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第156章 苦肉之苦,孺子不可教也

第156章 苦肉之苦,孺子不可教也

隨着秦瑱將局面布好,一場謀取廬江的大計便正式開啓。

次日清晨,諸將剛一起身,便聽營內一陣喧鬧,問其緣故,方知昨夜軍中有人飲酒,被軍中糾察隊伍查獲。

於是衆人便紛紛聚在一處,但見營帳正中,秦瑱坐在主位,一臉冷漠的看着下手。

梅成則是臉色通紅,一副宿醉模樣的跪在帳中。

衆人自是不敢入帳,獨有梅乾見此,面有憂色。

正觀看間,便見秦瑱一巴掌拍在了案上,怒喝梅成道:

“大膽梅成,爾等昔日意圖阻我軍兵馬,因我軍施仁義之道,故留爾等性命!”

“此次出征,吾亦嚮明公所請,特叫爾等隨軍,意欲讓爾等將功折罪。”

“何以如今戰還未起,便先於帳內飲宴?”

“豈不知我軍中嚴禁飲酒,汝知法犯法,該當何罪?”

他這一喝問,衆將心中皆是一凜,卻見梅成一臉恐懼的下拜道:

“因之前聽得趙將軍得勝,在下心想敵軍不是我軍對手,軍師即來,必得大勝而歸。”

“一時心喜,忘了軍中禁令,實非有意犯禁,還望軍師繞過此番!”

衆將聽得此言,自是心中一異,暗道這梅成也是,既是有機會將功折罪,那就好好幹活。

沒事在營帳之中喝什麼酒呢?

難道不知道秦瑱最忌諱有人不聽軍令?

如今得罰,也是該遭此刑!

可他們如此想着,卻見秦瑱冷聲一笑道:

“吾知汝腦後生有反骨,必是見我不用,心生不忿,借酒消愁!”

“今日若得饒你,來日定要逆反!”

“巧是如今犯禁,正當斬之,來人,與我推去斬首示衆!”

梅成見得此狀,自是心中一驚,昨天說得可不是這樣啊!

但他見秦瑱一臉嚴肅,也不敢多問,只得大呼道:

“軍師豈可如此?吾便降將,亦無大錯!”

“吾知軍師惡我,如此待之,豈不是以公報私?”

秦瑱見狀,自是大怒,喝令左右推出斬首。

而梅乾見之,一時大驚失色,急忙出列道:

“末將早聞軍師執法嚴明,我這小弟雖有大錯,卻不當斬,還望軍師恕之!”

衆將見此,亦是心中一驚,雖說喝酒當罰,可斬首也屬實過分了一些。

他們還以爲秦瑱真要公報私仇,自是心神大駭,橋蕤急忙出列道:

“眼下我軍纔剛出軍,便即斬將,于軍不利,還望軍師饒他性命。”

趙雲見之,也是眉頭一皺,雖說他和梅成沒啥交往,但終究爲人正直,也是上前請命道:

“望軍師寬恕其罪,莫要因私廢公!”

見得衆人齊齊出列,秦瑱這才止住左右道:

“既是諸將盡皆勸免,便留汝命,然則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按軍法處置,須受二十軍杖,然汝不思悔過,當倍罰之,與我拖下去杖責四十!”

梅成一聽,自是身子一顫,暗道這苦肉計是真苦啊,四十軍杖受了,不得躺上個把月來!

可一想到自己前途問題,他自是咬牙不語。

而衆將聞之,亦是再度勸解。

可秦瑱這次卻不再鬆口,直叫人將梅成拖下去,扒開衣物,連行杖責。

又因梅成細皮嫩肉,十幾杖下去便即皮開肉綻,鮮血直流。

衆將見此,皆是不忍直視,再度告免。

尤其是梅乾,更是痛哭流涕,連忙求情。

如此打了二十杖,秦瑱方纔擡手道:

“且記下一半,來日若是再犯,二罪並罰!”

衆將聽着這話,自是急忙上前扶起梅成,連忙行入營帳之中。

橋蕤和趙雲見狀,一時不解其意,紛紛入得帳中詢問道:

“此次我等本是前來進攻廬江,軍師於此按兵不動便罷,何以又刑加於梅成之身?”

“彼人輕義重利,如此受刑,豈不爲禍?”

秦瑱見得二人沒看出來,便即笑道:

“此事休要外傳,乃吾行苦肉之計,以此引誘劉勳出兵!”

“別人不知便罷,二位知之即可,不可露出異狀!”

二人聞言,這才醒悟過來,暗道秦瑱口風是真的緊。

若非他們前來問話,恐怕還要被矇在鼓裡。

一時間自是讚歎秦瑱心思細膩,可思慮之間,橋蕤卻提醒道:

“可今日軍師之舉,恐有失偏頗,如此下去,諸將必然不安!”

他終究經驗豐富,知道秦瑱此舉雖然有用,卻有可能動搖軍心。

而秦瑱見此,便即笑道:

“此亦吾之願也,因我軍於此不動,陳策必然憂心,當尋機而動!”

“我軍若不動搖軍心,他不敢出山!”

▲тtkan ▲¢ ○

“須叫他看到機會,方肯前來!”

“吾正欲以此誘他前來襲營,再敗之一陣。”

“眼下但慮兩事,一則敵軍前來,我軍不知,吾欲讓子龍率兵馬於外作伏,廣派探子探查敵寨軍情,防備敵軍夜襲。”

“二則梅成此人我已勸服,獨梅乾不知其心,橋將軍可借探望梅成之故,看看梅乾是否有怨,若他有怨,必有反心,來日我便趁機處置!”

“若梅乾無怨,則可一用,亦報與我,來日再與之其他差事!”

二人聽着這番安排,自是又驚又奇,一個苦肉計簡直被秦瑱玩出花來。

既要引誘劉勳,還要引誘陳策,甚至還有試探梅乾的效用!

這等心計,屬實是他們拍馬難及的!

當下二人領命,自是紛紛離去,開始依計行事。

另一邊,梅成自被扶入帳內之後,便即慘叫痛呼不止,一聲哎喲接着一聲。

可奈何他麾下並無兵馬,軍中又無親近之人,如此許久竟只有小卒看顧。

梅成見此,心中一時悲涼不已,心想往日領軍之時,來往皆有應承之人,如今落魄,竟然無人探望。

可見這世間人情冷暖,盡皆涼薄之人。

心中傷感之時,卻聽一陣腳步聲響起,隨之便見梅乾一臉冷漠的行入帳內道:

“吾早喚汝謹慎行事,還自不知收斂。”

“如今可好,叫軍師抓到把柄,又是一陣好打!”

梅成見得梅乾前來探望,心中本是一暖,又聽冷嘲熱諷,便即一惱,不禁埋怨道:

“兄此言何意也,小弟何時又不謹慎?”

“不過借酒消愁,卻被其抓着把柄,他即惡我,自躲不過!”

“都言長兄如父,我自小喪親,自當兄長爲父,如今見小弟受罰,兄長不來慰問便罷,何苦又來損我?”

而他這麼一說完,梅乾便是一巴掌拍在他肩膀,從懷中取出一小瓷瓶,冷聲道:

“吾若不當汝爲弟,又何必前來探望於汝?”

“且莫再多言,不然便連這藥膏也無!”

他自是個面冷心熱之人,嘴上雖沒好氣,卻還是給梅成塗起了藥膏。

梅成受着,自是疼得齜牙咧嘴,又思慮梅乾如此,或有異心,若能探知,舉報一番,必能受得秦瑱重用。

當下又裝作一臉感動,顫抖着聲音道:

“固知兄長愛護小弟,然則如今小弟已爲秦瑱所怨,來日必爲之所害!”

說着,他回過頭來看着梅乾道:

“吾知兄長亦是閒散至今,若是小弟如此便罷,兄長乃是大將之才,豈可這般荒廢?”

“今即秦瑱對我等不善,不若擇個機會反了劉備,你我北上投曹如何?”

言語神色之間,自是極具煽動之意。

可梅乾聞之,卻是動作一滯,猛然變得一臉厭惡道:

“若非吾與汝爲兄弟,必將汝棄置於此!”

“雖說爲兄未識儒家大義,卻也知忠義之道。”

“如今主公與我等並無虧待,豈可叛之?”

“若非汝此番犯禁,軍師又如何會懲戒於你?”

“可見今日軍師所言不差,汝果真孺子不可教也!”

“方纔之言,出得汝口,入得吾耳,也就罷了,若再言此,休怪爲兄不顧兄弟之情!”

話止於此,他便不再多言,粗略的給梅成上了一遍藥之後,便起身將藥瓶丟在旁邊,冷聲道:

“此藥一日一次,不可多用,我去之後,汝自喚小卒上藥即可。”

“吾觀汝也非征戰之才,如今仔細將養,待返回壽春,我親自稟明主公,與汝錢糧田畝,安心種地便罷!”

“至於那等叛逆之言,不可再語,若敢牽扯於我,定不饒你!”

如此告誡了一番,他便轉身而去,不料剛出營門,便見橋蕤前來。

因是之前二人爲敵,故而此時頗爲尷尬。

不過橋蕤存心前來試探,見得梅乾,便笑道:

“不知玉立情況如何?”

梅乾聞之,便點了點頭,心說眼下橋蕤已然不同往日,位列劉備軍大將之一,按理來說不該探望梅成纔對。

莫非是秦瑱害怕梅成有怨念,故而前來探查?

想到此處,他有心告發梅成之言。

可想了想,終究又是自己堂弟,年輕不懂事。

他作爲堂兄,自也不能害之,索性點了點頭道:

“玉立已然悔過,還望將軍念及舊日之情,多多在軍師面前美言幾句,勿要在與他爲難。”

“我已與他商定,此戰之後,便放他回家種地,定不敢再與軍師爲惡!”

橋蕤聽着此語,便即點了點頭,辭別了梅乾,索性又朝帳內行來。

見得梅成躺在牀上,便又笑道:

“我奉軍師之令前來探望,不知玉立可還能撐住?”

梅成本來見得橋蕤,心中也是一蒙,又聽是奉秦瑱之令,便即強忍痛楚,滿臉堆笑道:

“多謝軍師掛懷,勞煩將軍遞話,末將爲軍師做事,自當萬死不辭,區區小痛,又何慮哉?”

橋蕤見他如此模樣,便即暗自點頭,又似若有所思的笑道:

“不知玉立如此,梅乾可有怨言?”

梅成一聽此話,念及梅乾剛纔無情之言,又想到秦瑱遣人來問,必然是在懷疑梅乾,一時他惡向膽邊生,便沉聲道:

“按理來說,此事不當在下多言,可末將終究受得軍師大恩,不敢瞞報!”

“實則梅乾此人包藏禍心,雖爲吾兄,卻已心生惡念,意圖投入背叛主公,暗結曹操!”

當下他又將方纔的言語對橋蕤說了一遍。

只不過這番話將他對梅乾試探之語,換成了梅乾試探於他。

如此說了一遍,梅成便是一臉哀嘆之色道:

“此事末將聞之,自不願與他行事,方纔被我拒絕之後,他便有意向軍師稟明讓我離開主公麾下,以保他安心行事!”

“可他哪能知曉,末將早已爲軍師心腹,雖說與他有親,卻不敢擅自瞞報!”

“敢叫將軍返回之後,速速報與軍師,吾讓此人再壞我軍大事!”

橋蕤見得他如此模樣,不由眯着眼睛一陣沉思。

眼下這兩兄弟說辭完全不一,他又該信誰?

但想了一會兒,梅成既然被秦瑱所重,多半言語不虛,他便點頭笑道:

“如此說來,還虧玉立提醒,不料梅乾此人竟有此心!”

“玉立且好生將養,待某回去稟報軍師,再將梅乾拿來問罪!”

梅成見其如此,心中自是暗喜,如此一來,他又告的一密,必然會被秦瑱重視!

至於梅乾此人,雖然與他有親,卻是自私自利,正當一死,以換他晉升之階!

這麼想着,他又和橋蕤說了幾句之後,便讓橋蕤回去稟告。

橋蕤這邊回到了秦瑱營帳之中,又將方纔經歷的事件講述了一番,隨之笑道:

“軍師此法果然有用,如此一試,便知梅乾之心!”

秦瑱見他這般模樣,自是微微一笑道:

“那不知橋將軍以爲二人之言孰真孰假?”

橋蕤聞之,當即便道:

“若我觀之,梅乾似有所隱,梅成倒是一番誠摯,當是梅成所言屬實!”

而他話一說罷,秦瑱便搖頭笑道:

“若依將軍斷案,恐要害之忠良!”

“吾觀梅乾之言,雖有所隱,卻是一心爲梅成求情!”

“梅成之言,雖然誠摯,卻是一心置梅乾於死地!”

“二人即爲兄弟,自當講些情面,梅乾此言合乎情理,自無虛假。”

“反倒梅成之言,看似有情,實則涼薄,必爲構陷!”

橋蕤聽得這番解釋,自是大驚,思慮其中道理,便覺果然如此。

他是沒想到,梅成竟然膽大如此,敢在秦瑱面前說謊!

一想到自己竟然被欺騙,他便是大怒道:

“此子安敢如此,若非軍師明斷,吾幾爲其所哄也!”

說着,他又看向了秦瑱一臉堅定道:

“此子如此奸猾無義,斷然留之不得!”

“吾自知此事,故而方纔試探梅乾!”

秦瑱見其惱怒,便即笑道:

“既是此子不能用,你且去將梅乾喚來,待我設計除之!”

他其實挺欣賞梅成這股衝勁的,所以又給了梅成一次機會。

可梅成最終沒有抓住,那就不能怪他了。

不過殺梅成不能髒了他的手,還需要借用梅乾之力!

只有如此,才能將這件事的影響降到最小。

故而他要先和梅乾這裡通通氣。

而橋蕤聽得此言,自是暗道秦瑱做事周密,當下又去將梅乾請了過來。

在這同一時間,秦瑱軍中處置梅成的消息,也悄然傳到了陳策大寨之中。

214.第214章 達成一致,隆中驚變第349章 自證陷阱,直取江陵49.第49章 老劉的感慨,故人趙雲231.第231章 魯肅出兵,再戰周瑜296.第294章 陷陣之志,孫家末路177.第177章 謂之美玉,代師傳藝101.第101章 驅虎吞狼,呂布發難50.第50章 我推斷有誤?陳宮死諫157.第157章 再敗陳策,草臺班子42.第42章 擒獲張勳,張飛服輸207.第207章 能屈能伸,祭天何禮第27章 當爲軍師,火中取栗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144.第144章 外交人才,開啓民智204.第204章 人之常情,不講武德131.第131章 不孝有三,妻賢禍少第319章 南北之患,該當伐之155.第155章 軍師知我,梅成之用46.第46章 膨脹的呂布,混淆視聽48.第48章 擒賊擒王,秦瑱之謀第364章 兵出漢中,鉅額虧空216.第216章 隱世高人,羣賢匯聚131.第131章 不孝有三,妻賢禍少205.第205章 治亂之賊,緩兵之計第380章 裡通外敵,袁紹大敗135.第135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水軍之難225.第225章 首戰不利,黃射求計263.第262章 三言三策,相見恨晚286.第284章 怕應羞見,棄我去者169.第169章 爲妻爲妾,橋蕤訓女77.第77章 詐取上蔡,北線告破173.第173章 上善若水,周瑜的智慧128.第128章 時光荏苒,再見曹操第316章 沮授之嘆,神秘情報6.第6章 忠臣佞臣?老曹的試探178.第178章 全才孔明,臥龍培養計劃182.第182章 大儒鄭玄,明公莫慌第376章 密謀不密,梟雄之殤第330章 許攸投曹,歷史轉折50.第50章 我推斷有誤?陳宮死諫137.第137章 治理班底,野人兄弟247.第246章 激戰繁昌,柱石傾倒第312章 南平山越,圖謀交州80.第80章 整訓俘虜,紀靈來信139.第139章 財政赤字,以工代賑285.第283章 作壁上觀,軍政分治第369章 關羽動兵,奇襲洛陽128.第128章 時光荏苒,再見曹操第371章 長安動亂,曹操回軍273.第272章 接連打擊,呂布暈厥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6.第6章 忠臣佞臣?老曹的試探178.第178章 全才孔明,臥龍培養計劃259.第258章 着手破敵,四日之期95.第95章 慌不擇路,逆轉之機?第37章 魚兒上鉤,出兵下邳第353章 樂羊之故,蔡瑁反水71.第71章 猘兒狂傲,陳宮:帶不動,真的帶不動第349章 自證陷阱,直取江陵第352章 故人來訪,絕望的蔡瑁243.第243章 藏兵之策,軍令入山第31章 囤積糧草,別有用心151.第151章 淮南大治,劉寵危局第319章 南北之患,該當伐之第383章 益州陷落,河北動亂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第366章 曹劉大戰,大廈將傾250.第249章 突聞噩耗,慘淡現實103.第103章 孫策感慨,周瑜再謀第317章 逢紀所欲,兵臨東治181.第181章 路中悍鬼,窮途末路218.第218章 突發狀況,劉表出兵272.第271章 下邳陷落,陳登撤離150.第150章 朝堂之爭,主臣生隙76.第76章 計破陳蘭,當塗陷落139.第139章 財政赤字,以工代賑248.第247章 雨中破敵,人心離散283.第282章 英雄時勢,北地之局第359章 艱難形勢,曹操悔悟40.第40章 陳宮的推測,王禾就是秦瑱?74.第74章 袁術遷都,張 徐二將顯威168.第168章 初見二橋,文藝青年第32章 徐州君臣,呂布的驚訝185.第185章 陳縣之戰,大敗袁術第316章 沮授之嘆,神秘情報79.第79章 上兵伐謀,袁渙獻策87.第87章 呂布:劉備還是個厚道人啊229.第229章 劉表奪權,父子決裂250.第249章 突聞噩耗,慘淡現實第310章 天子血詔,當誅九族268.第267章 衆志成城,堅城鐵壁208.第208章 辯駁羣儒,奇物淮書130.第130章 返回壽春,家有賢妻38.第38章 欲圖呂布,先除陳宮第322章 兵臨武夷,諸患皆平第385章 劉備稱帝,休養生息第10章 軍師之言,無一不中
214.第214章 達成一致,隆中驚變第349章 自證陷阱,直取江陵49.第49章 老劉的感慨,故人趙雲231.第231章 魯肅出兵,再戰周瑜296.第294章 陷陣之志,孫家末路177.第177章 謂之美玉,代師傳藝101.第101章 驅虎吞狼,呂布發難50.第50章 我推斷有誤?陳宮死諫157.第157章 再敗陳策,草臺班子42.第42章 擒獲張勳,張飛服輸207.第207章 能屈能伸,祭天何禮第27章 當爲軍師,火中取栗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144.第144章 外交人才,開啓民智204.第204章 人之常情,不講武德131.第131章 不孝有三,妻賢禍少第319章 南北之患,該當伐之155.第155章 軍師知我,梅成之用46.第46章 膨脹的呂布,混淆視聽48.第48章 擒賊擒王,秦瑱之謀第364章 兵出漢中,鉅額虧空216.第216章 隱世高人,羣賢匯聚131.第131章 不孝有三,妻賢禍少205.第205章 治亂之賊,緩兵之計第380章 裡通外敵,袁紹大敗135.第135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水軍之難225.第225章 首戰不利,黃射求計263.第262章 三言三策,相見恨晚286.第284章 怕應羞見,棄我去者169.第169章 爲妻爲妾,橋蕤訓女77.第77章 詐取上蔡,北線告破173.第173章 上善若水,周瑜的智慧128.第128章 時光荏苒,再見曹操第316章 沮授之嘆,神秘情報6.第6章 忠臣佞臣?老曹的試探178.第178章 全才孔明,臥龍培養計劃182.第182章 大儒鄭玄,明公莫慌第376章 密謀不密,梟雄之殤第330章 許攸投曹,歷史轉折50.第50章 我推斷有誤?陳宮死諫137.第137章 治理班底,野人兄弟247.第246章 激戰繁昌,柱石傾倒第312章 南平山越,圖謀交州80.第80章 整訓俘虜,紀靈來信139.第139章 財政赤字,以工代賑285.第283章 作壁上觀,軍政分治第369章 關羽動兵,奇襲洛陽128.第128章 時光荏苒,再見曹操第371章 長安動亂,曹操回軍273.第272章 接連打擊,呂布暈厥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6.第6章 忠臣佞臣?老曹的試探178.第178章 全才孔明,臥龍培養計劃259.第258章 着手破敵,四日之期95.第95章 慌不擇路,逆轉之機?第37章 魚兒上鉤,出兵下邳第353章 樂羊之故,蔡瑁反水71.第71章 猘兒狂傲,陳宮:帶不動,真的帶不動第349章 自證陷阱,直取江陵第352章 故人來訪,絕望的蔡瑁243.第243章 藏兵之策,軍令入山第31章 囤積糧草,別有用心151.第151章 淮南大治,劉寵危局第319章 南北之患,該當伐之第383章 益州陷落,河北動亂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第366章 曹劉大戰,大廈將傾250.第249章 突聞噩耗,慘淡現實103.第103章 孫策感慨,周瑜再謀第317章 逢紀所欲,兵臨東治181.第181章 路中悍鬼,窮途末路218.第218章 突發狀況,劉表出兵272.第271章 下邳陷落,陳登撤離150.第150章 朝堂之爭,主臣生隙76.第76章 計破陳蘭,當塗陷落139.第139章 財政赤字,以工代賑248.第247章 雨中破敵,人心離散283.第282章 英雄時勢,北地之局第359章 艱難形勢,曹操悔悟40.第40章 陳宮的推測,王禾就是秦瑱?74.第74章 袁術遷都,張 徐二將顯威168.第168章 初見二橋,文藝青年第32章 徐州君臣,呂布的驚訝185.第185章 陳縣之戰,大敗袁術第316章 沮授之嘆,神秘情報79.第79章 上兵伐謀,袁渙獻策87.第87章 呂布:劉備還是個厚道人啊229.第229章 劉表奪權,父子決裂250.第249章 突聞噩耗,慘淡現實第310章 天子血詔,當誅九族268.第267章 衆志成城,堅城鐵壁208.第208章 辯駁羣儒,奇物淮書130.第130章 返回壽春,家有賢妻38.第38章 欲圖呂布,先除陳宮第322章 兵臨武夷,諸患皆平第385章 劉備稱帝,休養生息第10章 軍師之言,無一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