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第177章 謂之美玉,代師傳藝

美玉,是劉備對現在諸葛亮的評價。

秦瑱一聽,就知道了劉備的意思。

把諸葛亮比作美玉,代表劉備極爲看好諸葛亮前景。

這種看好,甚至超過他們軍中的新秀徐盛、諸葛瑾等。

但美玉也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未經雕琢,還不成器。

潛意識就是告訴秦瑱,他很看好諸葛亮這個人,準備大力培養!

唯有經過悉心培養之後,才能成爲可堪大用的玉器。

這卻也符合秦瑱對諸葛亮現在印象。

人非生而知之,即便是強如諸葛亮,也才十八歲,三觀都還未完全形成。

眼下距離原本諸葛亮出山,還有九年多的時間。

未曾經過這些年的學習,諸葛亮自然也就是一塊未曾雕琢的美玉了。

如此想着,他便對劉備笑道:

“若是如此,吾便知矣,唯獨不知明公又欲如何雕琢此玉?”

劉備見其一聽便知自己之意,自是微笑道:

“欲雕美玉,須得能工巧匠,吾觀麾下衆人,似吾二弟三弟,皆武勇聞名,不通政略。”

“似憲和、公佑等人,雖通政略,卻不善謀。”

“而有劉元穎、袁曜卿等人,則是通謀善政,不善軍事!”

“思來想去,唯有軍師一人可謂此事!”

“故吾意讓孔明從軍師而學之,以此增益其能,方可大用!”

“不知軍師可有此意也?”

如此說罷,他便一臉誠摯的看着秦瑱。

秦瑱見狀,則是瞬間領悟了過來。

怪不得今天老劉一來就拉着諸葛亮來介紹給他。

而後方纔又問他怎麼看待諸葛亮其人。

合着老劉是在這裡等着他,是想讓他給諸葛亮當老師呢!

對此,他自是感覺有些意外。

畢竟諸葛亮纔是劉備原配,如今他來了,反倒有種第三者插足,把原配變成小三的意思。

怎麼老劉問出這話的樣子,這麼像是怕他不應啊?

如此想了想,他不由回過神來,換位思考,就理解了劉備的想法。

實則他之所以感覺奇怪,是因爲知道原本歷程發生的事情。

而現在這個時間線,由於他加入老劉麾下,讓劉備提前崛起,這個時候的諸葛亮,還遠遠不是日後的臥龍。

滿打滿算,也只是秦瑱下屬諸葛瑾的兄弟。

故而在劉備的眼中,諸葛亮是個可造之才,但也僅僅只是可造之才,和秦瑱八竿子打不着關係。

現在他想讓諸葛亮跟着秦瑱學習,不僅是培養,也存着以諸葛亮當做秦瑱繼任者的心思。

正是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

在這種情況下,任誰都會有些別樣的心思。

理論上來說,劉備作爲君主,是不應該表露這種心思的。

可他又不能作視諸葛亮這塊美玉被荒廢。

所以心中自然會忐忑秦瑱這軍師不願意收下諸葛亮。

實際上劉備哪裡知道秦瑱的想法。

其實秦瑱現在也有給諸葛亮灌輸點私貨的心思。

因爲改革是一個龐大的命題,需要龐大的助力,也需要繼任者。

不然的話,如果他中途出了什麼意外,下一任主事人給他全盤推翻,那就會導致功虧一簣。

而劉備麾下衆人之中,諸葛亮就是最好的繼任者!

一則諸葛亮年紀比他小上快十歲,只要不像原本歷史那般操勞,活到七八十歲應該沒問題。

шшш▪тт kǎn▪C○

二則其政治手腕強勁,即便他出了什麼事情,也能把他的政策給推行下去!

現在如果能加上一個師徒關係,多灌輸點私貨,等他退下,換上諸葛亮主政,新政也就順理成章了。

想通了這一點,他便對劉備笑道:

“既是美玉,且待吾觀之,若果有其才,自可承吾之業!”

他心想,孔明讀書歷來只觀其略,正好可以把他所知的一系列後世知識傳給孔明。

通過不斷灌輸後世的知識,打造出一個加強版孔明來。

來日待得孔明成長起來,就能把改革之事一股腦丟給孔明。

他順勢卸下重擔,和妻兒享享清福,也是一件美事。

而劉備不知秦瑱所想,見得秦瑱答應,便即一臉笑意道:

“孔明之才,軍師一觀便可盡知!”

如此二人商定之後,劉備自是大喜,兩人又交談了一會兒,車駕便到達了郡府之外。

爲了給秦瑱等人接風,劉備在府內準備好了宴席。

是夜,劉備大宴羣臣,包括諸葛亮和太史享也在其中。

席上劉備自是親切的將太史享招到自己身旁,又問起了太史享關於太史慈的近況。

太史享見得劉備,但覺親切不已,又將太史慈近況告知。

劉備聞言,便拉着太史享的手道:

“吾與子義雖非兄弟,卻也有兄弟之義。”

“如今子義兵敗南下,賢侄便居於府內,只當還於家中,切莫擔憂過甚!”

“待來日時機成熟,吾親自領賢侄南下,好叫汝父子相會!”

這些話語,秦瑱給太史享提起過類似的意思,但從劉備嘴裡聽着,太史享便覺一陣安心。

當即點了點頭,又問起了劉勳頭顱該如何處置。

由於之前秦瑱沒有給與處置方法,故而劉勳的頭現在還在太史享手中。

對於此事,劉備自然問起了衆人。

劉馥見狀,便即起身對劉備道:

“明公,劉勳其人雖好財貨,卻無大過,本當由朝廷處置。”

“如今即被誤殺,亦不當辱之,念其屍身難尋,不若就此好生安葬。”

“至於其家中老小,孤苦無依,理應善待。”

“爲慮此人妻妾甚多,不若問其所願,一一安置,也可彰明公仁德之心!”

劉備聞言,自是欣然點頭應諾,又命人收下了劉勳的頭顱。

至此,廬江之事算是暫時告一段落。

而秦瑱和諸葛亮的交道,卻是剛剛開始。

席上秦瑱一直在打量諸葛亮,只見其淡定的坐在席間末位,即便被冷落,亦是泰然處之,沒有絲毫尷尬。

若是有人叫飲,他便欣然應之,若是無人問津,也是自飲自酌,自得其樂。

見得此狀,他自是暗自點頭,心道孔明果然就是孔明。

才學或許會有差別,但是這份氣質,卻遠非他人能比。

如此思慮之間,他便對孔明笑道:

“孔明,且自過來,與我飲上幾杯!”

諸葛亮聽聞此言,先是一驚,隨即便急忙起身來到了秦瑱身前恭敬道:

“弟子尚未禮敬,不敢勞秦君相邀。”

說着便要給秦瑱倒酒。

然則秦瑱見狀,卻直接止住,笑道:

“無須如此,吾視子瑜如吾弟,汝亦吾弟也!”

“且坐於此處,吾有話問你!”

他自是朝着旁邊讓了讓,給諸葛亮留出了位置。

諸葛亮見之,卻是想也不想,將位置移到了秦瑱身後半個身位,方纔恭敬坐下道:

“不知先生有何言相問?”

秦瑱見他舉止如此得體,自是暗自點頭,心想孔明這謹慎性格可真是從小養成的。

現在方十八歲就如此謹慎,言行舉止還真挑不出什麼毛病。

於是他便直接對其問道:

“吾且問你,今日所言欲從吾學之,此何意也?”

雖說劉備已然和他通過氣,但孔明自己的意願也很重要。

這麼問話,是想知道求學,是不是孔明本意。

孔明聞之,當即便對秦瑱解釋道:

“此乃家兄之意也,去年家叔身故,亮便與弟均結廬而居,守孝於南陽”

在他解釋下,秦瑱這才知道諸葛亮這次前來的細節。

卻說諸葛玄自從帶了諸葛亮等侄兒南下之後,便直接前往了廬江,被袁術任命爲豫章太守。

而後朝廷委派朱皓代替諸葛玄擔任豫章太守,諸葛玄便順勢帶着諸葛亮等人前往了襄陽避難。

此後數年,諸葛玄憑藉與劉表的交情,正式在荊州站穩了腳跟。

不僅將兩個侄女分別嫁給了蒯氏與龐氏,就連諸葛兄弟也成了荊州士人的一員。

由此一直到了去年,諸葛玄因病去世。

按照禮制,這個時代守孝是以親屬關係親近來定。

若是親生父母去世,需要守孝三年,喚爲斬衰三年。

似諸葛玄這種叔父去世,諸葛亮等人需要守孝一年。

諸葛玄死於去年一月份,而諸葛亮就守孝到了今年一月份。

及至諸葛瑾信件發到之時,諸葛亮守孝之期剛剛完畢。

本來隨着諸葛玄去世,他們斷了收入來源,諸葛亮便準備先種幾年田,好好學習積累幾年。

可這時卻收到了諸葛瑾的來信,言說其已經在劉備軍中任職,劉備其人乃當世仁君,上司秦瑱亦是謙謙君子,都對其極爲關照。

現在咱們諸葛家衰敗至此,你我兄弟需要自食其力。

我在此處已經站穩腳跟,你不妨前來先投奔於我!

諸葛亮見得此信,心想自己在南陽種田左右也是閒居,既然諸葛謹已經站穩腳跟了,那他索性先來看看!

於是諸葛亮就安排好了家中事務,孤身朝着壽春城內行來。

而他一到壽春,諸葛瑾聽到諸葛玄的死訊,便大慟當場,痛哭流涕。

也是因爲消息不順暢,諸葛亮等人不知道諸葛瑾在此。

導致諸葛玄去世,諸葛瑾任舊沒有聽到消息。

現在消息是聽到了,可諸葛亮守孝都守完了,他又能怎麼辦?

諸葛亮見此,就給諸葛瑾道:

“叔父今葬於南陽,雖非還歸故里,卻已安息。”

“兄即有意,不妨先與弟前往祭拜,再行歸返!”

可諸葛謹聽此,卻是搖了搖頭道:

“三弟尚在襄陽,我去祭拜,一人即可,二弟無需隨行。”

“今日我居於壽春,乃從軍師秦君任事,本欲薦汝拜入秦君門下進學,惜哉今秦君南征,尚未歸返!”

“賢弟不妨先隨我見過主公,先居於此,待得秦君歸來,再行拜禮。”

諸葛亮聞此,心想秦瑱天下聞名,自己兄長又如此推崇,索性就應了下來。

隨後他又在諸葛瑾的引薦下見了劉備。

結果不見還好,劉備一見,頓時便喜歡上了諸葛亮這個聰慧勤勉的小夥子。

由是在不知道諸葛瑾意向的情況下,劉備也起了讓秦瑱培養諸葛亮的意思。

這也就出現了秦瑱一回來,劉備就向秦瑱引薦諸葛亮這一幕。

可以說無論是諸葛瑾,還是劉備都有心讓秦瑱收下諸葛亮。

諸葛瑾的目的,自然是爲了抱大腿。

劉備卻是單純的看好諸葛亮,覺得諸葛亮好好培養,就能成爲秦瑱一般的頂樑柱。

之前聽得不知緣故,秦瑱還有些奇怪。

現在聽得原委,他自不由暗自搖頭,合着這些都是別人之意,沒有諸葛亮自己的想法。

當下,他便對其直接發問道:

“此非吾欲聞之意也,雖說明公與子瑜都有意讓汝從吾學之。”

“然則拜師學藝,需從己心,不知孔明之意如何?”

而他一說罷,孔明便即躬身一拜道:

“不才亮,亦願從先生而學之!”

見得此狀,秦瑱才滿意的點了點頭,別人的意見不重要,關鍵要孔明主觀有意去學。

這樣一來,他再夾帶私貨,也就更爲方便!

不過有一點,諸葛亮若是拜師,那就會小上一輩,這樣即便日後繼任,也壓不住劉備麾下這羣驕兵悍將。

而且他權勢極重,來日諸葛亮若是以弟子之名繼任,有尾大不掉之患!

思慮之間,他便對諸葛亮道:

“雖願從吾學之,吾卻不收弟子,再者子瑜與我相交甚厚,不可亂了輩分,吾可代師傳藝,不知汝可願從之?”

而諸葛亮聽聞此言,自是愣了一會兒,因他是誠心拜師,沒想過秦瑱會不收。

但轉念一想,秦瑱如此是怕佔了他兄長的便宜,豈不是正合諸葛瑾所言長者之風!

念及此處,他不由暗自點頭,暗道好個誠誠君子,真良師也!

當下他又再度對秦瑱一拜道:

“便依秦君之言,亮願從之!”

就這樣,隨着這宴上一定,諸葛亮也就徹底在劉備軍中紮下了根來。

第20章 閒居小沛,劉備上門175.第175章 湘君之賦,孔明到來267.第266章 魯肅助力,呂布紅溫57.第57章 四面皆敵,大獲全勝183.第183章 出兵陳國,駱俊詐降264.第263章 棄暗投明,說降張遼62.第62章 攻守易勢,陳宮的恐懼99.第99章 聲東擊西,壽春陷落79.第79章 上兵伐謀,袁渙獻策第382章 別來無恙,張飛伐蜀264.第263章 棄暗投明,說降張遼第351章 生擒文聘,江夏失陷121.第121章 四面皆敵,秦翊獻降221.第221章 甘寧歸心,取敗之道第11章 秦瑱用兵,老曹慟哭第4章 目標小沛,荀彧的警覺107.第107章 呂布大驚,玄德欲殺布耶?第35章 袁術出兵,秘密武器39.第39章 先聲奪人,料敵於先6.第6章 忠臣佞臣?老曹的試探48.第48章 擒賊擒王,秦瑱之謀274.第273章 兵圍郯縣,虓虎末路193.第193章 當局者迷,鄭玄之威250.第249章 突聞噩耗,慘淡現實277.第276章 徐庶借箭,衆叛親離199.第199章 入不敷出,出使荊州83.第83章 陳登動手,秦瑱控局第315章 軍馬換糧,頌聲作矣213.第213章 老將出馬,糾結的蔡瑁第382章 別來無恙,張飛伐蜀51.第51章 請攻劉備,陳宮獻計188.第188章 四面漢歌,張勳獻降240.第240章 再結外援,分兵合兵220.第220章 桀驁之將,水軍副督42.第42章 擒獲張勳,張飛服輸第355章 兩次詐城,江陵陷落第356章 半渡而擊,劉磐之死第316章 沮授之嘆,神秘情報112.第112章 是戰是和,溫侯自擇242.第242章 魏延顯威風,吳下有阿蒙第345章 功高震主,龐統來投第359章 艱難形勢,曹操悔悟第307章 倒反天罡,曹操的忌憚第379章 三家齊聚,圍魏救趙133.第133章 少女心事,大才前來101.第101章 驅虎吞狼,呂布發難236.第236章 形勢逆轉,大敗周瑜第322章 兵臨武夷,諸患皆平103.第103章 孫策感慨,周瑜再謀第25章 張飛犯禁,劉備自刑280.第279章 城內兵變,恍若鬼神26.第26章 法加於尊,衆將誠服51.第51章 請攻劉備,陳宮獻計第344章 太史慈vs黃忠,劉磐撤軍112.第112章 是戰是和,溫侯自擇189.第189章 棄守小沛,袁術之死97.第97章 周瑜醒悟,孫策暴怒第25章 張飛犯禁,劉備自刑第7章 賈詡:此人若在,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第18章 中原亂局,劉備求賢98.第98章 張飛斬將,強攻城池121.第121章 四面皆敵,秦翊獻降241.第241章 進軍南下,張飛戰孫策99.第99章 聲東擊西,壽春陷落53.第53章 撕破臉皮,呂布出兵第369章 關羽動兵,奇襲洛陽262.第261章 離山設伏,計擒二將233.第233章 極限拉扯,哀兵必勝6.第6章 忠臣佞臣?老曹的試探242.第242章 魏延顯威風,吳下有阿蒙293.第291章 曹袁齊動,進逼吳郡308.第305章 強國之道,大戰將起142.第142章 淮南紙貴,利益鏈條6.第6章 忠臣佞臣?老曹的試探173.第173章 上善若水,周瑜的智慧第330章 許攸投曹,歷史轉折131.第131章 不孝有三,妻賢禍少211.第211章 再見劉表,奇才不疑115.第115章 薦才劉曄,屋漏偏逢連夜雨160.第160章 着手佈局,劉勳出兵119.第119章 歷史的慣性,子龍人狠話不多第339章 劉備起兵,長沙攻防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298.第296章 雙英對泣,孫策之死第335章 曹操襲鄴,陸遜使荊223.第223章 輕敵冒進,敵軍有詐201.第201章 得一贈一,用才用德41.第41章 裡應外合,還有埋伏?104.第104章 衆人計長,萬無一失135.第135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水軍之難189.第189章 棄守小沛,袁術之死155.第155章 軍師知我,梅成之用第354章 預敵於先,計擒霍峻167.第167章 橋蕤之請,兄弟鬩牆92.第92章 再度增兵,着手收網113.第113章 呂布終去,趙子龍至214.第214章 達成一致,隆中驚變192.第192章 鄭玄的怨念,懷疑人生的曹操94.第94章 以水攻心,袁術軍慌了第357章 人心離散,劉表獻降
第20章 閒居小沛,劉備上門175.第175章 湘君之賦,孔明到來267.第266章 魯肅助力,呂布紅溫57.第57章 四面皆敵,大獲全勝183.第183章 出兵陳國,駱俊詐降264.第263章 棄暗投明,說降張遼62.第62章 攻守易勢,陳宮的恐懼99.第99章 聲東擊西,壽春陷落79.第79章 上兵伐謀,袁渙獻策第382章 別來無恙,張飛伐蜀264.第263章 棄暗投明,說降張遼第351章 生擒文聘,江夏失陷121.第121章 四面皆敵,秦翊獻降221.第221章 甘寧歸心,取敗之道第11章 秦瑱用兵,老曹慟哭第4章 目標小沛,荀彧的警覺107.第107章 呂布大驚,玄德欲殺布耶?第35章 袁術出兵,秘密武器39.第39章 先聲奪人,料敵於先6.第6章 忠臣佞臣?老曹的試探48.第48章 擒賊擒王,秦瑱之謀274.第273章 兵圍郯縣,虓虎末路193.第193章 當局者迷,鄭玄之威250.第249章 突聞噩耗,慘淡現實277.第276章 徐庶借箭,衆叛親離199.第199章 入不敷出,出使荊州83.第83章 陳登動手,秦瑱控局第315章 軍馬換糧,頌聲作矣213.第213章 老將出馬,糾結的蔡瑁第382章 別來無恙,張飛伐蜀51.第51章 請攻劉備,陳宮獻計188.第188章 四面漢歌,張勳獻降240.第240章 再結外援,分兵合兵220.第220章 桀驁之將,水軍副督42.第42章 擒獲張勳,張飛服輸第355章 兩次詐城,江陵陷落第356章 半渡而擊,劉磐之死第316章 沮授之嘆,神秘情報112.第112章 是戰是和,溫侯自擇242.第242章 魏延顯威風,吳下有阿蒙第345章 功高震主,龐統來投第359章 艱難形勢,曹操悔悟第307章 倒反天罡,曹操的忌憚第379章 三家齊聚,圍魏救趙133.第133章 少女心事,大才前來101.第101章 驅虎吞狼,呂布發難236.第236章 形勢逆轉,大敗周瑜第322章 兵臨武夷,諸患皆平103.第103章 孫策感慨,周瑜再謀第25章 張飛犯禁,劉備自刑280.第279章 城內兵變,恍若鬼神26.第26章 法加於尊,衆將誠服51.第51章 請攻劉備,陳宮獻計第344章 太史慈vs黃忠,劉磐撤軍112.第112章 是戰是和,溫侯自擇189.第189章 棄守小沛,袁術之死97.第97章 周瑜醒悟,孫策暴怒第25章 張飛犯禁,劉備自刑第7章 賈詡:此人若在,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第18章 中原亂局,劉備求賢98.第98章 張飛斬將,強攻城池121.第121章 四面皆敵,秦翊獻降241.第241章 進軍南下,張飛戰孫策99.第99章 聲東擊西,壽春陷落53.第53章 撕破臉皮,呂布出兵第369章 關羽動兵,奇襲洛陽262.第261章 離山設伏,計擒二將233.第233章 極限拉扯,哀兵必勝6.第6章 忠臣佞臣?老曹的試探242.第242章 魏延顯威風,吳下有阿蒙293.第291章 曹袁齊動,進逼吳郡308.第305章 強國之道,大戰將起142.第142章 淮南紙貴,利益鏈條6.第6章 忠臣佞臣?老曹的試探173.第173章 上善若水,周瑜的智慧第330章 許攸投曹,歷史轉折131.第131章 不孝有三,妻賢禍少211.第211章 再見劉表,奇才不疑115.第115章 薦才劉曄,屋漏偏逢連夜雨160.第160章 着手佈局,劉勳出兵119.第119章 歷史的慣性,子龍人狠話不多第339章 劉備起兵,長沙攻防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298.第296章 雙英對泣,孫策之死第335章 曹操襲鄴,陸遜使荊223.第223章 輕敵冒進,敵軍有詐201.第201章 得一贈一,用才用德41.第41章 裡應外合,還有埋伏?104.第104章 衆人計長,萬無一失135.第135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水軍之難189.第189章 棄守小沛,袁術之死155.第155章 軍師知我,梅成之用第354章 預敵於先,計擒霍峻167.第167章 橋蕤之請,兄弟鬩牆92.第92章 再度增兵,着手收網113.第113章 呂布終去,趙子龍至214.第214章 達成一致,隆中驚變192.第192章 鄭玄的怨念,懷疑人生的曹操94.第94章 以水攻心,袁術軍慌了第357章 人心離散,劉表獻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