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19章 師夷長技制別的夷

漢江渡江戰役,整整打散了三韓和扶余聯軍至少兩萬人的騎兵部隊,也徹底打滅了公孫家最後一絲出城野戰的膽氣。

從此之後,無論漢軍在野外如何囂張跋扈、孤軍深入穿插滲透,三韓軍隊都一律將其視爲誘敵之計!

不管看上去冒進的漢軍多孱弱,肯定有詐!背後遠處“視野盲區”裡肯定埋伏着恐怖的殺招後手!

此後幾天,趙雲也就沒機會再撈到什麼立大功的機會。畢竟他那幾千騎兵,也不可能真的對堅城發動攻城。

只能是摟草打兔子、順手清掃拔除掉了一些公孫康留在漢江南岸的烽火臺堡壘,然後就等到了太史慈的主力抵達屯南縣外,跟他會師。

不過,趙雲這場決戰,除了殺傷公孫康的有生力量外,也還是有一項別的重大意義的,那就是他極大的打亂了公孫康“堅壁清野”的計劃。

讓公孫康只做到了“堅壁”,卻沒怎麼來得及徹底“清野”。

按照公孫康的原計劃,屯南縣以西的沿海肥沃平原地區,百姓是要逐步往東南方山區遷移、秋收下來的糧食也要全部聚攏,運到後方。

如果敵軍來得太快,公孫康甚至想過把一小部分生長較慢、還未徹底成熟無法收割的農作物,直接放火燒掉,不讓漢軍就地籌糧。

但是,公孫康這個計劃原本是建立在“太史慈到了之後,漢軍才能大規模渡過漢江”的基礎上的。他終究想盡量多保住一些人民和糧食,結果被趙雲這麼一搞,清野工作也就漏洞百出。

至少有數萬戶百姓、大批未收穫糧食,直接落入了趙雲的佔領區。

不過,即使如此,公孫康跟弟弟、兒子、幕僚們商議後,覺得收縮防守的戰略還是得堅持。

一方面,已經撕破臉打成這樣了,漢軍不會給他好果子吃的,這不是“未開戰就主動投降”。

而且他妹夫扶余王尉仇臺都被趙雲殺了,他這時候再投降,內部也無法服衆,沒有任何人會再尊敬他,只會衆叛親離。

另一方面,既然公孫康非打下去不可,而野戰又不可能,那後退堅守就是唯一選擇了。哪怕這個選擇已經變得效果越來越差,也只能在一堆爛招裡選一個相對不那麼爛的。

公孫康盤點過現狀之後,心裡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就兩個點上有希望:第一,就是守城,第二,就是海戰殲滅敵軍船隊。

除了這兩個點,其他任何嘗試,都是絕對沒有希望。

那或許有人會問了:趙雲不是破壞了公孫康的“清野”麼?那漢軍現在是可以就地解決一部分糧草的。這種情況下,就算後續把敵人主力放上岸、水軍繞後把太史慈留在海面上的船隊殲滅了,漢軍也不會斷糧啊。

攻擊方不斷糧的情況下,只靠堅守拖時間是不可能贏的,你又沒有外援,又沒有轉機,堅守城池只是減緩死亡而已,那還有什麼意義?

這番解讀到也不算太錯,但公孫康反覆思量之後,還是從這種堅守拖延裡挖掘出一絲意義:只要後續把太史慈的艦隊幹掉,那麼,他就算拖在三韓實在拖不下去了,還能渡海逃到剛剛被他征服的邪馬臺!

畢竟只要幹掉太史慈的船隻,漢軍就不可能快速渡海了,到時候他在三韓的都城一破,城破之前他假裝縱火焚燒宮室、對外宣稱自己義不受辱,全家畏罪投火自戕了,到時候偷偷渡海、改頭換面繼續當他的蠻王好了。

所以,步步堅守拖延還是得執行!雖然最終的終極目標,已經不得不又降低了一級要求。從保住三韓,降低到確保逃命,而在大陸上的那部分地盤,極端情況下只能是全部捨棄。

……

公孫康的慫和識時務,也就導致了趙雲和太史慈後一階段的進展看起來非常順利。

太史慈還挺鬱悶的,他的船隊抵達漢江口之後,分出小船繼續逆流而上跟趙雲會合,大型海船因爲航道問題,留在了後世仁川附近的河口位置。

前前後後過去了五六天,太史慈幾乎沒有撈到仗可打,野戰都被趙雲那一波打完了,剩下的都是些工事堡壘。

太史慈也沒法渡海直接帶來重型投石機,最多是帶一些關鍵複雜的部件、金屬零件,而投石機的木質主體,乃至其他攻城器械,都得到了三韓之後,就地採伐木料打造。

所以最初十天八天之內,太史慈也不可能直接攻打公孫康的國都,只能是拔除外圍縣城、據點。

太史慈憋着一肚子的求戰欲,在攻堅時也就有些冒進,他看三韓人的城池都是木頭的,應該跟中原的營寨堅固程度差不多,便很是輕視,

稍微籌到幾個輕型投石車、幾輛稍微加個頂蓋、一根撞木的衝車,就直接要求攻城、拔除烽火臺堡壘。連雲梯都沒造,就造了點簡易的飛梯。

而在太史慈心目中,他覺得這些飛梯都不需要用上——木頭牆有什麼好登牆的?直接撞倒不就好了?

結果,太史慈還真爲他的輕敵,略微付出了一點代價。

好多公孫家部隊守衛的堡壘,還真就堅固難攻,輕型的投石砸擊和撞木撞牆,居然幾乎沒有效果。而且三韓人擅長弓箭、射術精準的優勢,在守城牆時也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對好幾處縣城的試探進攻,都以漢軍付出了百十來人的傷亡爲代價,不得不暫時撤回來。

而守軍只是被漢軍以神臂弩覆蓋牆頂拋射、射殺了一些。雖然守方傷亡也不低,可漢軍畢竟是統一了天下的久戰之師,跟這些蠻夷之地的敵人換命,顯然是不划算的。

……

太史慈不得不略作休整,蒐集情報思索對策。

“這些三韓蠻夷的木牆怎麼那麼難撞塌?看上去不是跟中原那些夯土砌尖樁的營壘差不多麼?打這種堡壘衝車還不夠?”

回營之後,太史慈立刻招來部下幾個負責具體攻城戰的副將,好生盤問。

幾個部將也各自陳述了一些困難,說法不一,總之是強調三韓的防禦工事確有獨到之處,讓太史慈有些鬱悶。

他這邊正開着戰爭會議呢,另一邊趙雲聽說他進攻受挫,也派了人過來協調,交流經驗。來的人正是田豫,他更瞭解情況,撞見這場面,就給太史慈一方的將士們講解。

“太史將軍稍安勿躁,這些敵人雖爲蠻夷,但築城之法還真是確有其獨到之處,某久居遼東,對三韓、扶余多有了解,故而知之。”

太史慈耐着性子,虛心求教:“哦?願聞其詳。”

田豫便用他們的實戰經驗來解說舉例:“將軍您抵達之前,我軍在驃騎將軍率領下,也攻破迫降過十餘處漢江南岸的烽火臺堡壘,那些容易打的都被驃騎將軍順手拿下了,所以留給太史將軍您的就難啃一些。

某曾進入過幾座攻下來的烽火臺堡壘看過,果然印證了戰前的猜想,這些蠻夷修堡壘,都是用的扶余以巨木爲筋骨之法,中實夯土。

故而極爲厚重堅固,可不能以中原的夯土埋木樁式的營壘視之。而且此物造價低廉,建設快速,故而可以廣築堡壘,比中原更爲儉省。”

太史慈聽了這個簡略的概述,還有些似懂非懂,只是不得不相信敵人在防禦死守方面確實有獨到之處。

田豫也覺得這樣講解效果不好,就邀請太史慈去一座趙雲之前拿下的烽火臺堡壘實地看一下。

太史慈一行策馬出營,來到漢江之濱,田豫帶着他們登上一座被半拆卸研究的陷落堡壘,太史慈這纔看得分明。

原來,扶余人築造木質堡壘,是拿粗大堅實的圓木,一部分沿着牆體長度排布用的木頭就不砍,另一部分沿着牆體厚度方向排的,就砍成八尺長的段子。

兩者先搭成“井”字形的交叉長方格——嗯,說“井”字形還有點過了,因爲四周露出的部分沒那麼長,確切地說應該是介於“井”字和“口”字之間。

第一層兩根橫放的、上面一層就兩根縱放,第三層再是兩根橫放……然後搭到足夠高,就瘋狂往框子裡填土,一直到填滿爲止。

木頭和木頭搭接的位置,爲了確保穩固,所以稍稍拿木錛刨平一點,好讓兩個平面的部分搭在一起。

當然,這樣的搭建,還是會在每層縱橫木頭之間留出比較大的縫隙,夯土填進去壓實的過程,會有很多土從木框縫裡漏出來,但施工的人也不管,繼續往下塞,塞到徹底夯實爲止。

這樣築出來的堡壘,牆體還是會呈現一定的坡度,跟重力壩一樣,下面被漏出來的土堆得更寬,上面窄一點,還是比較容易被沿着牆爬上去的,但結實絕對結實。

畢竟牆體有八尺厚甚至一丈後,中間的木框子等於是起到了鋼筋籠一樣的效果,投石車都不太容易砸毀。

也虧得太史慈不是穿越者,所以他只是覺得這玩意兒精妙,沒看出別的端倪來。

而要是讓李素今天親自來檢閱,看到這種扶余人的原始堡壘,他肯定會詫異——這貨怎麼跟一千年後,羅斯人征服西伯利亞時修的克里姆林那麼像?

殊不知,歷史上羅斯人就是從東北漁獵民族那兒擴散過去的技術,發展出征服寒溫帶原始森林所需的堡壘的。

“克里姆林”這個詞,一開始就是指羅斯人在寒溫帶原始森林裡修的木質要塞,也兼作冬季伐木人的聚居堡壘。

大約出現在13世紀、也就是蒙古人西征又離開之後,羅斯人趁着蒙古人把當地原有的漁獵民族驅逐幹掉了,回來填補真空,這個時期就大肆修了克里姆林,逐步蠶食西伯利亞。

當然,後世經過近千年的發展,羅斯人的克里姆林肯定比長白山區原始森林裡的扶余人修的木質堡壘要完善很多——

至少羅斯人知道把壘牆的圓木削出半圓柱形的凹槽,確保上下層圓木可以嚴絲合縫地堆好,木頭和木頭之間不會有土漏出來,然後再往木框子裡灌滿土夯實。

這種要塞連15XX年的早期原始火炮轟擊都能扛住,再往後羅斯人才需要在喀山修建石質包土的近代棱堡要塞。

具體缺乏想象的看官,可以去看《帝國時代4》羅斯族戰役的技術講解實拍視頻。那裡有詳細介紹克里姆林是怎麼蓋的。

當然,克里姆林類要塞的修建,也不是沒有劣勢——真要是那麼強,可以輕易防住投石車甚至原始火炮,那也不會一直在東北長白山區、大興安嶺發揚光大,卻無法傳入中原了。

克里姆林類要塞,最大的缺點是怕火攻,尤其是夏季高溫又幹燥的時候,畢竟外面包的都是木頭嘛。

其次,就是克里姆林類要塞會消耗巨量的木材,在東北和西伯利亞茫茫林海中,伐木工村落小範圍修個堡壘是可以的,要跟中原城市那樣把幾萬人口都包進去住在城裡,那妥妥會把當地樹木全部砍光都不夠用。

而且南方也沒那麼多樹木可以長到參天大樹的程度。

最後,這些未經處理、乾燥的原木直接築壘,也就只能在極寒低溫環境下確保常年不腐爛。在西伯利亞,克里姆林要塞是能耐久五百年左右的。到溫熱潮溼的中原,可能幾十年就腐爛了。

這些因素,導致了這種城寨結構只能在西伯利亞和大興安嶺長白山使用,推廣不到中原的。

而歷史上的匈奴、鮮卑、蒙古這些草原遊牧民族,其實也不掌握這些技術,也沒法用。因爲他們是草原民族,不是更北方的原始森林民族。

後世蒙古和羅斯的分界線,基本上就是草原文明和原始森林文明各自的發展極限了。草原民族也不是越往北就越適應、越強的。

他們只能在漠南漠北草原、以及那塊“漠”中間耀武揚威,真到了比漠北草原更北的貝加爾湖,草原遊牧也會被制約,得換上漁獵樵採民族的舞臺。

只可惜,古代中原王朝的皇帝大多數不知道這個道理,從劉徹到朱棣,腦子裡只有一個大而化之的空泛概念,覺得“草原遊牧肯定是越往北越強,一直到最北面的世界盡頭,都是這些遊牧蠻子如魚得水的地方”。

殊不知真到了西伯利亞,其實就換了另一套生存邏輯了,那兒哪來的草原給你混。

第564章 孫策十萬奔夏口第515章 打了再投算投降,還沒打就投算起義第315章 凜冬之怒第42章 遍地賊情第97章 驚天猛料第822章 怎麼選都是錯第528章 最強大敵第239章 大道至簡第319章 高祖託夢該怎麼託第724章 蓄勢待發第620章 一段恩怨的終結第72章 大漢朝最黑的豆腐渣工程第722章 產業鏈從上到下一盤棋第783章 曹操:慢性完蛋還是再賭一把第322章 張濟:還沒打我就被包圍了第761章 丞相司直諸葛亮第26章 兵越打越多第150章 荊州太平第540章 諸葛談笑擒賈詡(六千字大章)第666章 沮公!事急矣!第293章 乾坤大挪移第382章 打仗全靠嚇第90章 沒有人比甘興霸更懂渠江水戰第535章 讓敵人以爲我們不知道他們以爲我們知道第283章 岳陽樓單扇赴會第368章 沒有西瓜,葡萄也好第205章 戰象種田第307章 法孝直再出五丈原第425章 四省鎖鑰第280章 意想不到的展開方式第725章 蠻夷到了極點第55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第381章 大行令楊修第648章 謀士多有謀士多的壞處第660章 不犯點兵家大忌,敵人都不敢跟我打第202章 蠻將歸降,景毅授首第389章 諸葛亮就是問題多第566章 科場見聞番外第44章 當年怎麼打公孫瓚,現在就怎麼打二田第623章 見識一下沮授的真正實力第843章 詐談示弱之計第474章 圓滿忽悠番外第11章 只要是改革,就沒有不難的第782章 張郃高覽降曹第851章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第731章 拿來吧你第749章 街亭分亭博望坡,當道紮營夏侯惇第583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506章 袁術咬誰誰躲第153章 蜀中對第2章 工具人師妹真香第488章 腦補中的三路鉗形攻勢第554章 官制與俸祿改革第100章 能當諸侯的都是人精第648章 謀士多有謀士多的壞處第79章 張翼德速取定軍山第158章 不爲五斗翡翠折腰第661章 地球人都知道三姓家奴有三個乃翁第272章 初到荊州第223章 紙包不住火第577章 兩場大戰之間的賢者時間第489章 袁紹的殺手鐗第83章 無血開城下南鄭(三更)第173章 處置玉璽第221章 拖就硬拖第166章 華雄需要急,呂布不用急第497章 微妙的二袁恩怨第527章 得罪了袁盟主還想走?番外第42章 高幹:請諸位單于努力,再來一次白登之圍第222章 虛與委蛇第760章 步子邁大了容易扯着單番外第73章 覆滅漠北鮮卑(第二更五千字。新書已開)第665章 袁紹:孤怎麼看誰都像內奸第696章 千古不變的變法妙招第849章 劉曹對決-中第185章 沃倫.荀的能力邊界第553章 我見猶憐,況老賊乎番外第72章 收下四個國家作爲外交利息(六千字大章)第296章 決賽圈王者第246章 亂入的錯覺番外第20章 海陸都不是大漢的對手番外第16章 公孫康:西扛太史慈,北拒趙子龍第98章 李儒在第五層,李素在大氣層第62章 誰告訴你造玻璃就能發財的番外第11章 只要是改革,就沒有不難的第71章 斬太守祭鉞第425章 四省鎖鑰第578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455章 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第360章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七千字大章)第859章 奈何劉備沒文化第766章 以兩次笑一萬次第166章 華雄需要急,呂布不用急第60章 衣錦夜行關長生一些扯淡的章節感言(關於加更)……第157章 臘月渡瀘,深入不毛第587章 李素的秘密武器第629章 知可戰與不可以戰者勝第779章 重回桃園張翼德第46章 虛實之法
第564章 孫策十萬奔夏口第515章 打了再投算投降,還沒打就投算起義第315章 凜冬之怒第42章 遍地賊情第97章 驚天猛料第822章 怎麼選都是錯第528章 最強大敵第239章 大道至簡第319章 高祖託夢該怎麼託第724章 蓄勢待發第620章 一段恩怨的終結第72章 大漢朝最黑的豆腐渣工程第722章 產業鏈從上到下一盤棋第783章 曹操:慢性完蛋還是再賭一把第322章 張濟:還沒打我就被包圍了第761章 丞相司直諸葛亮第26章 兵越打越多第150章 荊州太平第540章 諸葛談笑擒賈詡(六千字大章)第666章 沮公!事急矣!第293章 乾坤大挪移第382章 打仗全靠嚇第90章 沒有人比甘興霸更懂渠江水戰第535章 讓敵人以爲我們不知道他們以爲我們知道第283章 岳陽樓單扇赴會第368章 沒有西瓜,葡萄也好第205章 戰象種田第307章 法孝直再出五丈原第425章 四省鎖鑰第280章 意想不到的展開方式第725章 蠻夷到了極點第55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第381章 大行令楊修第648章 謀士多有謀士多的壞處第660章 不犯點兵家大忌,敵人都不敢跟我打第202章 蠻將歸降,景毅授首第389章 諸葛亮就是問題多第566章 科場見聞番外第44章 當年怎麼打公孫瓚,現在就怎麼打二田第623章 見識一下沮授的真正實力第843章 詐談示弱之計第474章 圓滿忽悠番外第11章 只要是改革,就沒有不難的第782章 張郃高覽降曹第851章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第731章 拿來吧你第749章 街亭分亭博望坡,當道紮營夏侯惇第583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506章 袁術咬誰誰躲第153章 蜀中對第2章 工具人師妹真香第488章 腦補中的三路鉗形攻勢第554章 官制與俸祿改革第100章 能當諸侯的都是人精第648章 謀士多有謀士多的壞處第79章 張翼德速取定軍山第158章 不爲五斗翡翠折腰第661章 地球人都知道三姓家奴有三個乃翁第272章 初到荊州第223章 紙包不住火第577章 兩場大戰之間的賢者時間第489章 袁紹的殺手鐗第83章 無血開城下南鄭(三更)第173章 處置玉璽第221章 拖就硬拖第166章 華雄需要急,呂布不用急第497章 微妙的二袁恩怨第527章 得罪了袁盟主還想走?番外第42章 高幹:請諸位單于努力,再來一次白登之圍第222章 虛與委蛇第760章 步子邁大了容易扯着單番外第73章 覆滅漠北鮮卑(第二更五千字。新書已開)第665章 袁紹:孤怎麼看誰都像內奸第696章 千古不變的變法妙招第849章 劉曹對決-中第185章 沃倫.荀的能力邊界第553章 我見猶憐,況老賊乎番外第72章 收下四個國家作爲外交利息(六千字大章)第296章 決賽圈王者第246章 亂入的錯覺番外第20章 海陸都不是大漢的對手番外第16章 公孫康:西扛太史慈,北拒趙子龍第98章 李儒在第五層,李素在大氣層第62章 誰告訴你造玻璃就能發財的番外第11章 只要是改革,就沒有不難的第71章 斬太守祭鉞第425章 四省鎖鑰第578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455章 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第360章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七千字大章)第859章 奈何劉備沒文化第766章 以兩次笑一萬次第166章 華雄需要急,呂布不用急第60章 衣錦夜行關長生一些扯淡的章節感言(關於加更)……第157章 臘月渡瀘,深入不毛第587章 李素的秘密武器第629章 知可戰與不可以戰者勝第779章 重回桃園張翼德第46章 虛實之法