災區域,現在如果全大宋都贖買奴隸,幫佃戶、奴隸還債的話,恐怕財政支出會非常大。

范仲淹擔憂道:“這全國各地,不知道多少奴僕佃戶,官府有那麼多錢贖買回來嗎?”

“一步步來吧。”

趙駿說道:“官府把他們搞過來的目的並不是爲了讓他們自由,而是爲了讓他們幹活,修水渠、修水庫,就能多開墾農田。官府的田多了,有人幹活。地主的田還是那麼多,無人幹活,最後話語權還不是得回到官府手裡?”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把佃戶們的債務轉移到官府身上,佃戶們以後就得幹活給官府還債,而不是給原來的地主還債,地主們雖然佔據了好田,可官府在想辦法把他們的田地荒廢?”

“不錯,大宋全國各地有的是荒蕪土地。只是礙於水利設施不到位,不能讓千里荒地變成千裡良田而已。他們土地兼併,那咱們另起爐竈,重新搞出大量耕地。”

“這是個好辦法,但這花銷不知道多少哦。”

范仲淹苦笑了一聲。

明明地主們手裡集中了大宋最好的土地,他們卻要想盡辦法重新修建大量設施,開墾出新的土地出來,簡直是多此一舉。

但好像除了這個辦法之外也沒別的主意,畢竟如果明搶的話,只會造成地主們紛紛造反。

而這樣做的話,地主們可想不到這是官府在跟他們搶人手。

畢竟官府要徵徭役是他們無法抗拒的事情,甚至地主們還得花錢給自己平徭役,所以朝廷這麼做合情合理,他們挑不出毛病。

等到溫水煮青蛙,他們發現人手不足,手下的青壯都被官府徵走不還給他們,下面的田地無人耕作的時候,想反悔也已經晚了,到時候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下自己手裡土地爛掉的事實,然後低價賣給官府。

“這一招就叫做釜底抽薪。”

趙駿笑道:“也就是現在大宋有錢有糧能夠做到,換別的王朝,比如明末那種沒錢沒糧的情況,就只能動刀子下大屠殺令了。不過即便如此,我們估計也得殺不少人。比如土地買賣和人口交換下,勢必會出現大量貪官污吏,以及不願意交人的地主。”

“這些人你就打算殺?”

“是啊。”

“估計要殺不少。”

“跟大屠殺比起來,算是少了。”

“也是。”

范仲淹扭過頭看向窗外,喃喃自語道:“一家人哭,總比一路人哭強啊。”

最近幾天一更,不過一更的字數還是挺多的,主要是感冒了,變天太厲害了,狀態不是很好。有朋友說我這主線支線混亂,我倒是沒覺得。因爲主線一直就是改革變法,主角都已經經歷了四次改革了,第一次改革官場制度,第二次考成法整頓吏治,第三次輕徭役減賦稅休養生息,第四次處理三冗問題,其它的都是支線和爲改革的鋪墊過程。

現在已經是第五次改革,解決土地兼併,開始催生人口。

未來還有第六次,第七次。

這破大宋真就誇張,別的朝代估計就一兩次能解決的問題,主角還得殫精竭慮地搞那麼多次,一步一步,真的艱難啊。

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第385章 決戰前夕135.第135章 罷免一司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194.第192章 狡猾的對手第99章 瓶中人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第105章 糊塗,抄了你家都是我的第98章 江大郎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第3章 大宋笑話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第99章 瓶中人246.第242章 政制院換屆第388章 大宋託付於你204.第201章 故里已經成爲過去287.第283章 平叛只需要座標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194.第192章 狡猾的對手第80章 所見,所聞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第73章 祖孫交心(爲盟主雲哥加更)204.第201章 故里已經成爲過去124.第124章 民間滲透206.第203章 安龍寨對峙,謹慎的李元昊169.第167章 新春詩第一第322章 雙刃劍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第89章 大勢不可擋第60章 上架感言第356章 野人一拳,莽過去164.第163章 這裡永遠是你的家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156.第155章 卷不死他們!223.第220章 壞了,我人設崩了303.第299章 與遼國軍備競賽270.第266章 大宋會變得更好第316章 當令安南改朝換代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第527章 歷史會永遠記住我們(大結局)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第348章 奇怪的商隊第99章 瓶中人152.第151章 棉花推廣第493章 爲世界帶來和平第34章 數學課第372章 政制院黨派劃分第395章 吹進攻號!第13章 朕要打死他!第373章 在趙光義墳頭蹦迪第524章 趙禎出京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第523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宰相院裡皆牛馬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185.第183章 《官家在求情》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體)第356章 野人一拳,莽過去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246.第242章 政制院換屆240.第236章 大宋何懼一戰!272.第268章 年關到了,過個好年第465章 藉口有了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第343章 全城搜捕第81章 無憂洞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第75章 我要當狀元!281.第277章 杯酒釋冗軍第496章 抵達巴格達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第33章 晏殊的心事236.第233章 打不過,只好談第479章 開啓蘇軾的物理之道第69章 認真務實的態度(第九更)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第83章 趙禎不可信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156.第155章 卷不死他們!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250.第246章 慶曆新政,吏治篇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第480章 活在魯迅的影子裡206.第203章 安龍寨對峙,謹慎的李元昊
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第385章 決戰前夕135.第135章 罷免一司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194.第192章 狡猾的對手第99章 瓶中人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第105章 糊塗,抄了你家都是我的第98章 江大郎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第3章 大宋笑話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第99章 瓶中人246.第242章 政制院換屆第388章 大宋託付於你204.第201章 故里已經成爲過去287.第283章 平叛只需要座標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194.第192章 狡猾的對手第80章 所見,所聞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第73章 祖孫交心(爲盟主雲哥加更)204.第201章 故里已經成爲過去124.第124章 民間滲透206.第203章 安龍寨對峙,謹慎的李元昊169.第167章 新春詩第一第322章 雙刃劍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第89章 大勢不可擋第60章 上架感言第356章 野人一拳,莽過去164.第163章 這裡永遠是你的家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156.第155章 卷不死他們!223.第220章 壞了,我人設崩了303.第299章 與遼國軍備競賽270.第266章 大宋會變得更好第316章 當令安南改朝換代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第527章 歷史會永遠記住我們(大結局)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第348章 奇怪的商隊第99章 瓶中人152.第151章 棉花推廣第493章 爲世界帶來和平第34章 數學課第372章 政制院黨派劃分第395章 吹進攻號!第13章 朕要打死他!第373章 在趙光義墳頭蹦迪第524章 趙禎出京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第523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宰相院裡皆牛馬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185.第183章 《官家在求情》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體)第356章 野人一拳,莽過去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246.第242章 政制院換屆240.第236章 大宋何懼一戰!272.第268章 年關到了,過個好年第465章 藉口有了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第343章 全城搜捕第81章 無憂洞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第75章 我要當狀元!281.第277章 杯酒釋冗軍第496章 抵達巴格達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第33章 晏殊的心事236.第233章 打不過,只好談第479章 開啓蘇軾的物理之道第69章 認真務實的態度(第九更)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第83章 趙禎不可信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156.第155章 卷不死他們!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250.第246章 慶曆新政,吏治篇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第480章 活在魯迅的影子裡206.第203章 安龍寨對峙,謹慎的李元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