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周旋

就連王易也沒想到,袁紹居然以這種戲劇一般的方式,死在了官渡。

要說袁紹的勢力其實真得挺大的,就算是官渡慘敗,鄴城南皮等地被佔領,可是什麼叫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只要通過幷州方面撤回去--這一路雖然有些艱難,然而只要快馬通知幷州方面的高幹和牽招,讓他們帶着糧食來接應一下,把這數十萬大軍撤回去,一切就還有得打。

雖然王易已經佔據了鄴城所在的魏郡、清河和渤海這三個大郡,然而只要能夠撤到幷州,就還能夠立足於常山、中山、河間、鉅鹿、安平這些郡的支持,繼續和劉備周旋。

而到了那個時候,曹操也許會捐棄前嫌和袁紹聯起手來,然後去進攻劉備已經佔據的那些地方。

當然王易是不怕對方這樣的舉動的,畢竟他沒有把握就不會來進攻了。

可是那樣一來,確實會讓北方的征討,變得曠日持久起來。

畢竟袁紹在河北各州經營了這麼長的時間。

可是袁紹卻在亂軍之中死了!

這可是王易都沒有想到的。

所以在坐鎮鄴城的情況下,王易看到遠方大軍的煙塵的時候,還以爲是袁紹帶兵打回來了呢。

結果對面都沒有安營紮寨,直接就派了個信使過來,說明了自己的身份。

和曹操一樣,王易也是大喜。

這同樣是天上一個餡餅砸到了自己的腦袋上啊。

袁紹死了,他的幾個兒子,絕對沒有他老爹那樣鎮得住場子。

更何況現在袁紹鍾愛的袁尚,就在他手裡。

袁譚在北海雖然還在支持,可是也算是岌岌可危了,面對趙雲關羽的前後夾擊,他能支持這麼幾天,已經算是他的本事了。

剩下一個袁熙雖然遠在幽州,可是他一直不被袁紹所喜,自己身體不好,還有些懦弱,在軍中也沒什麼威望,起不了什麼效果的。

這樣一來,要平定冀州,就簡單得多了。

一直以來,袁紹都用他的手腕強力控制着他治下的三個半州,在他的控制之下,沒有人能夠徹底的掌握權力,只有他才能夠掌握全部的權力。

而現在他突然這麼一死,連個遺言都沒有,那冀州幽州幷州,就真叫一個四分五裂。

地面上的大族各懷異心,各地的駐軍沒有統一的指揮。

不說傳檄而定,至少要挨個拿下來,就簡單得多了。

甚至王易可以和袁氏的故吏還有當地的大族們,進行會談,讓他們知道自己能得到什麼,要交出什麼。

雖然自古以來,光是依靠談判組合起來的勢力,往往很快就會分崩離析。

可是王易之前已經展現了自己的武力,雙管齊下的去對付那些地面上的大族和袁氏的故吏,那麼就能夠更好地將冀州納入自己的統治。

冀州穩定下來,幽州要拿下,就簡單了。

也許只有幷州麻煩一些,可是哪怕只是比較好的吞下整個冀州,劉備的勢力,也會再次膨脹起來。

這可是休養生息了五年,還沒有進行拉鋸戰的冀州啊!

這幾年休養生息之後,因爲冀州本身沒有遭受太大的破壞,冀州雖然是張角老家所在的地方,可是他們很快地就流竄到別的地方去了,董卓之亂之後,冀州也沒有太多的諸侯混戰,比如袁紹拿下韓馥,基本上是兵不血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冀州的元氣,後來和公孫瓚的戰爭,也幾乎是在幽州本土進行的,對冀州的生產並沒有造成太大的破壞。

所以他們的人口結構很合理,所以每年冀州都會出現新的成年的人口……

在袁紹出兵之前,光是冀州的人口,就不下七百萬。

就別說當地的豪門大族還隱匿了不少人口了。

所以當時袁紹自信地認爲,只要他有需要,他就可以召集百萬之中。

實際上發動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的麾下,就差不多有正兒巴經的百萬大軍了。

畢竟光是用來打曹操和防備劉備的就有六十五萬,冀州和幽州還分別有十來萬大軍。

現在,這樣的冀州,就可能會成了王易的囊中之物。

所以他從張燕使者嘴裡知道這個消息之後,他就馬上開始覈實了。

張燕也清楚,這麼大的事情,當然不是自己派個使者去說,對方就會相信的,所以不管王易來人問什麼,他都詳細地回答。

“張燕將軍,你能夠不跟着張郃去投奔曹操那個亂臣賊子,我很欣慰,證明張燕將軍你雖然從賊了,可是依舊是心向漢室的!不要因爲自己曾經從賊過而有什麼顧慮,我軍的大將徐晃,就曾經在楊奉手下當過白波賊,就算是楊奉本人,現在不也在我軍的地盤上當一個富家翁嗎?我軍是不會對來投降的功臣下什麼手的。可能有一事你還不知道,之前天子已經派遣國舅董承傳來的禪位詔書,因爲國勢危急,天子又在曹操的控制之下,所以我父只能勉爲其難地接受了禪位,現在已經是大漢天子了!你能棄暗投明,是再明智不過的事情了啊!只不過我們的規矩,你也懂,投入我們麾下之後,你將會失去對軍隊的控制,可是以你的功勞,我們是不會有任何疏漏的,而且鄴城附近的黑山軍婦孺,也不會受到任何的打擾。”

接到王易的這封信之後,張燕就知道,自己必須做出選擇了。

實際上回來的路上,張燕就想過這個問題。

說實話這麼多年,張燕是嚐到了掌軍的甜頭,他本來只是黃巾中一個不起眼的中層將領,奉另外一支黃巾軍首領張牛角爲大頭領,後來在作戰之中張牛角中箭而死,張燕這才被其他人推選爲首領。

和其他黃巾軍先後被剿滅不同的是,他卻一開始就以黑山爲基地,在廣闊的大山之中隱藏自己,四處出擊劫掠來壯大自己,各地的匪徒都紛紛來投,巔峰時期發展到上百萬人,朝廷無力圍剿,張燕甚至派人去洛陽見靈帝,討得了平南中郎將的官職,也算是正兒巴經的大漢重臣了。

第680章造成損失第190章斬顏良誅文丑第444章缺時機第92章羣英會第39章寒門不易第97章王易生氣第622章免費招待第314章早知道第174章一箭三雕第228章張遼第527章顛覆了世界觀第68章他們沒有明天第304章水漲船高第144章皇族的角度第523章讓人有安全感第143章舒縣城牆2第111章一年之約第90章魯肅設謀第449章征戰第549章胡吃海喝第338章麻雀在後第177章荊州第332章皇上您這是坑人啊第534章一大片廢墟第272章蔡家的底氣第365章組織大戟士第717章局勢大好第374章袁家的傳承第117章調兵第451章正面措施第599章還有什麼用第36章將作營與求賢令第562章專注於這麼一件事情第732章經歷還有很多第204章攤牌第559章鎖定目標對象第35章消息第188章來了第685章相遇之後第496章切進主題第37章劉備幵府第247章比刀好第122章吳縣和烏程第225章猛將第634章爲了任何事情付諸行動第175章鄉黨第394章雙重打擊第117章調兵第104章精打細算第11章勾引徐晃第337章雙頭出擊第126章真正的攻城第584章如意算盤裡面打的好好的第480章平平淡淡地離開第108章原來我也很牛叉第375章針對第249章告別第612章比之前要好第610章詢問問題第186章這是什麼操作第468章再一次重演第100章初次殺人第41章門閥第651章戰鬥方式第473章回到了自己的位置第667章覺得好欺負第312章代言人第573章不由自主地冒出來這種念頭第78章肅清淮南這個呢?第267章只會守,不會攻第528章時不時起伏第656章成倍的增加第118章只能調兵第248章龐統的選擇第91章孫策的決心第33章敗家子第118章只能調兵第371章天時地利人和第365章組織大戟士第350章名將對名將第115章鬱悶的孫策第693章回復統一的第481章內心大驚第509章以後的計劃第288章誰更強第116章對付不了烏龜第255章七軍第196章突襲第518章爲什麼要努力第648章形式很明顯第88章我不是嚇你第696章這麼的震驚第38章未雨綢繆第278章華麗的出場第567章更謹慎第6章朝廷的封賞第475章觀賞的玩物一般第452章偷襲第707章還沒有盡興第187章大功
第680章造成損失第190章斬顏良誅文丑第444章缺時機第92章羣英會第39章寒門不易第97章王易生氣第622章免費招待第314章早知道第174章一箭三雕第228章張遼第527章顛覆了世界觀第68章他們沒有明天第304章水漲船高第144章皇族的角度第523章讓人有安全感第143章舒縣城牆2第111章一年之約第90章魯肅設謀第449章征戰第549章胡吃海喝第338章麻雀在後第177章荊州第332章皇上您這是坑人啊第534章一大片廢墟第272章蔡家的底氣第365章組織大戟士第717章局勢大好第374章袁家的傳承第117章調兵第451章正面措施第599章還有什麼用第36章將作營與求賢令第562章專注於這麼一件事情第732章經歷還有很多第204章攤牌第559章鎖定目標對象第35章消息第188章來了第685章相遇之後第496章切進主題第37章劉備幵府第247章比刀好第122章吳縣和烏程第225章猛將第634章爲了任何事情付諸行動第175章鄉黨第394章雙重打擊第117章調兵第104章精打細算第11章勾引徐晃第337章雙頭出擊第126章真正的攻城第584章如意算盤裡面打的好好的第480章平平淡淡地離開第108章原來我也很牛叉第375章針對第249章告別第612章比之前要好第610章詢問問題第186章這是什麼操作第468章再一次重演第100章初次殺人第41章門閥第651章戰鬥方式第473章回到了自己的位置第667章覺得好欺負第312章代言人第573章不由自主地冒出來這種念頭第78章肅清淮南這個呢?第267章只會守,不會攻第528章時不時起伏第656章成倍的增加第118章只能調兵第248章龐統的選擇第91章孫策的決心第33章敗家子第118章只能調兵第371章天時地利人和第365章組織大戟士第350章名將對名將第115章鬱悶的孫策第693章回復統一的第481章內心大驚第509章以後的計劃第288章誰更強第116章對付不了烏龜第255章七軍第196章突襲第518章爲什麼要努力第648章形式很明顯第88章我不是嚇你第696章這麼的震驚第38章未雨綢繆第278章華麗的出場第567章更謹慎第6章朝廷的封賞第475章觀賞的玩物一般第452章偷襲第707章還沒有盡興第187章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