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第233章 打不過,只好談

遼闊的河北路平原上,朔風呼嘯。

如果站在雄州城的城牆上往外看的話,就會看到城外的天地間是一片荒蕪。

枯黃的蓬蒿遍佈曠野,野外密集的叢林無數,落葉掉了一地。

原本的村莊和農田早就破敗,幾十年無人耕種。

在這雜亂之中,只有城南的一條官道,還在告訴着人們,這裡至少還有人煙經過。

澶州之戰後,宋國將邊境百姓內遷,防止遼人打草谷。如今的邊境早就沒有了村莊和田地,只剩下一座座城池軍寨。

不過這裡並不代表完全沒有人煙,往北入中的商人以及遼宋兩國來榷場互市的商人還是會來到此地。

只是戰爭打響之後,他們再是爲了利益不怕死,也早就作鳥獸散,遠遠地逃離邊境。

十二月二十六日,距離年關僅僅只有四天的時候雄州城上,值守的狄青就已經遠遠地看到了幾名騎士飛一般地向南城方向而來。

他看了一會兒,直接讓人打開城門——其中一名騎士他認識,正是他手下,如今因軍功任職雄州防禦使的張玉。

值得一提的是,狄青在與西夏的戰爭中表現也非常突出,升官像火箭一樣,已經是河北路兵馬鈐轄,麾下有五千人,已經摸到了將領級別門檻,再進一步就是將軍。

張玉急匆匆入城內,城門打開後他就看到了狄青,連忙勒住馬匹道:“漢臣,來了來了。”

“什麼來了?”

狄青雖然心裡有猜想,到還是要問問。

張玉直接翻身下馬,擦了擦額頭的漢水,接過旁邊士兵遞來的水咕嚕嚕灌了兩口,隨後說道:“昨日經略相公在保塞大破遼軍,他們的殘部正在往北撤逃!”

“快,回去告知帥司!”

狄青立即牽過一匹馬,翻身上去,直接往城裡張亢的府邸而去。

片刻後,張亢得到了消息,精神一振。

“太好了。”

他拍案而起,對狄青說道:“傳令三軍,出戰!”

“是!”

狄青亦是鏗鏘有力地回答。

片刻後整個雄州城都亢奮了起來,城內所有的兵馬全都準備就緒。

除了留下一千人守城以外,其餘人全部出城攔截潰敗遼軍。

而像這樣的情況,還發生在遂城、安肅、容城、保定、文安等多處邊境重鎮。

要是以前的河北軍,哪怕遼軍大敗了,估計都不敢這麼出城去追殺。

但老範把精銳的西北軍安置在了邊境諸多城池,就是爲了這一刻。

西北軍士氣比河北軍強太多,自然是敢於出城決戰。

這些可都是撿一樣的軍功啊。

與此同時,遼軍大潰敗之後,根本無法重新組織起隊伍。

因爲宋軍一直在銜尾追擊。

騎兵還好,一路向北疾馳,總歸是能逃出生天。

可苦了步兵。

雖然宋軍大多數也是步兵,但宋軍士氣高昂,爲了軍功拼命追趕。

遼軍步卒爲了活命只能瘋狂逃竄。

一夜之間兩方追出上百里地,整個河北路保州、安肅軍、廣信軍、雄州、定州等二百多里長的邊境線上,全都是敵我士卒。

范仲淹都已經控制不了部下了,因爲敵人跑得分散,宋軍追得分散,甚至還出現過二百多人的宋軍小隊,攆着三千多人遼軍步卒兵團追趕的奇聞。

所以他乾脆就什麼事都不做了,下達了追擊命令之後,只是自己帶了幾千人,一路慢慢悠悠地向北往安肅而去。

安肅這邊守將爲新任河北西路都總管趙振,他這邊沒有多少騎兵,只有三千多人,加上步卒也就一萬人,居然大搖大擺地駐紮在葫蘆堤,攔截後方大量遼軍。

葫蘆堤位於安肅以南的漕河岸,這漕河並非是漕運河,而是大清河支流府河的支流,發源於保定市易縣境內的五回嶺,爲過河必經之路。

史料記載,這裡同樣也是事故多發地,自五代後晉開運三年至北宋宣和五年,長達178年中,都是御遼的前沿陣地。

遼宋之間戰事經常在此發生。

但曾經是宋國在葫蘆堤南岸的狼山寨配合安肅城池抵禦遼軍,現在宋軍去了北岸,反攔截遼軍,頗有些倒反天罡的意味。

遼國殘部如無頭蒼蠅一樣亂跑,近二十萬大軍,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跟着耶律宗真往定州方向去。

那裡有遼太弟耶律重元的部隊,可以讓耶律重元掩護他們從定州北歸。

其餘遼軍就沒那麼好運氣,他們只想儘快地逃離宋國,選擇了最快的路線,也是去地獄最近的路線。

趙振於葫蘆堤設伏,在遼軍渡河時再次擊潰他們,斬殺三千餘人,俘虜了五千之衆。

遂城守將則於釜山村鋪攔截到了一萬多遼軍潰卒,同樣大敗敵人,斬殺了兩千餘人,俘虜了三千多人,剩餘五六千人狼狽地逃回遼境。

雄州守將張亢更是親領騎兵,一路往西橫推,遇到的小股遼軍都懶得殺,每次只追擊至少三四千人以上的遼軍,僅僅數日功夫,他就斬敵一萬餘衆,俘虜者更是沒有。

本來戰事還是能繼續擴大,然而到了遼國邊境之後,趙振他們就猶豫了,最終沒有敢冒着風險繼續進軍。

原因在於澶淵之盟後,宋真宗就嚴格限制了河北路將領。

一,不準挑起邊境戰事。

二,就算敵人來進攻,也不準立即還手,等朝廷的命令。

三,打敗敵人,不準追擊。

四,絕不能入遼境。

聽上去很離譜。但這居然就是現實,這一系列限制導致河北路的宋軍束手束腳,不敢放開了打。

要不是范仲淹過來,怕遼國即便是忽然大舉南下,他們甚至只敢待在城裡看着遼軍在外肆虐,除了敵人來攻城,都不敢回擊。

幸好老範第二天就趕到了安肅,得知這個情況後,一拍腦門,立即下達軍令,追入遼境,什麼時候遇到阻力再說。

有了這個軍令後,宋國大軍這才悍然殺入遼國境內,把那些原本以爲安全了的遼國潰卒嚇了個半死,直接繼續往北逃竄,跑到了遼國南京析津府。

析津府守將蕭孝友連忙一邊收攏潰卒,一邊領兵抵禦,趁着宋軍在追擊的時候,帶着騎兵偷襲了幾部分宋軍,讓宋軍有了一些傷亡,這才讓殺瘋了的宋軍冷靜下來,慢慢地退回了涿州。

沒辦法,在這樣追擊的過程中不可能把陣型擺開,導致突然遇到襲擊的話,就很難做出應對。也怪那些宋軍貪功冒進,不然的話也不至於有些傷亡。

但好在此戰宋軍大獲全勝,這點小意外並沒有影響到范仲淹的心情,他重新整頓兵馬,北上入駐了涿州。

耶律宗真這邊跑到了定州後,與耶律重元合軍,重新集結了大概七八萬騎兵,往北逃到了蔚州,也就是後世靈丘一帶,隨後從後世蔚縣地區,繞了個大圈才跑回了析津府。

由於此時宋境還有大量潰敗的小股遼軍,如果不清除他們的話,說不好會影響後方安全,所以范仲淹也沒繼續往析津府打,而是調集兵馬進行對峙。

他把五萬西北軍集結起來,又帶了約八萬步卒於遼國涿州范陽駐紮。

後方十多萬大軍,有的負責清剿殘餘遼軍,有的負責向前線的范陽運送糧草,還有的立即從滄州、保定、信安、清州等地北上,騷擾析津府東南方向的武清、安次等地。

這樣河北路各地宋軍各司其職,從兩路以鉗形攻勢包圍了遼國的南京都城析津府,頗有些打算趁着這個機會一路北上,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態勢。

只是由於宋軍大多數都是步卒,即便范仲淹的指揮調度已經非常可以了,但還是因冗長的陣線以及臃腫的軍隊耽誤了時間。

等他這邊佈置好之後,基本上就已經是第二年的一月份,將士們都趕不到好好過個新年,只知道拿着刀槍,殺紅了眼睛,追逐着漫山遍野四處逃竄的遼軍,完全都快忘了過年這回事。

這無疑給了耶律宗真喘息的機會。

幾乎是十二月底的時候,耶律宗真就已經跑回了析津府,重新阻止調動,圍繞着析津府,於漷陰、良鄉、玉河、宛平等地佈置防線,在城中打起了防禦戰。

對於遼國來說,雖然南京邊境長期漢人生存,且自春秋戰國以來,這片地方就留下了大量漢人城池,讓他們有城池防備。

但遊牧民族讓農耕民族打到腹地,且還要遊牧民資來防守城池,這絕對是史無前例的事情。

可以說是相當的憋屈了。

一月十三日,耶律宗真面容憔悴地站在析津府城樓上,他看到城池內外,無數漢人百姓踊躍參軍,不由得感嘆道:“民心可用啊。”

旁邊張儉心道,那是因爲宋國自己對漢人太狠,賦稅高得嚇人,聽說宋軍打過來,即便是漢人都不想當宋朝子民。

不過他自然不會說出來,只是說道:“陛下,此番大敗,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宋人火器太厲害,非戰之罪也,面對宋軍進攻,還是應該從長計議,小心爲上。”

耶律宗真愁容滿面道:“悔不該聽尚父之言,當初確實不應該如此輕率攻宋。若是之前只遣使與宋國皇帝商議,想來也不至於到今天這個地步。恐怕他們自此之後,就要取消歲幣,不再與我們互市了。”

張儉回答道:“倒也不至此。”

“哦?”

耶律宗真忙問道:“尚父還有辦法嗎?”

張儉沉吟道:“此戰我們雖然大敗,然損失的基本上都是各屬國、部落的人馬,我大遼主力皮室軍倒還算安然無恙,尚有一戰之力。且宋軍長於防守,手榴彈之物想用來攻城是不可能,唯有那大炮若是攻城的話就不好辦,幸好宋軍此物較少,還有迴旋的餘地。”

“請尚父明說。”

耶律宗真說道。

“自然是繼續與宋軍和談。”

張儉沉聲道:“我們可以放棄淶水南岸十縣,但宋軍必須增幣二十萬,有了錢之後,我們才能安撫各部落,否則陛下威望大跌,於國內不利。”

“就這樣放棄那麼多土地.國內諸多權貴,恐怕多有非議了。”

耶律宗真遲疑不定。

張儉搖搖頭道:“陛下看城內的漢人,不都積極參軍保衛國家嗎?”

“這是?”

耶律宗真不明所以。

“就是因爲陛下寬厚待他們,讓他們民心歸附。”

張儉說道:“宋人苛捐雜稅猛於虎,即便他們佔了土地,當地百姓也不會歸附,紛紛會往北逃到遼國來,我們損失的只是土地,只要有丁口在,就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現在當務之急,是有兩件事。”

“哪兩件事?”

“一是安撫好國內,讓國內不至於因此戰而出現動盪。”

張儉豎起兩根手指頭說道:“二是想盡一切辦法弄到宋人的火藥配方,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手榴彈和大炮,否則永遠都受制於人,若是繼續打下去,只會民生凋敝,國家匱乏,從而一敗塗地。”

“嗯。”

耶律宗真覺得張儉的話很有道理,微微點頭。

這一戰對於他的損失實在太大了。

什麼好處都沒撈到,不僅徒勞耗費國力,同時還損失了大量人馬。

他本部出戰了十五萬皮室軍,再加上各部的其他民族聯合軍隊,大搞二十五六萬的樣子。

其中皮室軍損失了兩三萬人,各部落聯軍損失了至少五六萬,可以說是慘敗。

雖然遼國的底蘊自然不止於此,當年他爹徵西夏都五十萬人,現在加上山西北面以及駐紮在西夏邊境、回鶻邊境、後方腹地的兵馬,再組織個五十萬人不成問題。

問題是經過前幾個月的對峙,遼國國庫基本上都快消耗空了。如果不能從戰爭中得到補給,大量遼軍士兵就得餓死。

所以組織那麼多人可以,但能不能打下去就是另外一個問題。

因而相比於繼續窮兵黷武,去冒着滅國的風險和宋國繼續打下去,還不如撈點實惠的好處,乾脆就把部分土地讓給宋國,相當於把土地賣掉。

反正宋國財大氣粗,就這點錢,估計也無所謂。

想到這裡,耶律宗真嘆息道:“那就如此吧,再遣使者與范仲淹詳談!”

 

第11章 趙禎是賤骨頭(求推薦票)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294.第290章 試試就試試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290.第286章 一場大清洗第397章 燕雲迴歸,一朝氣順108.第108章 呂夷簡的取捨第33章 晏殊的心事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第486章 出使西方,揚我國威307.第303章 滅了越李朝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295.第291章 他有大鐵炮,我有小鋼炮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127.第127章 趙駿是主心骨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246.第242章 政制院換屆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305.第301章 搞個長久計劃第50章 拗相公第483章 少年中國說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119.第119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第94章 該動手了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第423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134.第134章 燒第一把火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第515章 大授銜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第55章 朝廷的應對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第526章 趙禎走在實踐的路上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第43章 朝堂裡的一些小事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第31章 我背後有高人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第401章 趙禎眼裡有了光180.第178章 配女兒骨316.第312章 出雍雞關,直取升龍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第72章 少內鬥,多幹事(感謝雲哥盟主打賞)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第507章 萬國來朝(2)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第465章 藉口有了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第466章 出兵,收復西域154.第153章 制度必須乾淨,職責必須明確第511章 十倍回報率,工業先發國的優勢261.第257章 大宋藥丸!246.第242章 政制院換屆第62章 趙駿改變了官家(第二更)第103章 繼續CPU趙禎第43章 朝堂裡的一些小事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第392章 析津城破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義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318.第314章 給我轟!第370章 大宋該圖窮匕見了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第47章 晏殊迴歸第423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第356章 野人一拳,莽過去159.第158章 死刑的意義第440章 出京巡視,少殺一點112.第112章 對付惡勢力的三個辦法第86章 執掌皇城司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287.第283章 平叛只需要座標第333章 轉換思路,發明橡膠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第379章 洪水洶涌135.第135章 罷免一司
第11章 趙禎是賤骨頭(求推薦票)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294.第290章 試試就試試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290.第286章 一場大清洗第397章 燕雲迴歸,一朝氣順108.第108章 呂夷簡的取捨第33章 晏殊的心事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第486章 出使西方,揚我國威307.第303章 滅了越李朝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295.第291章 他有大鐵炮,我有小鋼炮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127.第127章 趙駿是主心骨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246.第242章 政制院換屆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305.第301章 搞個長久計劃第50章 拗相公第483章 少年中國說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119.第119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第94章 該動手了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第423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134.第134章 燒第一把火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第515章 大授銜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第55章 朝廷的應對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第526章 趙禎走在實踐的路上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第43章 朝堂裡的一些小事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第31章 我背後有高人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第401章 趙禎眼裡有了光180.第178章 配女兒骨316.第312章 出雍雞關,直取升龍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第72章 少內鬥,多幹事(感謝雲哥盟主打賞)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第507章 萬國來朝(2)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第465章 藉口有了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第466章 出兵,收復西域154.第153章 制度必須乾淨,職責必須明確第511章 十倍回報率,工業先發國的優勢261.第257章 大宋藥丸!246.第242章 政制院換屆第62章 趙駿改變了官家(第二更)第103章 繼續CPU趙禎第43章 朝堂裡的一些小事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第392章 析津城破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義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318.第314章 給我轟!第370章 大宋該圖窮匕見了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第47章 晏殊迴歸第423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第356章 野人一拳,莽過去159.第158章 死刑的意義第440章 出京巡視,少殺一點112.第112章 對付惡勢力的三個辦法第86章 執掌皇城司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287.第283章 平叛只需要座標第333章 轉換思路,發明橡膠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第379章 洪水洶涌135.第135章 罷免一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