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第145章 太史之心,口燦舌蓮

第145章 太史之心,口燦舌蓮

丹陽郡,涇縣,此地位於丹陽郡治宛陵西南方向,乃是長江中下游平原與南邊山區的交界地。

縣城立於羣山之中的一處盆地,四面環山,唯有東西兩處大路與外界聯通,是真正的易守難攻之地。

而在涇縣之南,卻有羣山,因形似牛骨,故名牛骨嶺。

嶺下又有一村,名爲巧峰村,於此地連通上山,則有一處山寨,山寨之中,又有不少兵士守衛。

而在寨內主屋之中,有一個魁梧大漢正坐於主位之上,聽着麾下人的彙報。

此人,正是劉備心心念唸的太史慈。

只見其長髯及胸,頗似關羽,形貌威武,不過身材卻不似關羽那般龐大,少了不少威懾力。

此時聽罷了手下人的彙報,太史慈不由撫須道:

“似如這般說來,現在孫策已經率軍攻至無錫,即日便可兵臨吳縣?”

那人聞此,便點頭道:

“正是如此,此次江東大亂,孫策便抽調了徐琨麾下兵馬。”

“現在已至將至吳縣,宛陵空虛,只有三千兵馬,已無援軍!”

“將軍,咱們是不是趁勢出擊,一舉奪取宛陵?”

“現在咱們要是再不動作,恐孫策回軍之後,便再無良機矣!”

他如此說着,面上神態自是越發急切。

只待太史慈決定,他就準備前去傳令了。

而聽着此人之言,太史慈卻是撫須沉吟看着地圖,並未回話。

實則正當秦瑱這邊在謀劃太史慈之時,太史慈卻也在謀劃偷襲孫策手上宛陵。

事情之所以會如此,自然也是秦瑱的蝴蝶效應導致。

有時候蝴蝶效應的恐怖就在這裡,往往一個地方變化,就會導致全局變化。

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歷史事件之中,改變一個點,就會導致形勢劇變。

本來在這個時期的太史慈,是不準備奪取宛陵的。

因爲他麾下的兵馬,滿打滿算也就四五千人,壓根不是孫策的對手。

可隨着秦瑱給陳瑀加了一個陳登,使得五家伐袁之時形成,局勢就徹底改變了。

周瑜的提前抵達,導致孫策於淮南兵敗。

陳登的上手操作,使得江東產生了一場歷史上原來沒有的混亂。

眼見混亂如此,太史慈自然也就升起了原本歷程中所沒有的心思——奪取宛陵,全據丹陽!

不過他兵力終究太少,因而還在猶豫不決。

思慮之間,太史慈不由看向眼前之人道:

“不知劉玄德在淮南可有異動?”

對於劉備,太史慈的感情可謂頗爲複雜。

一方面是因爲二人是舊識,其中有一些恩義交雜。

另一方面,現在他獨立領軍在此,已不再是當初那個爲了義氣可以不顧一切,孤身闖入敵軍的漢子。

幾千個士兵性命握於手中,他自然不能再像以前那般沒有顧忌。

而面對太史慈的問話,那人卻搖了搖頭道:

“未曾聞之,不過如今淮南大旱,想來劉備便取了淮南,也無動兵之力纔是!”

“將軍,若欲行事,須儘早決斷!”

“現在我軍糧食已快見底,若再不奪取縣城,我軍恐再無糧可用!”

“便是不取宛陵,也當先取涇縣,不然我等屬實難以熬到明年。”

聽得此話,太史慈的眉頭自是微微一皺,抓着鬍鬚的手也緊了緊!

錢糧確實是一個大問題!

現在他所處的情況,和之前劉備的情況差不多。

兵馬不多,輸不起!

可不打又不行,沒有了糧草,他這幾千人馬恐怕都要耗死在這山中。

想到此處,他聲音一沉,便道:

“罷了,傳令下去,準備動軍!”

“三日之後,隨我下山攻取涇縣,奇襲宛陵!”

太史慈這一聲令下,那人自是急忙朝着屋外行出。

可他剛一出門,便見一個半大小子一臉欣喜的朝着屋內行來,邊走邊道:

“父親,孩兒有喜來報!”

這小子,便是太史慈之子,太史享,演義被寫成了太史亨。

其人年方十四,卻已生的頗爲高大,與太史慈年輕之時便像一個模子刻出來一般。

見得此子前來,太史慈自是撫須一笑道:

“享兒自何處來,有何喜事?”

他一說罷,卻見太史享笑道:

“孩兒若說來,父親定然不信,因今日孩兒下山打獵,卻在村中見得一賢,容貌不凡。”

“孩兒思之父親於此,並無商議之人,故請來一見。”

“不料此人卻說其爲使者,是來送信。”

“我又問他與何人送信,此人便說乃是劉使君使,因聞父親在此,故而前來。”

“孩兒卻問他使君何人,他又說其諱備,字玄德,乃父親故舊。”

“孩兒想父親曾言與這劉使君到有幾分交情,故邀入寨一敘,方知此人竟是來表父親爲丹陽太守。”

“此等大喜之事,孩兒不敢隱瞞,故前來報!”

他自少年心性不知事情複雜,可太史慈一聽,便是暗道不好。

剛剛聽是劉備的使者前來,他心裡就有些不祥的預感。

畢竟他和劉備多年未見,眼下陳兵在此,劉備又是哪來的消息?

又聽對方是來任命自己職位,更是心中一沉。

現在這個局勢,劉備與孫策生怨,多半有意南下,莫不是想空手套白狼來了?

是想通過一個丹陽太守之位,讓他率軍北上投靠?

亦或是想要用他來牽制孫策?

要真是如此的話,他確實不好拒絕。

可現在的形勢,這要讓他北上,他便願意,麾下也未必願意,他當然不可能棄部曲而去。

同樣,他麾下兵馬可都是他辛苦帶到此處,自也不可能帶着去和孫策火併。

思慮之間,他便問太史享道:

“劉使君派使者前來?此使何在?”

太史享見太史慈臉上並無喜色,一時不解,聽得問話,自忙回道:

“正在廳外等候傳召!父親可是不欲見得此人?”

“若是如此,孩兒這便將其趕出去!”

可太史慈一聽,便是眉頭一挑道:

“豈有此理,劉使君爲吾之友,今遣使來,不可怠慢!”

“速將使者喚入,令人備宴!”

太史享被如此呵斥,自是訕訕而去,又外出將使者蔣幹請入屋中。

蔣幹見狀,便對太史享行了一禮,邁步朝着屋內走來。

直至廳內,見得太史慈本尊,便行禮道:

“將軍想必便是吾主故人太史子義。”

“在下蔣幹,字子翼,奉吾主劉豫州之令前來拜見。”

太史慈見得蔣幹其人形貌不凡,便是暗自點頭。

心想即便多年不見,劉備還是這般多禮,此人這般,必非常人,當下他便一笑道:

“自當年北海一別,我與使君已是數年未見。”

“至於前日,方知使君竟然已經南下九江,與這丹陽倒是隻有一江之隔。”

“吾心想派人前往拜見,又恐使君忘卻我名。”

“不料我未前往,使君卻先遣使前來!”

“不知使君這幾年如何,身體可有恙處?”

蔣幹見之如此,自是微微笑道:

“多謝將軍掛懷,吾主身體安康,並無恙處。”

“只是時常唸叨將軍信義武勇,前聞將軍棄了劉繇而去,不知所蹤,便令人四處巡查。”

“由此尋到將軍居於此地,心念往日交情,故而令在下前來問候!”

聽得這話,太史慈自是心中一動,他本想客套幾句,看看劉備想法。

可蔣幹這一番話語,卻讓他不禁回想起了以前和劉備交往之時。

貌似以前劉備也是這般仁厚,時常與他交談,讓人如沐春風。

若是依照蔣幹這番言語,那倒是挺讓他暖心的。

不過這蔣幹先以交情牽扯,恐怕事情真是如他所想,劉備來者不善。

見對方不明說,他便冷笑道:

“可聽吾兒所言,尊使是前來表吾丹陽太守之職。”

“如今卻說只是前來問候,這是何故?”

見其如此模樣,蔣幹自是正色一笑道:

“將軍恐有誤會,我主確實是讓在下前來問候,並無他意。”

“只是在下聽聞將軍屯兵於此,自領丹陽太守,不知可有此事?”

“是有此事,汝待何言?”

太史慈雙眸直視蔣幹道:

“莫非尊駕欲言表我爲丹陽太守,不是使君之意,而是先生自作主張?”

蔣幹一聽這話,便即再度笑道:

“將軍又誤會矣,表奏將軍爲丹陽太守,確實是吾主之意,並非在下自作主張!”

太史慈聽着這番話語,不由暗道這人莫非是個傻子。

先說劉備是來表奏他爲丹陽太守,又說只是前來問候,沒有別的意思。

可現在又表示劉備想要表奏他爲丹陽太守,這不是前後不搭,自我矛盾麼。

他一想着,頓時便皺眉道:

“先生前言不及後語,豈不惹人發笑?”

而蔣幹見狀,卻是開口問道:

“將軍先莫發笑,在下倒是想問問,將軍願不願領受丹陽太守之位?”

太史慈一聽這話,心想這小子是在給自己下套。

他若是應了,對方拿出印信,又叫他率軍北上,他自然沒辦法反駁。

可若是不應,又別不開劉備情面。

由此眼睛轉了一圈,他便即撫須笑道:

“正是無功不受祿,慈雖與使君有舊,卻不當平白領受此位!”

可他這麼一說罷,蔣幹卻也笑道:

“正因如此,吾主本欲表將軍丹陽太守之位,可在下思慮將軍如此信義之人,必不願領!”

“故而在來之前,已然提前替將軍否了此事!”

“惜哉公子未曾聽罷,便言說在下是來表將軍丹陽太守之位,故惹將軍誤會,絕非在下言語矛盾!”

說起辯論之道,無非便是時時刻刻掌握主動。

故而他早就準備好了兩套說辭,如果太史慈說想要,那他就順道給個承諾,而太史慈說不想要,那他就像現在這樣說。

劉備本來是想任命你的,但我給你否了,看我對你多好?

而他這一番話語,把太史慈震得夠嗆,虎目瞪着,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心想事情還能這樣?我和你很熟麼?你就這麼給我把任命給否了?

雖說他本來就無意領受,可不要是不要,但不能被人做主。

偏偏蔣幹這話說得沒毛病,他還不能否定,當下只得深深吸了一口氣道:

“先生果然知吾,吾卻非這等平白領功之人。”

可如此說罷,他又沉聲道:

“既是先生只是前來問候,如今見也見過了,且下去休整,待我備宴招待一番,便可自去!”

既然這個小子這麼不講禮貌,他自然就準備送客了。

而他話音剛落,蔣幹卻是淡定的搖了搖頭道;

“在下自不敢去,今日既然來了,便先留一陣,待替將軍收屍,再行返回!”

“免得日後又要南下弔唁!”

砰的一聲,他話沒說完,太史慈就一巴掌拍到了案桌上怒喝道:

“豎子無禮,安敢咒罵於我!”

雖說他和劉備有交情,可不代表使者可以隨意亂說。

可蔣幹一見此狀,便輕笑道:

“將軍此何言也?吾之所言,皆是實情!”

“須知當今朝廷尚在,將軍糾集兵馬於此,未獲朝廷任命,便自領丹陽太守,與造反何異!”

“豈不見袁術僭越稱帝,尚被朝廷討伐,至於如今敗退將亡。”

“將軍雖有勇力,兵馬卻不過數千,與袁術比之如何?”

“袁術尚且如此,將軍豈能不慮?”

“這般困守於此,自是取死之道!”

“此乃實言相告,並無絲毫咒罵之意啊!”

聽到這話,太史慈自是再度愣在了當場,這小子的嘴皮子,是真利索啊!

見自己幾次都被對方回懟回來,他索性面上一沉,直言道:

“那依先生之見,吾又當如何行之?”

他話音一落,便見蔣幹一步上前,拱手行禮道:

“若將軍不願困死於此,只有一策可行!”

“上書吾主,歸順朝廷,以求取丹陽太守之位!”

第358章 荊州大定,天下震動第354章 預敵於先,計擒霍峻235.第235章 周瑜悔悟,窮寇當追232.第232章 江上鬥將,破敵之機291.第289章 關羽動兵,使虎相爭152.第152章 謀劃陳國,引蛇出洞123.第123章 智取汝陰,關羽用兵第361章 全面改革,一府八司106.第106章 你或許很懂謀略,但你不懂呂布第310章 天子血詔,當誅九族第317章 逢紀所欲,兵臨東治254.第253章 呂布吃癟,軍機被泄262.第261章 離山設伏,計擒二將182.第182章 大儒鄭玄,明公莫慌72.第72章 狠人陳登,子爲父隱280.第279章 城內兵變,恍若鬼神第344章 太史慈vs黃忠,劉磐撤軍288.第286章 佈局會戰,曹荀之爭76.第76章 計破陳蘭,當塗陷落270.第269章 呂布退兵,銜尾追擊121.第121章 四面皆敵,秦翊獻降65.第65章 郭嘉的分析,一蛇吞象第364章 兵出漢中,鉅額虧空153.第153章 出兵廬江,橋蕤提親276.第275章 人心浮動,定計強攻第17章 曹失麒麟,羣雄共求之第363章 三家同謀,大棋開盤151.第151章 淮南大治,劉寵危局109.第109章 什麼仇什麼怨?呂布之怒!176.第176章 壽春諸事,老劉的煩惱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第318章 漢越雜居,屠夫之名283.第282章 英雄時勢,北地之局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第369章 關羽動兵,奇襲洛陽第34章 陳氏之謀,惆悵的老曹21.第21章 初次會面,敢問使君之志?92.第92章 再度增兵,着手收網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1.第1章 老曹不聽勸,那我走?160.第160章 着手佈局,劉勳出兵261.第260章 焦頭爛額,主動出擊215.第215章 元戎連弩,籌建大學86.第86章 聯合進軍,袁渙之嘆第312章 南平山越,圖謀交州137.第137章 治理班底,野人兄弟47.第47章 以假亂真,相縣之謀303.今晚估計是沒了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91.第91章 羣英會,周瑜的警覺第349章 自證陷阱,直取江陵第5章 荀彧急了,驚訝的老曹231.第231章 魯肅出兵,再戰周瑜215.第215章 元戎連弩,籌建大學第329章 謀劃荊南,神機妙算第333章 沮授之謀,曹昂主事55.第55章 陽謀對敵,謀士間的較量第360章 河北亂局始,張鬆起異心101.第101章 驅虎吞狼,呂布發難206.第206章 不按套路,當真妙人83.第83章 陳登動手,秦瑱控局第340章 圍點打援,進軍益陽113.第113章 呂布終去,趙子龍至151.第151章 淮南大治,劉寵危局257.第256章 秦瑱決意,金印紫綬第343章 旬始星象,臨沅陷落285.第283章 作壁上觀,軍政分治第11章 秦瑱用兵,老曹慟哭138.第138章 改革之始,遇事不決問軍師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280.第279章 城內兵變,恍若鬼神132.第132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143.第143章 招太史慈,遣使蔣幹111.第111章 一敗塗地,孫策大慟105.第105章 袁渙薦才,細節決定成敗234.第234章 夜襲敵寨,甘寧雙殺79.第79章 上兵伐謀,袁渙獻策67.第67章 袁術增兵,人才來投185.第185章 陳縣之戰,大敗袁術194.第194章 曹劉和談,薑還是老的辣306.第303章 組建商會,圖窮匕見214.第214章 達成一致,隆中驚變第369章 關羽動兵,奇襲洛陽222.第222章 江東動向,周瑜軍至第381章 大江東去,羣雄喪盡249.第248章 何喜何傷,言者無心第12章 去追!把我軍師追回來!279.第278章 蛇鼠一窩,暴雨將至55.第55章 陽謀對敵,謀士間的較量138.第138章 改革之始,遇事不決問軍師140.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攬孔明119.第119章 歷史的慣性,子龍人狠話不多第383章 益州陷落,河北動亂223.第223章 輕敵冒進,敵軍有詐65.第65章 郭嘉的分析,一蛇吞象132.第132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第373章 雪崩之勢,曹操末路75.第75章 張飛穿針,敵有所隱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301.第299章 全據江東,孫家虎女
第358章 荊州大定,天下震動第354章 預敵於先,計擒霍峻235.第235章 周瑜悔悟,窮寇當追232.第232章 江上鬥將,破敵之機291.第289章 關羽動兵,使虎相爭152.第152章 謀劃陳國,引蛇出洞123.第123章 智取汝陰,關羽用兵第361章 全面改革,一府八司106.第106章 你或許很懂謀略,但你不懂呂布第310章 天子血詔,當誅九族第317章 逢紀所欲,兵臨東治254.第253章 呂布吃癟,軍機被泄262.第261章 離山設伏,計擒二將182.第182章 大儒鄭玄,明公莫慌72.第72章 狠人陳登,子爲父隱280.第279章 城內兵變,恍若鬼神第344章 太史慈vs黃忠,劉磐撤軍288.第286章 佈局會戰,曹荀之爭76.第76章 計破陳蘭,當塗陷落270.第269章 呂布退兵,銜尾追擊121.第121章 四面皆敵,秦翊獻降65.第65章 郭嘉的分析,一蛇吞象第364章 兵出漢中,鉅額虧空153.第153章 出兵廬江,橋蕤提親276.第275章 人心浮動,定計強攻第17章 曹失麒麟,羣雄共求之第363章 三家同謀,大棋開盤151.第151章 淮南大治,劉寵危局109.第109章 什麼仇什麼怨?呂布之怒!176.第176章 壽春諸事,老劉的煩惱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第318章 漢越雜居,屠夫之名283.第282章 英雄時勢,北地之局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第369章 關羽動兵,奇襲洛陽第34章 陳氏之謀,惆悵的老曹21.第21章 初次會面,敢問使君之志?92.第92章 再度增兵,着手收網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1.第1章 老曹不聽勸,那我走?160.第160章 着手佈局,劉勳出兵261.第260章 焦頭爛額,主動出擊215.第215章 元戎連弩,籌建大學86.第86章 聯合進軍,袁渙之嘆第312章 南平山越,圖謀交州137.第137章 治理班底,野人兄弟47.第47章 以假亂真,相縣之謀303.今晚估計是沒了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91.第91章 羣英會,周瑜的警覺第349章 自證陷阱,直取江陵第5章 荀彧急了,驚訝的老曹231.第231章 魯肅出兵,再戰周瑜215.第215章 元戎連弩,籌建大學第329章 謀劃荊南,神機妙算第333章 沮授之謀,曹昂主事55.第55章 陽謀對敵,謀士間的較量第360章 河北亂局始,張鬆起異心101.第101章 驅虎吞狼,呂布發難206.第206章 不按套路,當真妙人83.第83章 陳登動手,秦瑱控局第340章 圍點打援,進軍益陽113.第113章 呂布終去,趙子龍至151.第151章 淮南大治,劉寵危局257.第256章 秦瑱決意,金印紫綬第343章 旬始星象,臨沅陷落285.第283章 作壁上觀,軍政分治第11章 秦瑱用兵,老曹慟哭138.第138章 改革之始,遇事不決問軍師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280.第279章 城內兵變,恍若鬼神132.第132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143.第143章 招太史慈,遣使蔣幹111.第111章 一敗塗地,孫策大慟105.第105章 袁渙薦才,細節決定成敗234.第234章 夜襲敵寨,甘寧雙殺79.第79章 上兵伐謀,袁渙獻策67.第67章 袁術增兵,人才來投185.第185章 陳縣之戰,大敗袁術194.第194章 曹劉和談,薑還是老的辣306.第303章 組建商會,圖窮匕見214.第214章 達成一致,隆中驚變第369章 關羽動兵,奇襲洛陽222.第222章 江東動向,周瑜軍至第381章 大江東去,羣雄喪盡249.第248章 何喜何傷,言者無心第12章 去追!把我軍師追回來!279.第278章 蛇鼠一窩,暴雨將至55.第55章 陽謀對敵,謀士間的較量138.第138章 改革之始,遇事不決問軍師140.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攬孔明119.第119章 歷史的慣性,子龍人狠話不多第383章 益州陷落,河北動亂223.第223章 輕敵冒進,敵軍有詐65.第65章 郭嘉的分析,一蛇吞象132.第132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第373章 雪崩之勢,曹操末路75.第75章 張飛穿針,敵有所隱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301.第299章 全據江東,孫家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