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

江夏,西陵城內,卻說文聘其人受劉表命前來抵禦劉備。

一入城內,他便直接接手了城防,讓西陵變得固若金湯。

此人說來也不簡單,其本是宛城人,受命坐鎮荊北多年。

在此之前,張繡只是劉表放在北方一道屏障,真正的防線握在文聘手中。

他雖然在進攻方面沒有多少建樹,但防守卻是一把好手。

自入城之後,幾次抵禦劉備進攻,都讓劉備無功而返。

江夏太守黃射見此,自也樂得放權,索性讓文聘統領麾下兵馬。

然則這種情況並未維持多久,隨着龐統一入劉備軍中,劉備便換了一種進攻方式。

與之前集結兵力猛攻西陵的策略相反,劉備開始分兵行事。

以水軍朝着西邊突破,又分一支兵馬朝着西邊急行而去。

消息一傳回城內,文聘便令蘇飛前往夏口防禦甘寧,又讓探子探查劉備軍兵馬去向。

如此探查之後,方知張飛正向着他們西邊的安陸縣前進。

自從黃祖被黃射頂替之後,其人告老還鄉,歸於安陸縣內。

此時一聽張飛要攻安陸,黃射便是大驚失色,忙對文聘道:

“眼下我父與家小皆在安陸城內,敵軍如此,必欲往我父而去。”

“還望將軍速速出兵救之,勿使我父置於如此險地!”

只見文聘其人身材高大,頗爲魁梧,容貌嚴肅,聞之便道:

“此必敵軍誘敵之計也,我軍兵馬不多,若是輕易前去,必被其敗。”

“與其遣軍救之,不妨以快馬通報黃公帶家小速去。”

“如此安陸雖然陷落,我軍在此,敵軍卻不敢深入其後!”

他這人用兵歷來極爲穩重,甚少施展什麼奇策詭計。

在他看來,現在應該以荊州大局爲重,而不能以一家之人爲主。

黃氏自然是荊州大族,可在這種外敵入侵之時,就該爲荊州奉獻。

現在只要他死死釘在此處,劉備根本就別想深入荊州之地。

在這種情況下,你黃家先遷居一陣,以後再搬回來就是。

反正你黃家家大業大,搬到別處也正好可以開枝散葉。

不過他顯然高估了劉表在黃射心中的地位,與其黃氏家族相比,劉表算個der啊。

此時聽着文聘如此說辭,黃射便有些惱怒的看着他道:

“我黃氏於安陸立足百年,先祖墳墓皆於此處。”

“如今張飛即日便可抵達安陸,將軍要我黃氏如何遷之?”

“即便我黃氏能遷,張飛見之難道不會追擊?”

“若到彼時,沒有城池護佑,又叫我黃氏如何抵禦?”

“若是將軍不願,請分兵與我,我自去救援安陸!”

文聘聽得此言,自是皺眉不語,沉吟片刻才道:

“府君既要分兵,請容某上書使君請示,待使君同意之後,我便分兵。”

“若是劉牧不應,在下雖有此心,亦無此能也!”

黃射見他拿出劉表來擋劍,頓時便是氣極而笑道:

“張飛若去安陸,至多兩日路程,眼下已去半日,最多後日便會抵達。”

“此地傳信襄陽,來回少說十餘日,將軍不救便不救,何以這般戲耍於我?”

“也罷,將軍既不分兵,某自往安陸救之便是!”

一番言罷,他便氣沖沖的朝外行去,路上正遇一個文士。

文士見之,連忙問話,黃射卻看也不看,他怒目而去。

文士一看此狀,心知不對,連忙入得府內詢問道:

“吾方見黃府君含怒而去,不知緣故,將軍可知否?”

這文士名叫伊籍,本爲兗州士人,年少投奔劉表麾下。

從那以後,其人便爲劉表麾下郡吏,此次文聘出兵,亦隨軍前來。

眼見伊籍問話,文聘自也是神色不渝,悶着聲音道:

“乃因劉備欲取安陸,黃射擔憂黃祖安危,向我請兵助力。”

“吾慮此必劉備之計,並不允諾,黃射便即惱怒如此。”

“他自願去,便讓他去,一兵一卒吾也不分兵與之!”

伊籍不聽還好,一聽這話便是大驚,忙對文聘道:

“將軍須知黃氏父子居於江夏十數載,根基極深。”

“如今雖以兵權與將軍,但若真要收回,不過一語之功。”

“將軍若不願與兵權,自當將其拘束,而今放之離去,必遭大禍!”

文聘本以爲自己不分兵已經夠狠了,沒想到伊籍更狠。

“黃射乃江夏太守,無故吾安敢將其拘束,此何禮也?”

而伊籍見之,卻是一臉淡定,面上不動聲色道:

“今乃兩軍之爭,不可拘於俗禮,將軍即知是計,又已實言相告,黃射不尊軍令,自可罰之!”

“如若不然,讓黃射帶兵去了又敗劉備之手,豈不損我軍之力也?”

“可黃射今乃救父,於情於理吾亦不當阻止!”

文聘聞此言,一時眉關緊鎖,面露猶豫之色道:

“若是而今我阻黃射救援其父,來日黃祖出事,此人安能不怨?”

“將軍此言大謬,劉備歷來行仁義之道,黃祖豈會有事?”

伊籍搖了搖頭,看着眼前猶豫的文聘,便拱手道:

“故劉備此舉所爲不在其父,而在黃射其人,若是黃射不出,敵軍亦當無計可施!”

文聘聽得此言,便即思考起了禁足黃射的利弊關係。

誠如伊籍所言,這一次劉備謀劃的顯然就是黃射!

如果真讓黃射去了,他們必然要損兵折將,毫無利處。

相反,若是能留下黃射,劉備便即便真抓到了黃祖又能作甚?

挾持父親來威脅兒子投降,劉備能做出這等不義之舉麼?

如此想着,他便做出了決定,當即邁步而出道:

“來人,黃射不聽軍令,與我拿來,切莫放其出城!”

此令一下,其麾下武士便即行出府外,跟隨黃射腳步而去。

另一邊,黃射在府內文聘發了一頓脾氣之後,就要來到軍營之內調兵。

沒想到纔出府外沒幾步,府內便行出一衆武士要將他擒獲。

黃射見之大驚,連忙怒喝衆人,衆人皆畏,不敢上前。

不料這時文聘卻與伊籍行出府來,連聲大喝道:

“眼下城內唯吾主事,黃射違抗軍令,與我擒之,不得有誤!”

衆武士聞言皆不敢抗命,忙上前便將黃射抓住。

黃射見他竟敢率兵擒拿自己,一時瞪眼指着文聘大喝道:

“匹夫,今我父危在旦夕,汝安敢阻我救父?”

他本是二世祖,從未想過自己在江夏地界會被這般對待,自是惱羞成怒,破口大罵。

可文聘身爲大將,既然做出了決定,自不會改之。

任由黃射如何大罵,他都是隻是喝令兵馬將其壓入府內。

城內黃祖舊部呂介、鄧龍等人聞訊,紛紛前來質問。

文聘見衆人如此,自是驚訝黃氏在江夏的影響力,又沉聲道:

“敵軍攻打安陸,乃是引誘我軍出兵之策,黃射不聽,故而有罪!”

“彼等若再言之此事,與射同罪,吾必不饒之!”

衆將面對文聘的強壓,一時心中不忿,但又不敢違逆,只得領命。

而城內發生的事情沒過多久便被劉備軍細作傳出。

劉備聽說文聘竟然將黃射直接擒獲,不由驚道:

“文仲業安得如此決斷,竟敢設法將黃射擒之?”

這般說着,他又看向了龐統和劉曄等人皺眉道:

“不想這文仲業亦是良將,我軍謀劃不成,該當如是?”

眼下龐統計策就是謀劃黃射出兵,分化而圖之。

但隨着文聘禁足黃射,城內四萬大軍便會擰成一股繩,難以分化。

這顯然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對文聘更是另眼相待。

不過龐統一聽此言,卻是微微一笑,直接拱手道:

“明公勿憂,文聘如此非善計,實爲下下策!”

“因是黃射其人雖無才幹,其父黃祖卻經營江夏十數載。”

“黃祖於此根深蒂固,其麾下親信舊將無數!”

“文聘這般,看似避了我軍之計,實則卻壞了荊州之勢。”

“黃祖昔日卸任已然不滿,如今聽得其子遭文聘所囚,彼人安能不怒?”

“只需派遣一能言善辯之士往之,說服黃祖來投。”

“只要黃祖肯助我軍,便可裡應外合,擊破文聘!”

劉備聽他一番分析,自是轉驚爲喜,不由喜道:

“那依士元之見,備當遣何人爲使,方可說服黃祖?”

龐統一聽,自然不願錯過這個機會,直接表態道:

“區區不才,願往安陸走上一遭,說服黃祖來投!”

劉備見他請命,欣然應允,即付快馬一匹,讓其前往安陸說服黃祖。

龐統受命之後,就騎着快馬來到了張飛的軍中。

對着張飛言說諸事,又隨着張飛一路前進,至於安陸城外。

抵達此處之後,張飛本欲攻城,但龐統聞之卻道:

“安陸之地乃黃氏老巢,只需說服黃祖,此城必陷!”

“將軍且在城外待之,在下自去說黃祖開門獻降!”

張飛見他年紀雖輕,身上卻有種說不出的銳氣,心中也是頗有好感,索性讓其前去。

龐統得令之後,便孤身來到安陸城下,請求入城會見黃祖。

安陸縣令雖不是黃祖族人,縣尉卻是黃祖子侄一輩。

龐統在荊州也是名人,縣尉見之,便以吊籃將其請入了城內。

待至城內之後,他又領着龐統來到了黃祖居所之中。

黃祖一見龐統,卻也毫不見外,腆着大肚子便道:

“士元也算是我荊州俊才,今得不仕劉表,卻仕劉備,不懼劉表遷怒德公?”

也是因爲黃承彥這層關係,龐家和黃家關係也不錯。

按理來算,龐統自也和黃射是一輩,在黃祖面前要稱後輩。

而其人之所以敢投靠劉備,自然不怕劉表遷怒龐氏。

畢竟龐家在荊州也算名門望族,劉表是不敢動龐氏的。

或者說,劉表如果動了龐德公,那死得只會被現在更快。

這些道理龐統和黃祖都知道,但不妨礙黃祖用來調侃龐統。

龐統見之,便先恭敬的行了一禮,隨之笑道:

“在下所以仕劉徵東,乃因劉徵東知人善任,見事則明!”

“與劉徵東相比,劉表老邁昏聵,認人不明,豈可投之?”

“士元此言何以見之?吾觀劉備未必有此能也!”

黃祖精神頭顯然不錯,饒有興致的等待龐統吹噓劉備。

不過龐統卻沒有任何吹噓之語,只是對其人笑道:

“劉徵東之能,在下不好贅言,然則劉表無任人之能卻然也!”

“黃公想必還不知知曉,公禮兄因知安陸遭襲,意欲帶兵來援。”

“然則卻被文聘不尊兵法爲由,令人抓住,將之囚禁西陵!”

“在下思黃氏爲其守邊多年,卻被這般對待,屬實不該也!”

他如此話音剛落,黃祖頓時便是眼睛一瞪,不敢置信道:

“汝方纔言甚?吾兒救父何罪!文聘匹夫安敢如此妄爲?”

如此一語說出,他已是臉上拍案而起,臉上滿是憤怒之色。

251.第250章 破釜沉舟,孔明奇策255.第254章 豪氣陳登,秦瑱至矣!第313章 高爐鍊鋼,改制軍械39.第39章 先聲奪人,料敵於先第355章 兩次詐城,江陵陷落270.第269章 呂布退兵,銜尾追擊106.第106章 你或許很懂謀略,但你不懂呂布111.第111章 一敗塗地,孫策大慟第338章 出兵荊南,劉曄論勢197.第197章 糜竺的謝意,紅顏易老101.第101章 驅虎吞狼,呂布發難192.第192章 鄭玄的怨念,懷疑人生的曹操145.第145章 太史之心,口燦舌蓮97.第97章 周瑜醒悟,孫策暴怒第7章 賈詡:此人若在,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240.第240章 再結外援,分兵合兵第311章 自導自演,曹袁開戰21.第21章 初次會面,敢問使君之志?308.第305章 強國之道,大戰將起175.第175章 湘君之賦,孔明到來第10章 軍師之言,無一不中第313章 高爐鍊鋼,改制軍械133.第133章 少女心事,大才前來95.第95章 慌不擇路,逆轉之機?294.第292章 張飛主政,士別三日224.第224章 力挽狂瀾,甘寧之威134.第134章 初見魯肅,苦逼孫策182.第182章 大儒鄭玄,明公莫慌3.第3章 臨行三策,掛印而去86.第86章 聯合進軍,袁渙之嘆155.第155章 軍師知我,梅成之用265.第264章 張遼之請,徐庶北上第377章 秘不發喪,三家角逐128.第128章 時光荏苒,再見曹操176.第176章 壽春諸事,老劉的煩惱235.第235章 周瑜悔悟,窮寇當追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125.第125章 小將文稷,天命在劉第31章 囤積糧草,別有用心95.第95章 慌不擇路,逆轉之機?1.第1章 老曹不聽勸,那我走?176.第176章 壽春諸事,老劉的煩惱205.第205章 治亂之賊,緩兵之計77.第77章 詐取上蔡,北線告破227.第227章 周瑜殺招,孔明渡江257.第256章 秦瑱決意,金印紫綬289.第287章 許田圍獵,衣帶之詔44.第44章 勸降橋蕤,請將軍赴死!第4章 目標小沛,荀彧的警覺第315章 軍馬換糧,頌聲作矣86.第86章 聯合進軍,袁渙之嘆179.第179章 師生論道,禍亂之源229.第229章 劉表奪權,父子決裂61.第61章 劉備已取相縣?呂布破防了44.第44章 勸降橋蕤,請將軍赴死!98.第98章 張飛斬將,強攻城池109.第109章 什麼仇什麼怨?呂布之怒!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130.第130章 返回壽春,家有賢妻第310章 天子血詔,當誅九族第9章 仁至義盡,老曹醒悟189.第189章 棄守小沛,袁術之死141.第141章 當家之難,合夥做個大生意第327章 海上絲路,世界地圖第345章 功高震主,龐統來投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303.今晚估計是沒了193.第193章 當局者迷,鄭玄之威第332章 逆轉之勢,袁紹之喜110.第110章 大戰再起,又中計了?288.第286章 佈局會戰,曹荀之爭289.第287章 許田圍獵,衣帶之詔278.第277章 鏖戰郯縣,困獸之鬥第344章 太史慈vs黃忠,劉磐撤軍47.第47章 以假亂真,相縣之謀第361章 全面改革,一府八司第10章 軍師之言,無一不中第314章 兵發夷洲,江東來信218.第218章 突發狀況,劉表出兵189.第189章 棄守小沛,袁術之死第17章 曹失麒麟,羣雄共求之215.第215章 元戎連弩,籌建大學第359章 艱難形勢,曹操悔悟145.第145章 太史之心,口燦舌蓮130.第130章 返回壽春,家有賢妻第369章 關羽動兵,奇襲洛陽101.第101章 驅虎吞狼,呂布發難240.第240章 再結外援,分兵合兵第369章 關羽動兵,奇襲洛陽第18章 中原亂局,劉備求賢第366章 曹劉大戰,大廈將傾243.第243章 藏兵之策,軍令入山239.第239章 瑜策之交,周瑜再謀93.第93章 初見周瑜,破城之計212.第212章 淮南底蘊,丈人罵婿276.第275章 人心浮動,定計強攻296.第294章 陷陣之志,孫家末路61.第61章 劉備已取相縣?呂布破防了第377章 秘不發喪,三家角逐139.第139章 財政赤字,以工代賑
251.第250章 破釜沉舟,孔明奇策255.第254章 豪氣陳登,秦瑱至矣!第313章 高爐鍊鋼,改制軍械39.第39章 先聲奪人,料敵於先第355章 兩次詐城,江陵陷落270.第269章 呂布退兵,銜尾追擊106.第106章 你或許很懂謀略,但你不懂呂布111.第111章 一敗塗地,孫策大慟第338章 出兵荊南,劉曄論勢197.第197章 糜竺的謝意,紅顏易老101.第101章 驅虎吞狼,呂布發難192.第192章 鄭玄的怨念,懷疑人生的曹操145.第145章 太史之心,口燦舌蓮97.第97章 周瑜醒悟,孫策暴怒第7章 賈詡:此人若在,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240.第240章 再結外援,分兵合兵第311章 自導自演,曹袁開戰21.第21章 初次會面,敢問使君之志?308.第305章 強國之道,大戰將起175.第175章 湘君之賦,孔明到來第10章 軍師之言,無一不中第313章 高爐鍊鋼,改制軍械133.第133章 少女心事,大才前來95.第95章 慌不擇路,逆轉之機?294.第292章 張飛主政,士別三日224.第224章 力挽狂瀾,甘寧之威134.第134章 初見魯肅,苦逼孫策182.第182章 大儒鄭玄,明公莫慌3.第3章 臨行三策,掛印而去86.第86章 聯合進軍,袁渙之嘆155.第155章 軍師知我,梅成之用265.第264章 張遼之請,徐庶北上第377章 秘不發喪,三家角逐128.第128章 時光荏苒,再見曹操176.第176章 壽春諸事,老劉的煩惱235.第235章 周瑜悔悟,窮寇當追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125.第125章 小將文稷,天命在劉第31章 囤積糧草,別有用心95.第95章 慌不擇路,逆轉之機?1.第1章 老曹不聽勸,那我走?176.第176章 壽春諸事,老劉的煩惱205.第205章 治亂之賊,緩兵之計77.第77章 詐取上蔡,北線告破227.第227章 周瑜殺招,孔明渡江257.第256章 秦瑱決意,金印紫綬289.第287章 許田圍獵,衣帶之詔44.第44章 勸降橋蕤,請將軍赴死!第4章 目標小沛,荀彧的警覺第315章 軍馬換糧,頌聲作矣86.第86章 聯合進軍,袁渙之嘆179.第179章 師生論道,禍亂之源229.第229章 劉表奪權,父子決裂61.第61章 劉備已取相縣?呂布破防了44.第44章 勸降橋蕤,請將軍赴死!98.第98章 張飛斬將,強攻城池109.第109章 什麼仇什麼怨?呂布之怒!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130.第130章 返回壽春,家有賢妻第310章 天子血詔,當誅九族第9章 仁至義盡,老曹醒悟189.第189章 棄守小沛,袁術之死141.第141章 當家之難,合夥做個大生意第327章 海上絲路,世界地圖第345章 功高震主,龐統來投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303.今晚估計是沒了193.第193章 當局者迷,鄭玄之威第332章 逆轉之勢,袁紹之喜110.第110章 大戰再起,又中計了?288.第286章 佈局會戰,曹荀之爭289.第287章 許田圍獵,衣帶之詔278.第277章 鏖戰郯縣,困獸之鬥第344章 太史慈vs黃忠,劉磐撤軍47.第47章 以假亂真,相縣之謀第361章 全面改革,一府八司第10章 軍師之言,無一不中第314章 兵發夷洲,江東來信218.第218章 突發狀況,劉表出兵189.第189章 棄守小沛,袁術之死第17章 曹失麒麟,羣雄共求之215.第215章 元戎連弩,籌建大學第359章 艱難形勢,曹操悔悟145.第145章 太史之心,口燦舌蓮130.第130章 返回壽春,家有賢妻第369章 關羽動兵,奇襲洛陽101.第101章 驅虎吞狼,呂布發難240.第240章 再結外援,分兵合兵第369章 關羽動兵,奇襲洛陽第18章 中原亂局,劉備求賢第366章 曹劉大戰,大廈將傾243.第243章 藏兵之策,軍令入山239.第239章 瑜策之交,周瑜再謀93.第93章 初見周瑜,破城之計212.第212章 淮南底蘊,丈人罵婿276.第275章 人心浮動,定計強攻296.第294章 陷陣之志,孫家末路61.第61章 劉備已取相縣?呂布破防了第377章 秘不發喪,三家角逐139.第139章 財政赤字,以工代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