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第178章 全才孔明,臥龍培養計劃

卻說秦瑱領軍回壽春才發現諸葛亮已經被招了過來。

在劉備的請求之下,便動了培養之心。

經得宴會上二人一確定,第二天諸葛亮就帶着禮物來到了秦瑱家中。

在這個時代,拜師是要給束脩之禮的,諸葛亮要拜師,自然要帶着禮物前來。

這些禮物,是諸葛瑾所備,乃三條幹肉,兩匹布。

禮物雖然不重,卻爲了表個心意。

不過這些禮物卻非送給秦瑱,而是送給蔡琰。

因爲秦瑱爲了防止日後被人詬病,採取了一個代師授藝的方式。

因而諸葛亮入門之後,卻非秦瑱親傳,而算是秦瑱師弟,所拜之人,也是秦瑱的岳父兼師傅蔡邕。

代師授藝之法,本是後世相聲界的人情世故。

現在卻被秦瑱用來收下諸葛亮,這自然也是一件新鮮事。

蔡琰此時已有三月身孕,發福了不少,看着諸葛亮對自己亡父畫像祭拜,便白了秦瑱一眼,細聲道:

“夫君既有意收下孔明,便自己爲師既是,何必又將父親牽扯出來!”

在她看來,秦瑱這是多此一舉。

因諸葛亮跟隨秦瑱學習,自然不是前來學儒家經義的。

學得是經世致用,戰陣對決之事。

實則秦瑱這些學問,壓根就不是跟着她爹學來。

她自也不知自己夫君從哪裡學得這一身經天緯地之才。

但她知道一點,憑秦瑱的才學,完全可以開宗立派,收取弟子。

卻是沒有必要將這個名頭給掛到她爹頭上去。

不過秦瑱見狀,便給媳婦咬耳朵道:

“夫人此言差矣,吾自繼承丈人之學,正當弘揚丈人所論。”

“如今正是代師授藝,來日孔明學有所成,正可與我一道發揚丈人學問,好叫後世人知曉丈人之名!”

實則他之所以代師授藝,也是不希望蔡邕的一些東西失傳。

畢竟他雖然學了蔡邕不少東西,卻也只是皮毛。

須知蔡邕作爲東漢末年大儒之一,後世影響遠比不上鄭玄等人。

究其原因,一半是因爲蔡邕常年顛沛流離,又沒有一個傳承的徒弟。

另一半則是因爲蔡邕的大量作品失傳。

實際上他這位老丈人可謂漢末文壇第一人,詩賦、音律、書畫、經義等無一不通,無一不精!

其詩賦大半失傳,音律之學也沒傳承,書畫、經義更是寥寥無幾。

這些可都是文化瑰寶,失傳了自然可惜。

而現在蔡邕的幾個徒弟,僅僅有阮瑀、路粹、蘇林、顧雍、王粲等人。

似阮瑀、王粲等人,雖爲建安七子,卻沒有開始弘揚蔡邕之學。

路粹、蘇林等人無甚大才,難當大任。

顧雍與他相似,皆是長於軍政,不喜文藝。

唯有諸葛亮,本身是個全才,才藝方面也十分了得,可以完全繼承蔡邕一身本事。

因此秦瑱替蔡邕收下諸葛亮,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爲了補償自己老丈人。

蔡琰聽得他的解釋,自是心中竊喜,暗道自己夫君有心。

可欣喜之中,又是有些惱怒其沒個正形,外人在此,尚且如此親密。

如此心態之下,自是情意綿綿的又白了秦瑱一眼。

而秦瑱已是習以爲常,轉頭去看諸葛亮祭拜蔡邕去了。

待得一番禮畢,他方纔引諸葛亮見過蔡琰道:

“此乃吾妻昭姬,算來也是汝師姐!”

“吾師蔡公一身才學,大半歸於昭姬之手。”

“今日過後,似府內書卷汝皆可觀之,若吾不在,可讓下人找昭姬爲汝尋來!”

雖說這個時代男女交往不像後世,但成婚之後卻有男女之妨。

帶媳婦見客人,這是極爲親厚的行爲!

諸葛亮見此,自是心中感動,又聽可以借用蔡邕藏書,更是欣喜不已。

他這人本來就喜歡讀書,而蔡邕的藏書豐富可謂天下獨一份。

若能借書一觀,正是他所願之事!

思慮之間,他又對秦瑱和蔡琰執弟子之禮,算是定下了他和秦瑱亦師亦兄的關係。

蔡琰見其如此懂禮,不由暗自點頭,開口問道:

“孔明可曾娶妻否?”

諸葛亮見狀,便即回道:

“已聘荊州黃承彥之女,本定今年嫁娶,因叔父之喪延後!”

蔡琰本是客氣一問,聞得此言便點頭笑道:

“黃氏亦是荊州望族,卻是良配!”

這般和諸葛亮說了幾句之後,她便挺着小肚子朝後堂行去。

終究是男人家的事情,她女人家不便摻和。

而蔡琰離去之後,秦瑱便和諸葛亮交談了起來。

所談之事,自然是詢問諸葛亮當前的課業學習狀況。

因爲秦瑱現在想要對諸葛亮進行培養,但他並不知道諸葛亮到現在爲止掌握了多少知識。

故而需要先摸摸底,看看諸葛亮現在的知識掌握狀況,方纔可以更好的‘因材施教’

而對於秦瑱詢問之事,諸葛亮便頗爲恭敬的道:

“回先生的話,學生自六歲而啓蒙,先觀《論語》、《大學》、《中庸》等經典。”

“後學《孟子》、《詩》、《禮》。”

“自歲滿十二,便觀《論衡》、《九章算術》、《史記》、《戰國策》等。”

“年十四,初觀《孫子》、《尉繚子》、《管子》、《商子》、《魏公子》、《司馬法》等書。”

“後又學過兩年《四民月令》、《六韜》、《易》、《韓非子》、《左傳》、《墨子》、《吳子》。”

“至於如今,正在觀老莊之學,皆是初觀大略,一無所成也!”

他這麼說着,自是眉眼低垂,覺得秦瑱從蔡邕所學,必然博學,他看的不過是一些爛大街的東西,自然不好驕傲。

而秦瑱聽着這一連串的書籍名單,不由一陣心驚。

怪不得日後孔明幾乎樣樣全能了,別的不說光是這些書籍,就已經包含了儒家經典、兵家經典、法家經典、史家經典。

甚至連剛成書不久的農學專著《四民月令》都看過。

這還只是十八歲的孔明,若是一直這麼積累到二十七歲,那自比管仲樂毅,自然沒什麼問題。

思慮之間,他不由微微一笑道:

“似孔明之言,即便只是初觀大略,亦是博覽衆家之長!”

“如今必是學有所成,吾卻不知從何教起,但不知孔明欲從我學何務?”

對於孔明,他並不準備用填鴨式教育。

因爲孔明不同他人,填鴨式教育針對的是學不進去的人。

而孔明現在的學問水平並不低,而且其人好學,他可以直接進行高等教育,孔明想學什麼,他就教什麼!

聽着秦瑱此言,諸葛亮思考了一會兒,便低頭道:

“願從先生學些實務!”

他是個有追求的人,之所以要跟從秦瑱學習,想要學的是經驗。

若是秦瑱叫他一些空乏虛禮,他反而不喜。

對於這個回答,秦瑱自是極爲滿意道:

“實務二字卻是用得妥當,若論吾道,無非實事求是!”

“孔明願學經世致用之學,吾自當授也!”

“不知孔明以爲漢何以衰也?”

諸葛亮聞言,心知秦瑱這是要教自己基礎知識了,當下整理了下語言便道:

“依學生之見,漢所以衰之故,無非在於上下兩重。”

“上者桓靈二帝寵奸佞,而遠賢臣,不恤百姓而好奢靡,由此坐失天下萬民之心。”

“下者貪官污吏橫行,豪族兼併土地,致使百姓失其田,耕者無其地。”

“兼之自順帝以來,天災接連不斷,人心浮動,由是張角藉以大賢良師之名一經煽動,便即生亂!”

“至於此地,朝廷本當奮力剿賊,平其亂象。”

“奈何先帝錯聽劉焉之言,廢州立牧,君權下放,各地諸侯乘勢而起,割據一方,朝廷無力控之,由此而衰!”

秦瑱聽得這話,不由點了點頭,又問道:

“那孔明以爲漢室之衰,當如何救之?”

諸葛亮聞之,又思慮了一陣,便道:

“在學生來看,這天下大勢,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如今亂象如此,當尋一霸者掃平諸亂,上勸君王勤政愛民,下平亂象安百姓。”

“重整朝綱,剿奸除惡,抑制豪族,廣分田地。”

“若如此,漢室當可再興!”

不得不說,諸葛亮的見識遠遠超脫了他的年齡,一番話語之中,已然顯現出了其主政之能。

然則秦瑱聽到這話,卻是笑着搖了搖頭道:

“若依孔明之言,漢室自當再興。”

“然則先漢至今四百年,光武至今一百餘年。”

“如此觀之,百年之後,漢室豈不是又當四分五裂?” щщщ¸тTk án¸¢O

“及至彼時,可再有一個孔明來撫平亂象?”

此言一出,諸葛亮自是愣了一會兒,不知該如何回答。

實則他這番話語就對劉備說過。

彼時劉備可是對他大讚盛讚,直呼他爲金玉之才。

可現在秦瑱一問,他就發現了問題所在。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他的論點。

由這個論點出發,他才提出要掃平亂世重整朝綱。

而秦瑱這話,卻敏銳的指出了其中矛盾之處,既然合久必分,那他們現在重整朝綱,再過百年漢室又會陷入衰弱之中。

如此一來,他的方法自也就算不上拯救漢室了。

總不能隔上百年就分裂一次,然後重新再整合吧?

這樣不說後世有沒有人能辦到,就是這每一次的分合都要死上無數百姓,這和庸醫治病有什麼區別?

治了又治,總是不好,又能算什麼治病救人!

想到此處,他一時驚醒過來,急忙問道:

“先生此言,亮倒是未曾慮之,不知有何錯漏之處,先生可否指出?”

秦瑱見他反應了過來,便笑道:

“若吾觀孔明之論,實則並無錯漏之處!”

“只不過孔明少慮了一點!”

諸葛亮見狀,自是急忙請教道:

“但不知學生少慮了何事?”

他一問話,秦瑱即正色道:

“要我看來,漢室所以衰落,不在於耕者無其田,而在於百姓吃不飽!”

“嗯?先生此言何意也?”

諸葛亮眉頭一皺,不由暗自思考,耕者無其田,換句話來說,不就是百姓吃不飽麼?

秦瑱這話,莫不是在和他玩文字遊戲?

可秦瑱聽此,卻是悠然自得道:

“不知孔明可見過我壽春城外災民?”

“彼等是不是耕者?現在可有其田?”

諸葛亮聞言,便即神色一怔,突然發現了一個盲點。

貌似事情還真和秦瑱所說的一樣。

他以往總是覺得天下禍亂的根源在於士族土地兼併。

因爲土地兼併,所以百姓沒有田地,自然就沒有收入來源,由此不造反就要餓死。

可現在的壽春,卻出現了一個十分特殊的狀況。

由於秦瑱實行的以工代賑政策,使得這些災民無須種田也有收入來源!

百姓得了錢財,不僅能去買糧食,還能買衣服、買房。

雖然沒有田地,可壽春的這些災民卻沒有絲毫亂象。

相反,相當一部分災民過得還十分滿足!

這一個狀況,豈不是正和秦瑱之言,問題不是在沒田,而是在於吃不飽?

想通這一點之後,諸葛亮瞬間愣在了當場,想不通問題出現在了什麼地方!

天下大亂的根源在田地吧,那百姓沒田也能活。

可若是天下百姓都這樣,那誰又來種糧食?

沒有這些糧食支撐,百姓還是要餓死,歸根回來根源又在田地。

這其中好像多了一個步驟,但他一時間又想不通在哪兒!

思緒之間,他似乎有些明悟了秦瑱話語裡的意思,忙問道:

“敢問先生,但不知百姓爲何會吃不飽?”

他心想秦瑱說根源不是田地,那就一定有什麼東西在其中作祟,只不過他沒發現而已。

而他這次一問話,秦瑱便笑道:

“百姓吃不飽,歸根究底,又在於生產力不足!”

生產力三個字對孔明自然也是個新鮮詞彙。

不過他這個人極爲聰明,一聽到生產力三個字,便理解了大體意思。

生產力是個什麼東西?說白了就是產物之力。

這個東西,莫非就是他剛未曾發現的作祟之物?

想到此處,他頓時眼睛一亮,像是發現了一個新世界。

是否搞懂了這些,他就能解決當前漢室之患了?

當下,他便不再疑慮,低頭拱手道:

“敢請先生道明,這生產力到底爲何物!”

“學生願求此道,還望先生明示。”

如此說着,他便躬身一拜,已是萬分虔誠的模樣。

而秦瑱見得此狀,自是滿意的一笑。

他不怕孔明各種發問,就怕孔明不敢興趣。

現在這幅模樣,卻正如他所願。

現在搞懂生產力,以後搞個辯證法,再來點政治經濟學,如此培養下去,無須他提點,諸葛亮自己就會加入改革大業之中!

有了孔明頂上,他的後繼之人,就算是有了!

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第332章 逆轉之勢,袁紹之喜261.第260章 焦頭爛額,主動出擊281.第280章 生擒呂布,徐州初定第321章 山越內亂,悍勇興霸第338章 出兵荊南,劉曄論勢303.今晚估計是沒了第380章 裡通外敵,袁紹大敗168.第168章 初見二橋,文藝青年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67.第67章 袁術增兵,人才來投134.第134章 初見魯肅,苦逼孫策252.第251章 兵臨潥陽,秦瑱的猜想第9章 仁至義盡,老曹醒悟116.第116章 劉家二郎,順道攀親257.第256章 秦瑱決意,金印紫綬85.第85章 脣槍舌劍,呂布心動162.第162章 周瑜再謀,魯肅設伏271.第270章 下邳之謀,老將出山283.第282章 英雄時勢,北地之局71.第71章 猘兒狂傲,陳宮:帶不動,真的帶不動第339章 劉備起兵,長沙攻防146.第146章 意料之外,南轅北轍第334章 生子當如,父子同心278.第277章 鏖戰郯縣,困獸之鬥第8章 什麼叫格局,這就叫格局!第366章 曹劉大戰,大廈將傾156.第156章 苦肉之苦,孺子不可教也208.第208章 辯駁羣儒,奇物淮書105.第105章 袁渙薦才,細節決定成敗第363章 三家同謀,大棋開盤第315章 軍馬換糧,頌聲作矣第36章 糜竺的魄力,騎兵剋星245.頸椎病犯了,請個小假192.第192章 鄭玄的怨念,懷疑人生的曹操第326章 張津之死,交州平定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107.第107章 呂布大驚,玄德欲殺布耶?120.第120章 得道多助,趙雲之威143.第143章 招太史慈,遣使蔣幹154.第154章 趙雲擒將,先服其心188.第188章 四面漢歌,張勳獻降132.第132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280.第279章 城內兵變,恍若鬼神243.第243章 藏兵之策,軍令入山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52.第52章 欲取先予,陳宮的反擊105.第105章 袁渙薦才,細節決定成敗307.第304章 攤丁入畝,千里良駒137.第137章 治理班底,野人兄弟150.第150章 朝堂之爭,主臣生隙263.第262章 三言三策,相見恨晚142.第142章 淮南紙貴,利益鏈條3.第3章 臨行三策,掛印而去第307章 倒反天罡,曹操的忌憚137.第137章 治理班底,野人兄弟53.第53章 撕破臉皮,呂布出兵第327章 海上絲路,世界地圖306.第303章 組建商會,圖窮匕見167.第167章 橋蕤之請,兄弟鬩牆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156.第156章 苦肉之苦,孺子不可教也79.第79章 上兵伐謀,袁渙獻策109.第109章 什麼仇什麼怨?呂布之怒!39.第39章 先聲奪人,料敵於先97.第97章 周瑜醒悟,孫策暴怒189.第189章 棄守小沛,袁術之死239.第239章 瑜策之交,周瑜再謀第358章 荊州大定,天下震動第378章 長安兵變,馬超之死45.第45章 得一縱一,時機已至271.第270章 下邳之謀,老將出山207.第207章 能屈能伸,祭天何禮第333章 沮授之謀,曹昂主事第24章 未卜先知?老劉的決心103.第103章 孫策感慨,周瑜再謀279.第278章 蛇鼠一窩,暴雨將至139.第139章 財政赤字,以工代賑71.第71章 猘兒狂傲,陳宮:帶不動,真的帶不動第349章 自證陷阱,直取江陵47.第47章 以假亂真,相縣之謀第16章 秦瑱南下,程昱慌了92.第92章 再度增兵,着手收網第8章 什麼叫格局,這就叫格局!78.第78章 孫 呂兩面進軍,爾敢謊報軍情?第374章 決死突圍,往日重現89.第89章 郭嘉的愁緒,曹操決意282.第281章 劉備回軍,大才陳羣第371章 長安動亂,曹操回軍第317章 逢紀所欲,兵臨東治278.第277章 鏖戰郯縣,困獸之鬥200.第200章 荊州才俊,魏延來投第35章 袁術出兵,秘密武器第367章 進軍南陽,師徒相會第7章 賈詡:此人若在,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253.第252章 絕望的周瑜,北上九江55.第55章 陽謀對敵,謀士間的較量第316章 沮授之嘆,神秘情報228.第228章 諸葛用計,劉表之怒231.第231章 魯肅出兵,再戰周瑜
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第332章 逆轉之勢,袁紹之喜261.第260章 焦頭爛額,主動出擊281.第280章 生擒呂布,徐州初定第321章 山越內亂,悍勇興霸第338章 出兵荊南,劉曄論勢303.今晚估計是沒了第380章 裡通外敵,袁紹大敗168.第168章 初見二橋,文藝青年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67.第67章 袁術增兵,人才來投134.第134章 初見魯肅,苦逼孫策252.第251章 兵臨潥陽,秦瑱的猜想第9章 仁至義盡,老曹醒悟116.第116章 劉家二郎,順道攀親257.第256章 秦瑱決意,金印紫綬85.第85章 脣槍舌劍,呂布心動162.第162章 周瑜再謀,魯肅設伏271.第270章 下邳之謀,老將出山283.第282章 英雄時勢,北地之局71.第71章 猘兒狂傲,陳宮:帶不動,真的帶不動第339章 劉備起兵,長沙攻防146.第146章 意料之外,南轅北轍第334章 生子當如,父子同心278.第277章 鏖戰郯縣,困獸之鬥第8章 什麼叫格局,這就叫格局!第366章 曹劉大戰,大廈將傾156.第156章 苦肉之苦,孺子不可教也208.第208章 辯駁羣儒,奇物淮書105.第105章 袁渙薦才,細節決定成敗第363章 三家同謀,大棋開盤第315章 軍馬換糧,頌聲作矣第36章 糜竺的魄力,騎兵剋星245.頸椎病犯了,請個小假192.第192章 鄭玄的怨念,懷疑人生的曹操第326章 張津之死,交州平定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107.第107章 呂布大驚,玄德欲殺布耶?120.第120章 得道多助,趙雲之威143.第143章 招太史慈,遣使蔣幹154.第154章 趙雲擒將,先服其心188.第188章 四面漢歌,張勳獻降132.第132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280.第279章 城內兵變,恍若鬼神243.第243章 藏兵之策,軍令入山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52.第52章 欲取先予,陳宮的反擊105.第105章 袁渙薦才,細節決定成敗307.第304章 攤丁入畝,千里良駒137.第137章 治理班底,野人兄弟150.第150章 朝堂之爭,主臣生隙263.第262章 三言三策,相見恨晚142.第142章 淮南紙貴,利益鏈條3.第3章 臨行三策,掛印而去第307章 倒反天罡,曹操的忌憚137.第137章 治理班底,野人兄弟53.第53章 撕破臉皮,呂布出兵第327章 海上絲路,世界地圖306.第303章 組建商會,圖窮匕見167.第167章 橋蕤之請,兄弟鬩牆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156.第156章 苦肉之苦,孺子不可教也79.第79章 上兵伐謀,袁渙獻策109.第109章 什麼仇什麼怨?呂布之怒!39.第39章 先聲奪人,料敵於先97.第97章 周瑜醒悟,孫策暴怒189.第189章 棄守小沛,袁術之死239.第239章 瑜策之交,周瑜再謀第358章 荊州大定,天下震動第378章 長安兵變,馬超之死45.第45章 得一縱一,時機已至271.第270章 下邳之謀,老將出山207.第207章 能屈能伸,祭天何禮第333章 沮授之謀,曹昂主事第24章 未卜先知?老劉的決心103.第103章 孫策感慨,周瑜再謀279.第278章 蛇鼠一窩,暴雨將至139.第139章 財政赤字,以工代賑71.第71章 猘兒狂傲,陳宮:帶不動,真的帶不動第349章 自證陷阱,直取江陵47.第47章 以假亂真,相縣之謀第16章 秦瑱南下,程昱慌了92.第92章 再度增兵,着手收網第8章 什麼叫格局,這就叫格局!78.第78章 孫 呂兩面進軍,爾敢謊報軍情?第374章 決死突圍,往日重現89.第89章 郭嘉的愁緒,曹操決意282.第281章 劉備回軍,大才陳羣第371章 長安動亂,曹操回軍第317章 逢紀所欲,兵臨東治278.第277章 鏖戰郯縣,困獸之鬥200.第200章 荊州才俊,魏延來投第35章 袁術出兵,秘密武器第367章 進軍南陽,師徒相會第7章 賈詡:此人若在,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253.第252章 絕望的周瑜,北上九江55.第55章 陽謀對敵,謀士間的較量第316章 沮授之嘆,神秘情報228.第228章 諸葛用計,劉表之怒231.第231章 魯肅出兵,再戰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