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一夜下西涼

第430章 一夜下西涼

翌日,狄青抵達了靈州。

此時大宋的軍隊幾乎是毫無阻礙地佔據了宋夏邊境的諸多城池。

西夏境內大部分區域都是荒漠,宜居地非常少。

其中寧夏平原佔據絕大多數人口,其次則是宋夏邊境的城池,爲後世榆林、靖邊、定邊、中衛等地,最後則是沿着祁連山武威張掖沿線。

而現在宋軍把邊境城池以及祁連山沿線都佔據,寧夏平原也控制了小半,只剩下興慶府以北和沙、瓜等州。

這就意味着西夏約五分之三的人口、重要城池都被宋軍佔領。

靈州城。

李繼遷的龍興之地。

當初因爲不滿堂兄李繼捧歸附宋朝的決定,他選擇自立,先襲取銀州,隨後攻打靈州,改靈州爲西平府,自此擁衆一方,成就西夏祖業。

但數十年過去,大宋的軍隊再次佔據了這裡,讓趙光義時期丟失的西北重新回到了大宋的懷抱。

狄青掃視着四周,靈州除了東面有一些丘陵山巒以外,其餘地方一片坦途,靠近黃河沿岸,沃野千里,良田無數,其間有村莊遍佈,隱約還能見到不少漢人。

西北一直都有漢人存在,從漢朝時期開始,這裡就胡漢雜居,到唐朝時期,羌胡漢人遍佈,胡人犁田,漢人養馬,早就已經不分你我。

所謂“黃河百害,唯富一套”。

寧夏平原作爲河套地區的一部分,自秦漢時期就有大量漢人在此耕耘,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真是一片富饒的土地啊。”

狄青感慨。

浩浩蕩蕩的宋軍出現在了靈州城南的廣袤大地上,引得不知道多少胡漢百姓側目。

之後在宋軍的指揮下,野利部落的人開始從城中撤出,駐紮於野外。

西夏鼎盛時期兵馬十多萬,但現在不管是野利部落還是嵬名部落,兵力都衰弱得只餘不過萬衆,已經沒有能力再與宋軍交鋒。

而這次四路宋軍出動的總兵力約有八萬。

本身在改革軍制之後,大宋的軍隊就只有六十多萬,其中還有二十萬左右分佈於全國各地,爲地方禁軍。

他們用於維持治安和鎮壓不服王化的少數民族,特別是西南地區,其中以駐紮在越朝、瓊州、廣南西路、廣南東路、巴蜀等地的兵馬最多。

然後約有二十萬大軍駐紮在東京汴梁,爲開封軍區,主要用於京師的防備力量以及用作於防止地方軍頭勢力或者起義力量崛起。

而宋遼邊境和宋夏邊境這些年的兵馬布置已經越來越少,不只是奉行大宋強幹弱枝的國策,還在於敵人愈發衰敗。

從慶曆六年宋夏、宋遼戰爭結束,遼夏已經瀕臨崩潰。因此西北的兵馬總數從原來的十多萬人減少到大概八萬,河北的二十餘萬減少到約十二萬。

如此算上海軍,大宋總計兵馬數量在六十六萬左右。

西北這幾萬邊軍,已經足夠完成對西夏的覆滅任務了,何況葛懷敏還帶了兩萬京城禁軍過來。

“狄大帥,這些就是我們俘虜的歸義軍士兵。”

靈州城內,在宋軍入駐之後,狄青就住進了靈州城府衙,也是當年李繼遷的居所。

野利兀惟帶着二十多個漢人囚犯進入廳堂。

狄青掃眼過去,就看到這些人衣衫襤褸,面有菜色,顯然是被關在牢房當中,而面孔上則與中原漢人略有差別。

不過這倒也不奇怪。

歸義軍是唐朝晚期就存在的節度使藩鎮,從第一代到如今已經整整兩百年,足足更迭了十三代。

即便當初的漢人士兵是從內地遷徙過去,可在當地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免不了與胡人女子結婚誕下後代,從而改變漢人血統。

再加上當地氣候環境影響,二百年下來沙、瓜州漢人與中原漢人的外貌發生變化是很正常的事情。

狄青看到他們都被綁着,皺眉道:“還不鬆綁?”

“鬆綁!”

兩側宋軍隨即上前幫他們解開束縛。

狄青看着衆人。

衆人也都上下地打量着他。

沙、瓜二州離開中原序列已經太久,對於中原漢人,他們同樣十分好奇。

“你們會漢語嗎?”

狄青問。

他沒有說什麼歡迎回家之類的話。

因爲這些人也就只有血統、姓名還保持着漢化。

思想和行爲可能已經與本地人沒什麼區別。

所以他們對大宋本來就沒什麼歸屬感。

說這種話不會換來對方的感動,只會換來對方的奇怪。

“會!”

爲首的一人說道。

“嗯。”

狄青點點頭:“你們對西域瞭解嗎?”

“瞭解。”

那人大約四十上下,皮膚粗糙,認真說道:“我們多次來往於西域。”

“我大宋如今強盛,要收復西北,包括西域,你們也是漢人,是否願意加入宋軍?”

狄青問。

大宋要收復西域?

所有歸義軍士兵都露出愕然的神情。

他們被曹賢順帶着歸順西夏,被安排在了西夏軍隊裡,自然不是對如今的大宋一無所知。

強如李元昊亦是被大宋打得多次大敗,現在大宋進軍西北,頗有些滅亡西夏之意。

但西域可不是西夏。

從宋國的延安府到西夏首都興慶府或許不過短短七八百里,屬於後勤勉強能夠補給到的位置。

可要是想從宋國的關中到西域,光去嘉峪關就有兩千多裡。

而西域以東的西州回鶻所在的高昌,直線距離就有接近五千裡,實際距離超過八千里,西域以西的黑汗王國更是在萬里之外。

大宋哪來的自信在路途如此遙遠的情況下收復西域?

恐怕沿途一路光糧草就得拖死他們吧。

不過爲首的那人沒有拒絕,而是沉默片刻,說道:“我等願意。”

“哦?”

狄青注意到他並不是說我願意,而是我等願意。

這就意味着他的身份能代表這裡所有人。

便好奇詢問道:“你叫什麼?”

那人說道:“小人曹賢惠。”

“曹賢順是你什麼人?”

“是我兄長。”

“你兄長他人呢?”

狄青問道。

“之前野利部落攻打興慶府,我兄長爲流矢所殺,部衆也被打散了,一些人跟着嵬名元昊北逃,現在也不知所蹤。”

曹賢惠說道。

“節哀。”

狄青沉聲道:“從現在開始你先率領歸義軍,我會上奏朝廷,朝廷自會安置伱們。”

“謝大帥!”

曹賢惠拱手說道。

“來人。”

“相公!”

“帶他們去休息一番,洗個澡,拿一套我宋軍軍服,再帶他們去好好吃一頓。”

“是。”

“多謝大帥!”

歸義軍衆人大喜,千恩萬謝。

雖然對大宋沒有什麼歸屬感,但此時卻已滿是慶幸。

他們投降李元昊之後,人少又沒什麼地位,受盡了党項人的排擠和鄙夷。

如今重拾漢人身份,卻在漢人面前得到了禮遇,至少也比在党項人當中要強得太多。

歸義軍衆人隨後就被安排洗漱、吃飯、休息。

而就在宋軍入駐靈州的時候,委寧令哥那邊也焦急萬分,不斷派人送信給宋軍,希望能與宋軍和談。

跟野利部落不一樣。 野利部落與嵬名部落結死仇,顯然不可能再奉嵬名部落爲主。

李令寧哥倒是想借助野利部落的力量重登西夏王的寶座。

奈何他做不了主,即便宋軍沒有過來,最後野利部落勝利了,他大概率也只能成爲野利部落的傀儡。

而嵬名部落從李繼遷時代就已經成爲西北主宰,李元昊雖然死了,但委寧令哥作爲李元昊的堂弟,同樣也是李繼遷的孫子,爲李德明親弟弟李德昭的兒子。

所以委寧令哥同樣有繼承權。

歷史上李元昊死的時候,他的兩個親弟弟李成遇、李成嵬都已經早逝。

幾個兒子要麼被他殺了,要麼練氣功走火入魔死了,要麼夭折了,就只剩下年僅一歲的幼子李諒祚。

爲避免主少國疑,李元昊下遺詔讓委寧令哥繼承西夏皇位,只是被沒藏訛龐給阻止,可見委寧令哥基本上就已經是除李諒祚之外的唯一繼承人。

現在李元昊沒了,委寧令哥當然不希望大宋過來摘桃子,把西夏吞併,因此堅決不可能投降。

但打又打不過。

他就只能嘗試和宋軍接洽,希望宋軍能答應他們的議和,即便條件非常苛刻,哪怕是把邊境大量城池拱手相讓,也總比西夏滅亡強。

可惜的是他顯然低估了宋軍要覆滅西夏,收復整個西北地區的決心。

甚至不止是西北地區,包括遼國一部分領土,如陰山沿線的東西河套,也就是後世巴彥淖爾、包頭等地,都要拿回來。

因此狄青只給了他兩個選擇——投降,或者滅亡。

見宋軍態度強硬,委寧令哥之後表示又可以接受投降和歸附,但希望能夠保留他們的權力,擔任大宋興州節度使。

這無疑是想學李繼遷。

表面歸附,實際上是暗中發展實力,等兵強馬壯或者大宋衰落的時候,再舉兵割據一方。

但可惜的是狄青給他回覆,說他無法給委寧令哥承諾,需要等朝廷的旨意。

委寧令哥則表示那就等大宋朝廷的旨意下達再看要不要歸附。

顯然他是想跟野利兀惟一樣的想法。

也就是看看朝廷給的好處是不是足夠,再做出選擇。而不是先投降,再讓朝廷安排。

這是主動權在誰手裡的問題。

然而狄青看了委寧令哥的信之後,冷笑了一聲,隨即只回復了一個內容——三天之內投降,至於之後朝廷怎麼安排是朝廷的事情,他只管打仗。

狄青可不會管朝廷會不會給他們最好的待遇,他只知道,朝廷要的是整個大西北,他們投降與否,都無關緊要。

如果三天之內委寧令哥沒有回覆的話,那麼他就會親自帶着大軍過去。

委寧令哥顯然就沒有野利兀惟那樣的魄力。

見到宋軍態度,那邊彷彿陷入了沉默,三天期限迅速過去,最終也沒有給出是否願意歸順的答案。

十月十九日,這是宋軍抵達靈州之後的第七天,其中前四天宋軍略微休整,加上與委寧令哥通信,後三天則是給了委寧令哥考慮的時間。

但可惜的是委寧令哥顯然做出了錯誤的抉擇。

十九日清晨時分,宋軍大隊人馬開始集結,靈州城外,烏壓壓的宋軍騎兵組成了洶涌的潮,他們不穿甲冑,揹着長槍。

有的用駱駝、馬匹載重着車輛,車輛上面有些是糧草,有些是厚重的鋼炮管。雖然不是那種兩千斤的大火炮,卻也是一二百斤的小鋼炮,聲勢震天。

狄青騎在馬背上,他只穿着宋軍火紅色的軍服,裡面套了一層棉衣,頭上一頂笠子,身後披風招展,像個普通的宋軍中年士卒。

若非身邊有士兵舉起“狄”字旗幟以及大宋國旗、宋軍軍旗等多個旗幟,恐怕誰都不知道他是宋軍最高統帥。

“報,大帥,我軍已集結完畢!”

“報,我軍也集結完畢。”

“報,我軍.”

高繼宣、葛懷敏、趙振、任福等數路最高將領紛紛過來,向狄青彙報。

宋軍表面上是四路大軍,實際上是兩路。

西路沿着祁連山進發,直取武威張掖,東路兵分三路,襲取西夏邊境諸多州城,最後在靈州完成會師。

此時狄青麾下除了西路呂景初率領的兩萬人以及後方負責押運糧草,鎮守邊境城池的一萬人以外,剩餘的五萬大軍,也在最近幾日集結。

狄青在城北東側小山頭上,一眼掃過去,下方密密麻麻的宋軍隊伍排列出十個大方陣,上百個小方陣,無窮無盡,好似看不到盡頭。

“出發!”

他大手一揮,身邊的傳令兵立即吹響了號角。

“嗚嗚嗚嗚嗚嗚!~”

蒼涼的號角聲音響徹天際。

接着宋軍按照昨日就做好的部署,由任福爲先鋒,向着北方疾馳而去。

而高繼宣的部隊也緊隨其後,卻並不是向北,而是往西北方向。

然後是葛懷敏、趙振,同樣也是與他們的方向略有偏移。

宋軍顯然並不是想集中力量攻克目前雙方之間最近的城池靜州,而是想把西夏一網打盡。

將目前委寧令哥控制的興慶府附近的靜州、興州、懷州、定州幾座城池全部攻下。

等到晌午的時候,宋軍就已經渡過黃河。

任福的軍隊兵臨靜州城下。

這裡是後世寧夏永寧縣,距離靈州所在的靈武市不過二十公里,隔河相望。

當狄青率領的一萬五千人的主力抵達的時候,任福的八千人已經在城外列陣,正在組裝起火炮。

“大帥,我們直接繞過靜州,不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攻克嗎?”

曹賢惠最近幾天一直跟在狄青身邊。

因爲狄青需要從他那裡瞭解西域的情況,所以每時每刻都要在邊上以方便狄青詢問。

聽到曹賢惠的話,狄青笑了笑沒有說話。

宋軍主力繞過靜州,就已經抵達了二十公里外的興慶府興州城。

作爲西夏首都,同時也是後世寧夏省會銀川市,興慶府城池浩大,城高牆厚,而且上面還有火炮防備。

щщщ★ttКan★C○

然而此時西夏人的原始火炮已經與宋軍的火炮出現了極大的代差,雙方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宋軍下午抵達城外,於西夏人的火炮射程之外開始原地結陣,組裝起大炮來。

僅僅過去了不到一刻鐘,數百門鋼炮就已經在興慶府南城門外列好。

“你不是問爲什麼要繞過靜州嗎?”

狄青忽然對曹賢惠說道。

曹賢惠道:“繞過敵人的城池,雖可以突襲,但萬一不能克敵,很容易讓首尾不能兼顧,乃兵家大忌。”

“兵書讀得不錯。”

狄青笑了笑,然後說道:“但有的時候,力量強大到一定程度,兵書其實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你看好。”

說着他的目光看向興慶府的方向,輕聲說道:“我現在就告訴你,爲什麼要繞過敵人的城池直接攻打他們的中樞。”

“因爲.”

“這些地方,從來都不是什麼阻礙,我大宋,將一次全部碾碎!”

狄青的目光已閃爍過狠厲。

右手下揮。

“轟隆隆!”

片刻之後,大炮中噴出了火焰。

無數顆炮彈在空中劃過一道絢爛的弧度,落入了興慶府中。

頃刻間城中守軍死傷慘重,就連城門都被轟塌。

之後炮火覆蓋,火力充足。

在完成了不知道多少發炮彈的洗禮之後,整個南城門已經是一片狼藉,硝煙瀰漫。

曹賢惠愣愣地看着遠方,他這是第一次知道,大宋竟已是如此強大。

“殺!”

狄青喝道。

“殺啊!”

宋軍舉着手中的長槍,向着興慶府發出了猛攻。

炮火洗禮過後,城牆上已經沒有任何阻礙,大量宋軍順勢衝入城裡,槍聲四起。

這一日,宋軍連克靜州、興州、懷州、定州四州,嵬名部落最後控制的城池全部被攻克,守軍死的死,逃得逃,連委寧令哥都死於亂軍當中。

殘存的嵬名部落士兵帶着老弱婦孺一路向北遷徙,逃往遼國境內。自此這支歷史上西夏的王族部落,便就此消失在塵埃裡。

而大宋兵馬,從出兵到收復整個西北,僅僅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西夏偌大帝國,也就此煙消雲散。

第105章 糊塗,抄了你家都是我的第60章 上架感言第33章 晏殊的心事231.第228章 宋遼主力相遇第380章 蕭萬里心臟驟停第369章 狄青的口袋陣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第54章 官家離不開能臣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471章 大宋需要向世界傳播文明第79章 上岸第一劍,先斬輔導員145.第144章 不平靜的一夜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第353章 烏古乃定計,遼國南侵高麗第77章 出宮,刺青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第58章 歷史獨一份第365章 千炮瞄城第416章 文明開化與武力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第13章 朕要打死他!第324章 巡視黃河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第89章 大勢不可擋第405章 鐵甲艦建造成功,先告訴鄰居第380章 蕭萬里心臟驟停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第2章 嫌棄大宋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襲第489章 授銜評級第390章 不講武德,一團亂麻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第416章 文明開化與武力第346章 遼夏聲東擊西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第58章 歷史獨一份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第59章 三易回河259.第255章 老子數到三!206.第203章 安龍寨對峙,謹慎的李元昊第432章 版圖大增,重走天下第524章 趙禎出京291.第287章 咱家沒那個命第391章 決戰亂成一鍋粥第441章 又被搶劫了第366章 收復青塘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第507章 萬國來朝(2)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第15章 景祐黨爭第505章 天命在宋第37章 科學體系的殘缺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第333章 轉換思路,發明橡膠262.第258章 公平律法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第516章 不會再餓肚子了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12章 趙禎是慫貨(求推薦票)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201.第198章 貪腐案完結,良方妙藥第53章 帝王之術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第40章 要有遠大眼界和格局205.第202章 宋夏戰爭,元昊來襲第435章 開燈,照耀這盛世大宋第320章 趙駿只會更狠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第513章 律法嚴明,大宋盛世第418章 發兵日本,問責天皇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305.第301章 搞個長久計劃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316.第312章 出雍雞關,直取升龍第501章 威震西方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135.第135章 罷免一司第467章 幽默回鶻人第406章 確定國慶日,爲百姓服務第482章 陽光開朗好少年198.第195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291.第287章 咱家沒那個命第67章 你大宋配嗎?(第七更)
第105章 糊塗,抄了你家都是我的第60章 上架感言第33章 晏殊的心事231.第228章 宋遼主力相遇第380章 蕭萬里心臟驟停第369章 狄青的口袋陣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第54章 官家離不開能臣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471章 大宋需要向世界傳播文明第79章 上岸第一劍,先斬輔導員145.第144章 不平靜的一夜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第353章 烏古乃定計,遼國南侵高麗第77章 出宮,刺青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第58章 歷史獨一份第365章 千炮瞄城第416章 文明開化與武力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第13章 朕要打死他!第324章 巡視黃河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第89章 大勢不可擋第405章 鐵甲艦建造成功,先告訴鄰居第380章 蕭萬里心臟驟停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第2章 嫌棄大宋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襲第489章 授銜評級第390章 不講武德,一團亂麻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第416章 文明開化與武力第346章 遼夏聲東擊西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第58章 歷史獨一份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第59章 三易回河259.第255章 老子數到三!206.第203章 安龍寨對峙,謹慎的李元昊第432章 版圖大增,重走天下第524章 趙禎出京291.第287章 咱家沒那個命第391章 決戰亂成一鍋粥第441章 又被搶劫了第366章 收復青塘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第507章 萬國來朝(2)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第15章 景祐黨爭第505章 天命在宋第37章 科學體系的殘缺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第333章 轉換思路,發明橡膠262.第258章 公平律法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第516章 不會再餓肚子了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12章 趙禎是慫貨(求推薦票)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201.第198章 貪腐案完結,良方妙藥第53章 帝王之術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第40章 要有遠大眼界和格局205.第202章 宋夏戰爭,元昊來襲第435章 開燈,照耀這盛世大宋第320章 趙駿只會更狠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第513章 律法嚴明,大宋盛世第418章 發兵日本,問責天皇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305.第301章 搞個長久計劃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316.第312章 出雍雞關,直取升龍第501章 威震西方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135.第135章 罷免一司第467章 幽默回鶻人第406章 確定國慶日,爲百姓服務第482章 陽光開朗好少年198.第195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291.第287章 咱家沒那個命第67章 你大宋配嗎?(第七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