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

范仲淹別看有的時候像愣頭青,其實文筆極好,歷史上他與富弼、歐陽修就經常寫詔書。

所以三下五除二,就寫下了一篇措辭嚴厲的文書,在場諸多宰相紛紛簽名,等到下午召開常例會議的時候,在趙禎那通過,便能正式下達。

不過那也是下午的事情,中午趙駿簽了字後,沒有繼續留在政制院辦公,而是出了皇宮,一路去了皇宮北門外的科學院。

科學院佔地可大了,是北青城改的。很多人不知道北青城,這是宋初趙匡胤建給趙家宗室子弟的文武學校。

後來宋徽宗趙佶就在這裡就讀,結果他十四歲就被封爲端王,恬不知恥地跑到這裡來做校長,於北青城中建端王府,所以此地也就是後來宋徽宗趙佶的端王府所在地。

既然是文武學校,那肯定要有校場和馬場,而且後來宋徽宗還能修建龐大的端王府,就可以知道這裡佔地面積有多大,完全能夠容納科學界進行科學實驗。

此時的北青城自然沒有修築得像後來的端王府那樣豪華,從玄武門出來,兩側街道都是宗室子弟居所,東側十王宅還曾經是大宗正趙允讓居所。

只是此刻早就已物是人非,趙允讓夫妻自盡,樹倒猢猻散,直系子嗣被圈禁,旁支早就不見蹤跡,宅邸也被皇室收回。

趙駿的馬車駛過宗室們居住的街道,徑直進了科學院,科學院大部分地盤全都被各個科學研究部門佔據,現在宗室子弟上學都不在這上了,都是去城裡新開的學校。

不過科學院也自己開設了一個學校,就在科學院旁邊,但能夠進入裡面的即便是宗室子弟,那也得必須是最聰明的,身份尊貴都沒什麼用。

畢竟趙禎和趙駿都非常重視科學發展,可不希望有宗室紈絝子弟進去,不學無術,搞得裡面烏煙瘴氣,所以嚴格把關。

當趙駿抵達科學院大門外的時候,物理學院的院長郭諮帶着幾名教授就已經在門外等着。

提起北宋物理學家或者大發明家,肯定離不開畢昇、蘇頌、沈括等人,但他們只是更加出名,在史料記載當中,還是有挺多不怎麼出名的人才。

比如這個郭諮,進士出身,對數學、物理都多有研究,曾經設計軍用器械,利用槓桿原理修築河堤,興建水利設施等等,被呂夷簡推薦入物理學院,專心攻力學,對大炮的設計多有幫助。

雖然他屢次覺得在官家趙禎面前,就像是一個物理學的小人物,仰望着大山一樣,可並不妨礙他醉心於物理,最近正在對趙禎提出來的萬有引力定律進行深入多方面研究。

“下官見過知院!”

趙駿的馬車緩緩停在科學院門口,郭諮與衆人連忙上來迎接。

科學院的大佬們不少都是進士出身,而且他們都是有官職在身的,光科學院的院長就與普通部長齊平,爲正三品,而分院院長與普通侍郎齊平,爲從三品,地位絕對不低。

“嗯。”

趙駿點點頭道:“諸位辛苦,官家剛剛跟我談起,說你們研究出了電力,我就馬不停蹄地過來看看了。”

郭諮羞愧道:“說來也慚愧,世人早知磁能招鐵,卻不知道它能發出電。還是官家神人也,居然能夠用磁鐵把電招來,還需要官家教我們原理,我等愧對朝廷厚報。”

“術業有專攻,官家就喜歡鼓搗這些東西,有的時候這些東西其實不難,難的是如何臨門一腳想到關鍵的節點,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行。”

趙駿笑了笑,他可不會說趙禎都是從小說裡抄來的,而他那個仿造特斯拉線圈的趙氏線圈,其實都談不上特斯拉線圈。

因爲沒有變壓器。

純粹就是先摸索出了幾個法拉第電磁感應銅盤,上面纏繞了一些線圈銅絲,等電流產生後,用鐵片刮一下能產生電火花,跟金屬碰撞產生的火花都沒什麼區別,他就揚言發明了電力。

所以有時候科學這種東西,就真就是誰先發明誰先佔有。哪怕只是簡單的原理髮明,根本沒有進行嚴格的實驗,趙禎就敢自居爲電力之父了。

“真不知道這電能做些什麼,若是我們可以讓它的威力再大一些,是不是就能用這樣的東西喚來雷電,劈死敵人?”

郭諮不愧是原來做軍械的,第一時間想的就是軍用。

不過很多東西的發明最初就是爲了軍隊打仗服務,比如GPS最初就是給軍用,後來民用就成爲了導航。

趙駿說道:“它的作用可不是這些,以後再說吧。”

“知院請。”

郭諮連忙請趙駿進去。

在衆人的簇擁下,趙駿一路到達了物理學院。

物理學院由於要進行大規模實驗,比如拿蒸汽機拉東西,佔地面積非常大,直接就有個校場。

校場上亂七八糟堆了很多東西,有自行車、有水車、有農具、有機械。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十多個塊頭巨大的蒸汽機。

這些蒸汽機各有作用,有的用來做功率抽水,有的用來裝在輪子上當發動機,還有的可以反覆做功,用來磨粉、紡紗、織布、鍛壓等等。

基本上蒸汽機涵蓋的交通運輸、能源生產、冶金冶煉都已經能夠實現,唯一的問題還是需要橡膠出現,取代銅環、鉛環,推動像瓦特改良蒸汽機那樣,做到密封性完整,讓它的功率最大化。

接着趙駿又在大家帶領下,一路穿過各種各樣的院子,有些院子是搞實用物理學,發明創造各種東西。有些則是搞理論物理學,對力學、光學、機械學等進行深入研究。

以目前的大宋物理學,其實還是初中到高中的知識水平。而且很多物理公式都沒有研發出來,全靠趙禎抄書,抄完了書他自己搞出公式讓研究院實驗。

畢竟抄總比自己研發要快得多,哪怕趙駿會指導下發研究方向,也幫助他們建立起體系,卻也不是那麼兩三個月就能成型的事情。

所以總結來說,大宋物理學進步,全靠趙禎當文抄公。

很快趙駿就被引到了一個內院房子裡,屋內擺放着各種各樣的銅線、銅盤、磁鐵之類的雜物,居中的實驗臺上,站着一個年輕人正在調試。

那年輕人回過頭見到趙駿等人過來,便拱手說道:“下官蘇頌,見過知院。”

趙駿以前來科學院視察的時候見過他,最近得知蘇頌簡直是天縱之才,蒸汽機完善就出自於他手,也因功升爲科學院博士,爲正五品。

他笑着說道:“蘇博士有禮,此物就是你發明的?”

“頌不敢居功。”

蘇頌連忙說道:“是依照官家的指示製作,相比於官家,下官萬不能及一也。”

“沒想到官家被諸位如此崇尚,不過官家提倡科學治國,科學能提高大宋的發展,科學纔是國家強盛的第一利器,政制院也堅決維護官家對科學的崇敬。”

趙駿笑着環顧四周道:“諸位都是儒學大家,科舉進士出身,但實際上不管是儒學還是科學,本質上都是對天地萬物的探索和理解。儒學與科學並不矛盾,它們都是同一種學問。”

“是。”

郭諮連連點頭,促進儒學與科學的融合本來就是朝廷目前在做的事情。

趙駿其實並不排斥儒家文化,排斥的是裡面的糟粕。

後世政治書上都講究對儒家文化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至少在明清之前,儒家的文化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

像蘇頌、張載、沈括等人不僅是進士出身,儒家文化的代表,同時也都是科學家。其中張載作爲儒家理學創始人,對於天文學的研究和發展,都影響深遠。

“此物給我演示一下吧。”

趙駿目光看向那銅盤。

銅盤裝置很原始,就是一個指南針加上一些銅線、磁鐵組成。

蘇頌把其中一根線接到了指南針上,指南針頓時來回擺動起來,似乎受到了什麼磁場干擾一樣。

這就是最初的法拉第電磁感應實驗。

“嗯。”

趙駿點點頭道:“很好,官家跟我說過,磁鐵與銅線之間會產生電流,通過線連接磁鐵正負兩極,就能把電流引出來。”

“就是現在還不知道此物有什麼用。”

郭諮撓撓頭。

“可以發光,官家今天上午在宮中已經實驗,成功地讓碳絲髮光,只是持續時間不久,如果能夠找到合適的材料或許能讓它一直光,那麼將來晚上照明,或許就不再需要蠟燭和火把。”

趙駿做出重要指示道:“你們可以沿着這個方向,找到合適的材料,鎢石或許可以試試。另外就是繼續研究電力,做到電力可控,可發展,可持續。”

“是。”

衆人聽了頓時覺得找到了方向,紛紛應下。

如今科學院缺的不是人手,而是缺那種靈光一現的天才,只要有人指明瞭方向,以他們的智慧不是不能弄出科研成果。

看了歷史上第二臺發電機之後,趙駿就又視察了化學院、生物學院、農學院。

目前科技水平還不算高,基本上跟明清同時期的西方差不多,但也夠了。畢竟科學只要打好基礎,那麼未來一兩百年內,必然會出現技術大爆發時期。現在基礎打得差不多,基礎化學、基礎物理學、基礎生物學都慢慢在鋪開,以後十年內就要全大宋進行科學教育,教育普及之後,就會爆發出各種各樣的科研人才,五十年內達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水平或許不是夢。

下午申時,照例開啓崇政殿會議,這個時間點涼快一些,那幫白髮蒼蒼的老登們一個個早就就位,趙禎在自己書桌上擺弄着一個大銅盤,周圍纏繞着四五個磁鐵線圈,還有根線連着一個燈泡。

雖然由於蘇打製造方法的缺失不能大規模製造玻璃,但自然界是存在天然鹼的,只是需要一些辦法祛除雜質,趙禎作爲皇帝想辦法弄到一些天然鹼製作透明玻璃還是容易。

所以他讓工匠把透明玻璃燒成燈泡的樣子,在燈泡下面裝了銅底座,上面裝了碳絲,用電線連着銅底座,傳導到碳絲上,很快發出了一點點亮光。

老登們圍在書桌邊好奇地看着,等燈泡居然真的發出亮光之後,一個個嘖嘖稱奇,稱讚不已。

“沒想到老夫有生之年,居然真能見到電燈的出現。”

“這還是多虧了官家啊,若沒有官家潛心研究,恐怕我們這輩子都見不到了。”

“官家真乃聖明天子,如今海內昌盛,國泰民安,本都是官家的功勞。官家卻不辭辛苦,日日鑽研發明,令天下百姓都從中受益。”

衆人紛紛說着。

趙駿湊了過來,見到他來了,趙禎得意洋洋道:“大孫,怎麼樣?這東西好玩吧。”

“老哥伱在我面前說燈泡好玩,那不是班門弄斧嗎?”

趙駿都無語了。

別說就這最原始的碳絲燈,就算是LED燈他都見過,這有啥有趣的?

“害,朕一時激動給忘了。”

趙禎一拍腦袋道:“不過你那麼多年未見過此物,難道不想嗎?”

“其實都習慣了。”

趙駿笑道:“剛開始肯定不適應,沒有後世現代科技,但後來認命之後,也就沒那麼多念頭。”

“現在大宋正堅定不移地走向科學發展的道路,未來還會更好的。”

趙禎放下手中的銅線。

雖然堅持科學發展是趙駿提出來的口號,但他卻大力支持,甚至還在邸報和開封週報上自己親手撰寫過文章,表面堅持科學發展的立場。

一時間全國上下都掀起了一股學習數理化的風潮,再加上前幾年朝廷就把數學重新納入科舉,又在最近幾年放出風聲,還會把物理和化學也納入科舉,頓時學習數理化的人多了不知道多少倍。

“官家,科學的事情就讓它慢慢發展,還是應該先做好當下。”

范仲淹見趙禎已經炫耀完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就立即拿出自己寫的公文道:“交趾送來道歉國書,臣等覺得他們絲毫沒有悔改之心,因而寫下駁斥戰書,請官家過目。”

“哦?”

趙禎接過來,見老頭們還圍在自己桌案邊,便笑着說道:“那大家就坐下談吧。”

“謝官家。”

衆人回到自己座位上。

趙禎拿出公文掃視了一眼,點點頭道:“嗯,範卿寫的很好,正要彰顯我大宋威嚴。”

“若官家覺得沒有問題,臣請蓋上玉璽,發回李朝,正式宣戰!”

范仲淹說道。

“嗯,好!”

趙禎就拿出玉璽蓋上。

漢代開始,兩國互相遣使就有了一定流程規範。

到唐代時,流程逐漸演變成一套禮儀。

根據史書記載,唐朝時期,兩國互相遣使,有三個步驟。

分別是國書制度、使節派遣與使節歸國後的處理。

第一步就是先給你發一封書信,告知對方我大唐要出使你們國家,你們要做好接待工作。

等對方回信之後,纔是使節正式派遣。

最後則是使節各自歸國,把對方國家的善意表達給大唐皇帝。

其它國家要出使大唐的時候,亦是如此。

除日本以外,其餘陸地國家需要先提前告知大唐,讓大唐做好接待使節的準備工作,才能夠正式派出使節。

宋襲唐制,所以宋代的使節制度,也基本上就是這個流程。

只不過宋朝軍事羸弱,外交上建樹也乏善可陳,以往只要有國家遣使,往往是來者不拒,不會拒絕對方。

因此李朝還天真以爲,只要繼續出使大宋,獻上珍貴的白象,或許就能平息大宋的怒火。

但他們顯然低估了大宋這次打算徹底消滅越朝的決心。

見到李朝遞來的國書,趙禎直接拒絕對方繼續派遣使者,這就意味着也沒什麼好談的了,直接開戰就是。

趙禎蓋上玉璽,基本就是對李朝宣戰了,可以說是決定了一個周邊國家的生死。

“李朝勢在必得,此事也議論過,不是什麼大事。”

他蓋完玉璽就把公文放在一邊,下午會讓進奏院發佈出去,隨後看向衆人道:“今日有什麼事情嗎?”

“官家,還有今年的改革章程已經全部做完了,只需要蓋上印璽,便能正式下達。”

范仲淹又將厚厚的一疊公文送了上來。

其實這些東西大家這段時間大家每天都已經討論過,基本上也就是個蓋章流程。

趙禎粗略看了一眼,擡起頭看向四周,見大家都沒有了反對,便微微點頭道:“好,那朕就正式蓋章,正式開始今年新政。”

說着他就把傳國玉璽蓋了下去,現在他都快變成一個無情的蓋章機器了。

玉璽蓋好。

大宋王朝就會迎來農業時代的最後一次改革。

衆人目光都看向那玉璽。

其實這次改革他們也有很多意見,比如提高富戶稅收,同樣也有些觸動他們自己的利益。

但這事最容易通過,畢竟大宋皇帝要收富戶的稅,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只是好不容易都減少了他們納稅的支出,現在又回到以前,真是讓人有些不習慣啊。

“啪!”

印章蓋下,最後一次改革成了定局。

“啪啪啪啪!”

趙駿第一個站起身鼓掌,然後環顧衆人道:“諸位,這次改革之後,就標註着大宋正式即將進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了,全國性的鋼鐵建設正式開始,我們就算是邁入工業時期的初級階段!”

“啪啪啪啪啪!”

衆人也跟着站起身鼓掌,這也算是從影視劇當中學到的慶賀方式。

“呼!”

趙禎長呼了一口氣,隨後露出笑容道:“看來朕這一蓋,還真是充滿了歷史性的一刻啊!”

這次全面改革,鋼鐵廠將遍地開花,一個嶄新的大宋即將迎來!

238.第235章 挺起自己的腰桿,把脊樑骨接上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第54章 官家離不開能臣第344章 一網打盡,注意影響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189.第187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262.第258章 公平律法第39章 慫趙不死,大宋永無出頭之日第527章 歷史會永遠記住我們(大結局)第487章 遍地是龍旗109.第109章 生命不息,CPU不止第2章 嫌棄大宋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第27章 交子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第387章 我賦予的權力,天不遂人願第45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第397章 燕雲迴歸,一朝氣順第338章 李元昊的惆悵116.第116章 無內鬼,來點大宋笑話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198.第195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第372章 政制院黨派劃分202.第199章 名滿天下,回到家鄉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230.第227章 火炮,瞄準!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298.第294章 國家建設與出大事了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第46章 交子務初見成效第430章 一夜下西涼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第451章 規劃北平城,迴歸根本問題第363章 大宋海軍268.第264章 想想知院會怎麼做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第514章 大閱兵,大宋百姓的軍隊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第395章 吹進攻號!第491章 來大活了第498章 分裂的阿拔斯纔是好阿拔斯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241.第237章 近乎無解的陽謀第337章 以汴梁爲核心打造經濟圈222.第219章 偷元昊老家第101章 把開封府一鍋端了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282.第278章 還請緩緩114.第114章 你們投的真快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第83章 趙禎不可信第16章 靖康恥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78章 看看這大宋第525章 沿途的風景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523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宰相院裡皆牛馬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第461章 謀西域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第373章 在趙光義墳頭蹦迪第84章 你是不是有什麼大病!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112.第112章 對付惡勢力的三個辦法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第504章 真傳國玉璽108.第108章 呂夷簡的取捨282.第278章 還請緩緩第60章 上架感言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兩難境地(二合一)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316.第312章 出雍雞關,直取升龍206.第203章 安龍寨對峙,謹慎的李元昊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293.第289章 讓李元昊去試試水159.第158章 死刑的意義169.第167章 新春詩第一184.第182章 保不住了第47章 晏殊迴歸230.第227章 火炮,瞄準!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第489章 授銜評級第29章 趙禎的果決142.第141章 顆粒狀黑火藥259.第255章 老子數到三!
238.第235章 挺起自己的腰桿,把脊樑骨接上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第54章 官家離不開能臣第344章 一網打盡,注意影響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189.第187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262.第258章 公平律法第39章 慫趙不死,大宋永無出頭之日第527章 歷史會永遠記住我們(大結局)第487章 遍地是龍旗109.第109章 生命不息,CPU不止第2章 嫌棄大宋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第27章 交子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第387章 我賦予的權力,天不遂人願第45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第397章 燕雲迴歸,一朝氣順第338章 李元昊的惆悵116.第116章 無內鬼,來點大宋笑話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198.第195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第372章 政制院黨派劃分202.第199章 名滿天下,回到家鄉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230.第227章 火炮,瞄準!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298.第294章 國家建設與出大事了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第46章 交子務初見成效第430章 一夜下西涼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第451章 規劃北平城,迴歸根本問題第363章 大宋海軍268.第264章 想想知院會怎麼做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第514章 大閱兵,大宋百姓的軍隊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第395章 吹進攻號!第491章 來大活了第498章 分裂的阿拔斯纔是好阿拔斯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241.第237章 近乎無解的陽謀第337章 以汴梁爲核心打造經濟圈222.第219章 偷元昊老家第101章 把開封府一鍋端了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282.第278章 還請緩緩114.第114章 你們投的真快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第83章 趙禎不可信第16章 靖康恥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78章 看看這大宋第525章 沿途的風景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523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宰相院裡皆牛馬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第461章 謀西域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第373章 在趙光義墳頭蹦迪第84章 你是不是有什麼大病!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112.第112章 對付惡勢力的三個辦法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第504章 真傳國玉璽108.第108章 呂夷簡的取捨282.第278章 還請緩緩第60章 上架感言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兩難境地(二合一)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316.第312章 出雍雞關,直取升龍206.第203章 安龍寨對峙,謹慎的李元昊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293.第289章 讓李元昊去試試水159.第158章 死刑的意義169.第167章 新春詩第一184.第182章 保不住了第47章 晏殊迴歸230.第227章 火炮,瞄準!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第489章 授銜評級第29章 趙禎的果決142.第141章 顆粒狀黑火藥259.第255章 老子數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