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開啓蘇軾的物理之道

翌日清晨。

隨着隆隆的火車到站,襄陽西站已經是人聲鼎沸。

蘇洵一家五口昨日在襄陽住了一晚,緩解了連日來坐船的旅途勞頓,今天早上就要出發坐火車前往汴梁。

卯時剛過,他們就抵達了襄陽西站。

蘇洵首先去了車站站長室開了條子,確定是去汴梁公幹,然後才被允許買票登車。

因爲目前大宋正在運營的火車線只有京襄鐵路,其餘長安到成都的長成鐵路,襄陽到廣州的京廣鐵路,以及汴梁到燕雲的京北鐵路都在修建。

像長成鐵路同樣是慶曆五年規劃,慶曆六年開始修建。結果京襄鐵路都運營四年了,長成鐵路受限於地形,要到明年才能通車。

京廣鐵路在慶曆九年規劃,估計也就是明明後年的事情。只有京北鐵路稍微晚一些,不過平原區修建速度會很快。

只是哪怕趙駿已經爲大宋做了個三十年鐵路計劃,預計在未來三十年內,大宋的鐵路要連接全國所有路治、州府、縣城,讓火車成爲大宋主要交通工具。

可至少現在依舊只有一條。

並且京襄鐵路主要運輸還是以貨物爲主,大部分火車都是貨車,比如貨車往往都是三小時一班,而載人的客車卻要六個小時一班,晚點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眼下的火車依舊不是平民百姓能夠消費得起,也暫時不允許普通百姓購買車票坐火車來往京城與襄陽。

它的服務對象目前只有幾個,一是做生意的大老闆,比如那些茶商、糧商、鹽商等等,花大價錢僱傭火車運貨,老闆與隨從人員自然也能夠享受到乘坐火車的便利。

二是公幹的官員,有公幹明證,比如蘇洵這次要前往汴梁,先去吏部報道,隨後去審官院磨勘選調,接着再等吏部通知,自然就可以坐火車。

三是一些特殊情況人士,如特別有錢的達官權貴,或者送朝廷急報的公文吏員,以及奉命來往兩地換防、駐守的軍隊。

這就導致現在火車還不能算是爲平民階層服務的便利交通工具。

不過這是正常的事情。

就好像後世很多新技術,往往都要先用於軍隊一樣,由於東西還沒有普及,自然也就無法惠及大衆,等全國鐵路網鋪開,到時候普通百姓坐車就是常態。

蘇軾一家雖然是公幹的官員,可也得買票,那高昂的票價即便是老蘇家作爲眉州地方大家族,家資豐厚,亦是讓人肉疼。

從購票廳買了票之後,一家五口到了候車廳。

火車站頗爲簡陋,外面由鐵柵欄圈起來,然後裡面用水泥建築物做了一個類似於廠房的平房。

這個平房就是候車站,不過佔地倒是很寬敞,一樓是候車大廳,二樓是辦公室,整體有點像後世某個縣城小汽車站,但在宋代就已經非常豪華。

此刻候車大廳裡相當安靜,來往的要麼是大商人大老闆,要麼是官員權貴,自然不會像後世火車站、汽車站那樣人聲鼎沸嘈雜。

倒是外面非常亂。

因爲有貨運的關係,需要有大量的工人在外面搬貨卸貨,火車到站之後,往往需要通過道岔變軌,先完成調頭,再停在外面卸貨裝貨,最後再出發送往汴梁。

而貨運車的優先級要高於客車,所以有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卸貨裝貨完成較早或較晚,搶了客車的發車時間,從而造成晚點。

蘇軾和蘇轍像兩個好奇寶寶一樣四處亂看,他們看到平房南面有一個巨大的空地,大量馬車在那裡卸貨,更遠的方向有列車停在那邊,顯然是正在裝貨。

相比於蘇轍,16歲的蘇軾迅速想到了一個問題,他對蘇洵說道:“父親,火車是一個半時辰一趟對吧。”

“嗯。”

蘇洵還以爲蘇軾在問發車時間,說道:“之前問了劉站長,他說我們這趟應該再等半個時辰就能出發了。”

蘇軾搖搖頭道:“我不是想問這個,我是想知道,如果火車在半路上壞了,停了下來,那麼如果一個半時辰內沒有修好,那後面的火車會不會撞到前面的火車?”

“這”

蘇洵一下子就啞口無言了,這問到了他的知識盲區。

蘇轍聰明,說道:“鐵道部不可能不想到這一點,而且京襄火車運行多年,也沒聽說出什麼事故,應該是有什麼辦法可以通信。”

“這位小郎說對了。”

坐在他們一家對面的一個商人笑了笑,指着車站外面的站臺說道:“你們看那是什麼?”

他們都看了過去,就看到在外面上車的站臺附近都有電線杆,上面架着電線。

只是電線還不普及,目前也只有成都那邊修了一些,用的還不是水力發電,而是蒸汽機發電,所以他們都不認識。

見他們露出疑惑的神情,商人笑着賣弄道:“那是電線。”

“電線?”

“不錯朝廷在沿線都架設了電線,每個車站都有個電報站,每隔十里有個電報亭。”

“它有什麼用?”

“電線可以發送電報信,以此來通知站臺。如果火車因故障停下,就可以利用火車線與電報亭的線路,向站臺報告。”

“火車上也有線?”

“是的,每臺火車上都有一條長六裡的電線,這樣在十里範圍內,不管火車在任意地點發生故障停下,都能及時接到電報亭的線路。”

“可是。”

蘇軾很快想到了漏洞,說道:“如果來不及向站臺報告,或者後面的火車已經出發了怎麼辦?”

“這就是朝廷爲什麼要安排一個半時辰一趟,並且復置前唐就廢除的新野縣了。”

商人笑道。

“爲何?”

蘇軾不解。

“你知道火車一個時辰能走多遠嗎?”

“不知道。”

“約200-220裡左右。”

“我明白了。”

蘇軾恍然大悟道:“每個站臺的距離肯定小於這個裡數,所以如果火車發生故障的時候,上一輛火車必然還沒到上一站。”

“是的。”

商人說道:“準確來說應該是上兩站,因爲京襄鐵路的每一站距離大概都是在110裡左右,前列火車出發了一個半時辰,那麼後列火車就至少落後了300餘里,即便加上停靠各個站點的時間,也最多不會低於300裡,所以後方的列車就必然落後兩站。本來最合適的應該是一個時辰一趟,但朝廷爲了安全起見,還是一個半時辰一趟,從而徹底杜絕相撞的可能。”

這個問題也是最早由趙駿和趙禎商討,當時還沒有發明電報,對於火車之間的通訊讓他們非常擔憂。

一旦出現故障,如果不能及時告知後方列車,就可能會發生追尾。

所以最早的時候,京襄鐵路是三個時辰一趟,也就是一天才發四趟,就是爲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

但沒過多久趙禎就研發了電報,就能進行遠程通訊工作。

只是電報畢竟不是電話,火車上也很難裝電線運作,因此就採取了電報亭的形式。

剛好大宋建立鐵路線的時候,每隔十里都有一個巡邏亭,因爲鐵路用的鋼材非常在此時非常貴重,一斤鋼堪比一斤銅,有地方百姓會偷鐵軌。

所以鐵路沿線都有廂軍作爲鐵道兵把守,這樣剛好鐵道兵駐紮的巡邏亭就可以連火車上的電線,在火車上發電報——電報機還是太貴了,不可能每個巡邏亭都配一臺。

而京襄鐵路沿線的車站分別爲襄陽站、新野站、南陽站、方城站、葉縣站、襄城站、許昌站、尉氏站、開封站,每一站的距離,恰好在60公里左右。

目前大宋的蒸汽火車極限速度其實能達到一百多公里每小時,但鐵道部規定每小時的車速必須維持在60-70公里,這樣加上停靠站點的時間,每小時差不多是在50公里的樣子。

三個小時的時間足以讓前面的列車超過後面列車至少兩個車站,一旦車輛發生故障停下,火車就有兩個車站的時間預警,完全可以做到瞬間全線停車。

雖然這樣做很容易造成大量火車晚點,因爲有的時候火車經常是過載發熱導致故障,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就又可以繼續啓動。

可一旦停下就會讓後面的所有火車不能啓動,這樣一耽誤往往就是好幾個小時。

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爲了安全起見,就只能用這麼低效率的辦法工作,等將來可以無線通訊的時候,或許就能解決了。

“原來是這樣,鐵道部的人真是聰明。”

蘇軾驚歎不已。

“朝廷既然做了這些,那必然都是要考慮周全,豈能枉顧人命?”

蘇洵雖然也是第一次聽說,但這並不妨礙他教育兩個兒子,說道:“你們以後想問題還是要多多思慮,切不能信口開河。”

“是父親。”

蘇軾兄弟應了一聲。

隨後蘇軾就看向商人道:“大官人也很厲害,居然能算到後一輛火車會落後前一輛兩站。”

商人擺擺手笑道:“這不算什麼,我本就是走南闖北的商人,坐過幾次火車,加之做商人就得學些數算,稍微一琢磨自然就知曉。”

“小子還想請問,這電線又是如何發送電報信的?”

蘇軾又問。

他很好奇。

“額”

商人撓撓頭道:“這我倒是不知道了,聽說這與官家推崇的物理之道有關。”

“物理之道?”

蘇軾想了想道:“以前成都那邊有些報紙到眉州,好像看過此道,聽說成都有學校在教這個,可惜”

可惜他沒有學過。

“成都府雖然商貿興盛,但離汴梁太遠,消息不靈通也正常,小郎如果對這物理之道感興趣,去了汴梁可以去學學。”

商人說了一句。

說着他又上下打量了一下蘇洵,然後問道:“大官人是進京磨勘聽調的吧。”

“官人好眼力。”

蘇洵沒有否認。

他這次出來沒有帶僕人,就是想低調行事,沒想到被人看穿了。

不過他倒也不意外,商人走南闖北,眼力很好,何況火車本就不是普通百姓能坐,看出他是個官員也正常。

商人就對蘇洵說道:“貴子很聰穎,這次進京或許可以嘗試考一考汴梁高中,現在科舉當中慢慢增加了數術、物理、化學,佔分不少,若是不學的話,以後科舉艱難。”

數術、物理、化學?

汴梁高中?

在向商人道謝之後,蘇家父子三人把這幾個信息牢牢記下。

特別是蘇軾和蘇轍。

這些年由於蘇家變故,先是蘇洵考中進士,帶着他們去了廣寧監。

接着蘇老太爺病逝,蘇洵不得已回家守孝。

然後又是與程家糾葛,蘇軾兄弟常年待在家中,由父母教學讀書,卻是根本沒有去過學校。

主要也是蘇洵考中進士後就不怎麼關注科舉,再加上常年宅在家裡,消息封閉,自然也就不知道近些年科舉當中理科的佔比越來越多。

如今出來之後,見識到了新時代的變化,自然也就要慢慢接受它們的存在。

否則兩個兒子考不上,那就糟糕了。

至於蘇軾和蘇轍兩兄弟,他們對商人說的理科充滿了好奇。

這轟隆隆的火車,能發亮的電燈,以及能遠程通信的電線,都讓他們充滿了新奇感。

特別是在看到遠處隆隆駛來的火車時,心中已是滿滿地探索精神。

“嗚嗚嗚嗚。”

過了十多分鐘,隨着汽笛聲響起,火車總算是到站。

不過卻不是眼下出發。

車輛還需要重新加水、加煤炭、下乘客。

直到過了四十多分鐘,從蘇軾他們進站足足一個多小時,他們才總算是登上了火車。

第一次坐火車,蘇家兄弟無比好奇,上了火車,看到的是一排排座椅,每位乘客都提着行李,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後放上行李架坐下。

很多人顯然是老乘客,都擺上了書本——這一趟行程總共是380公里,約8個多小時,自然需要準備好打發時間的東西。

蘇家五口人帶的行李不多,主要是幾身衣服——蘇洵說帶太多東西不方便,到汴梁再買就是了。

把行李放在了行李架後,幾個人就坐到了位置上,剛好一排五個人。

蘇洵父子三人坐在一起,蘇軾剛好是在窗口上,他好奇地摸索着透明的厚玻璃,這在他的家鄉眉州還沒有出現。

而且火車的窗子是可以打開的,上一位乘客沒有關窗,蘇軾把頭探了出去,正好火車開始預熱。

“嗚嗚嗚嗚嗚!”

煙囪冒出滾滾白煙,上午陽光並不熾烈,蘇軾卻好像看到了彩虹。

他不知道火車是怎麼運行的,煙囪爲什麼冒出煙來。

但他知道。

自己這一趟去汴梁,不僅要去見見自己心中崇拜的魯迅先生,也一定要去看看這物理之道,到底是什麼。

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第491章 來大活了第501章 威震西方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第76章 趙禎的智慧第508章 萬國來朝(3)310.第306章 壞消息,只來一萬人,將領叫狄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第502章 世界前進需要戰爭的催動第365章 千炮瞄城第332章 耶律宗真的憂愁268.第264章 想想知院會怎麼做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第377章 棄子攻殺183.第181章 給我滾下馬來第528章 番外一,中華秋海棠葉歸於一統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第52章 請罷呂夷簡第526章 趙禎走在實踐的路上第477章 盛世大宋,初步掌握世界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145.第144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90章 與開封府的第一次衝突第468章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229.第226章 遼宋戰爭打響第465章 藉口有了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第39章 慫趙不死,大宋永無出頭之日246.第242章 政制院換屆第410章 倭寇狼子野心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第349章 青塘城破156.第155章 卷不死他們!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第520章 大宋一天比一天好第349章 青塘城破第65章 想通了(第五更)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181.第179章 誣陷黃花閨女通姦第41章 做一條有夢想的鹹魚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第334章 將整個世界都甩在身後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197.請假條第405章 鐵甲艦建造成功,先告訴鄰居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第92章 取字漢龍,晏殊七竅生煙第360章 佈局深遠,只爲今日189.第187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第21章 第一堂課第433章 民生大於天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261.第257章 大宋藥丸!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129.第129章 誰幹的?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第5章 仁宗的寬容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第78章 看看這大宋第48章 官家在泰山封禪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第15章 景祐黨爭第405章 鐵甲艦建造成功,先告訴鄰居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437章 新的發展,新的革新第478章 這個國家充滿了希望312.第308章 惹怒大宋的下場第93章 解試第370章 大宋該圖窮匕見了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140.第139章 李迪來投158.第157章 官場改制的影響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229.第226章 遼宋戰爭打響254.第250章 南下度蜜月,柳永來攔車289.第285章 後苑驚變,引蛇出洞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第1章 人在大宋,剛剛穿越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186.第184章 千金買馬骨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290.第286章 一場大清洗第82章 這樣的大宋,還不如破滅了第520章 大宋一天比一天好118.第118章 先帝幼子?
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第491章 來大活了第501章 威震西方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第76章 趙禎的智慧第508章 萬國來朝(3)310.第306章 壞消息,只來一萬人,將領叫狄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第502章 世界前進需要戰爭的催動第365章 千炮瞄城第332章 耶律宗真的憂愁268.第264章 想想知院會怎麼做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第377章 棄子攻殺183.第181章 給我滾下馬來第528章 番外一,中華秋海棠葉歸於一統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第52章 請罷呂夷簡第526章 趙禎走在實踐的路上第477章 盛世大宋,初步掌握世界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145.第144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90章 與開封府的第一次衝突第468章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229.第226章 遼宋戰爭打響第465章 藉口有了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第39章 慫趙不死,大宋永無出頭之日246.第242章 政制院換屆第410章 倭寇狼子野心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第349章 青塘城破156.第155章 卷不死他們!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第520章 大宋一天比一天好第349章 青塘城破第65章 想通了(第五更)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181.第179章 誣陷黃花閨女通姦第41章 做一條有夢想的鹹魚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第334章 將整個世界都甩在身後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197.請假條第405章 鐵甲艦建造成功,先告訴鄰居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第92章 取字漢龍,晏殊七竅生煙第360章 佈局深遠,只爲今日189.第187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第21章 第一堂課第433章 民生大於天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261.第257章 大宋藥丸!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129.第129章 誰幹的?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第5章 仁宗的寬容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第78章 看看這大宋第48章 官家在泰山封禪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第15章 景祐黨爭第405章 鐵甲艦建造成功,先告訴鄰居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437章 新的發展,新的革新第478章 這個國家充滿了希望312.第308章 惹怒大宋的下場第93章 解試第370章 大宋該圖窮匕見了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140.第139章 李迪來投158.第157章 官場改制的影響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229.第226章 遼宋戰爭打響254.第250章 南下度蜜月,柳永來攔車289.第285章 後苑驚變,引蛇出洞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第1章 人在大宋,剛剛穿越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186.第184章 千金買馬骨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290.第286章 一場大清洗第82章 這樣的大宋,還不如破滅了第520章 大宋一天比一天好118.第118章 先帝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