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第208章 辯駁羣儒,奇物淮書

關於祭天何禮,其實《禮記》裡面說得很清楚: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

這種東西在辯經之中屬於基礎知識,便是荊州學子隨便拉出一個來,都能背個全文。

實際上方纔宋忠回答的禮爲何物,也是基礎知識,壓根算不上論經。

宋忠之所以如此不屑,其實原因有些複雜,最主要的原因,是看不慣秦瑱的作態。

因爲他自認學識了得,北邊有個大儒鄭玄,南邊大儒便當以他宋忠爲首。

在他眼裡,他和蔡邕鄭玄是同一輩的前輩,秦瑱只是一個後輩。

他之所以願意前來,是看在蔡邕的面子上纔來的。

結果秦瑱這個後輩在他們這些前輩面前竟敢託大,這就屬於不敬老者。

其後李撰起來責難秦瑱,反被說得啞口無言。

這固然是李撰學藝不精,可李撰卻是他宋忠的徒弟。

本來他就已經不爽秦瑱這個後輩了,見其駁斥自己弟子,自是越發不爽。

所以他剛纔言語之間,纔有些訓斥小輩的意思。

結果他沒想到的是,秦瑱直接上來就給他來了個王炸,詢問祭天何禮。

這個問題是可以在荊州討論的麼?壓根就不是!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秦瑱這是在給他下套,只要他回答了這個問題,那秦瑱就會進一步引出劉表僭越祭天之事!

到這一步,他就已經完全失去了駁斥的機會。

畢竟劉表祭天之時,除了韓嵩一人苦勸之外,他們無人敢勸。

不勸,就代表是默認了劉表的僭越行徑。

之前沒有抓這種無禮之舉,現在反而抓秦瑱遲到這一點,那顯然是說不通的。

而且這件事已經過去了許久,秦瑱作爲外人可以隨便提。

他們居住在荊州,還需要仰仗劉表的鼻息度日。

現在和秦瑱一爭論起來,那就是打劉表的臉,以後可就尷尬了。

шшш ▪тт κan ▪℃o

故而秦瑱現在提起這一件事,實質上就已經把他逼到了死衚衕裡!

作爲大儒,他宋忠既不能說不知祭天之禮,也不能直接說出祭天之禮。

因而此時博學如他,也被卡在了當場,說不出話。

只能雙眸不善的盯着秦瑱,一言不發!

不過秦瑱見此,卻是微微一笑,回頭對劉表一拱手道:

“看來今日辯經,定是讓夫子們頗爲勞累!”

“宋夫子累得難以回話。”

“也罷,既是夫子不言,我便替夫子答之!”

如此說了一番之後,他便回頭對衆人笑道:

“所謂祭天之禮,乃聖王承天心,示有所先而不敢自專。”

“故卜數擇日,潔齋戒,肥犧牲,飾圭璧,精祠祀,以祭天地、五嶽、四瀆。”

“一則謝天地承載之恩,二則告天子愛民之心。”

“此乃天子獨專之事,非諸侯可以僭越!”

“今吾聞使君在荊州重開學宮,教化萬民,乃牧使之德,承天子之恩,實是大善之舉!”

“然如夫子所言,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諸位皆是大儒,即知其禮,當行其事,瑱此遲來,是失小禮,宋夫子由此斥責。”

“只願諸位莫失大禮,以致親疏不定,嫌疑不決,同異不別,是非不明!”

說到此處,他便對宋忠行了一禮道:

“在下方纔若有冒犯之處,便在此對夫子告罪。”

“不知夫子可能原諒在下方纔狂妄之舉?”

他這話,自是將話題圓滑的又轉了回來。

不僅沒有如宋忠所想一般揭劉表的短,反倒稱讚了劉表一番。

在稱讚劉表的同時,又暗中告誡眼前衆人要遵守王命,承認了自己的失禮之舉。

正是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堂內一衆大儒見之,無不暗自點頭,心想秦瑱狂是狂,可人品卻不錯。

明明已經把宋忠逼得無路可退,但還是退了一步保留了宋忠的面子,確實有可取之處。

而宋忠見得此狀,自是神色複雜,想着自己活了幾十年,竟然還不如秦瑱這小子坦蕩。

人家敢承認自己的失禮之舉,他敢承認自己不敢勸諫劉表的錯誤麼?

思慮之間,他再看秦瑱只覺比剛纔順眼了不少,見其鞠躬致歉,便撫須嘆道:

“蔡中郎收的好弟子,如此觀之,方纔吾言過矣!”

“不過今日汝爲何如此遲來?若不說個清楚,難過此關!”

俗話說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秦瑱沒有趕盡殺絕,他也不當繼續發難,順勢便給了秦瑱一個解釋的機會。

緩和氣氛,正是秦瑱的目的,他見宋忠問起,便是正色一笑道:

“敢叫宋夫子知曉,在下雖無德才,卻受家師之恩,常有尊師重道之心。”

“此番雖是出使前來,卻也知禮從宜,使從俗之理。”

“正是禮尚往來,知道諸位在此,特爲諸位準備了一些薄禮。”

“不料時間太過倉促,讓諸位久待如此,着實不該!”

他這話一說出來,瞬間便將劉表剛剛拉來的仇恨消弭無蹤。

一衆經學家聽着人家不是故意晚來,而是爲了準備禮物之後,便即沒了剛纔怨氣。

人家這哪裡是失禮託大,分明就是禮數太周全,反倒錯估了時間。

這種情況下,秦瑱晚來這事,怪不得秦瑱,而是怪劉表準備的不夠周全!

大儒宋忠聽得這番解釋,自是點頭:

“若是如此,倒也不枉汝師將家傳皆授與汝!”

“方纔吾言有些過激,若有不當辱及尊師之言,還望小友切莫見怪!”

在東漢之時的大儒就是這樣,不管才學如何,起碼都是比較實際的。

秦瑱對他一番道歉,他也意識到剛纔言語過激,索性也對秦瑱致歉。

秦瑱見狀,便是搖了搖頭笑道:

“無妨,先生也是不願看到在下辱沒家師,在下當謝先生提點之恩!”

二人如此作態,衆儒學家自也點頭稱善。

不過宋忠這邊剛解決了,卻又見一人起身道:

“吾聞閣下昔日曾從蔡公而學,盡得蔡公真傳,不知治何經典?”

秦瑱聽着,扭頭一看,只見起身的是個中年人,他也懶得問其姓名,只道:

“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

“吾師蔡公乃爲國事徙於江海吳會十二載,從未言何治典!”

“只知心憂國事,夙夜憂嘆,未嘗教吾句讀之解,只教聖人之意。”

“君即知吾得師家真傳,何以又用這等筆硯之間的小道問之?”

那人便是綦毋闓,也是一個學士,聽得此言,不由皺眉不語。

然則他不說話,穎容卻是一陣不滿,撫須質問道:

“汝此言吾甚難苟同,雖說蔡中郎一心爲國天下共知,可中郎卻從未言說經傳爲小道。”

“但通一經,可舉博士,吾等學子誰不以經立身?即不治經,身何以立?”

“汝言此爲小道,但不知大道何爲?”

秦瑱聽着,回頭見其老邁,又坐首位,知是穎容問話,即笑道:

“若依夫子之言,則儒學難興矣,家國當衰矣!”

“須知儒有君子小人之別,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務使澤及當時,名留後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而已。”

“先生只言不治經無以立身,敢問老子治何經?孔子治何經?墨子又治何經?”

“彼皆開山祖師,在下不敢自比,然則聖賢之言所以能成經典,皆由兼濟天下,教化百姓而起。”

“及至吾等,當效聖人之心,先重國事,而後窮經,方可發而後啓,弘揚聖人之學。”

“若只知皓首窮經,人云亦云,聖人若此,學不可成;我等若此,學問當衰!”

“故在下言說治經乃小道,治國爲大道,不知先生以爲如何?”

穎容聽得此言,一時眉頭緊皺,不知該如何反駁。

他正思緒之間,謝該卻起身冷笑道:

“但不知蔡中郎喜作賦,豈非專工翰墨,青春作賦?”

“以汝之言,似蔡公之儒,莫非也屬小人之儒不成?”

見其直接攻擊蔡邕,秦瑱便一揮羽扇道:

“先生此言,吾不欲聞之,作賦之事,本爲抒發胸意之雅事。”

“上古之人,逢事做歌,故稱爲詩賦,吾等學之,即爲陶冶情操,也爲六藝之一。”

“吾所言之小儒,乃是那等無病呻吟之腐儒。”

“何以先生不聽人言,非要牽扯於吾師?”

“莫非方纔也對號入座,自認小人之儒不成?”

“此言不善,問非所答,不足與語!請勿復言!”

謝該被他懟了一通,自是面色通紅,氣得不行。

可要他辯駁個一二三來,他卻也無能爲力。

因爲現在的論的主題不是經義,而是單純的辯論,比的不是誰研究深入,而是嘴皮子利索。

他們這些大儒,辯經能說出長篇大論,可論嘴皮子,哪裡是秦瑱的對手!

一時間除了宋忠之外,皆被秦瑱辯得無言以對。

見得此狀,劉表眉頭便是一陣緊皺,心說往日這些大儒不是挺能說麼!

怎麼今天反倒被一個孺子壓制成了這樣!

心裡如此想着,眼見秦瑱頗有來者不懼的意思,他生怕壓不住秦瑱,便開口道:

“好了,今日乃是宴會,又非學會,諸位自也無須辯個高低分明。”

“現在時候已然不早,諸位速速入座,我等正式開宴!”

劉表這一發話,頓時就讓場上的氣氛爲之一緩。

衆人辯了一天,自然腹中飢餓難耐,像是宋忠年紀大一點的還好,那些年輕人早就餓的前胸貼後背,見總算開宴,不由都鬆了一口氣。

然而這時,卻見秦瑱起身對劉表笑道:

“使君且慢,開宴之前,在下還有一事!”

劉表也是餓了一天,見秦瑱還要說話,以爲他是要順勢請求出兵,不由擡手道:

“今日宴席之上,當恣意歡樂,莫談國事!”

“先生若有事,不妨明日再議。”

事情到了現在,他自認輸了半程,不過你秦瑱要說出兵,那等明天再談。

不過秦瑱聞之,則是搖頭連笑道:

“使君誤會了,在下現在所言之事,乃是還未獻禮!”

“此次爲了表示我軍謝意,此次在下帶來一些薄禮,順道也有諸位先生之禮。”

“現在趁還未開宴,在下想先將禮物獻上!”

見秦瑱是要送禮,劉表便是呵呵一笑道:

“玄德何以如此多禮,罷了,這也是爾等一番心意。”

“既是還有諸位先生之禮,子瑄可見其取來一觀!”

對於這禮物,他倒是沒多大期待,說來說去,不過就是一些貴重品。

這些東西,他荊州多得是,至多也就是走個過場而已。

可他話音一落,便見秦瑱回頭對諸葛亮使了個眼色,諸葛亮便起身急忙行出堂外。

不一會兒,就有十幾個下人擡着七八個箱子行入了堂內。

秦瑱見狀,邁步來到了箱子面前,隨手打開了一個箱子道:

“此物乃我淮南出產,願以此爲禮,以酬使君出兵之義舉!”

說着,他便從中取了一本絲綢包裝的冊子來到了劉表面前放下。

劉表本以爲會是金銀珠寶,但沒想到會是一些小冊子。

看着那精美的包裝之上用飛白體寫的詩經兩個字,他喃喃念道:

“詩經?此乃何物?”

正說話間,他翻開了書本,便倒吸了一口涼氣。

只見其內乃是雪花一般潔白的紙面,書寫着詩經所載的文字。

下一頁也是如此,甚至背面都有文字!

也就是說,這一本小冊子,裝載了整整一本詩經的內容!

短短翻了兩下,他便一臉驚奇的捏着書頁:

“薄如蟬翼,面若雪白,真奇物也!”

而更讓他驚訝的是,書頁之上除了文字之外毫無錯漏塗改,字體工整,一目瞭然!

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這一瞬間,劉表心中充滿了疑惑,竟忘了要堵住秦瑱之口的目的。

秦瑱見其如此,自是不露聲色的一笑。

常言道拿人手短,吃人嘴軟,他就不信這一批禮物送了,衆人還好意思與他辯難!

172.第172章 存人失地,收縮防線第34章 陳氏之謀,惆悵的老曹269.第268章 呂布之勇,徐州危矣第375章 暫借漢中,馬超之心255.第254章 豪氣陳登,秦瑱至矣!43.第43章 秦瑱勸學,先生真乃神人!51.第51章 請攻劉備,陳宮獻計83.第83章 陳登動手,秦瑱控局83.第83章 陳登動手,秦瑱控局309.第306章 荀彧論勢,請殺董昭240.第240章 再結外援,分兵合兵222.第222章 江東動向,周瑜軍至第380章 裡通外敵,袁紹大敗第346章 鳳雛之才,智計百出303.今晚估計是沒了第314章 兵發夷洲,江東來信第329章 謀劃荊南,神機妙算第325章 無冕之王,士燮歸附165.第165章 故技重施,皖縣陷落167.第167章 橋蕤之請,兄弟鬩牆第377章 秘不發喪,三家角逐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152.第152章 謀劃陳國,引蛇出洞150.第150章 朝堂之爭,主臣生隙第366章 曹劉大戰,大廈將傾第360章 河北亂局始,張鬆起異心第348章 收之桑榆,大勢所趨第18章 中原亂局,劉備求賢166.第166章 破格提拔,借刀殺人40.第40章 陳宮的推測,王禾就是秦瑱?54.第54章 兩線操作,看我破敵283.第282章 英雄時勢,北地之局263.第262章 三言三策,相見恨晚280.第279章 城內兵變,恍若鬼神135.第135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水軍之難248.第247章 雨中破敵,人心離散第349章 自證陷阱,直取江陵171.第171章 情報之差,黃雀在後第13章 不懼曹操,但懼程昱215.第215章 元戎連弩,籌建大學第349章 自證陷阱,直取江陵第34章 陳氏之謀,惆悵的老曹300.第298章 碧眼兒的想法,孫氏獻降66.第66章 郭嘉獻策,五家伐袁140.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攬孔明215.第215章 元戎連弩,籌建大學253.第252章 絕望的周瑜,北上九江106.第106章 你或許很懂謀略,但你不懂呂布第354章 預敵於先,計擒霍峻第34章 陳氏之謀,惆悵的老曹第362章 北伐之機,張鬆入荊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218.第218章 突發狀況,劉表出兵第338章 出兵荊南,劉曄論勢51.第51章 請攻劉備,陳宮獻計207.第207章 能屈能伸,祭天何禮第360章 河北亂局始,張鬆起異心第343章 旬始星象,臨沅陷落202.第202章 劉表之意,王粲報信95.第95章 慌不擇路,逆轉之機?286.第284章 怕應羞見,棄我去者第376章 密謀不密,梟雄之殤304.第301章 反三足鼎立,改革稅制110.第110章 大戰再起,又中計了?155.第155章 軍師知我,梅成之用157.第157章 再敗陳策,草臺班子第377章 秘不發喪,三家角逐60.第60章 兵臨城下,相縣陷落74.第74章 袁術遷都,張 徐二將顯威第361章 全面改革,一府八司第372章 漢中鏖戰,天亡我也63.第63章 袁術之怒,老曹的驚訝284.卡文了,請緩一天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287.第285章 賈詡奇謀,轉戰千里第356章 半渡而擊,劉磐之死第354章 預敵於先,計擒霍峻99.第99章 聲東擊西,壽春陷落第7章 賈詡:此人若在,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275.第274章 再施離間,立竿見影56.第56章 陷陣襲營,請君入甕95.第95章 慌不擇路,逆轉之機?76.第76章 計破陳蘭,當塗陷落第322章 兵臨武夷,諸患皆平264.第263章 棄暗投明,說降張遼206.第206章 不按套路,當真妙人第368章 秦瑱vs荀攸,曹昂兵敗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160.第160章 着手佈局,劉勳出兵266.第265章 兩千石的誘惑,臧霸出兵251.第250章 破釜沉舟,孔明奇策47.第47章 以假亂真,相縣之謀第365章 改制之難,曹操欺君第338章 出兵荊南,劉曄論勢123.第123章 智取汝陰,關羽用兵249.第248章 何喜何傷,言者無心299.第297章 進軍吳縣,孫家碧眼兒169.第169章 爲妻爲妾,橋蕤訓女184.第184章 虎父犬子,劉曄設謀301.第299章 全據江東,孫家虎女
172.第172章 存人失地,收縮防線第34章 陳氏之謀,惆悵的老曹269.第268章 呂布之勇,徐州危矣第375章 暫借漢中,馬超之心255.第254章 豪氣陳登,秦瑱至矣!43.第43章 秦瑱勸學,先生真乃神人!51.第51章 請攻劉備,陳宮獻計83.第83章 陳登動手,秦瑱控局83.第83章 陳登動手,秦瑱控局309.第306章 荀彧論勢,請殺董昭240.第240章 再結外援,分兵合兵222.第222章 江東動向,周瑜軍至第380章 裡通外敵,袁紹大敗第346章 鳳雛之才,智計百出303.今晚估計是沒了第314章 兵發夷洲,江東來信第329章 謀劃荊南,神機妙算第325章 無冕之王,士燮歸附165.第165章 故技重施,皖縣陷落167.第167章 橋蕤之請,兄弟鬩牆第377章 秘不發喪,三家角逐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152.第152章 謀劃陳國,引蛇出洞150.第150章 朝堂之爭,主臣生隙第366章 曹劉大戰,大廈將傾第360章 河北亂局始,張鬆起異心第348章 收之桑榆,大勢所趨第18章 中原亂局,劉備求賢166.第166章 破格提拔,借刀殺人40.第40章 陳宮的推測,王禾就是秦瑱?54.第54章 兩線操作,看我破敵283.第282章 英雄時勢,北地之局263.第262章 三言三策,相見恨晚280.第279章 城內兵變,恍若鬼神135.第135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水軍之難248.第247章 雨中破敵,人心離散第349章 自證陷阱,直取江陵171.第171章 情報之差,黃雀在後第13章 不懼曹操,但懼程昱215.第215章 元戎連弩,籌建大學第349章 自證陷阱,直取江陵第34章 陳氏之謀,惆悵的老曹300.第298章 碧眼兒的想法,孫氏獻降66.第66章 郭嘉獻策,五家伐袁140.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攬孔明215.第215章 元戎連弩,籌建大學253.第252章 絕望的周瑜,北上九江106.第106章 你或許很懂謀略,但你不懂呂布第354章 預敵於先,計擒霍峻第34章 陳氏之謀,惆悵的老曹第362章 北伐之機,張鬆入荊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218.第218章 突發狀況,劉表出兵第338章 出兵荊南,劉曄論勢51.第51章 請攻劉備,陳宮獻計207.第207章 能屈能伸,祭天何禮第360章 河北亂局始,張鬆起異心第343章 旬始星象,臨沅陷落202.第202章 劉表之意,王粲報信95.第95章 慌不擇路,逆轉之機?286.第284章 怕應羞見,棄我去者第376章 密謀不密,梟雄之殤304.第301章 反三足鼎立,改革稅制110.第110章 大戰再起,又中計了?155.第155章 軍師知我,梅成之用157.第157章 再敗陳策,草臺班子第377章 秘不發喪,三家角逐60.第60章 兵臨城下,相縣陷落74.第74章 袁術遷都,張 徐二將顯威第361章 全面改革,一府八司第372章 漢中鏖戰,天亡我也63.第63章 袁術之怒,老曹的驚訝284.卡文了,請緩一天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287.第285章 賈詡奇謀,轉戰千里第356章 半渡而擊,劉磐之死第354章 預敵於先,計擒霍峻99.第99章 聲東擊西,壽春陷落第7章 賈詡:此人若在,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275.第274章 再施離間,立竿見影56.第56章 陷陣襲營,請君入甕95.第95章 慌不擇路,逆轉之機?76.第76章 計破陳蘭,當塗陷落第322章 兵臨武夷,諸患皆平264.第263章 棄暗投明,說降張遼206.第206章 不按套路,當真妙人第368章 秦瑱vs荀攸,曹昂兵敗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160.第160章 着手佈局,劉勳出兵266.第265章 兩千石的誘惑,臧霸出兵251.第250章 破釜沉舟,孔明奇策47.第47章 以假亂真,相縣之謀第365章 改制之難,曹操欺君第338章 出兵荊南,劉曄論勢123.第123章 智取汝陰,關羽用兵249.第248章 何喜何傷,言者無心299.第297章 進軍吳縣,孫家碧眼兒169.第169章 爲妻爲妾,橋蕤訓女184.第184章 虎父犬子,劉曄設謀301.第299章 全據江東,孫家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