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社稷

大漢朝的社稷想要順利繼承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何皇后不僅需要穩住各路士族,也需要穩住何進。

到時候,大不了就讓何進與宦官們和解,何至於鬥個你死我活呢?

所以這些事情說難也不難,說簡單卻又是不太簡單。

何進與宦官越鬥越狠,估計現在他們在南陽郡的時候,洛陽那邊,其他的常侍們還在和何進鬥呢。

不過何皇后素來以睿智作爲自己最拿手的東西,即便是短視的睿智。

“好,放心吧辨兒,母后一定爲你把江山穩定下來。”

說着,何皇后面露堅毅之色,心中已是開始盤算如何對付何進了。

是苦苦哀求,給這個哥哥打親情牌,讓何進與宦官和解。

還是乾脆就把何進給……

想到這,何皇后一哆嗦,心想自己自小與這同父異母的哥哥,相處的很是親密,當初入宮只是何進的一句話,她就願意去爲何家搏這個前途。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能對何進做什麼。

“母后,還有一件事情,那劉歷怎麼辦?”

劉辨出言提醒。

他這麼一說,何皇后纔想起來,此時南陽郡還有一個皇子在呢,這皇子還不是一般人,在涼州殺得羌人大潰,周邊南匈奴,西域小國無不是聞風喪膽,可真是不好對付。

“這一點陛下可以放心。”

王甫是真的把劉辨當皇帝了,此時連叫法都已經改了。

他胸有成竹道:“殿下不是有些死士嗎?我早就已經全部與其聯絡,另外在之前我下手的時候,也已經假傳旨意,讓那劉歷獨自前來,屆時再讓劉護衛調集兵馬,將其在來的路上圍殺即可。”

“至於那些背嵬軍鐵騎,陌刀鐵軍營絕非等閒之輩,之前我已經想辦法先讓他們去執行巡邏任務,給他們調開了。”

這一番部署倒是天衣無縫。

只要能想個辦法把涼州軍支開,到時候殺掉劉歷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

就算劉歷能在大軍中殺個七進七出,那總是肉做的,刀劈斧砍殺不死他,那就上弓弩,弓弩殺不死就上黃弩,總有一種武器可以把他絞殺成渣!

“誰還不知道有辦法殺死劉歷嗎?辨兒的意思是,涼州軍如何處置?你可別忘了,咱們收到過消息,說涼州軍與南匈奴,西域小國,北羌之類的來往密切,萬一他們引夷狄入華,該當如何呢?”

何皇后說出心中最爲擔憂的事情。

劉歷不好對付,那涼州軍也不好對付。

那天劉宏賜酒時候的一幕,已經說明一切了。

以皇帝的名義讓涼州軍士兵們喝酒,他們不喝。

劉歷一句話,士兵們立刻將酒一飲而盡,想必,是對劉歷絕對忠誠,只知殿下,不知皇帝。

萬一劉歷一死,那涼州人盛怒之下,放南匈奴,北羌人,鮮卑人什麼的過來,都是能預料到的事情。

“這個也簡單,陛下登基後,立刻派出使臣與四方夷狄聯絡,在劉歷死亡的消息傳到涼州之前,告訴什麼羌人,什麼鮮卑人,朝廷做決定了,涼州不要了,年年給他們上交歲貢,到時候,誰給的利益多,那些夷狄不就是跟誰走,誰還忠誠於壓制他們的涼州人?”

“屆時夷狄出兵攻打涼州,我們也出兵,兩面夾擊,涼州軍再強,孤軍奮戰,又能支撐多久?”

王甫笑着說道。

經過這麼多年陪伴劉宏上朝,他也是耳濡目染,知道了一些治國的手段。

這種拉攏關係上的事情,就是看誰給的多。

“行吧。”

何皇后滿意的點點頭,算是覺得全盤計劃天衣無縫,周全完美,不需要再過多商量了。

隨即,三人一起走出正房,來到羣臣面前。

“諸位,陛下……陛下他殯天了!”

王甫高聲宣佈一句,然後立刻趴在地上大哭起來。

緊接着,其他人也是跟着哭嚎。

別管內心裡對劉宏這個皇帝觀感如何,此時表面上的功夫絕對是要做足了的。

一番哭嚎後,有官吏抽泣着問道:“殿下,娘娘,王常侍,你們可知,那,那陛下是因何而死?”

有人詢問,立馬就引起其他人的附和。

“陛下爲何會死?這不可能啊,他素來陽氣旺盛,雖是不節制了一些,可也不至於英年早逝!”

“是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陛下的死,怕是另有隱情!”

“……”

王甫早就知道衆人會如此詢問,所以他不慌不忙的拿出一個藥包,哭喊道:“諸位,陛下應該是喝了這野郎中的藥,誰知道這南陽郡騙錢的赤腳郎中怎麼這麼多,竟然是把陛下害死了!”

“不瞞諸位,我也有罪,正是我把此藥進獻給陛下的,可是誰知……唉!我該死啊!”

王常侍說着,起身朝正房門口的柱子上撞去。

砰的一聲響,王甫撞傷去後,血流如注。

“王常侍不必自責,父皇的死全是因爲這南陽郡的假郎中,與王常侍無關!”

劉辨趕緊上去阻攔。

隨後衆官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見王甫竟然如此作爲,便覺得他還真是被騙了,並不是故意給皇帝下藥,毒死他們的。

“放開我,我要追隨陛下而去!”

王甫掙扎着,說什麼就是要往柱子上撞,洗脫嫌疑之後,那就是想跟隨皇帝而去。

雖然他是在演戲,可演的逼真了點,狠心了點,說撞就撞,讓人看起來一點都不虛假。

衆官吏心想,也難怪王甫不是十常侍之首,卻能時時刻刻跟隨着皇帝。

皇帝倒也是沒白寵他。

將王甫拉回來以後,劉辨高聲道:“王常侍不可不顧大局,直接追隨父皇而去,父皇的遺詔可還是需要你來宣讀!”

話音一落。

一衆官吏們立刻嚴肅起來,目光齊刷刷盯着王甫。

這大漢朝的江山社稷,到底是要延續到誰那裡,就全看皇帝的遺詔了。

在拿出遺詔之後,王甫給了劉玉一個眼神,意思是讓他去按照計劃,執行殺死劉歷的命令。

剛纔他與劉辨,何皇后一起討論計劃時,劉玉也在場,所以並不需要特殊說明。

……

第九十一章 江山社稷第一百一十七章 戰爭開始第八十章 甦醒第一百二十五章 利用第十二章 準備迎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戰爭開始第八十三章 水土不服第三十六章 善後工作第五十三章盆地第三十六章 善後工作第七十八章武藝第一百五十六章 陳詞的計謀第七十三章 管轄第一百五十五章 逼問第一百三十七章 董軍名存實亡第十二章 準備迎戰第一百零四章 兵分兩路第三十九章 情報第一百八十五章 本王就是故意的第一百一十七章 戰爭開始第四十四章 殺出城去第一百二十五章 利用第二十章 營帳第四十二章 聯盟第十七章 計策第七十章 胡言亂語第一百八十二章 陳府血戰第五十四章灰燼第六十章 繳獲第一百七十五章 暗流涌動第八十三章 水土不服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歷的打算第十二章 準備迎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官軍的人?第九十一章 江山社稷第九十二章 得心應手第一百三十八章:如今的形勢第十八章 輜重第一百二十二章 戰爭中場休息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業可成第一百六十四章 緊急遭遇戰第二章 臨時任務第一百一十八章變陣第九十二章 得心應手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歷的打算第六十四章 沉默第六章 從龍之功第一章 發配邊疆,簽到系統第一百五十三章 都處以極刑!第四十五章 障礙第八十六章 息怒第四十八章 衝鋒第一百四十八章 難以下嚥第六十九章 反對第八十章 甦醒第五十六章 主位第一百三十章 決心第七十四章 郊區第四十三章 獻城第一百六十四章 緊急遭遇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第四章 大秦相國,李斯第一百一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六十八章 行進第二十章 營帳第五十八章 街亭第一百零六章 舉動第四十一章 城池第一百三十二章 甘願效勞第一百二十九章 過來的原因第三十二章 能量值檢測第五十一章 憐憫第三十章 極限距離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戰略第九十七章 莫名其妙第三十六章 善後工作第一百六十七章 董旻殺到第一百零七章 外戚第六十二章 街亭第四十章 蹤跡第一百一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四十八章 衝鋒第五十三章盆地第二十章 營帳第二十三章 包圍第一百二十四章 貂蟬出現第五十七章 留守第九十三章 詔書第一百零一章 前途第五十六章 主位第三十七章 宴席第七十八章武藝第九十一章 江山社稷第六十四章 沉默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個太尉第一百七十章 敬佩第七十五章 抱頭鼠竄第一百四十章:殺狼口決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個太尉
第九十一章 江山社稷第一百一十七章 戰爭開始第八十章 甦醒第一百二十五章 利用第十二章 準備迎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戰爭開始第八十三章 水土不服第三十六章 善後工作第五十三章盆地第三十六章 善後工作第七十八章武藝第一百五十六章 陳詞的計謀第七十三章 管轄第一百五十五章 逼問第一百三十七章 董軍名存實亡第十二章 準備迎戰第一百零四章 兵分兩路第三十九章 情報第一百八十五章 本王就是故意的第一百一十七章 戰爭開始第四十四章 殺出城去第一百二十五章 利用第二十章 營帳第四十二章 聯盟第十七章 計策第七十章 胡言亂語第一百八十二章 陳府血戰第五十四章灰燼第六十章 繳獲第一百七十五章 暗流涌動第八十三章 水土不服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歷的打算第十二章 準備迎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官軍的人?第九十一章 江山社稷第九十二章 得心應手第一百三十八章:如今的形勢第十八章 輜重第一百二十二章 戰爭中場休息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業可成第一百六十四章 緊急遭遇戰第二章 臨時任務第一百一十八章變陣第九十二章 得心應手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歷的打算第六十四章 沉默第六章 從龍之功第一章 發配邊疆,簽到系統第一百五十三章 都處以極刑!第四十五章 障礙第八十六章 息怒第四十八章 衝鋒第一百四十八章 難以下嚥第六十九章 反對第八十章 甦醒第五十六章 主位第一百三十章 決心第七十四章 郊區第四十三章 獻城第一百六十四章 緊急遭遇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第四章 大秦相國,李斯第一百一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六十八章 行進第二十章 營帳第五十八章 街亭第一百零六章 舉動第四十一章 城池第一百三十二章 甘願效勞第一百二十九章 過來的原因第三十二章 能量值檢測第五十一章 憐憫第三十章 極限距離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戰略第九十七章 莫名其妙第三十六章 善後工作第一百六十七章 董旻殺到第一百零七章 外戚第六十二章 街亭第四十章 蹤跡第一百一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四十八章 衝鋒第五十三章盆地第二十章 營帳第二十三章 包圍第一百二十四章 貂蟬出現第五十七章 留守第九十三章 詔書第一百零一章 前途第五十六章 主位第三十七章 宴席第七十八章武藝第九十一章 江山社稷第六十四章 沉默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個太尉第一百七十章 敬佩第七十五章 抱頭鼠竄第一百四十章:殺狼口決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個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