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第310章 白話文運動

六月十日早朝,當昨天下午政制院的政令發佈到進奏院,要求進奏院立即分發給各部按照政令落實的時候,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早上各個部門尚書、侍郎烏壓壓上百人。

原本是向皇帝與政制院彙報日常工作,今日卻變成了朝議大會。

垂拱殿內,辰時三刻,天剛灰濛濛亮的時候,百官們便依次入宮,開始今日的早朝。

以前的早朝主要是大家一起討論事情,但景祐改制之後,早朝就變成了工作彙報,本質上來說,就是給趙禎抓政制院以及各個部門權力的時候。

趙禎通過每天的早朝,可以在各部門彙報工作的時候指手畫腳。也通過下午的政制院常例會議,對政事提出自己的意見。

再加上他手中握着樞密院這張大牌,有了全國軍隊的調配權,在中央集權上,甚至達到了巔峰。

頗有點清朝皇帝通過軍機處掌握全國軍政大事的意思。

只是跟清朝皇帝不同之處在於,清朝除了雍正設立軍機處幹了不少實事以外,其餘皇帝都是又菜又愛玩,執政水平不高,卻又喜歡指手畫腳,雖然中央權力高度集中,對國家沒什麼用處。

而趙禎知道自己菜,所以平日裡的政務放由政制院實施,他只要有控制權在就行。有點類似於後世的泰國,自己少插手政務,但卻又有實權。

因此本質上來說,早朝就變成了趙禎集權的手段之一。

只是在早朝不再是議事而是單純的彙報工作之後,再早上三四點鐘上朝就有點不人道了。

畢竟彙報工作用不了那麼久的時間,差不多一兩個小時就行。因而現在推遲了一個時辰,從寅時三刻改到了辰時,也就是早上六點鐘。

這樣差不多早朝結束,就到了上午八九點鐘上班的時間,幹到中午十二點午休兩個小時,下午繼續上班到傍晚五六點,差不多就是一天工作十小時左右,比起以前早上四點鐘開始上班,舒服許多。

清晨上朝還有另外一個好處,蠟燭就不用點那麼多了,也算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解決了一點冗費的問題。畢竟以前趙禎不止螃蟹一千文一隻,蠟燭那也是幾百文一支,挺離譜的。

“陛下到!”

隨着王守忠一聲吶喊,趙禎從後方走出來,坐到了高處龍椅上。

“參見陛下!”

百官們齊齊在下方拱手行禮。

“平身!”

趙禎雙手虛擡。

“謝陛下!”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王守忠又一聲大喊。

按照往常慣例,就是各部門出列,把最近安排的政務工作彙報一下。

比如工部最近在修的一些工程進度,財政部之前撥款用於哪些地方,大理寺這幾天又判了多少案子等等。

但今天卻沒有立即這樣,而是首先就是稅務部尚書胡宿站出來拱手說道:“陛下,政制院最新的關於推廣教育,普及文化的政令,是不是有失妥當。”

“臣也以爲不妥,這口語怎麼能在書面上呢?另外除了這一條以外,還有這農村標語,四處張寫,用石灰粉刷,着實有些不雅觀。”

“民間俚語以及口語過於粗俗,朝廷公文和政令肯定要嚴肅對待,臣覺得這幾條政令,還是萬萬不能實行下去最好。”

“而且政令裡說,必須要用百姓能理解的話去告知他們。讓堂堂進士,四處喊話,會不會斯文掃地?”

諸多官員紛紛表達了不滿。

其實雖然政制院擬定的政策涵蓋了十多項,數百條,但實行起來,肯定是要依次實施,不能一蹴而就。

所以今年開始的第一條政令,就是白話文運動。

注意。

這個白話文運動跟後世的還是不一樣。

可以理解爲宋朝的白話文運動,但宋朝的白話和清末民初的白話還是有很大差別。

最直觀的就是宋朝的白話更貼近於文言文的簡化版本,而清末民初的白話,其實已經跟後世的普通話非常接近。

詔令規定,以後書面語要儘量口語化,不要再像從前那樣寫晦澀難懂的繁體字文言文,而是用簡體字口語文來書寫,寫給民間百姓看的,更要如此。

因此你以爲的白話文運動,“吾未殺汝,汝何擒我?勿誣我也。”應該翻譯爲“我沒有殺你,你爲什麼抓我?伱不可以隨意誣賴我。”

實際上的白話文運動,“吾未殺汝,汝何擒我?勿誣我也。”就是“灑家又不曾殺你,你如何拿住灑家,休要妄指平人。”

跟《水滸傳》《紅樓夢》對話臺詞很類似,這個過程並不是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而是民間白話,用民間比較常用的語言表達,所以情況不一樣,阻力也不一樣。

“你們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嗎?”

趙駿站出來問。

百官們互相對視,有人搖頭道:“還請知院解惑。”

“很簡單,爲的是高效傳達上面的政令,一級一級地傳達下去,讓百姓都清楚朝廷是什麼意思。”

趙駿雙手揹負在身後,看着百官們說道:“咱們平日裡說的白話從隋唐時期開始就盛行,上到王公貴族,下到販夫走卒,都說白話,這樣就能更容易理解對方想表達的含義。”

他繼續說道:“但在書面用語當中,朝廷還是以文言爲主,這嚴重妨礙了政令下達。若是改爲白話,朝廷就能更好地向基層傳達政令,更好地把事情解釋清楚,而不像現在這樣,一道政令下去,百姓都不明白髮生了什麼。”“可是.”

有人提出質疑道:“這樣做真的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嗎?以前的字只需要寥寥數十個字就能解決的問題,爲什麼要花上百個甚至數百個字呢?”

“因爲文字需要簡體化,意思也需要透明化。不然一個字好幾層意思,百姓的文化水平本來就不高,如何能理解?”

“地方自有縣令,皆進士出身,朝廷的政令傳達下去,地方縣令、知州自會給百姓解釋。”

“想多了,下面歪曲上面的政令,肆意妄爲的地方官員還少嗎?光去年就有一百多個不稱職的縣令被降職、罷官,裡面就有不少藉着百姓看不懂政令,巧取豪奪,凌虐百姓。”

趙駿搖搖頭道:“歸根到底,這是個解釋權的問題。你們想把朝廷的政令解釋權攥在自己手裡,但朝廷想讓天下百姓人人都理解,從此不再被官府、地主、豪強肆意欺壓,讓他們明白,朝廷對他們充滿了善意。”

一時間,場內頗有些騷亂。

大家紛紛聽着趙駿的話,不少人都陷入了沉思。

因爲趙駿很直白地說出瞭解釋權的問題,不管有沒有人想到這個問題,大家就都忽然明白,似乎好像是這麼一回事。

如果用文言文書寫的話,那一個字就好幾層意思,有的時候往往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所以朝廷如果想把書面語進行口語化,大家理解起來就快很多。

比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換成“師長,是教授你學識的人”,是不是就通俗易懂許多?

以前其實有不少人沒想過這個問題,之所以反對,是因爲書寫起來太麻煩,畢竟如果換成文言文的話,以前幾個字能解決,現在要多寫幾個字,肯定有人不樂意。

但仔細想想,如果站在通俗易懂的角度上來看的話,似乎這樣做確實很有道理。而且宋代白話又不是普通話,書寫無非也就多幾個字,不至於太麻煩。

“我知道對於士大夫們來說,這是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因爲文字的解釋權就在你們手裡,比如你們在一縣之地做縣令,一道政令下去,你們想怎麼解釋就怎麼解釋,就能掌握百姓的生殺大權。”

趙駿話鋒一轉,又說道:“但你們一個個都是朝廷大員了,平日裡即便是舞文弄墨,想要咬文嚼字謀取利益,有政制院和陛下的監督,也很難做到,又何必拘泥於此呢?”

“知院這話說的,倒是顯得我們像是貪官污吏了。”

吏部尚書李若谷略微有些不滿,但片刻後就又說道:“不過知院說的也確實在理,改爲白話文,確實會讓下面的人更明白事理。”

畢竟這白話文只是簡化版的文言文,無非就是多謝幾個字,闡明一些難懂字的意思,倒也還算好。

可又有人提出來道:“知院,在民間四處粉刷標語,實在有礙雅觀。”

“朝廷提倡實用主義。”

趙駿右手指了指天上道:“我大宋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更應該以實用爲主。”

“對,不管是白貓還是黑貓,抓到老鼠,那就是好貓。”

趙禎也贊同道:“在民間粉刷標語,就是爲了讓百姓都知道朝廷的意思,防止政令被歪曲,被下面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敗壞。”

“不錯,最近幾年考成法整頓吏治,已經有些效果。然還是有不少奸詐官吏,欺負百姓不懂朝廷政令,以騙、瞞、蒙等方式,壓榨百姓,竊取百姓私產,真是罪無可赦。”

“可氣的是有不少百姓被這樣的官員逼得家破人亡,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要去地方御史司和皇城司檢舉,大量無辜的百姓遭受劫難,可見這政令下達不暢之害。”

“也就是考成法頗有成效,約束了不少官員,否則的話還不知道有多少百姓遭到這種官員與地方大戶勾結的權錢交易,淪爲他們的奴僕,因而我等政制院宰相都以爲,向百姓普及,勢在必行。”

幾名政制院宰相也紛紛站出來聲援,這樣加上他們的背後的勢力,見情況都朝着政令應該下達的方向發展,便也都站出來擁戴,一時間滿朝都是贊通的聲音。

少數幾個反對的聲音見此,也就只好退下,這道政令就順其自然地通過了。

這也是目前朝廷政令的常態。

基本上只要政制院能夠通過,那麼下面的反對聲音再大也沒用。

因爲政制院十多個宰相就代表了十多個勢力,滿朝主要執政官員就是五十多個部門的尚書和侍郎,這幾百人成爲大宋的高層執行者。

而作爲高層決策者,宰相們基本上都在這些執行者當中擁有一定的影響和勢力,勢必會讓小半朝臣能統一戰線。

其餘朝臣戰線不能統一,再加上趙禎支持,那麼最後的結果也就是政制院政令通暢地傳下去。

這裡面除了這些政令都是趙駿和范仲淹經過深思熟慮,再加上等商量成熟,由政制院統一商議之後再發下去,確定不會引起大規模反對,纔會實施這個原因之外。

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趙駿統一了政制院的思想,把一個不同黨派、不同意見、不同思想的陣營,硬生生凝聚到了一起,自然就好許多。

於是在官方推動下,宋代版的白話文運動順利鋪開。之後公文的形式,將從原來的文言文形勢,改爲簡化版文言文,更易理解。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它政策。比如開放民間報紙業發展,允許私人商賈參與到新聞行業裡來。這樣全國各地都有新的報紙刊物,那麼朝廷政令自然也就能迅速傳播出去。

而且開放報紙業也更容易讓朝廷掌握輿論。

因爲以前也有民間杭州商人見汴梁週報在京畿路爆火,回到杭州之後,就去找畢昇搞了一套活字印刷術,自己搞報紙,結果迅速被查了水錶,查抄了印刷廠。

現在開放之後,朝廷自然要組建新聞出版部,對新聞進行一定程度的影響和控制,防止造謠生事、學新聞學的等情況發生。

所以總體來說,今年新政的第一步很簡單,開放輿論,強調白話文。不敢說讓政令下達到村一級的基層,至少也得讓各個縣、州城市裡的百姓,開始看得懂政策,明白今年朝廷想做什麼。

這對於一個封建王朝來說,已經是極爲難得能做到的事情。

但只要堅持下去,也許要不了多久,大宋接近一億的人口,有個十分之一會看報紙,看朝廷新政,那就已經是極大勝利!

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第346章 遼夏聲東擊西第450章 圖謀幽燕世家312.第308章 惹怒大宋的下場303.第299章 與遼國軍備競賽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128.第128章 夏竦的一招閒棋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第476章 慶曆十二年,又一輪新政第479章 開啓蘇軾的物理之道第472章 不怕失敗,大膽試錯!201.第198章 貪腐案完結,良方妙藥第430章 一夜下西涼263.第259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第44章 茶商們第471章 大宋需要向世界傳播文明208.第205章 陳希亮,長沙驚變第480章 活在魯迅的影子裡第478章 這個國家充滿了希望第390章 不講武德,一團亂麻第483章 少年中國說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267.第263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第385章 決戰前夕314.第310章 白話文運動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第417章 能登炮擊事件,震驚日本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第64章 你也不希望漢人淪爲奴才吧(第四更)263.第259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第83章 趙禎不可信119.第119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381章 宋軍圍城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134.第134章 燒第一把火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119.第119章 誰贊成誰反對?208.第205章 陳希亮,長沙驚變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257.第253章 慶曆新政第二輪風波130.第130章 羊也有咬人的一天153.第152章 趙禎有子與元豐改制第369章 狄青的口袋陣第10章 世間並非非黑即白(求推薦票)第507章 萬國來朝(2)第418章 發兵日本,問責天皇257.第253章 慶曆新政第二輪風波第16章 靖康恥第324章 巡視黃河205.第202章 宋夏戰爭,元昊來襲233.第230章 你要戰,那便戰158.第157章 官場改制的影響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260.第256章 趙駿怒斥羣臣(加更一章)第423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兩難境地(二合一)第495章 外交交鋒233.第230章 你要戰,那便戰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第497章 中東風雲再起第62章 趙駿改變了官家(第二更)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第9章 遇事不決問趙駿(跪求推薦票!)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256.第252章 慶曆新政第一輪風波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第77章 出宮,刺青第418章 發兵日本,問責天皇第70章 島國?辦它!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第368章 東北遼軍三十萬,遇我也需盡低眉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379章 洪水洶涌第23章 宇宙的塵埃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第342章 用好手裡的刀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440章 出京巡視,少殺一點209.第206章 決堤了151.第150章 賺錢與淮南的事(二合一)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第103章 繼續CPU趙禎第409章 大國重器鐵甲艦第340章 他們以爲朝廷是講道理的
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第346章 遼夏聲東擊西第450章 圖謀幽燕世家312.第308章 惹怒大宋的下場303.第299章 與遼國軍備競賽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128.第128章 夏竦的一招閒棋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第476章 慶曆十二年,又一輪新政第479章 開啓蘇軾的物理之道第472章 不怕失敗,大膽試錯!201.第198章 貪腐案完結,良方妙藥第430章 一夜下西涼263.第259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第44章 茶商們第471章 大宋需要向世界傳播文明208.第205章 陳希亮,長沙驚變第480章 活在魯迅的影子裡第478章 這個國家充滿了希望第390章 不講武德,一團亂麻第483章 少年中國說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267.第263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第385章 決戰前夕314.第310章 白話文運動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第417章 能登炮擊事件,震驚日本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第64章 你也不希望漢人淪爲奴才吧(第四更)263.第259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第83章 趙禎不可信119.第119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381章 宋軍圍城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134.第134章 燒第一把火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119.第119章 誰贊成誰反對?208.第205章 陳希亮,長沙驚變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257.第253章 慶曆新政第二輪風波130.第130章 羊也有咬人的一天153.第152章 趙禎有子與元豐改制第369章 狄青的口袋陣第10章 世間並非非黑即白(求推薦票)第507章 萬國來朝(2)第418章 發兵日本,問責天皇257.第253章 慶曆新政第二輪風波第16章 靖康恥第324章 巡視黃河205.第202章 宋夏戰爭,元昊來襲233.第230章 你要戰,那便戰158.第157章 官場改制的影響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260.第256章 趙駿怒斥羣臣(加更一章)第423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兩難境地(二合一)第495章 外交交鋒233.第230章 你要戰,那便戰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第497章 中東風雲再起第62章 趙駿改變了官家(第二更)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第9章 遇事不決問趙駿(跪求推薦票!)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256.第252章 慶曆新政第一輪風波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第77章 出宮,刺青第418章 發兵日本,問責天皇第70章 島國?辦它!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第368章 東北遼軍三十萬,遇我也需盡低眉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379章 洪水洶涌第23章 宇宙的塵埃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第342章 用好手裡的刀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440章 出京巡視,少殺一點209.第206章 決堤了151.第150章 賺錢與淮南的事(二合一)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第103章 繼續CPU趙禎第409章 大國重器鐵甲艦第340章 他們以爲朝廷是講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